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40119879发布日期:2024-11-27 12:1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化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混合的烷基酮和烷基醇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经进一步处理可得烷基酸或醇,可用作防锈剂增塑剂醇和洗涤剂醇等。然而,烷基酮和烷基醇制备过程中放热量大,易发生爆炸等风险,安全系数较低。

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可提高生产安全性。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包括:

3、将矿物油、液体石蜡以及催化剂混合形成反应物;

4、将所述反应物输送至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模块内,并向所述反应模块内通入氧化性气体,所述氧化性气体与所述反应物在预设温度下反应预设时长,以形成中间产物;

5、去除所述中间产物内的催化剂,以形成目标产物;

6、向所述目标产物中添加碱性溶剂,以得到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

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氧化性气体包括氧气和稀释气体,所述稀释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或臭氧。

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包括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铈、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己二醇、醋酐、膨化石墨、β-沸石、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铈、无水硼酸、偏硼酸、三氧化二硼、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氨气、甲胺、乙胺、二甲胺或二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为25℃~170℃;所述预设时长为20秒~180秒。

1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物包括碳原子数为8-20的直链烷烃、碳原子数为8-20的支链烷烃、碳原子数为6-18的环烷烃以及碳原子数为6-18的取代环烷烃中的至少一种。

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碳原子数为8-20的直链烷烃包括:

12、正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十三烷、正十四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十八烷、正十九烷及正二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所述碳原子数为8-20的支链烷烃包括:

14、2-甲基庚烷、3-甲基庚烷、4-甲基庚烷、2-甲基辛烷、3-甲基辛烷、4-甲基辛烷、2,6-二甲基庚烷、3,5-二甲基庚烷、2-甲基壬烷、3-甲基壬烷、4-甲基壬烷、5-甲基壬烷、2,7-二甲基辛烷、2,6-二甲基辛烷、3,6-二甲基辛烷、2-甲基癸烷、3-甲基癸烷、4-甲基癸烷、2,8-二甲基壬烷、2,7-二甲基壬烷、3,8-二甲基癸烷、5-乙基癸烷、2-甲基十一烷、3-甲基十一烷、4-甲基十一烷、2-甲基十二烷、3-甲基十二烷、2,9-甲基十一烷、6-乙基十一烷、3-甲基十三烷、5-乙基十二烷、4-甲基十四烷、5-甲基十五烷、6-甲基十六烷、3-甲基十七烷、6-甲基十八烷、5-甲基十九烷或2,2,4-三甲基戊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所述碳原子数为6-18的环烷烃及取代环烷烃包括:

16、环己烷、甲基环己烷、1,3-二甲基环己烷、1,2-二甲基环己烷、1,4-二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1,2,4-三甲基环己烷、1,2,5-三甲基环己烷、1-甲基-3-乙基环己烷、十氢萘、1-甲基十氢萘、1-乙基十氢萘、1-正丙基十氢萘、十四氢蒽、9-甲基十四氢蒽、9-乙基十四氢蒽、9-正丙基十四氢蒽、9-正丁基十四氢蒽、十四氢菲中的一种或多种。

1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包括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铈、膨化石墨、β-沸石、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铈、无水硼酸、偏硼酸、三氧化二硼、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均为固态催化剂,所述固态催化剂中的催化剂颗粒的目数为80目~400目。

1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固态催化剂的重量为所述反应物的总重量的1%~8%。

1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氧化性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为5%~100%。

2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氧化性气体与所述反应物的体积比为3:1~20:1。

21、本公开的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氧化性气体和反应物可在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生成中间产物,在此过程中,由于微通道反应器中空间较小,其内部容纳的氧化性气体的量相对较小,因此,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制备过程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同时,催化剂的加入能够加快氧化性气体与反应物的反应速率,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有助于提高生产速度,提升了产量,为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性气体包括氧气和稀释气体,所述稀释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或臭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铈、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己二醇、醋酐、膨化石墨、β-沸石、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铈、无水硼酸、偏硼酸、三氧化二硼、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氨气、甲胺、乙胺、二甲胺或二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25℃~170℃;所述预设时长为20秒~180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物包括碳原子数为8-20的直链烷烃、碳原子数为8-20的支链烷烃、碳原子数为6-18的环烷烃以及碳原子数为6-18的取代环烷烃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原子数为8-20的直链烷烃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铈、膨化石墨、β-沸石、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铈、无水硼酸、偏硼酸、三氧化二硼、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均为固态催化剂,所述固态催化剂中的催化剂颗粒的目数为80目~4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催化剂的重量为所述反应物的总重量的1%~8%。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性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为5%~10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性气体与所述反应物的体积比为3:1~20:1。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的制备方法,涉及化工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矿物油、液体石蜡以及催化剂混合形成反应物;将反应物输送至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模块内,并向反应模块内通入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与反应物在预设温度下反应预设时长,以形成中间产物;去除中间产物内的催化剂,以形成目标产物;向目标产物中添加碱性溶剂,以得到混合烷基酮和烷基醇。本公开的制备方法可提高生产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薇伟,杨海涛,张嘉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希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