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57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在机动车辆如小客车中作为座椅安全带装置的一部分的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
座椅安全带的带扣必须设置在机动车辆内的某一位置处,试图扣住安全带的车辆乘客可以容易地找到该位置,但是带扣不应当是突出来的。
先前已经提出了多种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某一位置处的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典型的带扣组件包括从带扣延伸到端件或安装板上的元件,该端件或安装板开有孔以便使其能容易地螺栓接合到设于机动车辆内的固定点上。该座椅安全带的带扣本身是一种构造成可释放地容纳安装在座椅安全带上的舌片的部件。通常来说,座椅安全带的带扣通过形成于其内的槽或开口来容纳舌片,并且在舌片插入到带扣中时,舌片可自动地保持在带扣内。可通过按压适当的促动按钮来将舌片从带扣中释放出来。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非常紧凑或非常小的带扣组件,特别当带扣定位成离固定点非常近时。然而,当希望在设于机动车辆后座上的安全带上使用该带扣时,带扣必须与固定点间隔开来。
应用在后座上的座椅安全带带扣常位于后座座垫与后座靠背的交汇点处。带扣应当具有其不会突出来的初始位置,特别是在后座坐有三位乘客时,这就使想要坐到中间位置上的乘客能够在座位上滑动而无因座椅安全带带扣所带来的不舒适的羁绊。然而,带扣在其使用中具有更突出的位置是合适的。
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改进的带扣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该组件包括织带、形成有槽以容纳织带的端件以及带扣,该带扣具有槽以容纳织带;织带具有延伸穿过端件中的槽并紧固在织带主体上的第一部分,以及穿过带扣中的槽并紧固在织带主体上的第二部分,其中一个所述部分直接缝合到织带主体上,另一部分缝合到前述部分与织带主体的结合处,并且针迹穿过织带的主体与这两个部分。
端件中的槽及带扣中的槽优选具有比织带更小的宽度,部分织带在各槽区域中褶起来,将所述另一部分连接到织带的第一端部与主体区域的结合处的针迹仅延伸穿过织带的三层叠加层。
将所述另一部分紧固到织带的第一端部与主体的结合处的针迹可方便地呈菱形。
该带扣组件还可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细长件和至少一个安装件,安装件与细长件相连或与之形成一体,以便可相对于细长件作枢轴运动,该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相对于细长件被弹性地偏压到预定的位置,或者每一安装件均被安装到带扣上,所述织带的第二部分绕过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被紧固到其重叠在织带主体上的地方,使得织带的重叠区域环绕着所述细长件。
优选的是,该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与细长件之间的所述弹性偏置作用可有效地移动带扣到初始位置,在此处带扣的轴线与细长件的轴线基本上垂直。
所述弹性偏置作用可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偏置件来方便地实现。
细长件优选由金属片制成,细长件的一端形成一个环状部分,该环状部分可容纳一个可相对细长件枢轴转动的杆,该杆延伸到从一部分安装件中延伸出来的臂上并与之连接,安装件由安装板构成,并且有至少一个与细长件和所述臂相接合的弹性偏置件来对安装件施加所述偏置作用。
所述弹性偏置件或每一所述弹性偏置件优选包括环绕着所述杆的螺旋弹簧。
所述连接器可方便地限定了带扣中的槽。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该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及细长件均由一定长度的一条弯曲弹性金属丝形成。
细长件优选由在一对钩形结构之间延伸的所述金属丝的细长环状部分形成,每一所述钩形结构形成了可与带扣接合的相应安装件。
所述金属丝中的形成了细长件的区域与所述金属丝中的形成了该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的区域通过一个或相应的所述金属丝的螺旋缠绕区域相连,该金属丝的螺旋缠绕区域提供了该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与细长件之间的所述弹性偏置作用。
