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集菌培养器,尤其是一种适用大输液无菌检查、可不停机更换样品瓶进行连续操作的集菌培养器。
【背景技术】
[0002]全封闭集菌培养器在无菌检查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药品,医疗器械及无菌原料是否无菌。将液体中存在的微生物截留于滤膜表面,然后灌装液体培养基于杯体进行培养,在一定的温度与时间条件下,滤膜上的微生物增殖改变培养基浊度可观察检验结果。
[0003]然而,由于微生物的不可控性,无菌检查过程中无菌操作非常重要。每瓶样品过滤后必须停止集菌仪运行,更换瓶子后再启动集菌仪,否则会吸入空气增加污染风险。过程繁琐,人工工作量大,效率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连续过滤,无需停机且杜绝污染风险的集菌培养器。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包括培养器、取样器、连接取样器与培养器的样液管路,所述的取样器包括取样针头、排气针头、排气管路,作为改进,所述的取样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的样液管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与培养器,所述的每个取样器均设有控制样液管路通断的控制结构。
[000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并入一个样液管路与培养器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培养器设有两个,所述的样液管路设有分别连接对应培养器的分管路。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取样器通过软管与样液管路连接,所述的软管上设有控制通断的软管夹。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排气管路设有空气过滤器。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每个取样器均设有控制样液管路通断的控制结构,其有益效果是,在过滤过程中保持至少一个取样器与样液管路接通进行取样,其他不取样的取样器可通过控制结构关闭,可接入下一个样品瓶。在样品瓶取样完成后关闭相应取样器,可接入下一个样品瓶,同时或提前打开连接相应样品瓶的其他的取样器,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所有样品过滤完成,实现连续不间断的供样。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图1,本实施案例包括培养器1、取样器2、连接取样器2与培养器I的样液管路3,取样器2包括取样针头21、排气针头22、排气管路23,排气管路23设有空气过滤器24。取样器2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液管路3连接培养器I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2,每个取样器2均设有控制样液管路3通断的控制结构4,控制结构4可以是阀体,本实施案例中,取样器2通过软管5与样液管路3连接,控制结构4是位置设于软管5上用来控制通断的软管夹。
[001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2可通过接头并入一个样液管路3与培养器I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对应的样液管路3连接培养器I。培养器I可设有两个,样液管路3设有分别连接对应培养器I的分管路31。
[0014]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在使用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插入相应的样品瓶进行取样。使用时通过控制结构打开至少一个取样器2,其他关闭断开。等待先打开的取样器2过滤接近完成,打开其他关闭的取样器2,倒立相应的样品瓶,待先打开的取样器2的对应样品瓶取样完后,关闭该取样器2,可根据需要插入下一样品瓶。
【主权项】
1.一种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包括培养器、取样器、连接取样器与培养器的样液管路,所述的取样器包括取样针头、排气针头、排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样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的样液管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与培养器,所述的每个取样器均设有控制样液管路通断的控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并入一个样液管路与培养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器设有两个,所述的样液管路设有分别连接对应培养器的分管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样器通过软管与样液管路连接,所述的软管上设有控制通断的软管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管路设有空气过滤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连续操作集菌培养器,包括培养器、取样器、连接取样器与培养器的样液管路,所述的取样器包括取样针头、排气针头、排气管路,作为改进,所述的取样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的样液管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样器与培养器,所述的每个取样器均设有控制样液管路通断的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在过滤过程中保持至少一个取样器与样液管路接通进行取样,其他不取样的取样器可通过控制结构关闭,可接入下一个样品瓶。在样品瓶取样完成后关闭相应取样器,可接入下一个样品瓶,同时或提前打开连接相应样品瓶的其他的取样器,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所有样品过滤完成,实现连续不间断的供样。
【IPC分类】C12M3/00, C12M1/26
【公开号】CN205313571
【申请号】CN201521022701
【发明人】叶大林, 沈志林
【申请人】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