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营养油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016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维营养油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属于动植物油化学改性技术领域

国外将酯交换反应用于油脂加工中,早有先例,美国较早利用酯交换反应进行猪油改性。虽然以后,在原料及使用范围内有所扩大,但都是基于利用固体油或半固体油为反应对象,如1979年松井著《酯交换反应及其在食用油脂工业上的应用》一文。也有的以C18硬脂酸为原料,用酯交换法合成固态油,如日本专利,昭55-84397。上述的反应,都需加入金属催化剂或以酯酶助催,在特定条件下制备固态产品。由于所用原料和催化剂价格及产量所限,也限制了工业大量生产,只能用于食品加工方面,很难成为广大居民日常膳食必须品。此外,迄今为止,同时选用两个反应,来置换和重排芥酸甘油酯,尤其以菜籽油与米糠油相配合进行酯交换,国内外均未见报导。根据目前世界油脂工业动态,各种液态植物油产量可观,尤其中国的菜籽油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在食用油品中约占47%左右。但菜籽油存在几个难以克服的缺点(1)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达50%左右,(2)该油的营养成份较其他植物油差,其中人体所必须的成份亚油酸含量偏低,仅有11-14%。而亚麻酸含量偏高,可高达9-11%。使该油难以储藏。又因该油的特殊气味,也影响居民食用。(3)如该油以平价销售,每年需国家大量财政补贴,其数额可高达十亿元之多。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存在,限制了菜籽油的继续发展。同时,对菜籽油的生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多次举行会议,研究解决芥酸过高的问题。据1983年《国外粮油科技》报导,欧洲十四国共同体,也在研究解决菜籽油营养和芥酸控制的问题。目前,对菜籽油芥酸过高,营养成份较差,普遍引起国内外重视,虽然在改良品种,提高菜籽油营养价值作了许多努力,但均未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不少国家限制食用菜籽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情况。克服菜籽油或其他动植物油品存在的不足,进行油脂重整,在原料的配合及配比上,及加工的流程中,进行科学的控制,在改良食用油品方面,得到了新的进展。
本发明要点在于同时选用置换和重排两个反应,进行油脂重整。其特征就是利用廉价米糠油的自催化作用与菜籽油相配合,控制其投料配比,按油脂重整工艺进行加工。其具体制备工艺为将脱胶,脱蜡的米糠油与水化菜籽油,按一定比例投入反应釜内混合,进行搅拌,升温反应。其反应温度在90-160℃吹氮气或减压,经1.5~4小时后,利用米糠油中天然存在的单甘油酯或二甘油酯作为反应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根据油脂粘度和浊度控制反应终点。该过程的中间产物,经脱酸,脱色,脱臭,调香即制得成品油。利用上述工艺条件,也可用1-3种其他植物油或动物油与米糠油相配合进行油脂重整制备产品。所用的植物油可以是棉籽油,玉米油,向日葵油或茶油。所说动物油系指猪油,牛油或羊油。
在上述工艺过程中,其合理的投料配比,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膳食油脂最佳标准,以饱和脂肪酸∶油酸∶多烯酸=1∶1∶1为依据,考虑所用原料油品成份,通过计算控制投料配比。该比例一般米糠油占15-70%之间,其余为菜籽油或其他动植物油。重整后的产品中,油酸和多烯酸含量均达到(33±2)%之内。又由于酯交换反应的存在,使成品油中,芥酸含量降低到15%以下,均达到了食用油脂卫生标准。在传统的油脂精炼工艺中,某些营养 素损失严重,影响了油脂的营养价值。本发明采取保留维生素E和谷维素的措施。通过控制游离脂肪酸在0.5-2.5%范围内,有效的保留了谷维素和维生素E,使成品油中,谷维素含量在5000mg/kg以上,维生素E含量在500mg/kg以上,达到膳食卫生标准。
本发明构思新颖,从实际出发,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用大批量投产,所制备的多维油,含有多种营养成份,现就以本发明和普通精炼法所制成的产品油,对谷维素和维生素E保留情况,以兴化油厂中试结果比较如下表
可见用本发明采用油脂重整工艺,所制备的多维油,有效的保留了谷维素和维生素E营养成份。另外,原菜籽油中芥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其他品种的原油,各种脂肪酸含量,比例失调,且欠平衡,通过油脂重整,调整投料比例,促成各种脂肪酸进行内部重新排列,使脂肪酸构成有很大改变,在成品油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都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营养最佳比值。现将经过重整的多维油与其他植物油。不同脂肪酸百分比含量加以对比如下表
