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

文档序号:392124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特别涉及适于装载可以沿前后方向缩短以便收存的电动两轮车的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特开平7-228284号公报中披露了将两轮车或三轮车等轻型车辆装载至四轮车上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废除链条,采用的是以脚踏杆实现的驱动方式,进而在通过折叠手柄而实现结构紧凑化的状态下,能够收存至行李箱中。
目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为由于车辆的紧凑化具有局限性,另外,通过折叠进一步实现紧凑化必需复杂的折叠机构,因此,导致重量增加及折叠组装作业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该两轮车的装载车辆以及两轮车的车载方法不依靠折叠,并能够最小限度的抑制行李箱空间的专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装载在车辆上的两轮车的一部分具有作为该四轮车的一部分的功能。
采用上述特征,由于两轮车以及装载所述两轮车的车辆能够实现一部分功能部件的共有化,因此,无需采用复杂的折叠机构,从而节省了空间并减轻了重量。
发明效果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1)由于以三个车架构成两轮车,使前车架和后车架可相对于中央车架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因此,不必采用复杂的折叠机构,与以往相比可进一步缩短处于收存状态的两轮车的整个长度。
(2)通过使在收存两轮车时向前后方向的进一步缩短成为可能,能够以使两轮车沿前后方向与四轮车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收存在行李箱空间内。所以,仅转动两轮车的座位支柱,便能够实现将其座位以及靠背作为车辆后部座位的一部分的功能,从而通过功能部件的共有化节省了空间并减轻了重量。
(3)由于为了使两轮车的一部分具有作为四轮车一部分的功能,与使该两轮车的一部分位移的操作连动,通过紧固装置连接两轮车和四轮车,因此,不但无需连接操作,而且还防止了相对于四轮车未连接两轮车的放置。
(4)由于在所述紧固装置上设有电触点,通过所述紧固装置、由四轮车的电源对两轮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不必另外连接充电装置,就可以实现利用移动时间的充电。
(5)由于含有两轮车的座位以及座位靠背能起到靠背以及头枕功能的最后部座位中的该靠背以及头枕的设计与最后部以外座位的设计相同,因此能够保持设计的统一性。
(6)由于以向上方打开的上舱口以及向下打开的舱口构成了车辆的后舱,因此,在不会损坏后舱开闭时的操作性的情况下,能够扩大开口部的面积,并且确保达到较低的位置。
(7)由于在下舱口打开状态下的离地高度与两轮车的车轴高度相等,因此,易于实现两轮车的收存。


图1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两轮车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电动两轮车的车架结构的视图。
图3为立体图,其显示了从后部上方俯视将电动两轮车收存在后部座位后方的行李箱空间中的状态。
图4为侧视图,其显示了将电动两轮车收存在后部座位后方的行李箱空间中的状态。
图5为显示统一了前部座位和后部座位设计的情况的附图。
图6为显示向四轮车车辆的装载方法的附图(其中之一)。
图7为显示向四轮车车辆的装载方法的附图(其中之二)。
图8为显示电动两轮车的缩短方法的附图(其中之一)。
图9为显示电动两轮车的缩短方法的附图(其中之二)。
图10为显示电动两轮车的收存方法的附图(其中之一)。
图11为显示电动两轮车的收存方法的附图(其中之二)。
图12为显示中央车架的主要部分以及与后车架连接的连接机构的附图。
图13为显示中央车架的骨架结构的附图。
图14为锁定轴的正面以及侧面附图。
图15为橡胶外壳的正面以及侧面图。
图16为锁定橡胶的表面、侧面以及内表面图。
图17为前锁定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锁定)。
图18为前锁定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释放)。
图19为显示头管结构的附图。
图20为头管的装配图。
图21为显示在车架缩短状态下的头管轴部以及导引滚筒的位置关系的附图。
图22为显示在车架伸张状态下的头管轴部以及导引滚筒的位置关系的附图。
图23为显示连接器161,162结合状态的透视图。
图24为显示连接器的导引部件结构的附图。
图25为显示头管轴部的锁定功能的附图。
图26为显示操作件的操作方法的剖面图。
图27为显示锁定状态下操纵件的附图。
图28为显示手柄锁定机构的局部透视斜视图。
