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装置及发光标志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998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装置及发光标志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及发光标志物,尤指一种应用于汽车上的导光装置及发光标志物。
背景技术
汽车上通常设置有标志物(Logo),该标志物通常包括有生产该汽车的公司的品牌宣传图样,该图样不但有美观效果,也起到广告宣传作用,由于这种标志物通常只能在光线明亮处起作用,而在光线较暗处其宣传作用则受到限制,因此,该标志物内通常设有光源,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再经过一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板形导光装置后照射到宣传图样上。但是,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受点光源本身限制,其光束集中在最大发射角度范围内,而且,由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点光源最大发射角度范围外的光线较少,而该导光装置对光源发出光线仅为简单的直接传导,使得其出射光在标志物中心处和边缘处的亮度相差较大,也就是该导光装置出射光均匀度较低,因此品牌宣传图样的显示效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导光装置出射光的均匀度较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出射光均匀的导光装置。
为克服现有技术发光标志物的图样显示效果不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图样显示效果较好的发光标志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导光装置,其为一环状结构,包括一顶面、一相对该顶面的底面、一内侧面和一相对该内侧面的外侧面,该导光装置外侧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为光出射面。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发光标志物,其包括一导光装置及一底盖,该导光装置为一环状结构,包括一顶面、一相对该顶面的底面、一内侧面及一相对该内侧面的外侧面,该导光装置外侧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为光出射面,该底盖为一反射板。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导光装置的优点在于其为一环状结构,光线经该环状结构传导后从环形内侧面中出射,使得出射光更为均匀。本发明发光标志物的优点在于其包括一导光装置及一底盖,该导光装置为一环状结构,光线从环形内侧面中出射,使得出射光更为均匀,经反射板反射后,该标志物被均匀照明。

图1是本发明导光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导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导光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导光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发光标志物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是本发明导光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和立体示意图。该导光装置1为椭圆形环状结构,其包括一顶面12、一相对该顶面12的底面13、一内侧面11和一相对该内侧面11的外侧面10。该外侧面10设置有多个凹槽14,该凹槽14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11为光出射面。
光从凹槽14入射经该导光装置的环状结构传导后从环形内侧面11出射,使得出射光更为均匀。其中,该凹槽14和内侧面11可经过表面处理,如喷砂雾化处理,使得光线既可被散射而均匀射入导光装置1内部又可被散射后而均匀出射,除该凹槽14和内侧面11外的其余面可为反射面,如通过贴散射式反射片或镀反射膜达成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该凹槽14中心对称分布于该导光装置的外侧面10,以达到出射光线为中心对称而易于均匀的效果。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导光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该导光装置2为三角形环状结构,包括一顶面22、一相对该顶面22的底面23、一相邻该顶面22的内侧面21及一相邻该顶面22而相对该内侧面21的外侧面20。该外侧面20设置有多个凹槽24,该凹槽24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21为光出射面,该凹槽24中心对称分布于该导光装置2外侧面20,其中,该凹槽24和内侧面21经过表面处理,如喷砂雾化处理。其余面为反射面,可通过贴散射式反射片或镀反射膜达成。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导光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该导光装置3为矩形环状结构,其包括一顶面32、一相对该顶面32的底面33、一相邻该顶面32的内侧面31及一相邻该顶面32而相对该内侧面31的外侧面30。该外侧面30设置有多个凹槽34,该凹槽34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31为光出射面,该凹槽34中心对称分布于该导光装置外侧面30,其中,该凹槽34和内侧面31经过表面处理,如喷砂雾化处理。其余面为反射面,可通过贴散射式反射片或镀反射膜达成。
上述凹槽只是构成光入射面的一种方式,本发明导光装置也可以在其外侧面上定义部分或全部区域为光入射面,而不必形成凹槽,该作为光入射面的区域可经过表面处理,如喷砂雾化处理。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发光标志物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该发光标志物400包括,一透明或半透明的顶盖5、四个发光二极管6、导光装置4及一底盖7。导光装置4为椭圆形环状结构,其包括一顶面42、一相对该顶面42的底面43、一内侧面41和一相对该内侧面41的外侧面40。该外侧面40设置有四个凹槽44,该凹槽44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41为光出射面。顶盖5具有宣传图样(未标示),该顶盖5设置在导光装置4顶面42一侧,底盖7为一反射板,其包括一上表面71,一反射层(未标示)设置在该上表面71上,该底盖7设置在导光装置4底面43一侧,其上表面71面对导光装置4,将导光装置4的出射光反射到顶盖5处,该四个发光二极管6分别设置在四个凹槽44中。该凹槽44中心对称分布在该导光装置4的外侧面40,该凹槽44和内侧面41可经过表面处理,如喷砂雾化处理,导光装置4的其余面可为反射面,通过如贴散射式反射片或镀反射膜达成。
从发光二极管6发出的光从凹槽44射入导光装置4内,经过导光装置4的传导从内侧面41出射,再被底盖7的上表面71反射,而照射到顶盖5上。因为导光装置4的出射光较为均匀,被底盖7上表面71反射到顶盖5上的光线也较为均匀,因而图样的显示效果较好。
本发明发光标志物的导光装置也可以在其外侧面上定义部分或全部区域为光入射面,而不必形成凹槽,该作为光入射面的区域可经过表面处理,如喷砂雾化处理。
本发明导光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如该导光装置截面可以为五边形、六边形等其它多边形结构或圆形,光入射面和出射面也可以采用其它表面处理方法,如滚花、酸蚀等,该导光装置所用材质可以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树脂或玻璃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为一环状结构,其包括一顶面、一相对于该顶面的底面、一内侧面及一相对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该导光装置外侧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为光出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入射面和该光出射面经过喷砂雾化处理、滚花或酸蚀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除该光入射面和该光出射面的其余面均贴有散射式反射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除该光入射面和该光出射面的其余面均镀有反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状结构为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或矩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凹槽,该凹槽为光入射面。
7.一种发光标志物,包括一导光装置及一底盖,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为一环状结构,其包括一顶面、一相对该顶面的底面、一内侧面及一相对该内侧面的外侧面,该导光装置外侧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为光出射面,该底盖为一反射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标志物,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外侧面设置有多个凹槽,该凹槽为光入射面。
全文摘要
一种导光装置,为环状结构,其包括一顶面、一相对于该顶面的底面、一内侧面及一相对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其中,该导光装置外侧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为光入射面,该内侧面为光出射面。
文档编号B60R13/00GK1569521SQ0313988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9日
发明者李俊佑, 蔡明江, 江宗韦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