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色粘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1652发布日期:2023-05-06 18:5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可变色粘合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变色粘合片。


背景技术:

1、有机el面板等显示器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和保护构件等的层叠结构。这种显示器面板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层叠结构中所含的元件彼此的贴合,例如使用透明的粘合片。

2、另外,作为配置于显示器面板中的像素面板的光出射侧(图像显示侧)的透明粘合片,提出了使用预先形成用于对同片的规定部位赋予设计性、遮蔽性、防反射性等的着色部分的粘合片。这种粘合片例如记载于下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具体而言记载了,具有含有炭黑颜料的着色部分的粘合片。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38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显示器面板的制造过程中,使用预先形成着色部分的粘合片的情况下,粘合片对被粘物贴合后,无法适当检查被粘物与粘合片的着色部分之间的异物和气泡的有无。显示器面板制造过程中的粘合片的贴合中要求可以适当检查贴合后被粘物与粘合片之间的异物和气泡的有无。

3、另一方面,从确保设置于显示器面板用的粘合片的着色部分的功能的观点出发,要求抑制着色部分中的着色成分的经时扩散。

4、本发明提供:对被粘物贴合后能使粘合剂层局部变色、且适于抑制变色部分中的着色成分的扩散的可变色粘合片。

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6、本发明[1]为一种可变色粘合片,其具备由于外部刺激而能变色的粘合剂层,前述粘合剂层包含粘合性组合物,前述粘合性组合物包含: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化合物、产酸剂和金属络合物。

7、本发明[2]包含上述[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前述金属络合物的配混比例相对于前述显色化合物100质量份为10质量份以上且100质量份以下。

8、本发明[3]包含上述[1]或[2]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显色后的前述显色化合物能与前述金属络合物配位。

9、本发明[4]包含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前述显色化合物为隐色染料,前述金属络合物为锌系络合物。

10、本发明[5]包含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前述粘合剂层具有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厚度。

11、本发明[6]包含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还具备配置于前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方向一侧的基材。

12、本发明[7]包含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使前述粘合剂层对玻璃板贴附后,在23℃、剥离角度180°和剥离速度300mm/分钟的剥离条件下的剥离试验中,对前述玻璃板示出的粘合力为1.0n/25mm以上且50n/25mm以下。

13、发明的效果

14、本发明的可变色粘合片具备由于外部刺激而能变色的粘合剂层。因此,使可变色粘合片贴合于被粘物后,对粘合剂层中的变色预定部分赋予外部刺激,从而可以使粘合剂层局部变色。这样的可变色粘合片中,贴合后、且粘合剂层的变色部分形成前,可以检查可变色粘合片与被粘物之间的异物和气泡的有无。

15、另外,粘合剂层含有包含金属络合物的粘合性组合物。因此,可以抑制变色部分中的着色成分的扩散。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色粘合片,其具备由于外部刺激而能变色的粘合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所述金属络合物的配混比例相对于所述显色化合物100质量份为10质量份以上且100质量份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显色后的所述显色化合物能与所述金属络合物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具有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还具备配置于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方向一侧的基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粘合片,其中,使所述粘合剂层对玻璃板贴附后,在23℃、剥离角度180°和剥离速度300mm/分钟的剥离条件下的剥离试验中,对所述玻璃板示出的粘合力为1.0n/25mm以上且50n/25mm以下。


技术总结
粘合片S具备由于外部刺激而能变色的粘合剂层10。粘合剂层10包含粘合性组合物。粘合性组合物包含:通过与酸的反应而显色的显色化合物、产酸剂和金属络合物。

技术研发人员:水野大辅,仲野武史,加藤雅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