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7983882发布日期:2024-05-13 12:4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尤其涉及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乙型脑炎(je)是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主要由culex蚊子在宿主中传播。猪和鸟类是其中间宿主对维持、放大和传播感染很重要,而人类和马是其终末宿主。je主要在亚太地区流行,有30多亿人面临感染风险。大约20%-30%的je病例是致命的,30%-50%的幸存者有明显的神经后遗症。jev是一种属于黄病毒家族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它的基因组长度约为11kb,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约3432个氨基酸。翻译后,共编码3种结构蛋白(c、m和e)及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结构蛋白在病毒生命周期、确定毒性和诱导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e蛋白有助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和低ph触发的膜融合,并被认为在确定毒性和抗原性以及中和抗体的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2、jev根据e基因和基因组序列分为5个基因型(i至v)。基因型iii(giii)历来是je的主要基因型,也是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基因型。近年来,基因型i(gi)取代了giii,成为一些亚洲国家最常孤立的基因型。基因型v(gv)(muar株)最初于1952年在新加坡从一名起源于马来西亚muar的患者身上分离出来,并且是50多年来唯一已知的gv毒株。近年来,gv正在重新出现并蔓延到新的地理区域。

3、接种疫苗是控制je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许可的疫苗,如弱毒的sa14-14-2疫苗,来自giii毒株。考虑到gv型jev的发展,必须评估现有疫苗的交叉保护功效。然而,基于giii型jev的疫苗不能对新发的gv型jev提供足够水平的保护,不能诱导产生针对gv型jev的高水平的中和/保护抗体。因此,当前的giii型衍生的je疫苗可能无法提供足够水平的gv型jev保护。目前仍缺乏能够高效、安全的防控gv型乙型脑炎病毒病疫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该弱毒疫苗株jev-xz-e5通过gv型乙型脑炎病毒xz2012株进行反向遗传操作获得,对gv型乙型脑炎病毒具有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可更好地应用于研制预防gv型乙型脑炎病毒病疫苗。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cdna序列如seq id no.24所示。

4、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将gv型乙型脑炎病毒xz2012株的cdna序列分段扩增,然后将获得的各dna片段分别克隆至载体,并通过融合pcr获得含有转录启动子的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全长cdna;

6、(2)将获得的全长cdna经体外转录、细胞转染,即获得乙型脑炎病毒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感染性克隆毒株。

7、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xz2012株的cdna序列分段获得的dna片段包括:第1-2477位核酸片段、第2478-5352位核酸片段、第5353-8187位核酸片段以及第8188-109832位核酸片段。

8、作为优选,在融合pcr过程中,对所述第1-2477位核酸片段中e基因进行pcr定点突变。

9、作为优选,突变的位点包括e基因的第47位、第107位、第123位、第138位和第176位氨基酸位点。

10、作为优选,所述e基因的第47位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引物为jev-e47f和jev-e47r,所述jev-e47f的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所述jev-e47r的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所述e基因的第107位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引物为jev-e107f和jev-e107r,所述jev-e107f的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所述jev-e107r的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所述e基因的第123位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引物为jev-e123f和jev-e123r,所述jev-e123f的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所述jev-e123r的序列如seq id no.19所示;所述e基因的第138位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引物为jev-e138f和jev-e138r,所述jev-e138f的序列如seq id no.20所示,所述jev-e138r的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所述e基因的第176位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引物为jev-e176f和jev-e176r,所述jev-e176f的序列如seq id no.22所示,所述jev-e176r的序列如seq idno.23所示。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酸分子,包含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cdna序列,并在所述cdna序列的5’端设有转录启动子。

12、作为优选,所述转录启动子为t7启动子。

13、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所述核酸分子在制备预防gv型乙型脑炎病毒病疫苗中的应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通过gv型乙型脑炎病毒xz2012株进行反向遗传操作获得,该弱毒疫苗株对gv型乙型脑炎病毒具有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所述弱毒疫苗株不仅能用于研制新型乙型脑炎病毒疫苗,同时还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功能以及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机理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



技术特征:

1.一种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其特征在于,cdna序列如seq id no.24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xz2012株的cdna序列分段获得的dna片段包括:第1-2477位核酸片段、第2478-5352位核酸片段、第5353-8187位核酸片段以及第8188-109832位核酸片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融合pcr过程中,对所述第1-2477位核酸片段中e基因进行pcr定点突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突变的位点包括e基因的第47位、第107位、第123位、第138位和第176位氨基酸位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基因的第47位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引物为jev-e47f和jev-e47r,所述jev-e47f的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所述jev-e47r的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

7.一种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cdna序列,并在所述cdna序列的5’端设有转录启动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录启动子为t7启动子。

9.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核酸分子在制备预防gv型乙型脑炎病毒病疫苗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V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性克隆弱毒疫苗株JEV‑XZ‑E5及其制备方法,利用GV型乙型脑炎病毒XZ2012株进行反向遗传操作获得,所述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cDNA序列如SEQ ID NO.2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弱毒疫苗株JEV‑XZ‑E5的cDNA序列的核酸分子,该核酸分子在所述cDNA序列的5’端设有转录启动子。本发明所述弱毒疫苗株JEV‑XZ‑E5对GV型乙型脑炎病毒具有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为预防GV型乙型脑炎病毒病疫苗的研发进一步提供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超,马志永,夏琦琦,张妍,张海龙,邱亚峰,李宗杰,李蓓蓓,刘珂,邵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