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437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伪胶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伪胶带,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显示物品封缄状态的胶带。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包装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具有防伪功能的防伪纸、防伪薄膜以及防伪胶带等,可依产品特性,将其用于诸如重要文件袋、快递袋、现金袋、法院证物袋、电子商品或者是管制药品的封口,还可用于证件、包裹、纸箱、抽屉、保险柜、汽车拖吊等封贴之用。就防伪胶带而言,它一般是在胶带的基材背面涂敷一层具有防伪标示的涂料层,并在该涂料层上涂布胶粘剂后即可,可将该胶带封缄在物品上。
由于该涂料层的材质不同于其它涂层的材质,且使该涂料层与胶粘剂间的粘着度,大于该涂料层与基材间的粘着度,故该物品上的防伪胶带自撕离基材后,该涂料层上的防伪标示可保留在所封缄物品上,以由此识别封缄状态的完整性。然而,现有的防伪胶带在撕离该基材后所封缄的封口随即失去其完整性,故而无法再将物品保持在封缄状态,因而不利于保密。
为解决上述现有防伪胶带的缺点,在1999年10月11日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在台湾提出一种防伪胶带,并已于2001年5月1日公告,公告号为433279。该防伪胶带是在基材背面印刷上具有粘着材料的印字层,该印字层上及基材上,滑有印字层的部位则涂部有固着颜色层,该固着颜色层上则依序形成有粘膜层以及粘胶层,以使该防伪胶带能够粘贴在要封缄物品上。
由于该印字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粘着力,小于该粘膜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粘着力,且该印字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粘着力,也小于该基材对该印字层的粘着力,而该基材对该固着颜色层的粘着力则大于该粘膜层对该固着颜色层的粘着力,因此该防伪胶带可清楚显示封缄状态,且即使撕离该基材仍可保持封口的密封效果,从而对要封缄物品提供双重保护作用。
但是若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间的粘着力很大,则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可视为紧密连接的一体膜层而无法分离,造成无法确实显示撕离该基材后的可识别标示;反之,若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间的粘着力小,则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之间虽不会紧密到无法分离,但当撕开该防伪胶带以粘贴在要封缄物品时,由于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间的粘着不够紧密,会导致撕开的防伪胶带中的印字层与固着颜色层间产生疑似已破坏封缄状态的剥离现象,如图16所示。
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撕开这种防伪胶带,要将其粘贴在要封缄物品上时,由于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间的粘着力量不易掌握,造成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间无法分离或产生剥离的缺点,导致使用上的不便,且因剥离现象会影响识别效果,因而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是无法提供具有防伪保密特性的防伪胶带,因而造成现有技术在诸如保持密封、防伪识别及使用上的种种问题。因此常用的防伪胶带确有其缺点而亟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保防伪密封效果的防伪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撕开的防伪胶带。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伪胶带,该防伪胶带包括一基材、一第一识别层、一第二识别层、一第一粘着层、一第二粘着层以及至少一强化部。
该第一识别层是局部形成在该基材的一表面上且可选择为与该基材相同的材料制成,且该第一识别层可借由任何一种印刷技术形成有显示识别状态的撕开标示,以由该标示表示该防伪胶带的封缄状态。该第二识别层则是形成在该基材形成有该第一识别层的表面上,以借此完全覆盖该第一识别层,且可选择采用任何一种颜色与上述基材及第一识别层均有相当差异的材料形成,在将该基材1撕离后,可清楚地识别该封缄状态已遭破坏。
该第一粘着层是形成在该第二识别层远离该第一识别层的一表面上,以由该第一粘着层使该基材自防伪胶带上撕离后,将该第一识别层上所形成的第二识别层留置于其上,并可借由该第一粘着层仍粘着在被封缄物品上,仍保持该封口的密封。其中,该第一粘着层与该第二识别层使用具有差别的颜色较好,使该基材撕离该被封缄物品后,便于使用者观察该封缄状态破坏与否。
该第二粘着层是形成在该第一粘着层远离该第二识别层的一表面上,以供该防伪胶带粘贴在被封缄物品上。该强化部则是至少在该基材与该第一粘着层之间局部形成,且是至少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一侧边,可加强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间的粘着力。其中,该第二识别层对该第一粘着层的粘着力是小于该第一粘着层对该第二粘着层的粘着力且是小于该第二粘着层对被封缄物品的粘着力,以在撕起该防伪胶带的基材后,粘贴在该被封缄物品上的第一粘着层与第二粘着层仍保留在该被封缄物品上。
同时,在该防伪胶带的各层间,该第一识别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是小于该基材对该第一识别层的粘着力,且该第一识别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是小于该第一粘着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该基材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是大于该第一粘着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该基材对该强化部的粘着力则也大于该强化部对该第二粘着层的粘着力。当然,该基材对该强化部的粘着力可选择为大于或小于该强化部对其他膜层的粘着力,或令该强化部对该第一粘着层以及该第二粘着层侧壁间的粘着力大于该强化部对其他膜层的粘着力,而非以此为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时,由于该防伪胶带至少一侧边可选择形成有该强化部,使该强化部对该第一粘着层的粘着力是大于该第二识别层强化部外的部位与该第一粘着层间的粘着力,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间并不会产生现有技术中无法分离或产生剥离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确保防伪密封效果的防伪胶带。