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631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件,尤其是一种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
汽车安全杠一般是在汽车头部设一硬质金属制成的,汽车在碰撞时,都是硬对硬,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因而,这种传统的安全杠,安全系数并不高,保护性能很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护性能好,安全系数高的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前部为碰撞杆,碰撞杆设置于压簧的前端,压簧的后端与外壳内的活塞前端相连,活塞为中空框架式,中部固定撞针,撞针伸出活塞前端,活塞的长度大于外壳的长度,两者相交处设有卡销,卡销在活塞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在外壳内壁与活塞外壁之间还设有圆柱形隔离筒,隔离筒外壁上绕有拉簧,拉簧的长度与外壳长度接近,一端连接于外壳前端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于与活塞后端套接的挡板边沿,挡板与活塞相接触的内侧设有卡销,外侧设凸起台,活塞前端的卡销上接有牵引线,牵引线的牵引端固接于撞针上,活塞后端的卡销上接有另一牵引线,牵引线牵引端伸出活塞后端,碰撞杆上还设有红外线测距器和气动力推进器,红外线测距器的控制端接入气动力推进器上。
由于利用了压簧和拉簧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杠具有了能量吸收能力,汽车碰撞时,不是硬对硬的碰撞,利用了压簧和拉簧的连续动作,使碰撞能量得以缓冲,大大减轻了汽车的碰撞力,减轻了汽车碰撞后的损坏程度。整个装置安装方便,安全系数高,保护性能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
图1A-A向剖视图。

图1、图2所示,该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前部为碰撞杆8,碰撞杆8设置于压簧7的前端,压簧7的后端与外壳1内的活塞3前端相连,活塞3为中空框架式,中部固定撞针5,撞针5伸出活塞3前端,活塞3的长度大于外壳1的长度,两者相交处设有卡销6,卡销6在活塞3外壁上均匀设置有3个;在外壳1内壁与活塞3外壁之间还设有圆柱形隔离筒2,隔离筒2外壁上绕有拉簧4,拉簧4的长度与外壳1长度接近,一端连接于外壳1前端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于与活塞3后端套接的挡板11边沿,挡板11与活塞3相接触的内侧设有3个卡销12,外侧设凸起台15,活塞3前端的卡销6上接有牵引线13,牵引线13的牵引端固接于撞针5上,活塞3后端的卡销12上接有牵引线14,牵引线14牵引端伸出活塞3后端,碰撞杆8上还设有红外线测距器9和气动力推进器10,红外线测距器9的控制端接入气动力推进器10上。初时状态是,压簧7和活塞3都缩入外壳1内部,当发生危险前,另外汽车或其他阻挡物接近碰撞杆8时,红外线测距器9检测到危险,发出控制信号给气动力推进器10,气动力推进器10立刻工作,将碰撞杆8连同压簧7和活塞3推出,碰撞物接触到碰撞杆8后,强大的推力,将其推向车头,由于压簧7的反作用力,减缓了这个碰撞力,碰撞杆8再行进,撞到了撞针5,使撞针5向活塞3后部行进,拉动牵引线13,使前端卡销6脱离,活塞3在推力作用下,向内运动,此时,拉簧4产生作用,形成反作用力,进一部减缓了碰撞力,从而最终使强大的碰撞力减小到最小,避免汽车的严重损坏。安装时,汽车头部两侧各装一套,两套的碰撞杆8连成一体,形成力的平衡。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前部为碰撞杆(8),其特征在于碰撞杆(8)设置于一压簧(7)的前端,压簧(7)的后端与外壳(1)内的活塞(3)前端相连,活塞(3)为中空框架式,中部固定撞针(5),撞针(5)伸出活塞(3)前端,活塞(3)的长度大于外壳(1)的长度,两者相交处设有卡销(6),卡销(6)在活塞(3)外壁上均匀设置有数个;在外壳(1)内壁与活塞(3)外壁之间还设有圆柱形隔离筒(2),隔离筒(2)外壁上绕有拉簧(4),拉簧(4)的长度与外壳(1)长度接近,一端连接于外壳(1)前端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于与活塞(3)后端套接的挡板(11)边沿,挡板(11)与活塞(3)相接触的内侧设有卡销(12),外侧设凸起台(15),活塞(3)前端的卡销(6)上接有牵引线(13),牵引线(13)的牵引端固接于撞针(5)上,活塞(3)后端的卡销(12)上接有牵引线(14),牵引线(14)牵引端伸出活塞(3)后端,碰撞杆(8)上还设有红外线测距器(9)和气动力推进器(10),红外线测距器(9)的控制端接入气动力推进器(10)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新型能量吸收式安全杠,采用具能量吸收作用的压簧和拉簧,前部为碰撞杆,内部设撞针、活塞,外部为隔离筒及相应的外壳,利用了压簧和拉簧的连续动作,使汽车碰撞能量得以缓冲,大大减轻了碰撞力,减轻了汽车碰撞后的损坏程度。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系数高,保护性能好。
文档编号B60R19/18GK2426823SQ0023468
公开日2001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8日
发明者付东明 申请人:付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