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酸菌、发酵液及其在制备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7352367发布日期:2024-03-18 18:3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酸菌、发酵液及其在制备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涉及一种乳酸菌、发酵液及其在制备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易反复发作,伴有剧烈瘙痒等皮肤炎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患者发生抑郁等精神类疾病,该病症约有15-20%的人群发生,儿童的发病率更高达25%以上。

2、在医学临床中,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抗组胺药急性期效果显著,慢性期效果逐渐下降,长期使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精神影响,对中枢抑制作用明显,副作用较大。(2)激素类药物虽然能迅速控制症状,但停药易复发甚至加重,不主张内服。(3)有些药物中含有免疫调节剂,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可导致肾中毒或导致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会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中毒性肝炎等毒副作用。

3、在中医药领域对接触性皮炎有较深的认知。本病属于中医“侵淫疮”、“湿疮”、“绣球风”、“旋耳疮”等范畴。中医认为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是由于风、湿、热阻于肌肤而至,治疗中多采用内外兼治,其中外用以排除、疏通为主,兼以控制瘙痒、皮肤破损等症状。

4、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筛选出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作用机制明确,能有效改善接触性皮炎症状的中药制剂,替代或协同目前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避免由于大量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造成的副作用,对改善患者病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5、中西医结合治疗接触性皮炎既发挥了西医快速简便及起效迅速、着眼疾病的病理机制、靶向性强及依从性好的特点,又突出了中医兼顾疾病的外在表现,改善疾病症状以达到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西药结合,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和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6、近年来针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特别是西医治疗尚缺乏特效疗法,临床用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物居多,虽短期症状控制较好,但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易引起皮肤萎缩、角化增厚、毛细血管扩张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治疗接触性皮炎在缓解病情、维持病情稳定、减少疾病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中药治疗中如何明确中药的确切疗效,如何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利用是当前的热点。目前治疗接触性皮炎主要以黄柏、蛇床子、苍术、五倍子、夏枯草、菊花,金银花,苦参、冰片等作为治疗用药。发酵中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微生物转化技术,对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吸收,降解中药中的毒副作用成分有很好的效果。

7、此外,从现有技术来看,cn 116270924 a公开了一种用于湿疹药物组合物的发酵提取工艺,但其发酵菌种未明确菌种分类地位及来源。同样的,cn 116585397 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制备的药物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之功效,对由环境、病原菌以及免疫失调导致的急、慢性和小儿湿疹类皮肤病治疗效果显著。所表述的发酵用菌种为高效酒曲,众所周知,酒曲为天然发酵谷物形成,其中微生物菌群中微生物种类很多且无法明确其确切的分类地位,是否可用于医药行业有待商榷。更早一些的,cn 114774315 a公开了一株鼠李糖乳杆菌菌株,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良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值,细胞炎性因子,以及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发应,显著改善湿疹患者症状。该发明所述乳酸菌制剂为单纯的菌剂,可作为药物或保健食品,但其是否能用于中药发酵未做具体表述。综上所述,目前尚没有采用乳酸菌通过对中药进行发酵制备发酵中药制剂以改善接触性皮炎症状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酸菌,该乳酸菌可以有效转化中药原料液得到发酵液,得到的发酵液可有效改善接触性皮炎的症状。

2、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乳酸菌nt_lac_yf1,所述乳酸菌的拉丁名为lactobacillus sp.,于2019年7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9547。

4、一种发酵液,采用上述的乳酸菌nt_lac_yf1发酵中药原料液得到。

5、优选,上述中药原料液中含有的中药原料为:黄柏1-2重量份、蛇床子3重量份、苍术2-5重量份、五倍子2重量份、夏枯草4重量份、菊花1重量份、金银花1-3重量份、苦参1-3重量份、冰片0.5重量份。

6、一种上述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将乳酸菌nt_lac_yf1扩增培养后离心制备成菌泥,接种于中药原料液中,微生物转化3-5天,过滤除菌之后获得中药发酵液。

7、优选,本发明中,离心条件为8000r/min。

8、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中药原料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中药原料混合,加入8-10倍质量的蒸馏水浸泡1-2小时,温火煎熬50-70分钟,作为头煎药剂,6-8层纱布过滤,将残余固相物用5-6倍中药原料质量的蒸馏水再煎熬30-40分钟,将两次汤剂合并,形成中药原料液。

9、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将乳酸菌nt_lac_yf1扩增培养具体为:将所述乳酸菌nt_lac_yf1平板复苏后接种于菌种培养基中,进行梯度扩培。

10、本发明中,菌种培养基为:蛋白胨10.0g、牛肉膏10.0g、酵母膏5.0g、柠檬酸氢二铵2.0g、葡萄糖20.0g、吐温80 1.0ml、乙酸钠5.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琼脂18.0g、蒸馏水1000ml、ph 6.2-6.6。

11、本发明中,采用10倍梯度扩培。

12、优选,所述梯度扩培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5%,37℃静置培养2-4天,菌体含量为1.0×108-1.0×109cfu/ml。

13、优选,所述接种的接种量按1.11×104-1.11×105cfu/l的中药原料液;所述微生物转化具体条件为:发酵的起始ph值为5.0-5.4,37℃,密闭厌氧发酵3-5天,发酵终点以ph值3-3.5为准。

14、上述的发酵液在制备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大多数微生物在中药液中是无法生长繁殖的,本发明所述的乳酸菌nt_lac_yf1对本发明使用的中药原料液也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中药原料液中能够生长繁殖),并对中药原料液具有高效的转化能力。

17、(2)通过乳酸菌nt_lac_yf1发酵制备的中药发酵制剂对接触性皮炎小鼠疾病模型的症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乳酸菌nt_lac_yf1,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的拉丁名为lactobacillus sp.,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547。

2.一种发酵液,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nt_lac_yf1发酵中药原料液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液中含有的中药原料为:黄柏1-2重量份、蛇床子3重量份、苍术2-5重量份、五倍子2重量份、夏枯草4重量份、菊花1重量份、金银花1-3重量份、苦参1-3重量份、冰片0.5重量份。

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乳酸菌nt_lac_yf1扩增培养后离心制备成菌泥,接种于中药原料液中,微生物转化3-5天,过滤除菌之后获得中药发酵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中药原料混合,加入8-10倍质量的蒸馏水浸泡1-2小时,温火煎熬50-70分钟,作为头煎药剂,6-8层纱布过滤,将残余固相物用5-6倍中药原料质量的蒸馏水再煎熬30-40分钟,将两次汤剂合并,形成中药原料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乳酸菌nt_lac_yf1扩增培养具体为:将所述乳酸菌nt_lac_yf1平板复苏后接种于菌种培养基中,进行梯度扩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扩培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5%,37℃静置培养2-4天,菌体含量为1.0×108-1.0×109cfu/ml。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的接种量按1.11×104-1.11×105cfu/l的中药原料液;所述微生物转化具体条件为:发酵的起始ph值为5.0-5.4,32℃-37℃,密闭厌氧发酵3-5天,发酵终点以ph值3-3.5为准。

9.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酵液在制备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乳酸菌、发酵液及其在制备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547,分类命名为乳酸菌NT_Lac_YF1,该乳酸菌对中药原料液具有高效的转化能力,本发明还提供采用该乳酸菌NT_Lac_YF1在制备发酵液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发酵液对改善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症状具有显著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曹军,王庆华,林社裕,曹一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