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车辆支承装置的内外支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支承装置的内外支腿结构,包括内支腿和外支腿,内、外支腿为矩形截面套管结构,其特征是:在外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面长度方向布置的、相互平行的半圆弧面凹槽,在内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面长度方向布置的、相互平行的凸筋,且每条凸筋均与外支腿的一条凹槽对应匹配。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适合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可大大减轻车辆支承装置的重量,实现了载重车辆,特别是半挂车的轻量化目标;内、外支腿之间设计有6条相互配合的凹凸槽,举升时可有效减小摩擦力。
【专利说明】
一种车辆支承装置的内外支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支承装置的内外支腿结构,属于车辆支承装置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载重车辆上安装有升降支承装置,升降支承装置的支腿由内支腿和外支腿构成。传统的支腿是横截面为矩形的内外套筒结构(如附图1所示),内套筒称为内支腿,夕卜套筒称为外支腿,内、外支腿均由钢材制作,内、外支腿之间的间隙通常为1_。其缺点是:重量大,内、外支腿为矩形截面管,当重载举升时,内、外支腿之间接触面积大,举升摩擦力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举升摩擦力小的车辆支承装置的内外支腿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包括内支腿和外支腿,内、外支腿为矩形截面套管结构,其特征是:在外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面长度方向布置的、相互平行的半圆弧面凹槽,在内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面长度方向布置的、 相互平行的凸筋,且每条凸筋均与外支腿的一条凹槽对应匹配。
[0006]在所述外支腿的后侧面的两端,对称的设有向外延伸的翼板。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适合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可大大减轻车辆支承装置的重量,实现了载重车辆的轻量化目标;内、外支腿之间设计有6条相互配合的凹凸槽,举升时可有效减小摩擦力。【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外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内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照附图2、3、4,本实用新型包括内支腿2和外支腿1,内、外支腿为矩形截面套管结构,在外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面长度方向布置的、相互平行的半圆弧面凹槽3,在内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面长度方向布置的、相互平行的凸筋5,且每条凸筋均与外支腿的一条凹槽对应匹配;在所述外支腿的后侧面的两端,对称的设有向外延伸的翼板4。
[0013]本实用新型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在型材厂直接挤压而成,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无需喷涂。当重载举升时,内、外支腿之间运动通过6条相互配合的凹凸槽来导向,接触面积小, 举升摩擦力可大大减小。
【主权项】
1.一种车辆支承装置的内外支腿结构,包括内支腿和外支腿,内、外支腿为矩形截面套 管结构,其特征是:在外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面长度方向布 置的、相互平行的半圆弧面凹槽,在内支腿的左、前、右三个侧面上,每个侧面设有两条沿侧 面长度方向布置的、相互平行的凸筋,且每条凸筋均与外支腿的一条凹槽对应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支承装置的内外支腿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外支腿的后 侧面的两端,对称的设有向外延伸的翼板。
【文档编号】B60S9/04GK205706631SQ20162033185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谷岭, 赵钢, 谷之文, 赵晓峰, 白浩轩, 袁宇圣
【申请人】内蒙古宏丰达轻量化装备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