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布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2490发布日期:2023-03-17 20:2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技术领域,c09j7/29,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布胶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布胶带由于结构单一,导致布胶带不耐用和结构强度低,并且不能高效稳定的粘合,固定效果差,遇到高温易燃烧,容易引发火灾;玻璃纤维布以进口高密度无碱玻璃纤维布为基材,适用于变压器、高温设备、空调接触器、线圈包扎及马达等其它高温特殊环境应用,为了解决现有布胶带粘结性能差、耐久性差、不耐高温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耐高温布胶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耐高温、粘结强度高和持久性好的胶带。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包括离型层1、粘合层2和基材层3,所述粘合层2位于离型层1和基材层3中间。
6.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1为pet薄膜、hdpe薄膜、离型纸中的一种。
7.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1为离型纸或pet薄膜。
8.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1厚度为70-150μm。
9.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层2为丙烯酸胶粘剂层、有机硅胶粘剂层、聚氨酯胶粘剂层、环氧树脂胶粘剂层中的一种。
10.优选地,所述粘合层2为有机硅胶粘剂层。
11.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层2的厚度为40-100μm。
12.优选地,所述粘合层2的厚度为80μm。
13.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3为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
14.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为聚四氟乙烯增强的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
15.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的制备方法为:将玻璃纤维布置于聚四氟乙烯乳液中浸渍30-120s,之后烧结即得,烧结温度为320-370℃,烧结时间为30-180s。
16.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80-120μm。
17.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90-110μm。
18.优选地,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100μm。
19.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布胶带还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位于基材层与粘合层中间,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位于远离粘合层的基材层的一侧。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的厚度均为10-50μm。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的厚度均为20-40μm。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使本申请中的布胶带具有优异的抗酸碱腐蚀和耐高温特性。
24.2、本实用新型中的基材层为聚四氟乙烯增强的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其中的聚四氟乙烯增强了其与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的相容性,使本实用新型的布胶带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耐高温稳定性。
25.3、本实用新型中的有机硅胶粘剂层具有优异的排泡性和耐候性,使本申请的布胶带具有较强的粘结性能和使用寿命。
26.4、本实用新型规定了有机硅胶粘剂层的厚度为40-100μm,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的厚度为80-120μm,第一聚四氟乙烯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10-50μm,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薄的体积和较稳定的结构外,还具有优异的耐候和耐高温性能。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离型层1、粘合层2、基材层3、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包括离型层1、粘合层2和基材层3,所述粘合层2位于离型层1和基材层3中间。
32.所述离型层1为离型纸,离型层1的厚度为110μm。
33.所述粘合层2为有机硅胶粘剂层,有机硅胶粘剂为耐高温型,购自深圳康利邦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kl-2610b;粘合层2的厚度为80μm。
34.所述基材层3为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制备方法为:将玻璃纤维布(购自山东民烨)置于聚四氟乙烯乳液(购自日本大金)中浸渍80s,之后于350℃下烧结120s即得;基材层3的厚度为100μm。
35.所述高温布胶带还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位于基材层3与粘合层2中间,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位于远离粘合层2的基材层3的一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的厚度均为30μm。
36.实施例2
37.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包括离型层1、粘合层2和基材层3,所述粘合层2位于离型层1和基材层3中间。
38.所述离型层1为离型纸,离型层1的厚度为70μm。
39.所述粘合层2为有机硅胶粘剂层,有机硅胶粘剂为耐高温型,购自深圳康利邦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kl-2610b;粘合层2的厚度为40μm。
40.所述基材层3为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制备方法为:将玻璃纤维布(购自山东民
烨)置于聚四氟乙烯乳液(购自日本大金)中浸渍30s,之后于320℃下烧结30s即得;基材层3的厚度为80μm。
41.所述高温布胶带还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位于基材层3与粘合层2中间,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位于远离粘合层2的基材层3的一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的厚度为10μm。
42.实施例3
43.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包括离型层1、粘合层2和基材层3,所述粘合层2位于离型层1和基材层3中间。
44.所述离型层1为离型纸,离型层1的厚度为150μm。
45.所述粘合层2为有机硅胶粘剂层,有机硅胶粘剂为耐高温型,购自深圳康利邦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kl-2610b;粘合层2的厚度为100μm。
46.所述基材层3为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制备方法为:将玻璃纤维布(购自山东民烨)置于聚四氟乙烯乳液(购自日本大金)中浸渍120s,之后于370℃下烧结180s即得;基材层3的厚度为120μm。
47.所述高温布胶带还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位于基材层3与粘合层2中间,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位于远离粘合层2的基材层3的一侧;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的厚度为50μm。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型层(1)、粘合层(2)和基材层(3),所述粘合层(2)位于离型层(1)和基材层(3)中间;所述高温布胶带还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位于基材层(3)与粘合层(2)中间,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位于远离粘合层(2)的基材层(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1)为pet薄膜、hdpe薄膜、离型纸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1)厚度为70-15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2)为丙烯酸胶粘剂层、有机硅胶粘剂层、聚氨酯胶粘剂层、环氧树脂胶粘剂层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2)为有机硅胶粘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2)的厚度为40-10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3)为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80-120μ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的厚度均为10-50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布胶带,包括离型层1、粘合层2和基材层3,所述粘合层2位于离型层1和基材层3中间;离型层1厚度为70-150μm,粘合层2为有机硅胶粘剂层,厚度为40-100μm,基材层3为电子级无碱玻璃纤维布,厚度为80-120μm;所述耐高温布胶带还包括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和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层4位于基材层3与粘合层2中间,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层5位于远离粘合层2的基材层3的一侧,两者厚度均为10-50μm;本实用新型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粘结强度和持久性,弥补了现有布胶带的缺陷。现有布胶带的缺陷。现有布胶带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许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骋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8
技术公布日:2023/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