同时,更由于该强化部至少形成于该防伪胶带一侧边,使用者可由此而更易于撕开该防伪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不仅可供将物品保持在封缄状态且有利于保密,更可避免现有技术中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间的粘着力量不易掌握所造成的种种缺失,并因易于撕开而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伪胶带的构造剖示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伪胶带粘贴在被封缄物品上的剖示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伪胶带粘贴在被封缄物品上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伪胶带撕离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伪胶带撕离后的分离状态剖示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伪胶带撕离后,留在被封缄物品上部份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伪胶带撕离后基材部份的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伪胶带的构造剖示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伪胶带撕离后,留在被封缄物品上部份的俯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伪胶带撕离后,基材部份的俯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伪胶带的构造剖示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伪胶带撕离后,留在被封缄物品上部份的俯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伪胶带撕离后,基材部份的俯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伪胶带的构造剖示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伪胶带的构造剖示图;以及图16是现有防伪胶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至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绘制的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包括一基材1、一第一识别层2、一第二识别层3、一第一粘着层4、一第二粘着层5以及一强化部6。此处须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其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且所显示的构成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形状及尺寸比例所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识别标示、形状及尺寸比例是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构成形态可能更为复杂。
该基材1可选择为一例如塑料制的薄片,虽本实施例中的基材1是由例如透明的塑料材料所制成,然而该基材1也可以是由有颜色或半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且由于该基材1的结构及材料特性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该第一识别层2是局部形成在该基材1的一表面上,它使用的树脂材料可以选择颜色及透明度均与上述基材1相同,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基材1之间具有粘着性。该第一识别层2可借由任何一种印刷技术形成显示识别状态的撕开标示,令这些标示印刷在该基材1的背面,由该标示表示该防伪胶带的封缄状态。其中该第一识别层2可以是任意字样、图样或记号的撕开标示,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容为限。
该第二识别层3是形成在该基材1形成有该第一识别层2的表面上,用以完全覆盖该第一识别层2。该第二识别层3可选择采用任何一种颜色与上述基材1及第一识别层2均有相当差异的材料制成,例如由油墨的材料形成,将该基材1撕离后,可清楚地识别该封缄状态已遭破坏。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识别层3是形成在该第一识别层2远离该基材1的背面上,以及该基材1形成有该第一识别层2的背面上之间隙20中;换言之,该基材1除了显示有该第一识别层2识别状态的撕开标示的背面外,均形成有该第二识别层3,而由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连接状态,即可显示该防伪胶带的封缄状态。
该第一粘着层4是形成在该第二识别层3远离该第一识别层2的一表面上,且可选择由粘着薄膜构成,以由该第一粘着层4使该基材1自防伪胶带上撕离后,将该第一识别层2上所涂覆的第二识别层3留置在其上,并可借由该第一粘着层4仍粘着在被封缄物品7上,仍能保持该封口的密封。其中,该第一粘着层4可选择有色或无色的材料,只要该第二识别层3与该第一粘着层4的颜色有明显的差别较好,使该基材1撕离该被封缄物品7后,便于观察该封缄状态破坏与否。
该第二粘着层5是形成在该第一粘着层4远离该第二识别层3的一表面上,且可选择为涂布在该第一粘着层4上的胶粘剂层,供该防伪胶带粘贴在封缄物品7上。其中该第二识别层3对该第一粘着层4的粘着力小于该第一粘着层4对该第二粘着层5的粘着力,而且是小于该第二粘着层5对被封缄物品7的粘着力,这样在撕起该防伪胶带的基材1后,粘贴在该被封缄物品7上的第一粘着层4与第二粘着层5仍存在于该被封缄物品7上,保持该被封缄物品7的封口为密封状态。
该强化部6是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侧边,且是呈一栏坝结构(Dambar)。如图所示,该强化部6是形成在该基材1与该第二粘着层5之间,也就是该第一识别层2、该第二识别层3以及该第一粘着层4间的适当处,且可选择由具粘性的直线条状强化部。在本实施例中,是使该强化部6对该第一粘着层4的粘着力,大于该第二识别层3强化部6以外的部位与该第一粘着层4间的粘着力。其中,虽本实施例中的强化部6是形成地该基材1与该第二粘着层5的侧壁,但应注意的是,该强化部6也可选择形成地该基材1与该第一粘着层4之间或其它适当位置,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和为限。
同时,该强化部6可供加强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只要该强化部6是至少形成在该第二识别层3的局部上,且该强化部6是至少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一侧边及/或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任一部份中的等效结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由于该强化部6是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侧边以及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的侧壁,因而可加强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并将该第一识别层2、该第二识别层3及该第一粘着层4与外界隔绝。因此,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之间并无现有技术中无法分离或产生剥离的问题。
