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236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更具体一些,本发明涉及自行车轮缘,它具有在轮缘的制动区中作为凹座形成的磨损指示器。
骑自行车越来越成为比较普遍的娱乐形式,同时成为运输工具。此外,骑自行车也成为非常普遍的业余的和职业的竞赛运动。自行车不管是用于娱乐、运输还是竞赛,自行车工业总是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零件。自行车在过去多年中广泛重新设计的一个特殊零件是自行车轮。自行车轮常常被重新设计成重量轻和结构上更合乎空气动力学,并且制造和装配简单。
目前在市场上可买到的自行车轮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最基本的自行车轮有一个毂部、多个辐条和一个环形的轮缘。毂部固定在自行车架的一部分上,以用于相对转动。辐条的内端结合在毂上并以毂向外延伸。环形轮缘结合在辐条的外端上并有一用于在其上支承气胎的外部。自行车轮的辐条通常是细的金属丝辐条。毂的两端做有法兰,用于将辐条结合在毂上。特别是,在毂的法兰上做有许多孔。钢丝辐条通常在其内端弯曲并且做有一凸缘,后者成形成钉头形。内端在一个毂的法兰上支承在一个孔中。辐条的外端通常都做有螺纹,以与辐条螺纹套管接合,后者将钢丝辐条的外端固定在轮缘上。尤其是,辐条螺纹套管有与轮缘的内表面接合的法兰。另一种方案为,辐条可以倒过来,具有有钉头的外端和有与辐条螺纹套管接合的螺纹的内端,该辐条螺纹套管将钢丝辐条的内端固定在毂上。
采用如此构造辐条,螺纹套管就可装在在轮缘或毂上形成的螺纹套管孔中。辐条穿过毂法兰或轮缘上的孔插入,并以辐条的凸缘与毂法兰或轮缘上的孔的周围的区域接合。辐条的端部的阳螺纹拧入装在毂法兰或轮缘上的孔中的辐条螺纹套管的阴螺纹中。在自行车工业中,希望有尽可能少的辐条。传统的辐条的一个问题是作用在轮缘上的集中的应力。如果采用较少的辐条,轮缘上的应力就变成不断地加大。此外,在长期使用以后,轮缘上的制动表面可由于与制动块的连续接触而磨损。制动表面的这种磨损可削弱轮缘的强度,而且轮缘最终将损坏。轮缘的这种削弱可增加骑车人的人身伤害的危险。
鉴于如上所述,需要有一种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它克服原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发明针对原有技术中的这种需要以及其它需要,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后者将从此公开内容中成为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它示出自行车轮缘的每一侧的磨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它防止轮缘的过份削弱或损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它防止对骑车人的人身伤害。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它的制造比较简单而价廉。
上述目的可基本上通过提供一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而达到。自行车轮缘有一环形外部、一环形辐条固定部分和一对相反地朝向的环形制动面。环形外部用于接纳一轮胎,而环形辐条固定部分则与环形外部结合。环形辐条固定部份用于与许多辐条结合。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有磨损指示器。
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特点、形态和优点将从下列详细说明变得显而易见,该说明联系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
现在参看附图,它形成此原始的公开内容的一部分。


图1为带一前毂、十六根辐条和一轮缘的自行车前轮的立面侧视图,轮缘具有按照本发明的磨损指示器;图2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前毂的立面局部放大图,其中,在毂上结合有辐条的内端部分。
图3为自行车制动装置的立面放大端视图,图1所示的轮子的部分一起用剖面示出;图4为自行车轮的一部分的立面局部放大侧视图,它示出图1中所示的轮缘的磨损指示器;图5为自行车轮缘沿图4的剖面线5-5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它示出图1中所示的轮缘的磨损指示器;图6为图5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为图5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它示出预定的磨损量;图8为自行车轮的一部分的立面局部放大侧视图,它示出轮缘和图1所示的自行车轮的两根辐条之间的连接。
