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酶驱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75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酶驱油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用化学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生物酶驱油剂。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开发的过程中,一次采油是原油依靠地下压力,通过油井自喷出地面的过程,随着地下压力的降低,自喷结束,一次采油可采出地下10-15%左右。二次采油是通过往地下不断注水,补充地下能量,从而实现水驱油的目的。但随着不断的注水,采出液中含水不断上升,目前我国陆上油田采出液中含水高达92-95%。按国际标准,采出液中含水达到 97%时,即无任何经济效益。但是二次采油只能采出地下原油的20%左右。因此,石油工业中普遍进行三次采油,即化学驱油。但是现有驱油剂,通常只追求超低界面张力,不注重油藏地质特征及原油物性条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酶驱油剂,它有效提高注水能力,降低原油携砂能力,减少流体与砂岩的摩擦,从而达到稳定油藏结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且对环境友好无污染。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酶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份包括生物酶、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和双季铵盐;所述生物酶包括蛋白质复合酶N0YEES,生物活性物BIO-P和BIO-A。上述组分均为已知的常用化学制剂。所述生物酶中蛋白质复合酶N0YEES,生物活性物BIO-P和BIO-A的最优重量分数比为3:5:2。所述生物酶驱油剂中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生物酶159Γ20%、聚氧乙烯醚 5% 8%、烷基糖苷0. 5% 10%、双季铵盐0. 5% 8%,水余量。
所述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优选为生物酶18%、聚氧乙烯醚6%、烷基糖苷5%、双季铵盐4%,水余量。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生物酶驱油剂可以是储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从油湿像水湿方向转化,从而改变储层岩石的润湿状态,降低油-岩间的界面张力,是原油易于从岩石表面剥离下来, 同时还有一定的降粘作用,降低了原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流动阻力。在地层压力作用下,原油从四周流向井筒,从而起到增产增油的作用。本发明可以在金属和岩石等表面附着,形成一层活性分子膜,阻止石蜡沉积,丙酮腊晶发生催化作用,改变腊晶形态,阻止腊晶进一步生长,从而有效防止沉淀结垢,防止水伤害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注水能力,降低原油携砂能力,减少流体与砂岩的摩擦,从而达到稳定油藏结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
生物酶18%、聚氧乙烯醚6%、烷基糖苷5%、双季铵盐4%,水余量。上述组分按比例投入配液槽中,由注入泵通过注入管线向地层注入。实施例2
生物酶15%、聚氧乙烯醚5%、烷基糖苷0. 5%、双季铵盐0. 5%,水余量。上述组分按比例投入配液槽中,由注入泵通过注入管线向地层注入。实施例3
生物酶20%、聚氧乙烯醚8%、烷基糖苷10%、双季铵盐8%,水余量。上述组分按比例投入配液槽中,由注入泵通过注入管线向地层注入。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酶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份包括生物酶、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和双季铵盐;所述生物酶包括蛋白质复合酶N0YEES,生物活性物BIO-P和ΒΙ0-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酶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酶中蛋白质复合酶N0YEES,生物活性物BIO-P和BIO-A的重量分数比为3: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酶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生物酶15% 20%、聚氧乙烯醚5% 8%、烷基糖苷0. 5% 10%、双季铵盐0. 5% 8%,水余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酶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生物酶18%、聚氧乙烯醚6%、烷基糖苷5%、双季铵盐4%,水余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生物酶驱油剂,其中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生物酶15%~20%、聚氧乙烯醚5%~8%、烷基糖苷0.5%~10%、双季铵盐0.5%~8%,水余量。本发明可有效提高注水能力,降低原油携砂能力,减少流体与砂岩的摩擦,从而达到稳定油藏结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C09K8/58GK102373038SQ20111035432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陈富林 申请人:西安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