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烯三胺螯合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8217147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二乙烯三胺螯合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树脂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乙烯三胺螯合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多乙烯多胺为胺化试剂,合成的多氨基螯合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 性能。但关于这类树脂,一般选择树脂母体直接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得到氨基树脂。
[0003] 周赞等人用氯乙酰化XAD-4树脂分别与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反 应制备了三种氨基螯合树脂,树脂的全交换量分别为5. 95mmol/g,5. 63mmol/g,8. 16mmol/ g。熊春华等人将三乙烯四胺直接与PS-Cl反应,得到PS-TETA,功能基含量为2. 13mmol/ g,对Hg, Cd, Pb等离子有良好的吸附。孙向荣等人制备的PS-TETA树脂功能基含量可达到 3. lmmol/g,对 Cu2+吸附量可达 2. 407mmol/g。
[0004] 本发明将胺化试剂的伯胺保护起来,让树脂与仲胺反应,得到功能基团末端为伯 胺的二乙烯三胺树脂PS- (β -N-DETA)。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以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保护伯胺基、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 反应、脱去保护基等3步反应,合成了对铜离子具有高吸附活性的二乙烯三胺树脂 PS- ( β -N-DETA)。
[0006] 二乙烯三胺树脂PS- ( β -N-DETA),其结构式为: 二乙烯三胺树脂PS- ( β -N-DETA)
【主权项】
1. 二乙烯三胺树脂PS- ( β -N-DETA),其结构式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乙烯三胺树脂PS- ( β -N-D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 照下述步骤进行: (1)合成N-叔丁氧羰基咪唑 在反应瓶中按比例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咪唑、10倍质量的二氯甲烷,室温下搅拌滴加 3倍质量的二碳酸二叔丁酯,加热回流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浓缩溶剂,加入石油 醚,放入冰箱冷冻使固体析出大量,抽滤、干燥得N-叔丁氧羰基咪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乙烯三胺树脂PS-( β -N-D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2) 合成Ν,Ν' -二叔丁氧羰基二乙烯三胺 在反应瓶中按比例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N-叔丁氧羰基咪唑、I. 1倍质量甲苯,冷却下 滴加〇. 3倍质量的二乙烯三胺,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除去未反应的咪唑,浓缩 反应液,重结晶、干燥得Ν,Ν' -二叔丁氧羰基二乙烯三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乙烯三胺树脂PS-( β -N-D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3) 树脂的合成 在反应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干燥氯球,用甲苯溶胀后加入5-10倍质量的Ν,Ν' -二叔丁 氧羰基二乙烯三胺,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树脂,用无水乙醇反复抽提,随后加入盐 酸溶液,室温下充分振荡,然后分别用大量水、稀碱溶液,再用水洗涤至中性且无cr流出, 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二乙烯三胺树脂PS- ( β -N-DETA)。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乙烯三胺树脂PS- ( β -N-DETA)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 照下述步骤进行: (1)合成N-叔丁氧羰基咪唑 在反应瓶中按比例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咪唑、10倍质量的二氯甲烷,室温下搅拌滴加 3倍质量的二碳酸二叔丁酯,加热回流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浓缩溶剂,加入石油 醚,放入冰箱冷冻使固体析出大量,抽滤、干燥得N-叔丁氧羰基咪唑; 在反应瓶中按比例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N-叔丁氧羰基咪唑、I. 1倍质量甲苯,冷却下 滴加〇. 3倍质量的二乙烯三胺,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除去未反应的咪唑,浓缩 反应液,重结晶、干燥得Ν,Ν' -二叔丁氧羰基二乙烯三胺; 在反应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干燥氯球,用甲苯溶胀后加入5-10倍质量的Ν,Ν' -二叔丁 氧羰基二乙烯三胺,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树脂,用无水乙醇反复抽提,随后加入盐 酸溶液,室温下充分振荡,然后分别用大量水、稀碱溶液,再用水洗涤至中性且无cr流出, 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二乙烯三胺树脂PS- ( β -N-DETA)。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二乙烯三胺螯合树脂及其合成方法,属于树脂合成技术领域。以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保护伯胺基、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反应、脱去保护基等3步反应,合成了对铜离子具有高吸附活性的二乙烯三胺树脂PS-(β-N-DETA)。本发明通过对胺化试剂二乙烯三胺中伯胺基的保护,并在其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反应后再脱去保护基,保证了树脂上每个功能基均含有两个伯胺基,合成的树脂结构规整,性能稳定。
【IPC分类】B01J20-26, B01J20-30, C08F12-08, C08F8-32
【公开号】CN104530270
【申请号】CN201410555273
【发明人】孟启, 吕科翰, 舒斌斌, 戎志峰, 孙小强
【申请人】常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