一种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

文档序号:35898867发布日期:2023-10-28 23: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固碳,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自1750年起,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温急剧上升。随着地球温度的持续上升,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变化导致极端事件更加普遍,生物群数量和分布变化显著,灭绝物种数量增加。排放至大气中的co2可能会保留50至200年之久,导致温室气体积累的效应是长期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称对于任一未来全球温升水平,许多气候相关风险都高于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评估,所预估的长期影响也比当前所观测到的高很多倍。因此,规范和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及对其固定化已迫在眉睫。

2、目前,常见的固碳技术有:物理密封固碳技术、化学固碳技术、生物固碳技术等。其中,物理密封固碳技术主要用于高体积分数co2的收集和浓缩,但成本较高且需要适宜的地质环境和空间,所以实际利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化学固碳技术相对安全,具有永久性,但药剂用量大且费用较高。其中,生物固碳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优点,是目前最好的固碳方式之一。微藻作为重要的生物光合固碳微生物,是生物圈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来源,贡献了全球范围内50%以上的生物固碳,同时还参与全球氮、氧、磷等多种物质循环。微藻光合效率高、营养需求低、生长快、培养周期短,并且富含蛋白质、脂质、多糖等丰富的高附加产值化合物。因此,微藻在固碳减排方面备受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问题

2、针对现有微藻固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

3、2.技术方案

4、本发明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采购了7种不同的微藻,分别为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5)、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obliquus,fachb-12)、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31)、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fachb-44)、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fachb-265)、索罗金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fachb-1068)和链带藻(desmodesmus sp.,fachb-2042),以该7种微藻为研究对象,先通过摇瓶实验得到最优试验条件,如藻种、co2浓度和微藻接种量,再向含有微藻的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酐酶。

5、本发明进一步地,以性能优异的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5)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投加碳酸酐酶探究小球藻在申请号为202321251010.3的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的气升式内置led光源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时的固碳效率,并通过测定ph、细胞密度、蛋白质含量、油脂产量、光合色素浓度、碳酸酐酶活性、有机酸浓度、关键酶活性和活性氧水平以表征固碳性能及潜在的固碳机制。

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包括向接种微藻的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酐酶,所述碳酸酐酶的活性≥2000wau/mg蛋白。

8、优选地,所述碳酸酐酶在培养基中的最终浓度为0.5~2.0mg/l,且所述培养基中不添加其它种类的酶。

9、优选地,在优化实验条件过程中,微藻摇瓶试验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选择了改性的bg11微藻生长培养基(表1),去除na2co3,目的是为了排除碳源的影响。为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使用了0.22μm的过滤器进行灭菌处理。

10、优选地,所述微藻为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5)、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obliquus,fachb-12)、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31)、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fachb-44)、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fachb-265)、索罗金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fachb-1068)和链带藻(desmodesmus sp.,fachb-2042)中的一种或几种。

11、优选地,所述微藻为小球藻chlorella sp.,中国淡水资源库编号为fachb-5。所述小球藻的培养基优选为改良的bg11培养基,去除了na2co3。

12、优选地,所述小球藻在接种前进行预培养,当od670值达到1.0时接种至培养基中,所述小球藻的藻液接种量为0~5%(藻液接种体积占培养基体积的百分比),不包含0,优选接种量为1~5%,更优选接种量为2.5%。

13、优选地,培养过程中,向所述培养基中通入一定浓度的co2,例如co2浓度为0.04~20%(体积百分比),优选浓度为0.04%、1%、5%、20%,最优选浓度为20%;流速为3l/min。

14、优选地,所述小球藻在led光照与黑暗交替条件下培养,所述led为5000lux的白光,光照/黑暗周期为12h:12h,例如可以在申请号为202321251010.3的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的气升式内置led光源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

15、优选地,培养温度为30±0.5℃。

16、优选地,培养周期为7-12天。

17、3.有益效果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发明中采用浓度相对更低的碳酸酐酶,对微藻具有更好的co2固定和促生效果。实验发现培养第8天,2.0ca组的酶活为1.36u ml-1,微藻细胞密度相较于对照提高了26.80%。

20、0.5ca组的酶活为1.33u ml-1,微藻细胞密度相较于对照提高32.68%;

21、(2)本发明单独采用碳酸酐酶促进微藻的固碳作用,相比于采用能够分泌碳酸酐酶的微生物联合微藻固碳的研究而言,本发明的方法固碳效率显著提高;这是由于碳酸酐酶微生物还会产生多种胞外有机酸,例如常见的草酸,dl苹果酸,顺丁烯二酸,丙酮酸,l-丙氨酸,l-赖氨酸,柠檬酸,l-酒石酸,甲酸和乙酸等。然而研究发现10mm的上述有机酸均对微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接种微藻的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酐酶,所述碳酸酐酶的活性≥2000wau/mg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酐酶在培养基中的最终浓度为0.5~2.0mg/l,且所述培养基中不添加其它种类的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种类为小球藻(chlorella sp.,fachb-5)、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obliquus,fachb-12)、小球藻(chlorellasp.,fachb-31)、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fachb-44)、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fachb-265)、索罗金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fachb-1068)和链带藻(desmodesmus sp.,fachb-2042)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为小球藻chlorella sp.,中国淡水资源库编号为fachb-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的培养基为改良的bg11培养基,去除na2co3以排除碳源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在接种前进行预培养,当od670值达到0.3时接种至培养基中,所述小球藻的藻液接种量为0~5%,不包含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过程中,向所述培养基中通入浓度为0.04~20%的co2,流速为3l/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在led光照与黑暗交替条件下培养,所述led为5000lux的白光,光照/黑暗周期为12h:12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温度为30±0.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促进微藻co2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周期为7-12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微藻CO<subgt;2</subgt;固定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固碳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向接种微藻的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酐酶,所述碳酸酐酶的活性≥2000WAU/mg蛋白。特别优选碳酸酐酶的浓度为0.5‑2.0mg/L,并且,所述微藻的培养液中不添加其它种类的酶。相比于采用碳酸酐酶微生物对微藻固碳的影响,本发明的方法固碳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姚丹丹,檀顶,刘洋,田坤,代威,吴凌妤,王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