有利的是,所述织带的第二部分穿过带扣中的孔并环绕着所述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的方法,该组件包括织带、形成有槽以容纳织带的端件,以及形成有槽以容纳织带的带扣;该方法包括步骤将该织带的一个端部穿过端件中的槽;将该织带的另一端部穿过带扣中的槽;采用缝合将织带的第一端部紧固到织带主体上,之后采用缝合将织带的第二端部紧固到织带的第一端部与织带主体的结合处上,针迹穿过织带的主体及两个端部。
织带优选宽于各所述槽,该方法包括步骤褶起织带中的与各槽相邻的部分,在仅有两层织带重叠层的区域进行第一次缝合,在有三层织带重叠层的区域进行第二次缝合。
所述织带的第一端优选穿过端件中的槽,而织带的另一端穿过带扣中的槽。
优选在织带的所述一个端部与主体部分重叠之后,将重叠的织带部分的相邻边紧固到一起而形成中心口袋,该方法包括步骤将连接器的细长件插入到口袋中,将织带的另一端部重叠到织带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将所述织带的另一端部紧固到所述织带主体部分上以包围该细长件。
为了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并了解其更多的特征,现在将通过示例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织带和端件的视图,图2是在织带和端件紧固到座椅安全带的带扣上时的视图,图3是固定板的透视图,其构成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的带扣装置的一部分,图4是一段织带的概略图,图5是连接器的透视图,图6是带扣的概略图,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带扣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装配中的第一阶段的视图,其显示了固定板及一部分织带,图8是与图7相对应的视图,显示了带扣装置制造期间的一个后续阶段,其中显示了固定板、织带及连接器,图9是与图8相对应的视图,显示了带扣装置装配期间的下一阶段,图10是完整带扣组件的略微示意性的侧视图,显示了处于两种备选状态下的该组件,图11是形成了本发明一个备选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2是沿带扣的纵向截面图,显示了与图9所示连接器相连的带扣,图13是显示了该备选带扣装置的装配中的一个后续阶段的视图,其中显示了固定板、织带、连接器与带扣,图14是与图13相对应的视图,显示了带扣组件装配中的一个后续阶段,
图15是大致上与图12相对应的视图,但显示了完全装好的带扣组件,和图16是大致上与图15相对应的视图,显示了处于备选位置中的该组件。
先参照附图中的图1,图中显示了端件1。端件1可形成为金属板。金属板的一部分具有孔或螺栓孔2,借助该孔或螺栓孔2,端件就可被紧固在车辆内的适当固定点处。端件还包括具有椭圆形槽4的另一部分3。槽4可通过下面的描述清楚地了解,其目的在于容纳织带的末端。
设置了细长形状的织带5。织带5的宽度大于槽4的长度。
织带的一端6可穿过槽4,安全带的侧边区域如虚线7所示地向内褶起,使得较宽的织带5可容纳在较短的槽4中。织带的末端6重叠在与端件1相邻的织带主体区域之上。重叠区域采用正方形针迹图案8缝合起来。
随后将织带的另一端9穿过具有与槽4类似结构的槽(未示出),该槽设于图2所示的座椅安全带带扣10内。
同样,由于织带5的宽度与带扣10中的槽长度之间的关系,织带5的边缘部分必须如虚线11所示地向内褶起。织带的末端9在穿过带扣10内的槽之后重叠于针迹8之上。然后进行进一步的缝合,该缝合仅在织带的三层重叠层区域中进行,也就是说,在织带中的如虚线7与11所示的褶起区域内不进行缝合。可以使用菱形的针迹图案12。
针迹12完全位于带扣10与端件1之间。
这样便制出了带扣组件,该带扣组件非常短。因此,带扣10与端件1之间的距离是最短的。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的图3至10来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3显示了形式为由金属条制成的固定板21的端件。固定板21的一端设有固定孔22,其可容纳紧固螺栓以将固定板紧固到机动车辆内的固定点处。固定板21的另一端设有细长槽23形状的安装孔,其尺寸制成为可容纳织带的一部分。
图4是显示了一段织带24的概略图。织带沿其长度具有均匀的宽度。
图5显示了连接器单元25。连接器单元25包括形式为基本上刚性的指状物26的细长件,指状物26例如可由金属片形成。指状物26的一端设有套筒27,在所示实施例中该套筒是通过折叠指状物26的末端以形成封闭环来形成的。套筒27容纳了可在其中转动的横向延伸杆28。杆28的两个相对端连接到两个臂29,30上,这些臂从形式为安装板31的安装件中延伸出来。安装板31具有两个形成于其中的孔32,33,以便于将安全带的带扣安装到安装板31上,如下文所述。在板31、臂29,30和杆28之间形成了相对较大的槽或孔34。如下文所述,安装板31与带扣固定在一起,因此槽34是完整带扣上的尺寸制成为可容纳织带24的槽。
设置了两个形式为偏动弹簧35的弹性偏置件,它们用来将安装板31相对于指状物26偏置成预定的角方位。在图示实施例中,每一弹簧35都包括环绕着杆28的螺旋弹簧。在每一弹簧35的各端处均设有末端延伸部分,各弹簧的其中一个延伸部分与指状物26接合,各弹簧的另一延伸部与臂19,30接合。可以使用其它形式的偏动弹簧。