图9为自行车轮缘沿图8的剖面线9-9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自行车轮的一个增强构件用剖面示出,一根辐条按立面图示出;图10为自行车轮缘沿图8的剖面线10-10看去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为了说明起见,将辐条与增强构件去掉;图11为图5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它示出了放置在凹座中的其它材料;图12为图5所示的自行车轮缘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它示出了带曲线形角部的改进的凹座。
首先参看图1~3,其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自行车轮12。自行车轮12可作为自行车前轮或自行车后轮使用,并如图3所示装在自行车架14的一对叉16之间。因此,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可以以这一公开内容明白,与自行车轮12的结构有关的描述既适用于自行车前轮或自行车后轮。
自行车轮12有一中间的毂或中间安装部分20、多个向外伸出的辐条22和一环形轮缘部分24,后者在其上有按传统的方式结合的气胎26。环形轮缘部分24有一对在轮缘24上形成的磨损指示器(凹座51)。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自行车轮12有沿径向在中间毂20和环形轮缘部分24之间延伸的十六条辐条。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这一公开内容可以明白,自行车轮12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有比所示的少或多的辐条22。
毂20有一管形体段30,它有一对用于在其上安装辐条22的端部法兰32。每个端部法兰32有四个带孔34的辐条固定点,该孔用于在其上结合一对辐条22。管形体段30有一用于在其中接纳毂组件28的轴向孔。
端部法兰32的辐条固定点的数目和形状取决于辐条的数目及其形状。因此,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这一公开内容可以明白,可以联系本发明采用其它类型和形状的毂。
每个辐条22都有一外端部40、一中间部分42和一内端部44。外端部或辐条头40将如后面所讨论的那样用增强构件或垫圈48结合在轮缘24上。增强构件或垫圈48设计成分散由辐条22作用在轮缘24上的应力。
参看图4~11,在侧立面上(图1)看去,辐条24基本为圆形,并且有一外环形部分50和一环形辐条固定部分52。轮缘24有一对相反地朝向的环形外制动面55,它用于与一对制动块57接合。制动块57通过一制动块致动装置18被推靠在制动面55上。轮缘24有一对用于指示轮缘24的磨损的凹座51。具体一些,凹座51设置在轮缘24的相反侧。更具体一些,凹座51在轮缘24的一对相反地朝向的制动面55上形成。
制动面55是轮缘24的平坦的环形外表面。制动面55最好彼此平行并按相反的方向朝向。制动面55各自有大于制动块57的径向宽度的径向宽度B。每个制动面55最好有一约为10.5mm的径向宽度。一对相对地朝向的制动块57在制动操作时被推靠在制动面55上,以向轮缘24作用一停止力。制动块57最好在制动面55上在径向的中间位置与制动面55接触。还有,每个制动块57最好如同另一相对地朝向的制动块57一样,在同样的径向位置与其各自的制动面55接触。在长期使用以后,制动面55可由于由制动块57作用的重复的摩擦力而磨损。设置凹座51,以指明某一制动区55的磨损何时达到不能接受的水平。
用于停止自行车轮12的制动块57和致动块致动装置18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制动块57和致动块致动装置18在不拟在此处讨论或示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制动块57与制动块致动装置18是“公路”型的零件,并且结合在车架14的叉16上。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这一公开内容都会明白,本发明可以与任何采用其它合适的制动装置的合适的自行车一起使用。例如,本发明可以用在为“山地”型或“越野”型自行车设计的轮缘中。
如同在图6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每个凹座51由圆柱形侧壁51a和平的端壁51b形成。圆柱形侧壁51a有圆形的横截面并基本垂直于其各自的制动面55。端壁51b与制动面55错开,并且最好与制动面55基本平行。每个凹座最好沿周向与检修孔56和辐条孔58隔开。因此,凹座51的存在不会严重地削弱轮缘24。每个凹座51在各自的制动面55上在径向的中间位置形成。因此,凹座51在制动面55上,在与制动块57和制动面55接触的位置相同的径向对应位置上形成。
