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711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磁场力驱动曲轴运动的电磁发动机,适用于各种需要动力的汽车、轮船和机器设备。
现有的机动车和机器设备主要以内燃机为动力,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出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做了许多改进,采用电磁发动机是其中一个彻底的办法,但目前存在的电磁发动机技术,大都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效果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的电磁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发动机,包括连杆、曲轴、活塞、活塞缸、电源,所述活塞缸上方的缸盖缠绕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塞上设置相应的电磁线圈,两个电磁线圈分别通过分电器与电源连接,当活塞位于活塞缸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两个电磁线圈分别与电源接通,且两者产生的磁场力相互排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直接在现有内燃机结构的基础上改进实现该技术,曲柄、连杆、活塞、活塞缸等均使用内燃机技术,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活塞的运动依靠活塞线圈与缸盖线圈产生同性相斥的磁场力驱动,损耗低,效果好。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缸盖3和活塞4上分别设置有电磁线圈1、2,活塞4上可开设螺旋槽,线圈2可缠绕在螺旋槽内,电磁线圈1、2的接线头通过分电器5分别与蓄电池10连接,电磁线圈1、2与蓄电池10的连接方式为当线圈1、2内通电时,两者产生的磁场力相互排斥,分电器5还与正时齿轮9连接,正时齿轮9安装在曲轴8上,曲轴8的另一端设置有飞轮11和起动装置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人工或电力驱动起动装置12,曲轴8转动,活塞4上行,当活塞4前进到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正时齿轮9控制分电器5闭合,电磁线圈1、2分别与蓄电池10接通,线圈1、2内同时产生强大的同性磁力,在相斥磁力的作用下,活塞4下行,并通过连杆7推动曲轴8旋转做功,活塞4下行到下止点位置后,在飞轮11惯性的作用下,活塞4上行,当活塞4到达上止点后10~20°位置,分电器5再闭合,线圈1、2内产生强大的相斥磁力,再推动活塞4下行,周而复始,发动机上述的工作过程是二行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驱动起动装置12,曲轴8转动,活塞4上行,当活塞4前进到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正时齿轮9控制分电器5闭合,电磁线圈1、2与蓄电池10接通,线圈1、2内产生相斥磁力,活塞4下行,推动曲轴8旋转做功,当活塞4下行到下止点后10~20°位置时,正时齿轮9控制分电器5闭合,线圈1通电,活塞4与缸盖3之间产生吸引力,吸引活塞4上行,同时通过连杆7带动曲轴8旋转做功,当活塞4前进到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分电器5再闭合,线圈1、2内产生相斥磁力,再推动活塞4下行,周而复始。此种设计与前述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区别在于,活塞4在上行时也做功,该工作过程实际上是一行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发动机,包括连杆、曲轴、活塞、活塞缸、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6)上方的缸盖(3)缠绕有电磁线圈(1),所述活塞(4)上设置相应的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1)、(2)分别通过分电器(5)与电源连接,当活塞(4)位于活塞缸(6)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电磁线圈(1)、(2)分别与电源接通,且两者产生的磁场力相互排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蓄电池(10),所述曲轴(8)上连接有飞轮(11)、启动装置(12)和正时齿轮(9),正时齿轮(9)与分电器(5)连接,正时齿轮(9)控制分电器(5)的开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发动机,该电磁发动机包括连杆7、曲轴8、活塞4、活塞缸6、电源,所述活塞缸6上方的缸盖3缠绕有电磁线圈1,所述活塞4上设置相应的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分别通过分电器5与电源连接,当活塞4位于活塞缸6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电磁线圈1分别与电源接通,且两者产生的磁场力相互排斥。此种结构的电磁发动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B60K8/00GK2527472SQ0221253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日
发明者陈振业 申请人:陈振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