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酸性土壤改性增肥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只含无机化合物的土壤调节材料,具体是一种酸性土壤改性增肥剂。
背景技术:
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雨水多湿度大,形成得天独厚的湿润红壤区,而且已成为世界上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江南地区的代表土壤-红黄壤,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土壤资源之一,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15个省、市、地区。由于使用磷、钾肥,虽然当时、当季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其降解产物使原本呈弱酸性土壤加重了酸化,恶化了土质。从近些年来江南地区土壤状况调研情况说明,在破坏性自然营力作用下或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滥用土壤,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或遭破坏,使本地区土壤质量急剧退化。土壤资源危机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于对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滥用农药等化学制品,造成土壤养分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劣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板结、硬化、酸化,以及相关的农副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而废弃。
中国专利1263079公开的“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含钙、镁、硫、硼等中、微量元素矿物混合肥料,以解决土壤过酸或营养不平衡造成的农作物生长障碍。
中国专利1339550公开的“一种土壤改良剂制造方法”,去麦饭石经粉碎加水研磨、分离、过滤和烘干研磨制成。
中国专利1367243公开的“一种微生物硅镁钙肥及其制造方法”,它以有机物为微生物WH菌群的生命载体,与硅石粉、镁钙石粉、经过混合发酵,制成活性硅镁钙肥。具有中和酸性土壤、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效果。
中国专利1335350公开了一种“改良酸性土壤养分的超能量粉质生化物”其主要是由花岗岩、磁铁矿、沸石等矿物质作主要原料,与少量植物渣、海生物甲壳配制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我国江南诸省、区自然状况下的酸性土质及在农副业生产中持续使用农药及施用不当,所造成的不良生态循环,而提供一种酸性土壤改性增肥剂。
本发明根据氢氧化钙、氯化钾、石灰氮的化学特征,当其与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而呈现中性,并参照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弱酸性,遇碱分解的特点。同时,土壤中残留的杀虫剂也可迅速分解,其分解产物转化为可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肥。
本发明是按以下重量分配比的组分混合后,经雾化水喷淋至潮湿,再挤压造粒制成的。
氢氧化钙3.9-4.1份 氯化钾0.4-0.6份 石灰氮0.4-0.6份陶土4.9-5.1份。
颗粒干燥后分装在内衬塑料薄膜的编织袋内缝纫封口。
这样制备的酸性土壤改性增肥剂,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廉,加工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快速便捷。不仅使酸性土壤改性,而且使残留在土壤里的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和后转化为可被农作物利用的氮、磷肥,以达到农产品无害化标准,并改善生态环境。
适用范围;酸性土壤的农田、果林、茶田、笋田、蔗田。
贮存及有效期,保持干燥,有效期5年。
具体实施例方式
称取氢氧化钙粉400公斤、氯化钾粉50公斤、石灰氮粉50公斤、陶土粉500公斤,充分混合,用雾化水喷淋至潮湿,经造粒机挤压造成颗粒,干燥后分袋包装,如25kg/袋。
本发明经杭州地区试用,ph6的酸性土每亩50cm厚土层1.5万公斤土壤,撒播1千公斤改性增肥剂,可使酸性土达到中性ph7。曾施用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剂的农作物,均未检出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取得满意的应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酸性土壤改性增肥剂,其特征在于该增肥剂是按以下重量分配比的组分混合后,经雾化水喷淋至潮湿,挤压造粒干燥而成的,氢氧化钙3.9-4.1份氯化钾0.4-0.6份石灰氮 0.4-0.6份陶 土4.9-5.1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改性增肥剂,属于只含无机化合物的土壤调节材料。该增肥剂由氢氧化钙、氯化钾、石灰氮、陶土混合后,经雾化水喷淋至潮湿,挤压造粒干燥而成的,该改性增肥剂适用于酸性土壤改良。不仅使酸性土壤改性,而且使残留在土壤里的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和后转化为可被农作物利用的氮、磷肥,以达到农产品无害化标准,并改善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C09K17/06GK1502671SQ0214886
公开日2004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志明, 李辉 申请人:张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