凹座51各自有一径向宽度W和一深度D。径向宽度W比制动块57的径向宽度小。因此,凹座51各自有一也比其各自的制动面55的径向宽度B小的径向宽度W。由于凹座51有圆的横截面,故径向宽度W相应于凹座51的直径。制动块57通常有约为7.0mm的径向宽度。每个凹座51的径向宽度W约为1.0~5.0mm。更具体一些,每个凹座5.1最好有一约为3.0mm的径向宽度W。此外,每个凹座51的径向宽度W最好为其各自的制动面55的径向宽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如果制动块57不沿径向相对于制动面55居中,则制动块57将仍然与凹座51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可示出制动面55的磨损。
每个凹座51的深度D相应于各自的制动面55的预定的磨损量。具体一些,每个凹座51有一约为0.1~0.3mm的深度D。更具体一些,每个凹座51最好有一0.20mm左右的深度D。制动面55的预定的磨损量相当于轮缘24的不能接受的磨损量。轮缘24的不能接受的磨损量可使轮缘24损伤并可对骑车人造成人身伤害。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果制动面55磨损0.20曲或更多,则轮缘24的强度不再适于使用。
如同上面所讨论的那样,凹座51在相反地朝向的制动面55上形成。因此,每个制动面55的磨损都可以被示出。如果任何一个凹座51消失,则轮缘已经磨损了一个不能接受的量。例如,采用某些制动装置,一个制动块57作用在其自己的制动面55上的力大于另一制动块57,则轮缘24的制动面55就不会以同样的速度磨损。此外,有时轮缘24在使用时可略有弯曲或变形,造成一个制动面55的磨损比另一制动面的大。通过在一对相反地朝向的制动面55上设置一对磨损指示凹座,就可以示出两个制动面55的磨损。
参看图6和7,它们示出了一个制动面55的两种磨损状态。在制动面55磨损之前,凹座51有如上所述的并可从图6中清楚地看出的深度D。当制动面55磨损时,凹座51的深度D减小。最后,在达到预定的磨损量以后,凹座51将如图7所示消失。因此,当凹座51消失时,就表明制动面55有一不能接受的磨损量。当出现不能接受的磨损时,轮缘24必需更换。
用作磨损指示器的凹座51提供这样的优点,即同时提供制动面55的磨损的视觉指示和机械指示。具体一些,当轮缘24并未重大磨损时,凹座51可以容易地用人的眼睛看到,或侧壁51a可以用人的手感觉到。在制动面有重大的磨损以后,将越来越难于看出凹座51。不过,凹座51的侧壁51a仍然可以用人的手感觉到。
参看图11,凹座51也可以任意地填以其它材料59。其它材料59可以是准备与制动面55一起磨损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如塑料或软金属。材料59最好有与制动面55不同的视觉外观。具体一些,材料59最好是一种具有可与制动面55的颜色对比的颜色的不透明的材料。其它布置在凹座51中的材料59向骑自行车的人或机械师提供一较好的磨损视觉指示器。自然,对熟悉本技术的人,从这一公开内容可以明白,其它材料59也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由几层不同颜色的材料形成。例如,其它材料59可以由三个彩色层形成,每一层有与轮缘24的不同的预定磨损量对应的厚度。
凹座51在轮缘24的制动面55上位于预定的周向位置上。凹座51的周向位置最好位于距轮缘24的接缝或焊缝53约6度之处。采用这一布置,骑自行车的人或机械师就会知道,在什么地方观看或感觉凹座51,以检查轮缘24的磨损。此外,由于凹座51靠近接缝或焊缝53,轮缘24的强度不会由于凹座51的存在而大大地降低。
凹座51最好用机械加工在制动面55上形成。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可以从这一公开内容明白,凹座51可用任何一种能提供严格的公差的合适的制造技术形成。例如,凹座51可以用钻削或模制轮缘的制动面55而形成。
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可以从这一公开内容明白,凹座51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而有不同的尺寸、形状和/或结构。例如,如果采用具有强度较高的轮子,凹座51的深度可以加大,而采用强度较低的轮子,则可以减小。此外,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可以明白,磨损指示器或凹座51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同任何合适的轮缘一起使用。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凹座51用在其它的轮子结构中,凹座51的尺寸和形状应当做成能指出轮子轮缘的制动面的不能接受的磨损量。
参看图12,它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改进的带凹座51′的轮缘24′的一部分。轮缘24′与轮缘24相同,只是凹座51′(只示出一个)已被改进。特别是,侧壁51a与端壁51b之间的交界做成曲线形的,而不是像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的尖角。因此,轮缘24′此处不再讨论或示出。具体一些,凹座51′通过“冲压”轮缘24′的制动面55′形成。这种“冲压”制造技术的使用造成凹座51′的曲线形的角。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这一公开内容可以明白,带曲线形的交界的凹座51′可以用任何合适的制造技术形成。例如,带曲线形的角的凹座51′可以用机械加工形成。