现在来看图6,图中显示了带扣36。该带扣36具有外壳37,在外壳37的一端处形成了槽38(图6中不可见),通过槽38可将舌片插入到带扣36中。带扣36包括按钮37,可通过按压按钮37来释放舌片。带扣36可为传统的设计。通过下文描述将会清楚,带扣用来安装在上述安装板31上。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带扣组件的装配中的初始阶段。起初,织带24的第一末端40穿过设于固定板21上的细长槽23,然后,移动织带的末端40使其位于织带24的主体部分的附近。之后通过靠近织带24的重叠侧边的两行针迹41,42来将织带24的第一末端40紧固到织带的主体部分上。因此,在两行针迹之间的区域中,针迹在织带24的第一末端40与织带24的主体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中间凹腔或口袋。
之后如图8所示,将安装单元25的指状物26插入到位于两行针迹之间的口袋中,使得安装板31位于一部分织带24的上方。
其后如图9所示,将织带24的另一即第二末端43绕过连接器单元25中的杆28和弹簧35,并穿过形成于安装板31、臂29,30和杆28之间的孔34。然后,将织带24的第二末端43定位成覆盖了织带的一部分主体部分,还覆盖了织带中的已缝合第一末端40的一部分。采用其它的针迹44,45来紧固住织带的第二末端43,一些针迹44,45仅穿过织带的第二末端43与织带24的主体,而一些针迹44,45穿过织带的第二末端43、织带的第一末端40以及织带的主体。针迹用来包围住处于缝合织带24中的指状物26。安装板31伸出到缝合织带的末端之外。
安装板31以图10所示的方式安装到带扣36的其余部分上,其利用了穿过安装板31内的孔32和33的铆钉或类似零件,并与形成于带扣外壳37内的相应孔接合。在图10中概略性地显示出织带24的位置及针迹的位置,以便理解织带24的相关部分的位置。然而,能够看到织带24穿过完整带扣36中的槽34。
偏动弹簧35用来使安装板31朝向初始位置偏压,在该位置中安装板31基本上垂直于指状物26的轴线。因此,带扣36最初具有如图10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此时带扣36的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指状物26的轴线。然而,带扣36可克服弹簧35的偏置作用而移动到如图10中虚线所示的备选位置,此时带扣36与指状物26大致对齐,并且在指状物26之上大致向上延伸。
可以理解,参考图3到图10所示类型的带扣组件尤其可用来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后座上。固定板21穿过位于座垫后方与座位靠背下方的空隙,因此,适当的螺栓可穿过固定孔22,以便与形成于车体上并位于后座之后下方的固定点接合。固定板21部分地向上延伸穿过座位的座垫与座位靠背之间的空隙,被指状物26有效加固的织带24从固定板21中向上伸到靠近后座座垫上部的位置。带扣36最初位于带扣不会突出来的基本上垂直的位置,并且不会妨碍乘客试图在后座上滑移到后座上的中间位置。例如,带扣36最初可被容纳在设于后座靠背中的凹腔内。然而,带扣被夹持住以供使用,并且可容易地接触到。当要使用带扣36时,抓住带扣并向上拉起,使得杆28克服弹簧35的偏置作用而在套筒内27旋转,直到带扣36基本上处于如图10中虚线所示位置为止。然后可将安全带的舌片容易地定位于带扣中。在不使用带扣时,弹簧35所提供的弹性偏置作用将使带扣回到如图10中实线所示初始的未突出来的位置。
现在来看图11到图16,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带扣组件。
该备选带扣组件也包括固定板21与织带24,其与图3和图4中所示的基本上相同。然而,从图11到图16中可以清楚,该备选装置中的连接器50与图3到图10所示装置中的连接器25有较大不同。图11中所示连接器50由一段可弹性变形的金属丝51制成。所示的该段金属丝51被弯折且变形成具有一对安装件52和细长件53的结构。各安装件52的形式为金属丝54的环件或钩件,其终止于金属丝51的向内弯折的自由端55处。各安装件52的环状部分54延伸到相应的一段螺旋缠绕的金属丝56上,从此处开始金属丝51形成为细长的环状部分,它形成了细长件53。如图11所示,两个螺旋缠绕的一段金属丝56从各自的环状部分54中向内延伸,使得细长件53位于两个安装件52之间。
如将从下文中理解到的那样,图11所示连接器50构造成使得两个安装件52与细长件53形成一体,这与图5所示的连接器25有所不同,其中安装件50连接到单独的细长件24上。
螺旋缠绕的一段金属丝56大致上与图5所示连接器25中的螺旋弹簧35起相同的作用,其中每一段螺旋缠绕的金属丝56都在安装件52与细长件53之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弹性偏置作用,同时允许细长件53克服所述偏置作用而围绕一条假想轴线相对于安装件52作枢轴运动。在其自然状态下(在图12清楚地显示出),连接器50构造成使得安装件52相对于细长件53基本上垂直地延伸。