图29为从手柄桥内侧观察手柄锁定机构的附图(锁定)。
图30为从手柄桥内侧观察手柄锁定机构的附图(释放)。
图31为显示手柄轴伸张状态的附图。
图32为显示手柄轴收存状态的附图。
图33为显示前轮FW结构的附图。
图34为显示后轮RW结构的附图。
图35为显示后轮RW其它结构的附图。
图36为显示在图35中所示的后轮RW的支承方法的附图。
图37为显示电源收存部结构的附图。
图38为前灯单元的透视图。
图39为前灯单元的光源的透视图。
图40为前灯单元的光源的正视图。
图41为前灯单元的光源的侧视图。
图42为显示手柄手刹附近的结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43为信号灯装置的透视图。
图44为信号灯装置的剖面图。
图45为电动两轮车的后正视图。
图46为连接器咬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47为连接器的接点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收缩存放式电动两轮车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支承前轮FW及其操纵机构的前车架1、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RW及其驱动机构的后车架2、允许前述前、后各个车架1,2向前后方向滑动以向前后方向可自由伸缩地支承前述前、后车架的中央车架3。
前车架1的主要结构包括从左侧悬臂支承前轮FW的前叉106、与该前叉106上端的手柄支柱107相连接的手柄桥108、可上下自由滑动地由手柄桥108两端支承的左右一对手柄轴102(R,L)、夹紧装配在前述手柄轴102(R,L)上端的左右一对手柄(R,L)、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前述手柄轴102(R,L)上部的仪表组件101、可自由操纵前述前叉106并具有向后方延伸的2根头管轴部103(R,L)的音叉状头管103。
后车架2的主要结构包括从左侧悬臂支承内置有驱动马达的后轮RW的摆臂201、可自由摆动地以轴支承前述摆臂201的摆动轴207、由前述摆动轴207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的座位支柱202、支承前述摆动轴207的左右一对的侧部部件208。在前述座位支柱202上装配有座位203以及靠背204。
前述侧部部件208(R,L)设有沿前后方向在上下贯通的2个开口205、206。如后面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在前述座位203的下部容纳有作为驱动源的二次电池和控制单元。在各侧部部件208(R,L)外侧的两个侧面设有与后车架2和中央车架3电连接的连接器对中的一个连接器245(R,L)。
平行设置左右一对车架体301(R,L)以构成中央车架3,在各个车架体的上部前方固定有一对导引滚筒302(R,L)。在下部前方设有踏板303(R,L),其可以通过向上方转动而被收存。在车架体301(R,L)后部的两侧面,设有另一个连接器345(R,L),该连接器与前述连接器对中的一个连接器245(R,L)相连以便电连接前述后车架2和中央车架3。
在这种结构中,将前车架1的轴部103(R,L)插入中央车架3上导引滚筒302(R,L)的开口部内,使前述中央车架3的上侧车架管313以及下侧车架管314分别穿过前述后车架2的侧部部件208的开口部205,206。
将蓄电池组与控制单元一起收存在座位203的下部(参见图37),在含有连接该蓄电池组的电源线以及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线的配线L1、L2中,在车体左侧沿车架引出的配线L2通过开关209连接至摆臂201内的驱动马达,同时,通过一对连接器245、345到达中央车架3内。
并且,该配线L2分别设置在导引滚筒302(L)以及头管轴部103(L)的后端且通过相互匹配的一对连接器161、162(参见附图20)到达前车架1的头管轴部103(L)。并且,配线L2分别设置在手柄轴102(L)的顶端以及手柄108的两端且通过相互嵌合的一对连接器191,192连接仪表组件101。
在车体右侧沿车架引出的另一根配线L1除未连接开关209以外,其它均是相同的,也到达中央车架3以及前车架1的内部。
下面,对上述电动两轮车装入私人四轮车内的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动两轮车在沿前后方向缩短车体的状态下被收存在所谓1厢式四轮车或2厢式四轮车这样的车辆最后部座位后方所具有的行李箱空间内,这些车辆直至车辆后部均能保证车室的顶棚高度。
图3为立体图,其显示了从车辆左侧后部上方俯视将本实施例的电动两轮车收存在后座后方的行李箱空间内的状态,图4为其侧视图。
在车辆的最后部座位5后方所具有的行李空间中装载有收存底板4。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左右并排收存2辆电动两轮车,在收存底板4的左右分别设有车辆导引槽401以及车轮接收部402。
