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8725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S1、塑胶外壳表面前处理;对塑胶外壳表面进行真空电镀或喷涂,以使塑胶外壳表面呈现亮面光泽;S2、塑胶外壳表面预处理;于塑胶外壳的表面,选取好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并装置一相适配的夹具,以使挡住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而,对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S3、喷漆处理;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进行喷漆处理;S4、拆卸夹具;待上述所形成的雾面固化成型后,拆卸夹具;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使得在塑胶外壳的表面也能实现亮雾同体的效果,且加工工艺简单、操作快捷方便,生产成本低。
【专利说明】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塑胶制品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效果的加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亮雾同体,顾名思义,在同一物件表面实现亮面与雾面的结合,使得物件表面的不同部位根据需求而呈现不同的光泽度,而现有技术中,不论是手机外壳,还是其他相关电子产品的外壳,实现其表面的亮雾同体效果,并使得所产生的亮雾同体效果的性能检测达到规定的标准,一般,只能在金属外壳的表面实现,即现有市场上,只出现有在金属外壳表面实现亮雾同体效果,然而,金属外壳,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其制作工艺也较复杂,其次,采用金属外壳包装成的产品,也不利于产品的散热,因此,市场上,大部分的电子产品的外壳,如手机外壳等,一般均为塑胶外壳,但其缺陷在于,现有的塑胶外壳的表面实现不了亮雾同体的效果。
[0003]藉此,针对现状,设计出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制作工艺,使得塑胶外壳表面也能达到亮雾同体效果,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必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
[0005]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塑胶外壳表面前处理;
[0007]对塑胶外壳表面进行真空电镀或喷涂,以使塑胶外壳表面呈现亮面光泽;
[0008]S2、塑胶外壳表面预处理;
[0009]于塑胶外壳的表面,选取好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并装置一相适配的夹具,以使挡住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而,对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
[0010]S3、喷漆处理;
[0011]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进行喷漆处理,以使其形成所需要的雾面;
[0012]S4、拆卸夹具;
[0013]待上述所形成的雾面固化成型后,拆卸夹具,塑胶外壳的表面亮雾同体加工处理完毕。
[0014]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5]优选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0016]S21、预制一与塑胶外壳相适配的夹具,并使得该夹具与塑胶外壳相接触的位置为软胶材质;[0017]S22、将所预制的夹具装置于塑胶外壳上,以使挡住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
[0018]S23、对塑胶外壳的表面,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
[0019]S24、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及所述夹具进行清洁,以备后续的喷漆处理。
[0020]优选地,步骤S3的喷漆处理中,所用到的喷漆材料为UV漆、PU漆、加色UV漆、UV面漆中的任意一种。
[0021 ] 优选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0022]S5、夹具拆卸完毕后,对所拆卸的夹具及经过亮面、雾面处理的塑胶外壳进行清洁。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4]其一、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使得在塑胶外壳的表面也能实现亮雾同体的效果,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在需要加工成雾面的塑胶外壳表面喷射不同浓度的或不同类别的光固化漆或烘烤油漆等,使得塑胶外壳的不同部位根据需要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及不同的光泽度,满足大众化需求。
[0025]其二、本发明通过在塑胶外壳表面实现亮雾同体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在金属外壳的表面实现亮雾同体效果,因材质的优越性,也使得本发明的生产成本更低。
[0026]其三、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尤其可适合应用于对塑胶手机壳中框的侧面表面进行亮面及雾面的处理加工,加工精度高,光泽度好,且在具体实施时,加工工艺简单、操作快捷方便,能适应大批量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周期,大大的提高产能,因此,本发明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0027]其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只对塑胶手机壳中框的表面进行亮面及雾面的加工处理,其还可对手机电池盖、手机装饰件、平板电脑外壳、相机外壳等的表面进行亮面及雾面的加工处理,即凡是塑胶材质壳体,本发明均可适用,从而,本发明适用范围广,本发明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的步骤流程图;
[0029]图2是图1中步骤S2的流程图;
[0030]图3是实施例一中手机壳中框及与其相适配的夹具之间的纵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1]图4是图3中所述夹具的纵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2]图5是图3中所述手机壳中框的纵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34]其中,手机壳中框10 ;亮面101 ;雾面102 ;夹具20 ;软胶201 ;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实质。
[0036]图1是本发明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图1中步骤S2的流程图;[0037]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主要是对塑胶外壳的表面进行亮面及雾面的加工,使得其不同部位呈现不同颜色或不同亮度的光泽;
[0038]具体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0039]S1、塑胶外壳表面前处理;
[0040]对塑胶外壳表面进行真空电镀或喷涂,以使塑胶外壳表面呈现亮面光泽;
[0041]S2、塑胶外壳表面预处理;