图12还显示了该备选装置的带扣57的纵向截面图。带扣57同样包括外壳58,外壳58在其一端处形成有槽59,舌片可通过槽59插入到带扣57中。带扣57同样包括按钮(未显示),可通过按压按钮来释放舌片。
另外,本装置的带扣57的外壳58设有槽或末端60,其位于与舌片接收槽59相反的一端,槽60提供了进入纵向通道61的入口,纵向通道61朝向第一底面槽62延伸,该第一底面槽62横向地设于外壳58的下侧中。在第一底面槽62和外壳58中的与舌片接收槽59相反的端部之间的某一位置处,在外壳58的底面中设有第二横向底面槽63,该第二槽63也与通道61相通。
与图10所示相同,设于外壳58底面内的槽62,63与位于其间的一定长度的通道61一起允许将带扣57与连接器50相连。各安装件52的金属丝环状部分50经第一底面槽62延伸至通道61中,并沿通道61延伸且经第二横向底面槽63离开通道61,因此,金属丝51的向内弯折的末端55靠在外壳58的底面上,以便固定住安装件52。
图13显示了该备选带扣组件的装配中的一个后续阶段,其前一阶段与图7所示的装配阶段大致相同,其中将织带24的第一末端40穿过设于固定板21上的细长槽23,然后移动织带的末端40以使其位于织带24的主体部分的附近,之后通过织带24的重叠侧边附近的两行针迹41,42来将该末端40紧固到织带24的主体部分上。图13显示了连接器50(已连接在带扣57上)的细长环53插入到位于两行针迹40,41之间的口袋中,使得连接器50与带扣57位于一部分织带24的上方。
随后,如图14所示,将织带24的另一即第二末端43经由第一底面槽62绕过通道61,以便经由端部槽60从带扣57的外壳58中离开。然后将织带24的末端43定位成覆盖了织带部分主体的一部分,还覆盖了织带的已缝合第一末端40的一部分。然后同样采用其它的针迹44,45将织带24的第二末端紧固住,其中一些针迹44,45仅穿过织带的第二末端43与织带24的主体,同时一些针迹44,45穿过织带的第二末端43、织带的第一末端40及织带的主体。针迹用来包围住处于缝合织带24中的连接器50的细长环状部分51。
如图15中最清楚地显示,在织带24中的在针迹40,41的第一行与通道61的第一底面槽62之间延伸的区域中留有一段松弛区域63。
螺旋缠绕的一段金属丝56用作偏动弹簧,用来将安装件52朝向初始位置偏压,在该初始位置中安装件52基本上垂直于细长件53的轴线延伸。带扣57最初具有如图15所示的位置,在此处带扣57的轴线基本上垂直于细长件53的轴线。然而,带扣57可克服螺旋缠绕的一段金属丝56的偏置作用而移动到如图16所示的备选位置中,在此处带扣57与细长件53大致对齐,并且在细长件53的上方基本上向上延伸。设置一段松弛区域63(图15所示)使得带扣57可无阻碍地从图15所示的位置运动到图16所示的位置。
可以理解,上面针对图11到图16所述类型的带扣组件尤其可通过与图3到图10所示的组件大致相同的方式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后座上。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及其动词变位指“包含有或由…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所述组件具有织带、形成有槽以容纳所述织带的端件以及带扣,所述带扣具有槽以容纳所述织带;所述织带具有延伸穿过所述端件中的槽并紧固在所述织带主体上的第一部分,以及穿过所述带扣中的槽并紧固在所述织带主体上的第二部分,其中一个所述部分直接缝合到所述织带的主体上,另一部分缝合到所述一个部分与所述织带主体的结合处,并且针迹穿过所述织带的主体与这两个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件中的槽和所述带扣中的槽均具有比所述织带的宽度更小的宽度,所述织带的一部分在各槽的区域中褶起来,将所述另一部分连接到所述织带的第一端部与主体区域的结合处的针迹仅延伸穿过所述织带的三层叠加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另一部分紧固到所述织带的第一端部与主体的结合处的针迹呈菱形。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组件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细长件和至少一个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细长件相连或与之形成一体,以便相对于所述细长件作枢轴运动,所述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相对于所述细长件被弹性地偏压到预定的位置,或者每一安装件均被安装到所述带扣上,所述织带的第二部分绕过所述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被紧固到其重叠在所述织带主体上的地方,使得所述织带的重叠区域环绕着所述细长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与所述细长件之间的所述弹性偏置作用可有效