最后部座位5由座位座面51、座位后背框架52、设置在前述座位面51两侧的扶手53构成,从而构成未装配靠背以及头枕的重量较轻的结构。在最后部座位5中,通过向前方掀起收存在后方的电动两轮车的座位支柱202,可以使其座位203起到靠背的功能,并且靠背204能够起到头枕的功能。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座位的设计上保持了统一性,因此,如图5所示,最后部座位5和其它座位7的座位面51、71彼此之间、座位后背框架52、72彼此之间以及扶手53、73彼此之间采用了共同的设计,同时,固定安装在其它座位7的靠背703以及头枕704采用与前述两轮车的座位203以及靠背204相同的设计。因此,确保在掀起收存在行李箱空间内的两轮车座位支柱202的状态下,最后部座位5的设计与前方其它座位7的设计统一性。
下面,参照附图6、7,说明上述电动两轮车向车辆的收存方法。
如图6所示,装载有电动两轮车的车辆8的后部舱口最好为具有向上方翻起的上舱口851以及向下方打开的下舱口852的双门结构,在下舱口852打开状态下的离地高度h1最好与电动两轮车的车轴高度h2相等。
在将电动两轮车装载在行李箱空间中时,如图7所示,可以首先抓住手柄104将前轮FW提升至下舱口852上,接着将后轮RW提升至下舱口852上,或者也可以抓住电动两轮车的中央车架3提升整个车体,直至搬入行李箱空间。
下面,参照图8-图11,对上述电动两轮车的收存方法进行说明。另外,此处仅说明收存动作的概要,关于实现简易收存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8(a)显示了可以行驶的伸张状态。在使前轮FW穿过收存底板4的车轮导引槽401并碰到车轮接收部402后,解除后面所述的手柄锁紧。进而,使左右L型手柄轴102向内侧转动90°,如图8(b)所示,向下按压手柄轴102以及仪表组件101。此时,由于解除了连接器191(R,L),192(R,L)的嵌合并分离了这两个连接器,因此,切断了电源/信号线与仪表单元101以及前灯单元105的电连接。
接着,如图9(a)所示,解除后面所述的前部锁定,沿前述中央车架3的导引滚筒302使前述前车架1的头管轴部103(R,L)后退。此时,由于解除了与前车架1和中央车架3电连接的连接器161、162(参见图20)的嵌合并分离了这两个连接器,因此,切断了各车架之间的电连接。
接着,如图10所示,解除后面所述的后部锁定后,操纵设置在侧部部件208上的前进开关209,向前进方向低速驱动后轮RW并使前述后车架2前进。此时,使车架的方向与四轮车前后方向相一致,以便后轮RW进入车辆导引槽401内。
另外,向四轮车的收存顺序不限于此,例如,在将手柄轴102以及仪表组件101一起向下按压的状态下(图8(b)),将车体装载在行李箱空间的收存底板4上,在将前轮FW安装在车轮接收部402的状态下,可以操纵前进开关209。在这种情况下,后车架2以及中央车架3相对于前车架1同时前进。
如上所述,若完成车体的缩短,那么最后,如图9(b),11所示,以前述摆动轴207为中心掀起座位支柱202,分别使所述座位203以及靠背204转动至最后部座位5的靠背位置以及头枕位置处。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以三个车架1,2,3构成了两轮车,且前车架1以及后车架2可相对于中央车架3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因此,与以往相比,缩短了在收存状态下的两轮车的全长。而且,由于使向所述前后方向的进一步缩短成为可能,因此,能够以使两轮车的前后方向与四轮车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使两轮车收存在行李箱空间中。因此,仅转动两轮车的座位支柱202便能够实现所述座位203以及靠背204作为最后部座位5的靠背和头枕的功能。
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使收存在四轮车行李箱空间内的电动两轮车的座位203以及靠背204能够起到作为该车辆后部座位一部分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功能部件的共用性,因此,节省了空间并减轻了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与缩短车架的动作连动切断了各个部件的电连接,因此,不仅简化了实现紧凑化时的作业,而且还能防止忘记切断。
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摆动轴207的转动操作连动,如图3和9(b)所示,在后面将详细描述的紧固装置323从中央车架3的侧部部件的底部向下方伸出,进而穿过收存底板4的开口403之后,与装配在车体侧的紧固装置的另一侧(图中未示出)连接。
在所述紧固装置323上设有充电线的电触点,通过它们的连接,使两者机械固定,同时,从车辆侧的电源线将充电电流供给至电动两轮车侧,从而对电动两轮车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下面,对前述各个车架1、2、3的结构以及彼此的连接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2为显示前述中央车架3的主要部分以及后车架2的连接机构的展开图,图13为显示中央车架3的骨架结构的附图,相同或等同的部分采用了与前述相同的符号。
