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81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气、煤气及给水、排水的埋地及架空钢质管道外防腐层的涂层,具体地说是一种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燃气、煤气及给排水的埋地及架空钢质管道采用的防腐涂料很多,其涂装除锈过程十分费力,并且涂装费用很大,所耐酸碱浓度较低,耐老化性能较差,涂层后使用周期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费用低、性能好的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在钢质管道外均匀地涂布有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在涂布的涂料层外缠绕1~3层聚乙烯胶粘带;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1∶1混合而成,其中A、B两种组分的制备过程如下,A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氢酸酯15.5~18.1份,聚醚3030或330 4.8~5.45份,聚醚635或450 1.13~1.33份,二辛酯或二丁酯3.51~3.69份,环氧树脂1.44~1.67份,云母粉3.1~4.25份,石英粉6.55~8.25份,磷酸0.0048~0.0059份,溶剂S1000#或工业二甲苯9.06~9.6份,,于反应釜内80~85℃反应30~40分钟,120~142℃共沸脱水40分钟~1小时,然后于80~85℃保温1.5~2小时,降温后即得产品A组分;B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中温煤焦沥青22~26.6份,4#或5#石油沥青0.048~0.059份,环己酮5.1~6.2份,甲苯4.1~5.3份,溶剂S1000#或工业二甲苯3.85~4.5份,云母粉3.1~4.25份,石英粉6.55~8.25份,于反应釜内115~120℃反应30~40分钟,然后于110~120℃保温1.5~2小时,降温后即得产品B组分。
所述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氢酸酯通常为PAPI300或400#;环氧树脂通常为E-44环氧树脂;云母粉和石英粉细度一般不小于800目;涂布的涂料厚度通常不小于300μm,一般为300~600μm;缠绕的聚乙烯胶粘带厚度通常不小于500μm,一般为500~2000μm。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涂布工序简便。本发明采用的涂料是用聚氨酯环氧树脂对煤焦沥青树脂的改性所得的高分子化合物,该防腐涂料在涂装(手工或机械刷涂、滚涂、喷涂均可)时,只需清除管表面的油、水、污清等,不用除锈,省工省力,而且可于冬季零下20℃时可照常施工;对质量和干燥速度无影响,技术指标不下降。
2.应用性能好。本发明涂布的涂料在管道外附着力等机械物理技术指标都好于其它防腐涂料,其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好,耐酸、碱、盐的浓度较高,具备较好的机械物理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所以其涂后使用周期长,可保证30~50年不老化、脱落;本发明不脆、柔韧性好、耐磨,现有的环氧煤沥青涂层1毫米厚时,使用2.5年后即大部分脱落,而本发明涂层0.25毫米厚时,使用10年后,有95%以上保存完好无损;按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SY/T0315-97),本发明的厚度、附着力1级、抗冲击1.5J、抗弯曲2.5度及电火花检漏普通级2000V,加强级5000V以上,外观黑色平整,阴极剥离≤8mm;完全合格。
3.适用范围广。本发明可适用于盐碱地、涝洼地、海岸地等不同腐蚀环境和不同腐蚀介质,可使用30~50年;该防腐涂层可抗紫外线的照射,不起泡、不龟裂、不脱落;一般油漆,国内外考证,其最好的涂层裸露在空间一般可应用4~5年,可是本发明涂层应用十年后也不会出现起泡、龟裂。
4.使用费用低。本发明所采用的涂料固含量不小于70%,单位面积用量少,可降低应用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一种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在钢质管道外均匀地涂布有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1∶1混合而成,其中A、B两种组分的制备过程如下,A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氢酸酯PAPI300# 15.5份,聚醚3030 4.8份,聚醚635 1.13份,二辛酯3.51份,环氧树脂1.45份,800目云母粉3.1份,800目石英粉6.55份,磷酸0.0048份,溶剂S1000# 9.06份,,于反应釜内81℃反应30分钟,120℃共沸脱水45分钟,然后于80℃保温2小时,降温至40℃即可检验、过滤、包装得产品A组分;B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中温煤焦沥青22份,4#石油沥青0.048份,环己酮5.1份,甲苯4.1份,溶剂S1000# 3.85份,800目云母粉3.1份,800目石英粉6.55份,于反应釜内115℃反应30分钟,然后于110℃保温1.5小时,降温至40℃即可检验、过滤、包装得产品B组分。
