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抗旱促生菌、菌剂及应用和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

文档序号:41210616发布日期:2025-03-11 13:3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株抗旱促生菌、菌剂及应用和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株抗旱促生菌、菌剂及应用和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干旱是目前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干旱胁迫会增加土壤的异质性、限制养分转移、增加土壤氧,降低微生物生物量并最终造成作物减产。根际微生物被认为是植物的第二基因库,在协助植物抗旱方面,一方面其可以通过自身结构和功能如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孢子等休眠体结构,以及一些能够产生生物被膜和渗透调节物质的菌株,能够在水分缺失情况下调节其渗透压适应干旱环境,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其自身特性协助植物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适应干旱如链霉菌和丛枝菌根真菌。

2、拟南芥因其生命周期短、完整的基因组测序、丰富的遗传资源和突变体库、成熟的遗传转化技术以及简单的相对简单的生长条件被用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因此拟南芥根际微生物是研究提高植物抗旱胁迫能力的重要途径,现有技术中的抗旱促生菌有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成团泛菌(pantoeaagglomerans)等,更多种类的抗旱促生菌有利于提高植物抗旱胁迫能力,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种类的抗旱促生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抗旱促生菌、菌剂及应用和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

2、一株抗旱促生菌,所述抗旱促生菌为罗河杆菌( rhodanobactersp.)k2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24年01月2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252。

3、一种菌剂,包括所述的抗旱促生菌。

4、优选的,还包括tsb培养基。

5、所述的抗旱促生菌或所述的菌剂在植物抗旱促生中的应用。

6、优选的,所述抗旱促生菌用灭菌水稀释,所述抗旱促生菌的浓度大于等于106cfu/ml。

7、优选的,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8、一种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将所述的抗旱促生菌或所述的菌剂施用于植物的种子上,或者,施用于植物的种植基质中。

9、优选的,所述抗旱促生菌用灭菌水稀释,所述抗旱促生菌的浓度大于等于106cfu/ml。

10、优选的,所述植物为拟南芥、大豆或水稻。

11、优选的,所述促生指生物量增加、叶片数量增加和/或叶片面积增加。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抗旱促生菌,所述抗旱促生菌为罗河杆菌( rhodanobactersp.)k28,该菌具有抗旱胁迫能力,在干旱情况下有促生的效果。

14、本发明罗河杆菌( rhodanobactersp.)k28接种于拟南芥中,发现接种罗河杆菌( rhodanobactersp.)k28的拟南芥的生物量增加、叶片数量增加、叶片面积增加,所述生物量为干重,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



技术特征:

1.一株抗旱促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旱促生菌为罗河杆菌(rhodanobacter sp.)k2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24年01月2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4252。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促生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sb培养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促生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在植物抗旱促生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旱促生菌用灭菌水稀释,所述抗旱促生菌的浓度大于等于106cfu/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7.一种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促生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施用于植物的种子上,或者,施用于植物的种植基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旱促生菌用灭菌水稀释,所述抗旱促生菌的浓度大于等于106cfu/m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拟南芥、大豆或水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生指生物量增加、叶片数量增加和/或叶片面积增加。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株抗旱促生菌、菌剂及应用和植物抗旱促生的方法。该菌株为罗河杆菌(Rhodanobacter sp .)K2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24年01月2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252。该菌株能够增强拟南芥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促进其干物质的量的增加。本发明用于提升拟南芥的抗旱能力,促进拟南芥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孙雨,张亨飞,田春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3/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