中央车架3如以前对图1所作的说明那样,是在其前方下部通过板桥304相互连接平行配置的左右一对车架体301(R,L)构成的。前述车架体301如图13所示,为通过上车架管313以及下车架管314连接大致U字状的前车身骨架311以及后车身骨架312构成的大致梯形的环形形状。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中央车架3是通过左右一对环状车架体301(R,L)构成的,因此,不仅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和刚性,而且还易于实现在装载至车辆上等情况下的搬运。
在各个车架体301(R,L)的前侧上部装配有可自由滑动地支承前车架1的头管轴103的左右一对导引滚筒302(R,L)。
后车架2的侧部部件208(R,L)在其上下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两个开孔316、317(图12),预先可自由滑动地使所述上车架管313以及下车架管314穿过该开孔316、317。因此,相对于中央车架3可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承后车架2。在侧部部件208(R,L)处,前述摆动轴207以轴支承在沿左右方向贯通的开孔319中。
在与各侧部部件208相对的侧面,收存有通过前述摆动轴207以及曲柄机构322、320、321连接的紧固装置323,该紧固装置通过导向止动件324、325允许上下运动。所述紧固装置323根据前述图3以及图9(b)所说明的那样,在向上掀起座位支柱202时与前述摆动轴207的转动连动而上下运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动于摆动轴207的转动,通过紧固装置323连接了两轮车和四轮车,因此,不仅无需连接操作,而且能防止相对于四轮车未连接两轮车的放置。另外,由于在所述紧固装置323上设有电触点,通过所述紧固装置323、由四轮车的电源对两轮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因此,不必另外连接充电装置,就可以实现利用移动时间进行充电。
在所述下侧车架管314的内部,与踏板303的出入动作连动,内置有后锁定机构,该机构用于锁定和释放所述侧部部件208相对于下侧车架管314的滑动。所述锁定机构的主要结构包括锁定轴331,锁定橡胶333以及橡胶外壳332,且以所述踏板303作为操作件。
图14为显示所述锁定轴331的正面(同图(a))以及侧面(同图(b))的附图,在其前端部附近形成使所述踏板303穿过的小直径部351,在后端部附近形成凸轮384。锁定轴331在其两个端部被自由转动地以轴支承,且与所述踏板303的出入操作连动转动。所述凸轮384在踏板303处于收存位置时横卧,在取出时直立。
图15为显示所述橡皮外壳332的正面(同图(a))以及侧面(同图(b))的附图,图16为显示锁定橡胶333的表面(同图(a)),侧面(同图(b))以及内表面(图(c))的附图。
所述锁定橡胶333由内接在橡胶外壳332内表面的圆弧状弹性体形成,在表面以及内表面的中央分别设有表面凸起382以及内表面凸起383。锁定橡胶333以其表面凸起382从所述橡胶外壳332的开口部381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被安装固定在该橡胶外壳332的内侧。
图17和18为用于说明由上述结构部件构成的前锁定机构所产生的锁定动作的附图。
在取出所述踏板303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由于凸轮384的较长方向处于垂直直立的状态,因此,通过凸轮384的两端能够推出锁定橡胶333的内表面凸起383,其表面凸起382从橡胶外壳332的开口部381向外以较大长度伸出。伸出的表面凸起382穿过下车架管314的开口部385(图12),与设置在所述侧部部件208上的开口部386结合,以阻止其滑动。
另一方面,在收存了所述踏板303的状态下,如图18所示,由于凸轮384的较长方向处于水平横卧的状态,因此,使锁定橡胶333的表面凸起382收存在内部。所以,可以使侧部部件208沿所述下车架管314滑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与踏板303的出入动作连动,可锁定或释放后车架2相对于中央车架3的滑动,因此,无需锁定/释放的专用操作。
下面,对所述前车架1的结构以及与所述中央车架3连接的连接机构进行说明。
图19为作为前车架1的主要部分的头管103的展开图。头管103由底座部103(c)以及从所述底座部103(c)平行向后延伸的左右一对头管轴部103(R,L)构成,其中所述底座部设有可自由操作地支承所述前叉106的通孔113,且头管103整体具有音叉形状。在各头管轴部103(R,L)的后端部装配有前锁定机构的操作件141(R,L),其在伸张状态(即行驶状态)下,能够禁止该前车架1相对于中央车架3的滑动。
操作件中的一个操作件141(R)主要由钩管151、基座板152、杠杆板153、杠杆154、结合销155以及外壳156构成。操作件的另一个操作件141(L)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前述结合销155,装配有结合筒160,该结合筒由结合内筒157、外筒158以及夹持在该内筒157和外筒158之间的结合球159构成。
