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970698发布日期:2023-08-01 16:1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稀土着色剂的,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无机红色着色剂凭借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分散性、着色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上一直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使用范围较广的红色着色剂大多包含有毒的铅、铬、镉等重金属元素,大量使用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寻找一种能替代他们的着色剂是研究的热点,寻找一种环保无毒害的着色剂迫在眉睫。稀土硫化物作为一种无毒、着色性能好的环境友好型着色剂,是未来替代镉和铅着色剂的首选之一。硫化铈(γ-ce2s3)属稀土倍半硫化物,它具有鲜艳的红色且具备良好的抗紫外线辐射能力。

2、硫化铈不溶于水及酸性溶液,在惰性气体和还原性气氛下的化学稳定性可达1500℃,已经应用于塑料等工业领域。但其在氧化气氛下的热稳定性差,350℃以上就会发生逐渐氧化分解,导致红色值下降和逐渐分解,这严重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陶瓷应用中。此外,遇湿易吸收水蒸气,在酸性条件下易被腐蚀、分解并释放出有害的h2s气体,存在安全隐患。

3、在高温不稳定的硫化铈表面包覆一层热稳定性,包裹性好的化合物来提高其化学热稳定性可以拓展其应用领域。氧化锌与h2s反应形成致密的zns层,从而抑制h2s有毒气体的溢出,在提高硫化铈热稳定性的同时解决了有毒气体溢出的环境安全问题。

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采用氧化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2s有毒气体的溢出,但是氧化锌作为一种碱性氧化物,不具备抗酸蚀性,在酸性环境中起到的保护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抗酸蚀性差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

2、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3、s1:在γ-ce2s3上包覆氧化锌纳米层,得到包覆有zno纳米层的γ-ce2s3@zno;

4、s2:将γ-ce2s3@zno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甲醇中,混合、离心;

5、s3:将经过s2处理的γ-ce2s3@zno分散在水-乙醇介质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散剂,用氨水调节ph值至9.5~10.5;

6、s4:将硅酸四乙酯滴入经过s3处理的液体中,形成溶胶混合物;

7、s5:将溶胶混合物加热搅拌、离心、烘干后用乙醇洗涤,烘干后得到包覆有zno纳米层和sio2干凝胶涂层的γ-ce2s3@zno@sio2粉末。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γ-ce2s3外包覆氧化锌纳米层后再次包覆二氧化硅纳米层,提高了γ-ce2s3的抗酸蚀性和热稳定性;其中,s2中将包覆有zno纳米层的γ-ce2s3@zno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于甲醇中后离心,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吸附于γ-ce2s3@zno上;s3中在乙醇-水介质中,通过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散剂(pvp),与ctab形成配伍使后续添加的硅酸四乙酯更好地与γ-ce2s3@zno结合,通过用氨水调节ph至9.5~10.5,滴加硅酸四乙酯,使γ-ce2s3@zno上包覆有一层透明的二氧化硅纳米层,并且通过将溶胶混合物加热搅拌、离心的方式,使二氧化硅纳米层与氧化锌的纳米层融合。

9、优选的,所述s1中在γ-ce2s3上包覆氧化锌纳米层的步骤包括:

10、s11:将γ-ce2s3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溶液a,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b,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离心、干燥,得到γ-ce2s3@zno前驱体;

11、s12:将γ-ce2s3@zno前驱体分散于乙醇-水介质中,加入硝酸锌和碳酸钠,加热搅拌,离心、干燥,将干燥后的粉末在160~240℃的条件下热处理1~2h,得到包覆有zno纳米层的γ-ce2s3@zno。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碳酸钠作为沉淀剂的作用下,碱性碳酸锌通过ctab连接于γ-ce2s3上,再通过160~240℃的热处理,使碱性碳酸锌在γ-ce2s3上分解为氧化锌,从而在γ-ce2s3上形成一层氧化锌纳米层。

13、优选的,所述s11在γ-ce2s3溶解于乙醇前进行预处理:将γ-ce2s3研磨3~5h,过筛后,取筛网上剩余部分,再分别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2~4次。