本发明生产的多维油,呈橙黄色透明液体。不仅提高了该油的营养价值,也改善了食用油的生理作用,该多维油除含有合理的上述营养成份外,还含有适量维生素A,维生素F,及胡罗卜素等多种有生理活性物质。经动物试验,成品油LD50可达18000mg/kg体重,比原料油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长期食用该油可调节脑和生理功能。经几家医疗部门临床试验,不仅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疗效,而对心血管病和皮肤病也有积极效果。由于较多地保留了维生素E和谷维素,使成品油中,还含有多种天然抗氧化剂,提高了该油品的热稳定性,不仅在油炸食品中,不易产生致癌物质3.4苯并蓖,亦可节省油耗,在炸同样数量的食品,可省油15%左右。且多次反复使用,不易变黑、变稠。该油还可作凉拌油及色拉油,起酥油等,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多种用途。
由上述,本发明所生产的多维油,已达到食用油的卫生标准,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大批量生产、必将成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的佳品。此外,本发明经济效益显著(1)一般平价出售,每吨可获纯利润200元,可为国家减少财政补贴约800元/吨。(2)如议价出售,每吨纯利润400元,国家不需要财政补贴。(3)若远销国外市场,每吨纯利达600元,对一个年产万吨油的工厂,如投资120万元,则年利润可达400万元以上。
综上述,本发明基本上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对菜籽油普遍关心的难题,不仅为菜籽油,米糠油打开了内外销路,也为其他动植物油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找到了出路。
实施例1.取60克菜籽油,40克脱胶,脱蜡的米糠油,投入带搅拌器的三口瓶内,其容量为250毫升,在氮气下升温反应3小时。开始恩氏粘度为6.8(40℃),终点为3.8,再经脱酸,脱色,脱臭,制得90克产品油。
实施例2.在1000立升搪瓷反应釜内,投入550斤菜籽油,和450斤米糠油,搅拌速度为60-80转/分,真空度为740m/m Hg柱,升温反应2.5小时,经脱酸,脱色,脱臭,制得成品油为870斤。
实施例3.在2例容器中,投入经过计算的投料比为,550斤菜籽油,210斤米糠油和240棉籽油,加入1%碳酸氢纳(NaHCO3),在2例的条件下,反应3.5小时,再经脱酸,脱色,脱臭,制得成品油890斤。
上三例制得的产品,经分析,均符合上述质量指标。
权利要求
1.以植物油或动物油为原料,用酯交换反应生产多维营养油的方法,所说的植物油可为米糠油,菜籽油,棉籽油,玉米油,向日葵油或茶油,该动物油可以是猪油,牛油或羊油,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在于利用米糠油自催化作用与菜籽油或1-3种所说的植物油或动物油相配合进行油脂重整,控制投料比,采取保留维生素E和谷维素的措施。
2.如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米糠油自催化作用,是利用该油中存在的单甘油酯或二甘油酯作为反应催化剂进行油脂重整,使成品油中芥酸含量在15%以下。
3.如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投料比,是以饱和脂肪酸∶油酸∶多烯酸=1∶1∶1为依据,计算投料配比通过油脂重整达到成品油中,油酸和多烯酸含量均达到(33±2)%之内。
4.如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保留两素措施是通过控制游离脂肪酸,在0.5-2.5%范围内,达到有效保留维生素E和谷维素,使成品油中,谷维素含量在5000mg/kg以上,维生素E含量在500mg/kg以上。
专利摘要
多维营养油的生产方法,属于动植物油化学改性。主要采用酯交换法,利用米糠油自催化与菜油或1~3种动植物油配合,合理计算投料,进行油脂重整技术,达到成品油中脂肪酸构成合理,有效保留谷维素和维生素E,降低菜油芥酸含量。使该食用油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由于原料充足,价格便宜,经济效益显著。平价出售,每吨油国家可减少800元的财政补贴,如议价不需补贴。出口每吨纯利可达600元。不仅为菜油及糠油打开内外销路,也为其他动植物油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找到出路。
文档编号C11C3/00GK85101614SQ85101614
公开日1986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钱生球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