在所述两轮车的制造过程中,如图20所示,预先使头管轴部103(R,L)穿过中央车架3的导引滚筒302,之后,将所述操作件141装配至各头管轴部103(R,L)的后端部。
在中央车架3的导引滚筒302以及前车架1的操作件141中,为了在伸张时确保各车架1、2之间的电连接,并在缩短时切断两者的电连接,分别设置凸连接器162以及凹连接器161。所述凹连接器161通过装配件163以螺纹固定在导引滚筒302的上部。凸连接器162以螺纹固定在操作件141的基座板152上。
图21为显示车架缩短状态、即收存状态的头管轴部103(R,L)以及导引滚筒302的位置关系的附图。所述凹连接器161与导引滚筒302一起由盖341覆盖,凸连接器162由盖149覆盖。
在车架缩短的状态下,由于导引滚筒302位于头管轴部103(R,L)的前方,使所述凸连接器162和凹连接器161分离,因此,电切断了前车架1和中央车架3。操作件141处于直立姿势。
若将车架从所述缩短状态伸张至图22的最大伸张位置、即可以行驶的状态,则使导引滚筒302滑动至头管轴部103(R,L)的终端部,所述凸连接器162和凹连接器161咬合。因此,由于电连接了凸连接器162和凹连接器161,因而能够确保前车架1和中央车架3的电连接。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使车架缩短的收存状态下切断了各部件的电连接,因此,即使在收存状态下错误操纵了开关等,带电机器也不会工作。
由于仅在车架的最大伸张位置处保证由各个连接器161、162实现的电连接,因此,能够在最大伸张位置以外、即不完全伸张状态下始终避免行驶。
图23为显示所述各连接器161、162咬合状态的透视图。在各连接器161、16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在咬合时相对将两者引导至适当位置处的引导部件164、163。如图24所示,引导部件164设有通孔163b,在该开口端形成有锥形部164a,该锥形部用于向通孔163b内导引引导部件163的销部件163a。
图46为所述各连接器161、162处于咬合状态的剖面图,与前述内容相同的标号表示了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相对于所述基座板152(图20)、通过轴套193以及弹簧194由螺钉195弹性装配所述凸连接器162。采用这种装配方法,连接器162利用由弹簧194弹发的轴套193长期相对于所述基座板152保持弹性浮动状态。所以,如图22所示,在使导引滚筒302滑动至头管轴部103(R,L)的终端时,即使在连接器161,162的相对位置处产生略微的误差,由于能够吸收该误差,因此能够实现良好的咬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仅在所述引导部件164、163,而且在连接器161、162的咬合部也形成有易于使两者咬合的锥形部161a、162a,因此,即使在连接器161、162的相对位置处产生略微的误差,由于能够将这两个连接器引导至相对正确的咬合位置处,因此可以实现良好的咬合。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62的接点198为弹簧销,如图47中放大所示,从接点198前端弹性伸出的弹簧销196弹性压向设置在连接器161的接点197前端的凹部197a。所以,由于吸收了连接器161、162之间的振动和位置偏移,因此,能够长期良好地维持车架连接部中的电连接。
图26为所述操作件141(R,L)的剖面图。在使导引滚筒302滑动至图22所示的头管轴部103(R,L)的终端后,分别用左右手抓住各个操作件141,从图26(a)的直立姿态至图26(b)的横卧姿态,仅使右侧的操作件141(R)逆时针转动90°,并使左侧的操作件141(L)顺时针转动90°。
随后,抓住各个操作件141的杆154,如图26(c)所示,使其向内侧滑动。此时,结合销155从右侧操作件141R的开口148(R)伸出,结合筒160从左侧操作件141L的开口148(L)伸出,将结合销155插入结合筒160内并通过前述结合球159使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由此,如图27所示,由于左右头管轴部103(R,L)是被机械连接的,因此,提高了行驶时的车架刚性。
进而,在使操作件141横卧的行驶状态下,如图25所示,头管轴部103(R,L)内的钩管151(参见图19)向内侧转动90°,与头管轴部103(R,L)的侧部开口191以及导引滚筒302的侧部开口391结合。以此,锁定导引滚筒302和头管轴部103(R,L),从而禁止它们的相对转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仅使左右操作件141转动,不仅能够相对于中央车架3锁定前车架1,而且还使操作件邻接配置,因此,易于进行锁定/释放操作。
下面,说明手柄轴102的锁定机构。图28为显示手柄轴102和手柄桥108的锁定机构的局部透视斜视图。图29、30为从手柄桥108内侧观察所述手柄锁定机构的附图。虽然所述手柄锁定机构分别设置在手柄轴102的左右,但此处是仅以设置在右侧的手柄轴102(R)的机构为例进行说明的。
