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3872发布日期:2021-01-12 07:3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形状如碗状、杯状、桶状和盒状的包装容器发展迅速。通常此类包装都需要盖膜材料与底盒封合,虽然可以保证包装内的内容物处于密封的状态,但是往往也存在着热封强度过大,不易揭开的问题。同时,以聚丙烯作为材质的容器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用于此类容器包装的盖膜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再者,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期,要求盖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氧气阻隔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膜层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表层、油墨层、第一粘合层、聚酰胺膜层、阻隔层、吸氧层、第二粘合层和易剥离层。

优选的,所述表层为蒸镀有二氧化硅的聚酯膜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层为聚氨酯胶黏剂,所述第二粘合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无规聚丙烯树脂。

优选的,所述聚酰胺膜层、所述阻隔层、所述吸氧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和所述易剥离层通过共挤出双向拉伸制备,所述聚酰胺膜层、所述阻隔层、所述吸氧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和所述易剥离层的总厚度为15~30um。

优选的,所述聚酰胺膜层为纳米尼龙层,所述纳米尼龙层为纳米材料改性的聚酰胺共混物膜层。

优选的,所述阻隔层为evoh层,其中evoh中乙烯含量为25~45%。

优选的,所述吸氧层为聚酰胺共混物膜层,其中聚酰胺共混物为聚己内酰胺与吸氧剂的混合物料。

优选的,所述易剥离层为改性聚丙烯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设置蒸镀有二氧化硅的聚酯膜层为表层、纳米材料改性的聚酰胺膜层,evoh阻隔层、聚己内酰胺与吸氧剂混合的吸氧层,使复合膜具有更加优异的氧气、水汽阻隔性能,在保证内容物的密封性的同时,具有易剥离的效果,方便消费者开启,而且可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表层;2、油墨层;3、第一粘合层;4、聚酰胺膜层;5、阻隔层;6、吸氧层;7、第二粘合层;8、易剥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膜层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表层1、油墨层2、第一粘合层3、聚酰胺膜层4、阻隔层5、吸氧层6、第二粘合层7和易剥离层8。

进一步地,表层1为蒸镀有二氧化硅的聚酯膜层,具有防潮和阻隔氧气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粘合层3为聚氨酯胶黏剂,第二粘合层7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无规聚丙烯树脂。

进一步地,聚酰胺膜层4、阻隔层5、吸氧层6、第二粘合层7和易剥离层8通过共挤出双向拉伸制备,聚酰胺膜层4、阻隔层5、吸氧层6、第二粘合层7和易剥离层8的总厚度为15~30um。

进一步地,聚酰胺膜层4为纳米尼龙层,纳米尼龙层为纳米材料改性的聚酰胺共混物膜层,具体为聚己内酰胺与纳米蒙脱土的混合料,其中纳米蒙脱土的粒径为1nm~100nm,可提高复合膜阻隔氧气的能力。聚酰胺膜层4表面经电晕处理,使其具有较低表面能,方便与其他膜层进行层叠。

进一步地,阻隔层5为evoh层,其中evoh中乙烯含量为25~45%。

进一步地,吸氧层6为聚酰胺共混物膜层,具体为聚己内酰胺与吸氧剂的混合物料,优选的,吸氧剂为铁系吸氧剂。

进一步地,易剥离层8为改性聚丙烯树脂。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膜层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表层1、油墨层2、第一粘合层3、聚酰胺膜层4、阻隔层5、吸氧层6、第二粘合层7和易剥离层8,表层1为蒸镀有二氧化硅的聚酯膜层,油墨层2印刷有产品信息,第一粘合层3为聚氨酯胶黏剂,聚酰胺膜层4为聚己内酰胺与粒径为1~100nm的纳米蒙脱土混合料的共混物膜层,阻隔层5为乙烯含量为25~45%的evoh层,吸氧层6为聚己内酰胺与铁系吸氧剂的共混物膜层,吸氧剂为日本三菱瓦斯生产的牌号为ageless吸氧剂,第二粘合层7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无规聚丙烯树脂,易剥离层8为改性聚丙烯树脂;聚酰胺膜层4、阻隔层5、吸氧层6、第二粘合层7和易剥离层8通过共挤出双向拉伸制备得到,并经第一粘合层3与表层1、油墨层2粘接在一起形成完整复合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其膜层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表层(1)、油墨层(2)、第一粘合层(3)、聚酰胺膜层(4)、阻隔层(5)、吸氧层(6)、第二粘合层(7)和易剥离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为蒸镀有二氧化硅的聚酯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3)为聚氨酯胶黏剂,所述第二粘合层(7)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无规聚丙烯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膜层(4)、所述阻隔层(5)、所述吸氧层(6)、所述第二粘合层(7)和所述易剥离层(8)通过共挤出双向拉伸制备,所述聚酰胺膜层(4)、所述阻隔层(5)、所述吸氧层(6)、所述第二粘合层(7)和所述易剥离层(8)总厚度为15~3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剥离层(8)为改性聚丙烯树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包装材料技术领域的一种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其膜层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表层、油墨层、第一粘合层、聚酰胺膜层、阻隔层、吸氧层、第二粘合层和易剥离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剥离的高阻隔复合膜,通过设置蒸镀有二氧化硅的聚酯膜层为表层、纳米材料改性的聚酰胺膜层,EVOH阻隔层、聚己内酰胺与吸氧剂混合的吸氧层,使复合膜具有更加优异的氧气、水汽阻隔性能,在保证内容物的密封性的同时,具有易剥离的效果,方便消费者开启,而且可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土;陈曦;郑伟;贾露;刘运锦;李智尧;廖贵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