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淡水养殖领域,水质管理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如何在保证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有效控制和改善养殖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处理技术,特别是利用微生物和藻类的共生体系,由于其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可以分别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转化为氮气,从而减少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毒性。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水质,同时可以作为天然饵料,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菌藻共生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污水、海洋养殖废水和畜牧养殖污水等领域。然而,在淡水养殖领域,菌藻调控研究仅仅在“联合”层面,并没有关于“共生”方面的研究。
2、此外,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生态平衡维护困难:在自然条件下,菌藻比例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某一方过度繁殖,导致系统失衡。环境条件依赖性强:温度、光照、ph等因素对菌藻生长影响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响应速度与处理效率慢:生物处理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相比物理和化学方法较慢,尤其在面对突发性大量污染时处理能力有限。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菌藻共生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淡水养殖领域的水质管理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菌藻共生系统通过科学配置和控制菌藻比例,优化池塘环境条件,实现了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生态平衡的稳定维持,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生态可持续性。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分别将蛋白核小球藻及枯草芽孢杆菌培养至对数期;
5、(2)取步骤(1)中培养到对数期的蛋白核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调整浓度后加入培养基中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即得所述菌藻共生系统。
6、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蛋白核小球藻的具体培养方法为:使用bg-11培养基在25-30℃、2000-4000lux、光周期12小时以上培养。
7、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具体培养方法为:使用lb培养基在25-30℃、2000-4000lux、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条件下培养。
8、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调整浓度为将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与所述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均调整为1×106-1×108cfu·ml-1。
9、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加入培养基中是指将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加入培养基中,使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各占培养基成分的5%。
10、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的具体参数为在25-30℃、2000-4000lux及光周期12小时以上的条件下培养3-7天。
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构建方法所构建得到的菌藻共生系统。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菌藻共生系统在淡水养殖领域的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13、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发明提高了生物效率:通过构建和优化菌藻共生系统的培养方法,显著提高了菌藻共生系统的生物效率。菌藻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藻类的生长速率和产量得到增强,为生物能源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5、本发明增强了稳定性:优化的菌藻共生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这种稳定性是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对于长期应用和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6、本发明提升了氮磷营养物质去除率:相比于单藻和单菌系统,菌藻共生系统展示出更优秀的去除养殖水体氮磷营养物质的能力。
1.一种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蛋白核小球藻的具体培养方法为:使用bg-11培养基在25-30℃、2000-4000lux、光周期12小时以上培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具体培养方法为:使用lb培养基在25-30℃、2000-4000lux、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条件下培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调整浓度为将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与所述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均调整为1×106-1×108cfu·ml-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加入培养基中是指将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加入培养基中,使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各占培养基成分的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的具体参数为在25-30℃、2000-4000lux及光周期12小时以上的条件下培养3-7天。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构建方法所构建得到的菌藻共生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菌藻共生系统在淡水养殖领域的水质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