[0042]于塑胶外壳的表面,选取好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并装置一相适配的夹具,以使挡住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而,对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在此步骤中,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的目的是为增强后续工艺中,喷漆材料的附着力。
[0043]S3、喷漆处理;
[0044]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进行喷漆处理,以使其形成所需要的雾面;
[0045]S4、拆卸夹具;
[0046]待上述所形成的雾面固化成型后,拆卸夹具,塑胶外壳的表面亮雾同体加工处理完毕。
[004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0048]S21、预制一与塑胶外壳相适配的夹具,并使得该夹具与塑胶外壳相接触的位置为软胶材质;
[0049]需要强调的是,因前处理的过程中,塑胶外壳表面已经通过电镀或喷涂工艺进行处理而呈现亮面光泽,故而,步骤S21中所适配的夹具,其与塑胶外壳表面相接触的位置采用软胶材质,软胶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其目的即是以防亮面光泽部位因相接触而被刮伤或压伤。
[0050]S22、将所预制的夹具装置于塑胶外壳上,以使挡住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
[0051]S23、对塑胶外壳的表面,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
[0052]S24、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及所述夹具进行清洁,以备后续的喷漆处理。
[0053]且步骤S3的喷漆处理中,所用到的喷漆材料为UV漆、PU漆、加色UV漆、UV面漆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其也可为其他的光固化漆或烘烤油漆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0054]进一步的,步骤S4之后还包括:
[0055]S5、夹具拆卸完毕后,对所拆卸的夹具及经过亮面、雾面处理的塑胶外壳进行清洁。
[0056]如此,经过步骤S5的清洁后,一方面,所述夹具可重复使用,另一方面,经过亮面、雾面处理的塑胶外壳即可打包,作为成品使用。
[0057]藉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使得在塑胶外壳的表面也能实现亮雾同体的效果,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在需要加工成雾面的塑胶外壳表面喷射不同浓度的或不同类别的光固化漆、烘烤油漆等,使得塑胶外壳的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光泽度,满足大众化需求。[0058]与此同时,本发明通过在塑胶外壳表面实现亮雾同体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在金属外壳的表面实现亮雾同体效果,因材质的优越性,也使得本发明的生产成本更低,且本发明尤其可适合应用于对塑胶手机外壳的侧面表面进行亮面及雾面的处理加工,以下将以实施例一做详细说明。
[0059]实施例一
[006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塑胶手机壳中框的表面进行亮面及雾面的加工处理;
[0061]对照图1及图2,并参照图3、图4及图5所示;图3的中部为一手机壳中框10的纵向结构剖面示意图,两侧则是固定有相适配的夹具20,本实施例的方案是,在手机壳中框10的表面中间部位进行雾面处理。
[0062]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对手机壳中框10的表面进行前处理,即对手机壳中框10的表面进行真空电镀或喷涂,以使手机壳中框10的表面呈现亮面光泽;
[0063]进而,预制一与手机壳中框10相适配的夹具20,并使得该夹具20与手机壳中框10相接触的位置为软胶201材质;
[0064]然后,将所预制的夹具20装置于手机壳中框10上,以使挡住手机壳中框10两侧边沿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
[0065]再次,对手机壳中框10的表面,需要加工的中间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
[0066]最后,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及所述夹具20进行清洁,以备下一工艺的喷漆处理。
[0067]即下一加工工艺为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进行喷漆处理,以使其形成所需要的雾面102 ;
[0068]与此同时,待上述所形成的雾面102固化成型后,拆卸夹具20,手机壳中框10的表面亮雾同体加工处理完毕,且夹具20拆卸完毕后,对所拆卸的夹具20及经过亮面101、雾面102处理的手机壳中框10进行清洁,一方面,清洁后的所述夹具20可重复使用,另一方面,清洁后的经过亮面101、雾面102处理的手机壳中框10即可打包,作为成品使用。
[0069]经试验证明,当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用于对塑胶手机壳中框10的侧面表面进行亮面101及雾面102的处理加工时,加工精度高,光泽度好,且在具体实施时,加工工艺简单、操作快捷方便,使得能适应大批量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周期,大大的提高产能,因此,本发明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0070]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只对塑胶手机壳中框10的表面进行亮面101及雾面102的加工处理,其还可对手机电池盖、手机装饰件、平板电脑外壳、相机外壳等的表面进行亮面及雾面的加工处理,即凡是塑胶材质壳体,本发明均可适用,从而,本发明适用范围广,本发明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塑胶外壳表面前处理; 对塑胶外壳表面进行真空电镀或喷涂,以使塑胶外壳表面呈现亮面光泽; S2、塑胶外壳表面预处理; 于塑胶外壳的表面,选取好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并装置一相适配的夹具,以使挡住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而,对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 S3、喷漆处理; 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进行喷漆处理,以使其形成所需要的雾面; S4、拆卸夹具; 待上述所形成的雾面固化成型后,拆卸夹具,塑胶外壳的表面亮雾同体加工处理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预制一与塑胶外壳相适配的夹具,并使得该夹具与塑胶外壳相接触的位置为软胶材质; S22、将所预制的夹具装置于塑胶外壳上,以使挡住不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 S23、对塑胶外壳的表面,需要加工的亮面部位进行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 S24、对经过腐蚀或蚀刻或硬化处理后的部位及所述夹具进行清洁,以备后续的喷漆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喷漆处理中,所用到的喷漆材料为UV漆、PU漆、加色UV漆、UV面漆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塑胶外壳表面亮雾同体的加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夹具拆卸完毕后,对所拆卸的夹具及经过亮面、雾面处理的塑胶外壳进行清洁。
【文档编号】B05D5/06GK104014468SQ20141026815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肖守榜 申请人:深圳市汇民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