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通常,二次电池可以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罐以及结合到罐的上开口以密封罐并且允许在电极组件中产生的电流流到外部装置的盖组件。
2、根据电子/电气装置的性能的进步,安装在这些装置中的二次电池也需要具有更高的输出和更高的容量。对于高输出和高容量的二次电池,例如,正在开发能够有效地使用罐的内部空间的电极组件的基体终止结构。这样的基体终止结构占据罐的较少的内部空间,从而提高了使用罐的内部空间的效率,并且还用于将电流和热传输到罐。
3、然而,由于在电极组件中,在卷绕工艺之后通常可能存在卷绕半径的偏差,因此对于各个二次电池,基体终止结构与罐之间的接触电阻可能不是恒定的,因此,可能具有各个二次电池的电流传输速率和热传输速率存在很大偏差的问题。
4、在该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通过将溶胀带定位在电极组件内部,即使当电极组件的卷绕半径发生偏差时,该二次电池也能够使电极组件的基体终止部与罐之间的接触电阻最小化。
3、技术方案
4、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二次电池可以包括:圆柱形罐;电极组件,具有电接触圆柱形罐的基体终止部;盖组件,通过阻挡圆柱形罐来密封电极组件;以及溶胀带,定位在基体终止部内部以将基体终止部按压于圆柱形罐。
5、罐可以包括底部和从底部延伸的侧部,并且溶胀带可以将基体终止部按压于侧部。
6、电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板、定位在第一电极板上的隔膜和定位在隔膜上的第二电极板,其中,第一电极板、隔膜和第二电极板被层压且卷绕,并且基体终止部可以通过用第一电极板包裹电极组件的最外围来设置。
7、第一电极板可以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导电的第一基体、通过在第一基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涂覆第一活性物质而设置的涂覆部以及通过不在第一基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涂覆第一活性物质而设置的非涂覆部,并且非涂覆部可以覆盖电极组件的最外围。
8、基体终止部可以包括非涂覆部。
9、溶胀带可以粘附到基体终止部的内表面。
10、溶胀带可以置于基体终止部的内表面与隔膜之间。
11、第一电极板还可以包括焊接到第一基体的第一接线片,并且第一接线片可以电连接到圆柱形罐。
12、溶胀带的长度可以是非涂覆部的长度的1%至100%。
13、与基体终止部的卷绕匝长度相比,溶胀带的卷绕匝长度可以是0.1匝至1匝。
14、溶胀带可以吸收电解质以进行溶胀。
15、溶胀带可以包括丙烯酸粘合剂。
16、技术效果
17、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通过将溶胀带定位在电极组件内部,即使当电极组件的卷绕半径发生偏差时,该二次电池也能够使电极组件的基体终止部与罐之间的接触电阻最小化。即,在本公开中,定位在电极组件内部的溶胀带将基体终止部按压于罐,因此,电极组件的基体终止部强力地粘附到罐/与罐接触,从而改善电极组件与罐之间的电气/热连接状态。
1.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罐包括底部和从所述底部延伸的侧部,并且所述溶胀带将所述基体终止部按压于所述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定位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上的隔膜和定位在所述隔膜上的第二电极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电极板被层压且卷绕,并且所述基体终止部通过用所述第一电极板包裹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围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导电的第一基体、通过在所述第一基体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上涂覆第一活性物质而设置的涂覆部以及通过不在所述第一基体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上涂覆所述第一活性物质而设置的非涂覆部,并且所述非涂覆部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最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基体终止部包括所述非涂覆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溶胀带粘附到所述基体终止部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溶胀带置于所述基体终止部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隔膜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还包括焊接到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接线片,并且所述第一接线片电连接到所述圆柱形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溶胀带的长度是所述非涂覆部的长度的1%至10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与所述基体终止部的卷绕匝长度相比,所述溶胀带的卷绕匝长度是0.1匝至1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溶胀带吸收电解质以进行溶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溶胀带包括丙烯酸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