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586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制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
目前汽车的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系统。目前采用ABS系统为电子感应系统,但该种电子防抱死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本申请人的专利ZL98224735.4公开了一种汽车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包括壳体、进油孔道和出油孔道,通过弹簧、活塞的连续收缩膨胀作用,使刹车分泵内压始终处于抱死和不抱死的零界点,对车轮进行连续点刹,使车轮保持可控方向,不发生侧滑。该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明显缩短汽车制动距离,改善了整车制动性能,同时还延长了车轮、蹄片等零部件的工作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大功率汽车在刹车时产生相当大的液压,使上述汽车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的弹簧在使用较长时间后可能失效,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抱死、使用寿命长的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包括壳体、二组进油孔道和出油孔道,进油孔道与汽车制动总泵连通,出油孔道分别与汽车前、后轮制动分泵相通,壳体内设有二组相互独立的内腔,内腔中装有外活塞,外活塞前端上装有油封,油封与内腔腔壁密闭,外活塞、油封将内腔分隔成与进油孔道连通的内腔前部和与出油孔道连通的内腔中部和内腔后部;内腔后部设有与一端与外活塞相配合,另一端与壳体固定的弹簧套,弹簧套内设有弹簧座,弹簧座与外活塞后端面固定;所述的外活塞内部设有空腔,外活塞顶部有小孔使空腔与内腔前部连通,外活塞的中部设有连通孔使空腔与内腔中部连通,外活塞的空腔内设有内活塞,内活塞将空腔分成前腔和后腔;所述的前腔设一腔体口部,腔体口部前方装有钢球,钢球具有封住腔体口部的直径,钢球通过弹簧顶紧在内活塞上;所述的后腔内装有弹簧,弹簧一端顶紧在活塞的尾部上,另一端通过调节螺钉与弹簧座固定,弹簧座的另一面与压缩弹簧相抵,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壳体相抵。
压缩弹簧通过调压螺钉与固定弹簧套的双重并帽固定。
所述的弹簧套与壳体间采用O型橡胶圈密封。
所述的弹簧套与外活塞配合面采用矩形橡胶圈密封。
本发明可直接安装在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利用原有的进、出油管,安装十分方便。当行驶的汽车紧急制动时,制动总泵的液压油及由此产生的液压力通过进油管、进油孔道进入壳体内腔前部,由外活塞顶部小孔进入外活塞的内部前腔,过腔体口部后通过连通孔到内腔中部,入出油孔道,经出油管将液压油传送到汽车前、后制动分泵,通过制动机构使制动钳抱住制动盘使车轮制动。此时,由制动总泵传送的液压同时作用于外活塞上,使外活塞后端面的顶紧在弹簧套内腔的弹簧座上,但由于弹簧套内腔内的压缩弹簧设定的预压力等于或略大于外活塞内最大作用压力,故弹簧套内腔的压缩弹簧不动作;当制动总泵传送到前腔的液压超过本装置设定的使制动钳与制动盘被抱死的最大工作压力时,通过内活塞的作用,推动内活塞向后移动,与此同时,装在前腔的钢球在弹簧及超高液压共同作用下,将腔体口部封死,制动油不再进入制动分泵,同时由制动总泵传来的液压与外活塞内前腔设定的液压差作用于活塞前端面,使活塞整体产生位移,由外活塞后部端面顶紧弹簧座,使压缩弹簧收缩;同时,制动钳与制动盘被抱死时高摩擦力所产生的瞬间高压,由制动分泵传递到活塞上,使后腔内弹簧收缩,制动分泵液压腔内高压释放,使车轮转动,同时后腔内弹簧和弹簧套内压缩弹簧的反弹力共同作用,将活塞推回,钢球离开腔体口部,制动总泵的液压油及由此产生的液压力又传送到汽车前、后制动分泵,通过制动机构使制动钳抱住制动盘使车轮制动。这样产生的循环往复,弹簧的不断收缩膨胀,使制动钳与制动盘间始终处于抱死和不抱死的零界点,对车轮进行连续点刹,使车轮保持可控方向,不发生侧滑。
本发明的油路设置合理通畅,制动安全可靠。整个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在汽车中安装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不仅改善了整车的制动性能,同时延长了汽车轮胎、制动钳、制动盘等零部件的工作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包括壳体20、进油孔道P和出油孔道Q,进油孔道P通过进油管1与汽车总泵连通,出油孔道Q通过出油管2与汽车前、后制动分泵相通,壳体20内设的二个相互独立的内腔,与所述进油孔道P连通的内腔中装有外活塞13,外活塞前端上装有油封5,油封与内腔D腔壁密闭,外活塞13、油封5将内腔分隔成与进油孔道P连通的内腔前部A和出油孔道Q连通的内腔中部D和内腔后部G;内腔后部G设有与一端与外活塞13相配合,另一端与壳体固定的弹簧套19,弹簧套19内设有弹簧座15,弹簧座15与外活塞13后端面固定。