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添加的γ-ce2s3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重量为(15~20):1,并且所述γ-ce2s3与乙醇添加的比例为1.0g:(100~300)ml,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水添加的比例为1.0g:(100~300)ml。

15、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后的离心方式为:将混合后的溶液a与溶液b装入离心管中,在转速为8000~10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10min;离心后,弃去液体,再用乙醇或纯水洗涤离心留下的粉末,干燥后得到γ-ce2s3@zno前驱体。

16、优选的,所述步骤s12中,所述乙醇-水介质中乙醇与水体积比为(5~8):1。

17、优选的,所述步骤s12中的锌源为六水合硝酸锌,所述γ-ce2s3中的铈元素与加入的六水合硝酸锌中锌元素摩尔比为0.0836~0.2453。

18、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加入的γ-ce2s3中铈元素与加入的硅酸四乙酯中硅元素摩尔比为0.0892~0.4479。

19、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滴入硅酸四乙酯的浓度为0.75~1.115mol/l,滴入速度为0.05mol/l,滴入时间为3~7min。

20、优选的,所述步骤s12中硝酸锌与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1.2~2.0)。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通过在γ-ce2s3上包覆氧化锌及二氧化硅纳米层,提高γ-ce2s3的抗酸蚀性和热稳定性,在解决硫化铈分解导致有毒气体h2s溢出的环境问题的同时,提高硫化铈的热稳定性和耐酸腐蚀性能;

23、2、在碳酸钠作为沉淀剂的作用下,碱性碳酸锌通过ctab连接于γ-ce2s3上,再通过160~240℃的热处理,使碱性碳酸锌在γ-ce2s3上分解为氧化锌,从而在γ-ce2s3上形成一层氧化锌纳米层;

24、3、实验周期短,便于操作,具有合成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γ-ce2s3上包覆氧化锌纳米层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在γ-ce2s3溶解于乙醇前进行预处理:将γ-ce2s3研磨3~5h,过筛后,取筛网上剩余部分,再分别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2~4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添加的γ-ce2s3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重量比为(15~20):1,并且所述γ-ce2s3与乙醇添加的比例为1.0g:(100~300)ml,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水添加的比例为1.0g:(100~300)ml。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后的离心方式为:将混合后的溶液a与溶液b装入离心管中,在转速为8000~10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10min;离心后,弃去液体,再用乙醇或纯水洗涤离心留下的粉末,干燥后得到γ-ce2s3@zno前驱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所述乙醇-水介质中乙醇与水体积比为(5~8):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的锌源为六水合硝酸锌,所述γ-ce2s3中的铈元素与加入的六水合硝酸锌中锌元素摩尔比为0.0836~0.24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加入的γ-ce2s3中铈元素与加入的硅酸四乙酯中硅元素摩尔比为0.0892~0.447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滴入硅酸四乙酯的浓度为0.75~1.115mol/l,滴入速度为0.05mol/l,滴入时间为3~7min。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硝酸锌与碳酸钠的重量比为1:(1.2~2.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稀土着色剂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氧化锌和二氧化硅复合包覆硫化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在γ‑Ce<subgt;2</subgt;S<subgt;3</subgt;上包覆氧化锌纳米层;S2:将γ‑Ce<subgt;2</subgt;S<subgt;3</subgt;@ZnO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甲醇中,混合、离心;S3:将经过S2处理的γ‑Ce<subgt;2</subgt;S<subgt;3</subgt;@ZnO分散在水‑乙醇介质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散剂,用氨水调节pH值至9.5~10.5;S4:将硅酸四乙酯滴入经过S3处理的液体中,形成溶胶混合物;S5:将溶胶混合物加热搅拌、离心、烘干后用乙醇洗涤,烘干后得到包覆有ZnO纳米层和SiO<subgt;2</subgt;干凝胶涂层的γ‑Ce<subgt;2</subgt;S<subgt;3</subgt;@ZnO@SiO<subgt;2</subgt;粉末。本发明申请具有提高γ‑Ce<subgt;2</subgt;S<subgt;3</subgt;的抗酸蚀性和热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白功勋,李仁涵,李银艳,陈亮,张军杰,徐时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计量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