手柄锁定机构由L型操作杆181、杆182、偏心曲轴183、杆184以及压件185和压件导引件186构成。在图31所示的伸张状态下,如图29所示,由于L型操作杆181压入手柄桥108的内侧,因此,压件185的前端侵入设置在L型手柄轴102侧部的开口187,从而阻止其滑动。
与此相对,若拉出L型操作杆181,则如图30所示,偏心曲轴183逆时针转动,通过前述杆184拉出压件185。所以,操纵左右L型操作杆181,解除手柄的锁定,在该状态下,若压下手柄轴102,则如图32所示,手柄轴102相对于手柄桥108向下方滑动。
在手柄桥108的两侧部以及手柄轴102(R,L)的下端设有与电连接前述前车架1和中央车架3的连接器161、162相同的连接器191(R,L),192(R,L),在通过前述的滑动解除前述连接器191(R,L),192(R,L)的咬合并使它们分离时,电切断手柄桥108和手柄轴102。
图33为显示前轮FW结构的展开图,与前面所述相同的符号表示了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前轮FW主要由装配法兰133、前车轮134、盘形转子135以及轮胎137构成,相对于前车轮134以螺纹固定盘形转子135。所述前轮FW与左右轮盖131、138一起穿过从前叉106前端伸出的前轮轴199并被悬臂支承,且通过螺母132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制动卡钳136与轮盖138一起相对于前叉106被螺纹固定。将卡钳盖139固定在轮盖138上。
图34为显示后轮RW结构的展开图,与前面所述相同的符号表示了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摆臂201设有鼓式制动器239以及后轮轴240,并在其外周螺纹固定有定子231。在后轮的车轮237侧,使传感器235以及磁铁转子233同轴穿过,并通过卡箍232固定。
图35为显示后轮RW其它结构的展开图,与前面所述相同的符号表示了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后轮RW主要由后轮轮胎236以及其车轮237、容纳在后轮车轮237内侧的驱动马达226,盘形转子229及其卡钳288构成,所述驱动马达226具有定子226S以及绕该定子外侧转动的磁铁转子226R。
所述后轮的车轮237通过中心轴281以及左右轴承225、282、由后轮轴286支承。使左右防尘密封件224、283,轴环284以及托架223穿过后轮轴286,且通过螺母222使它们相对于后叉289装配固定。
驱动马达226的定子226S通过所述托架223被固定在后叉289上。所述盘形转子229通过螺钉230被装配固定在后轮车轮237的右侧。卡钳288通过卡钳的支板285、相对于所述后车架2由螺钉287安装固定。所述后叉289如图36所示,其一端被连接固定在摆动轴207上。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后叉289相对于车架不会摆动地被固定。
图37为显示确保处于所述座位203下部的电源收存部244结构的附图。将通过束状排列并紧缩包装多个单电池来实现一体化的2组电池单元251(R,L)与切断开关247、248,含有DC-DC转换器的控制单元242以及大容量电容器243一起容纳在电源收存部244中。
图38为所述前灯单元105的透视图,图39为内置于前灯单元105中的光源175的透视图,图40为所述光源175的正视图,图41为其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光源175如图40、41所示,具有基座部件189,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189上的基板178,通过基座部件189以三维形式保持的多个LED177。
在所述基座部件189中,在其弯曲的基座面176上沿矩阵方向设有多个开口,在各个开口的底部形成了阶梯状安装面188。使白色的高辉度LED177以其一部分从基座面176向前方仅露出规定长度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开口内。在压入各LED177直至其内表面固定在所述安装面188上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178软焊固定其电极销。所以,通过所述各安装面188的台阶高度差确定了各个LED177的露出长度。在所述基板178上装配有点亮所述LED177的驱动电路。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不必使用弯曲的基板就能以三维方式配置LED。另外,由于LED的高度以及指向不取决于电路基板178和LED电极的软焊固定,因此,能够以较高的光度分布精度以及无个体差异的三维方式配置LED。
图42为显示右侧手柄手刹附近结构的局部透视图。将后面所述的信号灯装置166安装在手柄管170上,在信号灯装置166周围安装手刹104。在用右手握住手刹104的内侧端部、即该手刹时,在其拇指能够到达的范围内,设有制动杆167以及手油门杆168。通过手油门开度传感器169检测手油门杆168的开度。