此外,在该防伪胶带的各层间,该第一识别层2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小于该基材1对该第一识别层2的粘着力,且该第一识别层2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小于该第一粘着层4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该基材1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大于该第一粘着层4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该基材1对该强化部6的粘着力则也大于该强化部6对该第二粘着层5的粘着力。其中,虽本实施例中是以该强化部6形成在该基材1与该第二粘着层5之间为例作说明的,但需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强化部6是可选择形成在其它膜层之间或其它膜层的侧壁,该基材1对该强化部6的粘着力可选择为大于或小于该强化部6对其他膜层的粘着力,或令该强化部6对该第一粘着层2以及该第二粘着层3侧壁间的粘着力,大于该强化部6对其他膜层的粘着力,而非局限于此。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与一般胶带的用法相同,仅需剪取适当长度的胶带粘贴在该被封缄物品7上,即可提供一般胶带所无法达到的防伪保密的双重功能。
此时,如图3所示,从该防伪胶带的表面看,由于该强化部6是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侧边,可加强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而无剥离现象,故该防伪胶带表面仅显示该第二识别层3的单一颜色,并未显示其撕开标示。换言之,此时使用者可确知该防伪胶带并未遭人破坏封缄状态。
如图4及图5所示,若撕离该防伪胶带,使用者可由该防伪胶带仅具该基材1及该第二粘着层5的边缘撕起该防伪胶带。由于该防伪胶带各层间的粘着力大小不同,其中该第一识别层2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小于该基材1对该第一识别层2的粘着力,且该基材1对该强化部6的粘着力也大于该强化部6对该第二粘着层5的粘着力,而该基材1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大于该第一粘着层4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使该第一识别层2、局部的第二识别层3及该强化部6与该基材1一起脱离该防伪胶带;又,该第一识别层2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是小于该第一粘着层4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而该第一粘着层4及该第二粘着层5与该被封缄物品7间的粘着力,是大于该第一粘着层4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因此,该第一粘着层4、该第二粘着层5以及部分的第二识别层3则仍粘贴在该被封缄物品7上,如图6及图7所示。
如图6所示,由于该第一识别层2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是小于该第一粘着层4对该第二识别层3的粘着力,在撕起该防伪胶带的基材1后,粘贴在该被封缄物品7的第一粘着层4上的第二识别层3,仅存在于该第一识别层2上涂布的局部第二识别层3。因此,由该第一粘着层4上方向下观看,是显示出已破坏封缄状态的撕开标示,可清楚辨别该防伪胶带已遭撕离。
同时,由图6与图7相比较可知,随同该基材1撕离的第一识别层2间隙20内的第二识别层3部份,与该被封缄物品7的表面上呈现的是反相的图标。此外,虽然该防伪胶带因该基材1撕离而破坏了封缄状态,但该第一粘着层4仍受该第二粘着层5的作用,粘贴在该被封缄物品7的封口上,并借该第一粘着层4保持该被封缄物品7封口的密封作用。因此即使撕起该防伪胶带,仍能由该第一粘着层4及该第二粘着层5保持该被封缄物品7的保密性,提供使用者在封缄物品时的双重保障。
由上可知,由于该防伪胶带侧边形成有该强化部6,当取用该防伪胶带时,是由该强化部6保持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量。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可由该强化部6轻易控制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不仅可确保防伪密封效果,与现有技术比较,易于撕开,具使用便利性。
实施例2图8至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绘制的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包括一基材1、一第一识别层2、一第二识别层3、一第一粘着层4、一第二粘着层5以及一强化部6。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防伪胶带以应用在显示物品的封缄状态的胶带为例说明的,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相同,故不另重复其相同之处,现仅就不同之处作说明,同时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优点更易于了解。
本实施例2中的防伪胶带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的防伪胶带中是形成两个波浪状的强化部6,实施例1中的强化部6是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任一侧边且呈直线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强化部6则是分别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侧边及接近该防伪胶带中央之处。
如图所示,该强化部6是形成在该基材1与该第二粘着层5之间、且位于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的侧壁上,以加强对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的控制。
实施例3图11至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绘制的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包括一基材1、一第一识别层2、一第二识别层3、一第一粘着层4、一第二粘着层5以及一强化部6。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防伪胶带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现仅就不同之处作说明,同时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件符号表示,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优点更易于了解。
本实施例3中的防伪胶带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3的防伪胶带中是形成四道强化部6,且该强化部6是位于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的侧壁上,且是分别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两侧边及接近该防伪胶带两侧边以外的地方,更能够加强对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的控制。
同时,如图所示,该强化部6是可视需要加以变化,其高度、宽度、粘着性、数量、设置位置以及形状均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该强化部6可以是连续或间断的结构,且该基材1对该强化部6的粘着力也可选择为小于该强化部6对该第二粘着层5的粘着力,只要可由该强化部6保持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为所需要即可。