所述的外活塞13内部设有空腔C,外活塞13顶部有小孔使空腔C与内腔前部A连通,外活塞13的中部设有连通孔H使空腔C与内腔中部D连通,外活塞13的空腔C内设有内活塞8,内活塞8上带有油封7,油封7将空腔C分成前腔B、中腔E和后腔F。
所述的前腔B设一腔体口部,腔体口部前方装有钢球6,钢球6具有封住腔体口部的直径,钢球6通过锥形弹簧4顶紧在内活塞8的顶部上,锥形弹簧4另一端通过闷头螺塞3与外活塞13的空腔C的内顶面固定。
后腔F内装有弹簧10,弹簧10一端顶紧在活塞8的尾部9上,另一端通过调节螺钉14与弹簧座15固定,弹簧座15的另一面与压缩弹簧16相抵,压缩弹簧16的另一端通过调压螺钉17与固定弹簧套19的双重并帽18固定。
弹簧套19与壳体20间采用O型橡胶圈12密封,弹簧套19前部与外活塞13配合面采用矩形橡胶圈11密封。
当行驶的汽车紧急制动时,制动总泵的液压油及由此产生的液压力通过进油管1、进油孔道P进入壳体内腔前部A,由外活塞13顶部小孔进入外活塞13的内部前腔B,过腔体口部后通过连通孔H到内腔中部D,入出油孔道Q,经出油管2将液压油传送到汽车前、后制动分泵,通过制动机构使制动钳抱住制动盘使车轮制动。此时,由制动总泵传送的液压同时作用于外活塞13上,使外活塞13后端面的顶紧在弹簧套19内腔的弹簧座15上,但由于弹簧套19内腔内的压缩弹簧16设定的预压力等于或略大于外活塞内最大作用压力,故弹簧套内腔的压缩弹簧16不动作;当制动总泵传送到前腔的液压超过本装置设定的使制动钳与制动盘被抱死的最大工作压力时,通过内活塞13的作用,推动内活塞13向后移动,与此同时,装在前腔B的钢球在弹簧及超高液压共同作用下,将腔体口部封死,制动油不再进入制动分泵,同时由制动总泵传来的液压与外活塞13内前腔B设定的液压差作用于活塞前端面,使外活塞13整体产生位移,由外活塞13后部端面顶紧弹簧座15,使压缩弹簧16收缩;同时,制动钳与制动盘被抱死时高摩擦力所产生的瞬间高压,由制动分泵传递到活塞8上,使后腔F内弹簧10收缩,制动分泵液压腔内高压释放,使车轮转动,同时后腔内弹簧10和弹簧套19内压缩弹簧16的反弹力共同作用,将活塞8推回,钢球6离开腔体口部,制动总泵的液压油及由此产生的液压力又传送到汽车前、后制动分泵,通过制动机构使制动钳抱住制动盘使车轮制动。这样产生的循环往复,弹簧的不断收缩膨胀,使制动钳与制动盘间始终处于抱死和不抱死的零界点,对车轮进行连续点刹,使车轮保持可控方向,不发生侧滑。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包括壳体(20)、二组进油孔道(P)和出油孔道(Q),进油孔道(P)通过进油管(1)与汽车总泵连通,出油孔道(Q)通过出油管(2)分别与汽车前、后制动分泵相通,其特征在于壳体(20)内设有二个相互独立的内腔,内腔中装有外活塞(13),外活塞前端上装有油封(5),油封与内腔腔壁密闭,外活塞(13)、油封(5)将内腔分隔成与进油孔道(P)连通的内腔前部(A)和出油孔道(Q)连通的内腔中部(D)和内腔后部(F);内腔后部(F)设有一端与外活塞(13)相配合,另一端与壳体(20)固定的弹簧套(19),弹簧套(19)内设有弹簧座(15),弹簧座(15)与外活塞(13)后端面固定;所述的外活塞(13)内部设有空腔(C),外活塞(13)顶部有小孔使空腔(C)与内腔前部(A)连通,外活塞(13)的中部设有连通孔(H)使空腔(C)与内腔中部(D)连通,外活塞(13)的空腔(C)内设有内活塞(8),内活塞(8)上装有油封(7),油封(7)将空腔(C)分成前腔(B)、中腔(E)和后腔(F);所述的前腔(B)设一腔体口部,腔体口部前方装有钢球(6),钢球(6)具有封住腔体口部的直径,钢球(6)通过锥形弹簧(4)顶紧在内活塞(8)的顶部上,锥形弹簧(4)另一端与外活塞(13)的空腔(C)的内顶面固定;所述的后腔(F)内装有弹簧(10),弹簧(10)一端顶紧在活塞(8)的尾部(9)上,另一端与弹簧座(15)固定,弹簧座(15)的另一面与压缩弹簧(16)相抵,压缩弹簧(16)的另一端与壳体(2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套(19)通过双重并帽(18)与壳体(20)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弹簧(16)通过调压螺钉(17)与双重并帽(18)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套(19)与壳体(20)间采用O型橡胶圈(12)密封,弹簧套(19)前部与外活塞(13)配合面采用矩形橡胶圈(11)密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多级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该装置直接安装在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通过液压使活塞往复运动,弹簧不断收缩膨胀,从而使制动钳与制动盘间始终处于抱死和不抱死的零界点,对车轮进行连续点刹,使车轮保持可控方向,不发生侧滑,其防抱死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B60T8/48GK1357469SQ0013563
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2日
发明者陆燕飞 申请人:桐乡市亚力实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