地移动所述带扣至初始位置,在此处所述带扣的轴线与所述细长件的轴线基本上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偏置作用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偏置件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件由金属片形成,所述细长件的一端形成了环状部分,所述环状部分可容纳可相对所述细长件枢轴转动的杆,所述杆延伸到从一部分安装件中延伸出来的臂上并与之连接,所述安装件由安装板构成,并且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细长件和所述臂相接合的弹性偏置件来对所述安装件施加所述偏置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偏置件或每一所述弹性偏置件包括环绕着所述杆的螺旋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4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限定了所述带扣中的槽。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与所述细长件均由一定长度的一条弯曲的弹性金属丝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件由在一对钩形结构之间延伸的所述金属丝的细长环状部分形成,每一所述钩形结构形成了可与所述带扣接合的相应安装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中的形成了所述细长件的区域与所述金属丝中的形成了所述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的区域通过一个或相应的所述金属丝的螺旋缠绕区域相连,所述金属丝的螺旋缠绕区域提供了所述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与所述细长件之间的所述弹性偏置作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带扣中的孔,并环绕着所述安装件或每一安装件。
14.一种装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组件的方法,所述组件包括织带、形成有槽以容纳所述织带的端件,以及形成有槽以容纳所述织带的带扣;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所述织带的一个端部穿过所述端件中的槽;将所述织带的另一端部穿过所述带扣中的槽;采用缝合将所述织带的第一端部紧固到所述织带的主体上,之后采用缝合将所述织带的第二端部紧固到所述织带的一端与所述织带主体的结合处上,其中针迹穿过所述织带的主体和两个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宽于各所述槽,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褶起所述织带中的与各槽相邻的部分,在仅有两层织带重叠层的区域进行第一次缝合,在有三层织带重叠层的区域进行第二次缝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端件中的槽,而所述织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带扣中的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4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织带的所述一个端部与主体部分重叠之后,将重叠的织带部分的相邻边紧固到一起而形成中心口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所述连接器的细长件插入到所述口袋中,将所述织带的另一端部重叠到所述织带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将所述织带的所述另一端部紧固到所述织带的所述主体部分上以包围所述细长件。
全文摘要
一种座椅安全带的带扣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带扣(10)、织带(5)和端板(1)。织带(5)具有末端(6,9),其穿过带扣(10)与端板(1)中的槽。第一末端与织带主体重叠并缝合于其上。然后将另一末端覆盖在织带的第一末端与主体的结合处,并缝合(12)在该结合处上。
文档编号B60R22/12GK1681690SQ03821813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9日
发明者J·J·夸德拉达, V·B·普伊赫德蒙特, M.贝克, V.霍瑟赫 申请人: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