将制备A、B双组份使用时,现场将A、B双组份按重量比1∶1调兑,搅拌均匀,沉淀5分钟,手工刷涂于钢质管道外,涂层厚度为普通级300~400μm,在涂布的涂料层外缠绕1层聚乙烯胶粘带,厚度为500~800μm。
实施例2
一种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在钢质管道外均匀地涂布有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1∶1混合而成,其中A、B两种组分的制备过程如下,A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氢酸酯PAPI400# 18.1份,聚醚330 5.45份,聚醚450 1.33份,二丁酯3.69份,E-44环氧树脂1.67份,800目云母粉4.25份,800目石英粉8.25份,磷酸0.0059份,工业二甲苯9.6份,,于反应釜内85℃反应40分钟,140℃共沸脱水1小时,然后于85℃保温1.5小时,降温至室温即可检验、过滤、包装得产品A组分;B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中温煤焦沥青26.6份,5#石油沥青0.059份,环己酮6.2份,甲苯5.3份,工业二甲苯4.5份,云母粉4.25份,石英粉8.25份,于反应釜内120℃反应30分钟,然后于120℃保温小时,降温至室温即可检验、过滤、包装得产品B组分。
将制备A、B双组份使用时,现场将A、B双组份按重量比1∶1调兑,搅拌均匀,沉淀5分钟,机械滚涂于钢质管道外,涂层厚度为加强级400~500μm,在涂布的涂料层外缠绕2层聚乙烯胶粘带,厚度为1000~1400μ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于,将制备A、B双组份使用时,现场将A、B双组份按重量比1∶1调兑,搅拌均匀,沉淀5分钟,喷涂于钢质管道外,涂层厚度为特加强级400~500μm,在涂布的涂料层外缠绕3层聚乙烯胶粘带,厚度为1400~2000μm。
聚乙烯胶粘带的厚度可根据管子的直径和重量计,管子直径大、重,胶粘带自然要厚,使防腐层在吊装、运输、下沟时更好地得到保护,使用于燃气、煤气及给水、排水的埋地及架空钢质管道使用周期长,降低生产成本;聚乙烯胶粘带的厚度可以选择,缠1层保护带的为2PU,缠1层内带和1层外带的为3PU,PU是英文聚氨酯的缩写。
防腐层的厚度和等级

权利要求
1.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其特征在于在钢质管道外均匀地涂布有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在涂布的涂料层外缠绕1~3层聚乙烯胶粘带;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1∶1混合而成,其中A、B两种组分的制备过程如下,A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氢酸酯15.5~18.1份,聚醚3030或330 4.8~5.45份,聚醚635或450 1.13~1.33份,二辛酯或二丁酯3.51~3.69份,环氧树脂1.44~1.67份,云母粉3.1~4.25份,石英粉6.55~8.25份,磷酸0.0048~0.0059份,溶剂S1000#或工业二甲苯9.06~9.6份,,于反应釜内80~85℃反应30~40分钟,120~142℃共沸脱水40分钟~1小时,然后于80~85℃保温1.5~2小时,降温后即得产品A组分;B组分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取中温煤焦沥青22~26.6份,4#或5#石油沥青0.048~0.059份,环己酮5.1~6.2份,甲苯4.1~5.3份,溶剂S1000#或工业二甲苯3.85~4.5份,云母粉3.1~4.25份,石英粉6.55~8.25份,于反应釜内115~120℃反应30~40分钟,然后于110~120℃保温1.5~2小时,降温后即得产品B组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氢酸酯为PAPI300或400#;环氧树脂为E-44环氧树脂;云母粉和石英粉不小于800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的涂料厚度不小于300μm,缠绕的聚乙烯胶粘带厚度不小于500μ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的涂料厚度为300~600μm,缠绕的聚乙烯胶粘带厚度为500~2000μ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气、煤气及给水、排水的埋地及架空钢质管道外防腐层的涂层,具体地说是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在钢质管道外均匀地涂布有湿固化聚氨酯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涂料由A、B两种组分按重量1∶1混合而成,其中A、B两种组分的制备过程如下,A组分的由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氢酸酯,聚醚3030或330,聚醚635或450,二辛酯或二丁酯,环氧树脂,云母粉,石英粉,磷酸组成;B组分由中温煤焦沥青,4#或5#石油沥青,环己酮,甲苯,溶剂S1000#或工业二甲苯,云母粉,石英粉组成。本发明的优点为涂布工序简便、应用性能好、使用费用低。
文档编号C09D5/08GK1626594SQ200310119058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
发明者孙锡宁 申请人:孙锡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