现在较详细地讨论自行车轮12的结构及其各个部分。首先讨论辐条22。辐条22的直的中间部分42位于外端部分40的径向向内处,而辐条的内端部分44则位于中间部份的径向向内处。内端44按比较传统的方式结合在毂20上。外端部分40、中间部分42和内端部分44最好作为整体的、一件式构件形成,辐条螺纹套管46如图2所清楚地示出的那样用螺纹结合在每个辐条22的内端部分44上,以便连至毂20上。
如图1、2、8和9所清楚地示出的那样,辐条22的外端部份有一弯曲段40a,在弯曲段40a的自由端有扩大的头部40b。头部40b离开弯曲段40a偏置。头部40b有比弯曲段40a大的宽度或直径,以通过增强构件或垫圈48将辐条22固定在轮缘24上。中间部分42和内端部44各自有圆形或椭圆形截面。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可以明白,可以采用截面不变的辐条,或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采用有变截面的辐条。此外,也可以采用有其它截面的辐条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本公开内容可以明白,外端部分40可以弯曲或成形成具有与所示的形状与截面不同的形状和/或截面。在任何情况下,每根辐条的弯曲段40a和头部40b都应当构形成在辐条处于安装好的位置时,防止辐条相对于轮缘24作轴向移动。
现在较详细地讨论轮缘24的结构。参看图3~5和8~10,轮缘24是所谓的深轮缘,轮缘的径向高度大于轮缘的轴向宽度。轮缘24设计成有一“嵌入”式气胎26按传统的方式固定在其上。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轮缘24的形状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修改或接纳不同类型的轮胎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轮缘24可以修改或接纳“管”式或“缝合”式胎,它们适于粘接在轮缘的外表面上。
轮缘24的环形外部50最好有一基本为“U字形”截面,以用于接纳“嵌入”式气胎26。轮缘24的环形外部50有多个检修孔,以用于经过它插入辐条22并进入环形辐条固定部分52的多个辐条孔58中。环形辐条固定部分52也有基本为“U字形”的截面,并且固定地结合在环形外部50上。
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本公开内容都会明白,轮缘24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有其它构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轮缘24可以是传统的并且有基本为“U字形”的截面。在这种轮缘中,一对外法兰形成环形的外部,以接纳轮胎,而管形内部则形成辐条固定部份。轮缘24还可设计成用于如上所述的“管”式或“缝合”式胎。在这种轮缘中,环形外部是弯曲的管形段,而辐条固定部分则是带有结合在其上的辐条的基本为“U字形”的段。在任何情况下,轮缘24最好有一用于接纳轮胎26的环形的外部和与多根辐条结合的辐条固定部分。
轮缘24用基本为刚性的材料,诸如那些在本技术中熟知的材料构成。例如,轮缘24可以用任何合适的金属材料如电镀钢、不锈钢、铝、镁或钛构造,也可以用其它非金属材料如可以用于自行车轮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构造。
环形辐条固定部分52如图4~5和8~10所示位于环形外部50的径向向内处。轮缘24是一具有中空的环形内部的管形构件。辐条孔58沿周向隔开并在辐条固定部分52的一对相对的侧面段54上形成。辐条孔58的尺寸做成用其中的增强构件或垫圈48接纳辐条22。增强构件或垫圈48设计成用于分散通过辐条22作用在轮缘24上的应力。
多个辐条孔58最好是圆形的孔,它大于布置在其中的辐条22的外端部分40。辐条孔58大于传统的辐条孔。因此,增强构件或垫圈48在大于普通的圆辐条的区域中分布作用在轮缘24上的力,从而使轮缘24的应力断裂和/或扯裂为最小。孔58最好有至少约为5.0mm的周向宽度或直径。
每个辐条孔58都位于某个检修孔56的附近,以使辐条22连同增强构件48可如同在图8~10中清楚地看到的那样,穿过检修孔56插入并进入辐条孔58中。检修孔56最好是圆的孔,其宽度或直径约为9.0mm或更大。在任何情况下,检修孔56的宽度或直径至少应为增强构件48的宽度或直径,例如至少约为8.0mm。
辐条固定部分52上做有一对增强元件60,它位于辐条孔58的径向向外处。增强元件60是一对连续的肋,它们位于相对的段的内表面上。辐条22中的张力在相对的段54上、在幅条孔58的刚好径向向外处作用一向外的力,而增强元件60就座落在该处,以加强轮缘24的侧面。
如同在图5、9和10中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环形外部50基本有一对周向的外法兰62,以用于保持轮胎26和一连接段64。连接段64有在其中形成的检修孔56。辐条固定部分52基本上包括两相对的段54,它们用径向的内段66在径向的内端处结合在一起。相对的段54各自有周向的环68,在其中形成辐条固定孔58。每个周向的环68有一加大的壁厚。