图43为所述信号灯装置166的透视图,图44为其剖面图(图(a))以及端部正视图(图(b))。
本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66如图44所示,具有穿过前述手柄管170的支承管171、基板179、在支承管171一端以球面形状中央鼓起的圆形支承部173以及5个高辉度LED174,露出LED174的端部如图43所示,由透明的盖172覆盖。
所述5个高辉度LED174以其中的一个为中心,在其周围以90°间隔设置其它的4个LED,且分别使其光轴由中心轴向外部略微错开,并将这些光轴固定在所述基板179上。通过插入各个LED174直至其底面安装在圆形支承部173的球面部上并将其电极固定在基板179上,来进行各个LED174的光轴调节。
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形支承部173的形状正确确定了信号灯的光分布特性。另外,由于可在手柄的端部以小型化形成信号灯,因此,不会因信号灯而损害手柄的操作性。
图45为电动两轮车的后正视图,与前面所述相同的符号表示了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车架体312(R,L)的后部以三维方式配置有多个红色LED,以构成制动灯361(R,L),在其下侧以三维方式配置有橙色LED以构成信号灯灯泡362(R,L)。在座位203的后方配有号码盘6。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采用LED作为前灯、制动灯以及信号灯的光源,以此能够节省在电动车辆中所需的电量。另外,由于通过采用LED作为光源,能够缓解设计上的制约,因此,能够提高美观程度。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车的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装载在车辆上的两轮车的一部分具有作为该车辆的一部分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两轮车的座位具有作为车辆座位靠背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两轮车的座位靠背具有作为车辆座位的头枕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的座位在以规定的转动轴为中心、向前方掀起支承该座位的座位轴的状态下,具有作为所述车辆座位的靠背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的座位靠背在以规定的转动轴为中心、向前方掀起支承该座位的座位轴的状态下,具有作为所述车辆座位的头枕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两轮车装载在车辆座位后部的行李箱空间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设有与座位支柱的掀起连动并向下方伸出的紧固装置,通过该紧固装置,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为电动两轮车,所述紧固装置设有与电源线相连的电触点,在所述连接状态下,通过所述电触点从车辆侧面进行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沿前后方向设有多列座位,所述两轮车的座位以及座位靠背分别具有作为最后部座位的靠背以及头枕的功能,具有所述最后部座位的靠背以及头枕的设计与具有其它座位的靠背以及头枕的设计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后舱口为具有向上方打开的上舱口以及向下方打开的下舱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轮车装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舱口打开状态下的离地高度与所述两轮车的车轴高度相等。
12.一种将两轮车装载在车辆上的两轮车装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装载两轮车以使该两轮车的一部分具有作为车辆一部分的功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轮车的车载方法,该方法不依靠折叠,并能够最小限度的抑制行李箱空间的专用性。在以规定的转动轴207为中心、向前方掀起装载至四轮车最后部座位5后方的两轮车的座位支柱时,两轮车的座位203具有作为所述四轮车座位的靠背的功能,两轮车的座位靠背204具有作为四轮车座位的头枕的功能。
文档编号B60P3/12GK1403334SQ02141938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3日
发明者堀井义之, 仓川幸纪, 山本章二, 风间智史, 桦山秀俊, 小森智广, 东田大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