实施例4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绘制的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包括一基材1、一第一识别层2、一第二识别层3、一第一粘着层4、一第二粘着层5以及一强化部6。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防伪胶带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仅就不同之处作说明,同时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
本实施例4中的防伪胶带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4的防伪胶带中的强化部6是局部形成在该第二识别层3上,且该强化部6是形成在该第二识别层3与该第一识别层2接合的表面上,以加强对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强化部6是一膜层,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强化部6也可以是经局部粘性强化处理的第一识别层2与第二识别层3所形成的强化部。
换言之,该强化部6可以是一单独的膜层,也可以是经强化处理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之间所形成的强化结构。其中,由于粘性强化处理的技术是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例5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绘制的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包括一基材1、一第一识别层2、一第二识别层3、一第一粘着层4、一第二粘着层5以及一强化部6。其中,本实施例5中的防伪胶带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仅就不同之处作说明,同时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
本实施例5中的防伪胶带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5的防伪胶带中的强化部6是局部形成在该基材1与该第一粘着层4之间,且该强化部6中是无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以由该基材1与该第一粘着层4加强对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间的粘着力。
在本实施例5中的强化部6是形成在防伪胶带一侧边,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强化部6也可形成在该防伪胶带两侧边或该防伪胶带两侧边以外的部分。当然,该强化部6也可以是经强化处理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之间所形成的强化结构,或者该强化部6也可形成在该第一识别层2与该第二识别层3之间,而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为限。
由此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时,使用者仅将该防伪胶带粘贴在被封缄物品上,即可由具有强化部的防伪胶带确保防伪密封效果,且可由具有强化部的防伪胶带侧边撕开该防伪胶带使用便利。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在粘贴在被封缄物品上后,该识别层间是无剥离现象,故使用者可安心使用,无须怀疑该防伪胶带是否已被撕离过。
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可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具有防伪保密特性的防伪胶带所造成的种种问题,提供确实保持密封且具防伪识别功效,同时更有助于使用者的使用的防伪胶带。
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胶带包括一基材;一局部形成在该基材的一表面上的第一识别层;一形成在该基材形成有该第一识别层的表面上的第二识别层,以完全覆盖该第一识别层;一形成在该第二识别层远离该第一识别层的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层;以及一形成在该第一粘着层远离该第二识别层的表面上的第二粘着层,其中,该第二识别层对该第一粘着层的粘着力是小于该第一粘着层对该第二粘着层的粘着力且是小于该第二粘着层对被封缄物品的粘着力,其中至少该基材与该第一粘着层之间局部形成有至少一强化部,以由该强化部加强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间的粘着力,避免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间在取用该防伪胶带时产生剥离现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识别层形成有强化部,以使该强化部对该第一粘着层的粘着力是大于该第二识别层强化部外的部位与该第一粘着层间的粘着力,避免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间在取用该防伪胶带时产生剥离现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基材是一薄片,且该基材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是大于该第一粘着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识别层形成有显示识别状态的撕开标示,且该第一识别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是小于该基材对该第一识别层的粘着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识别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是小于该第一粘着层对该第二识别层的粘着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粘着层是一粘着薄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粘着层是一胶粘剂层,以供该防伪胶带粘贴在被封缄物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强化部中是无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强化部是形成在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胶带,其特征在于,该强化部是形成在该防伪胶带至少一侧边。
专利摘要一种防伪胶带包括一基材、一第一识别层、一第二识别层、一第一粘着层、一第二粘着层以及至少一强化部,其中,至少在该基材与该第一粘着层之间局部形成有强化部,以由该强化部加强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间的粘着力,避免该第一识别层与该第二识别层间在使用该防伪胶带时产生剥离的现象,本防伪胶带不仅可供将物品保持在封缄状态且有利于保密,更可避免现有技术中该印字层与该固着颜色层间的粘着力量不易掌握所造成的问题,并因易于撕开而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
文档编号C09J7/02GK2673865SQ200320127518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王崇庆 申请人:王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