参看图8~9,现在较详细地讨论增强构件或垫圈48。增强构件或垫圈48设计成用于分散由辐条22作用在轮缘24上的力。增强构件或垫圈48最好是盘形构件,每个增强构件或垫圈48有一第一(较小的)台阶部分80、一第二(较大的)台阶部分82和一位于中间的辐条孔84。增强构件或垫圈48最好做成一件的整体构件。
一种用于增强构件或垫圈48的合适的材料的例子为铝合金。自然,也可以用其它材料。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可以容易地从本公开内容明白,增强构件或垫圈48不一定必须如图所示做成台阶形。
台阶部分80和82的直径和宽度应当尽可能合理地大,以分散从辐条22作用在轮缘24上的应力。换句话说,台阶部分80和82的直径或宽度最好做成尽可能合理地大。每个增强构件或垫圈48的第一圆形台阶部分80可以用摩擦保持在轮缘24的一个辐条孔58中。由于辐条22是用张力放置在毂20与轮缘24之间的,故辐条22在与辐条孔58对应的沿周向隔开的位置作用一向内的径向力。因此,轮缘24的强度得到提高,而不需要增加轮缘24的厚度。
增强垫圈48的辐条孔84要如此设计,以使辐条22自由地从其穿过。辐条22的中间部分42是椭圆形的。因此,辐条孔84有沿纵向延伸的槽86,它加大了辐条孔84的有效直径或宽度,以允许辐条22的中间部分42能从其穿过。在第一台阶部分80的轴向面上形成一倾斜的切口或缺口88。此缺口88容纳辐条22的外端部分的弯曲段40a。
在装配自行车轮12时,增强构件48首先放在辐条22的外端部分40上。辐条22的内端部分44首先插入增强构件或垫圈48的辐条孔84中。一旦辐条22的中间部分42已经穿过增强构件或垫圈48的辐条孔84,辐条22就可以进一步在辐条孔84中旋转,以使辐条22的弯曲段40a座落在缺口88中。辐条22的头部40b现在就与增强构件或垫圈48的第二台阶部分82的轴向表面接合。
现在,在其上带增强构件或垫圈48的辐条22就可装在轮缘24中。带增强构件或垫圈48的辐条22以一个角度经过轮缘24的外表面上的检修孔56插入,以使辐条22的内端部分44穿过辐条孔58。一旦辐条22和垫圈48已经完全进入轮缘24的内部,增强垫圈48的第一台阶部分80就座落在轮缘24的辐条孔58中。辐条孔58最好略大于台阶部分80的直径或宽度,以使垫圈48或者松松地被接纳在辐条孔58中,或者通过过盈配合被牢固地接纳。
现在,就将辐条22的内端部分44插入毂20的孔34中.辐条螺纹套管或螺母46也插入孔34中并拧在辐条22的内端部分44上。以后就调节辐条22中的张力,以使轮缘24在毂20的四周正确就位。现在就可按传统的方式通过毂20将轮子装在自行车的车架上。
此处所用的描述程度的术语如“基本上”、“大约”、“左右”指的是修改后的项目的合理的偏差量,以使结果不会有重大的改变。如果不否定所修正的词的意义,则这些术语应当看作是包括修改项目的±25%的偏差。
虽然只选择一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本公开内容应当明白,在此处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改进,而不脱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规定的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只是为了说明而提供的,并不打算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规定的本发明及其相当物。
权利要求
1.一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它包括-用于接纳轮胎的环形外部;和-与上述环形外部结合并用于与多根辐条结合的环形辐条固定部分,上述轮缘有一对相反地朝向的环形制动面,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有磨损指示器。
2.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磨损指示器是一在上述至少一个制动面上形成的凹座。
3.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由一圆柱形侧壁和一端壁形成。
4.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有一小于上述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的径向宽度的径向宽度。
5.如权利要求4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的上述径向宽度约为1.0~5.0mm。
6.如权利要求5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的上述径向宽度约为3.0mm。
7.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有一与上述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的预定磨损量相当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7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的上述深度约为0.10~0.30mm。
9.如权利要求8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的上述深度约为0.20mm。
10.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由一基本垂直于上述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的侧壁和一与上述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错开的端壁形成。
11.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在上述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上在径向的居中位置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环形制动面有一磨损指示器。
13.如权利要求1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磨损指示器是一在每个上述环形制动面上形成的凹座。
14.如权利要求13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由一圆柱形侧壁和一端壁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3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有一小于每个上述环形制动面的径向宽度的径向宽度。
16.如权利要求15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有一约为1.0~5.0mm的径向宽度。
17.如权利要求16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有一约为3.0mm的径向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3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有一与每个上述环形制动面的预定磨损量相当的深度。
19.如权利要求18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有一约为0.10~0.30mm的深度。
20.如权利要求19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有一约为0.2mm的深度。
21.如权利要求13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由一基本垂直于每个上述环形制动面的侧壁和一与每个上述环形制动面错开的端壁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3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凹座在每个上述环形制动面上的径向的居中位置形成。
23.如权利要求1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每个上述磨损指示器布置在每个上述环形制面的径向居中位置上。
24.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它进一步包括多根向内延伸的辐条,每根辐条有一内端和一与上述辐条固定部分结合的外端。
25.如权利要求24的自行车轮缘,它进一步包括一与上述向内延伸的辐条的上述内端结合的毂。
26.如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磨损指示器布置在上述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的径向居中位置上。
27.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有布置在其中的材料。
28.如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轮缘,其特征为,上述凹座有一侧壁和一端壁,在其间有曲线形的交界。
全文摘要
一带磨损指示器的自行车轮缘,它包括:用于接纳轮胎的环形外部;和与上述环形外部结合并用于与多根辐条结合的环形辐条固定部分,上述轮缘有一对相反地朝向的环形制动面,至少一个环形制动面有磨损指示器。
文档编号B60B21/00GK1314260SQ0111130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6日
发明者冈岛伸平, 村冈勉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