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与通风装置一体化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仪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563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与通风装置一体化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仪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带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和一个连接在出风口上并设置在仪表板后面的风道,还带有一个保持在仪表板后面的安全气囊组件,在其外壳内设置一个气体发生器和一个折叠的气囊,其中,在仪表板内具有一个通过在触发安全气囊时可打开的护板封闭的用于展开气囊的出口。
US 6 264 233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仪表板。只要在汽车仪表板的后面设置安全气囊组件和风道,就具有覆盖两个部件的护板,该护板一方面构成安全气囊组件的护板,另一方面具有与该覆盖通风护板一体化的出风口,后者在护板或出风口仍固定在仪表板上的位置情况下连接在风道上。在触发安全气囊时,展开的气囊挤破护板,其中,出风口也与保持在仪表板上的风道分开。
由这种公开的仪表板和在其上实现的风道和安全气囊组件的设置带来的缺点是,为将安全气囊组件安置在仪表板的后面需要很大的空间,而且在释放时风道和安全气囊组件所要打开的共用护板尺寸过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种具有这种特征的仪表板中,减少用于将安全气囊组件设置在仪表板后面的占用空间。
该目的通过本说明书后面包括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和改进方案的权利要求书内容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安全气囊组件与风道相邻设置,使气囊在触发安全气囊时进入风道内,并从这里通过出风口从仪表板向外展开,其中,设置在仪表板内的出风口通过展开气囊的压力向外移动。本发明的优点是,将仪表板上本来为通风所需的开口现在也用于从安全气囊组件内排放气囊,从而可以取消仪表板上附加的用于排放气囊的可打开护板。因为风道同时也作为气囊展开时的排出通道使用,所以可以大大减少占用空间将安全气囊组件设置在仪表板的后面。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安全气囊组件与风道相邻的外壳壁构成风道的隔板,并在触发安全气囊时移动到风道内,构成一个从安全气囊组件通到出风口的排出通道;在该实施例中,在包围风道的壁内打开一部分区域,在安装安全气囊组件时通过安全气囊组件相应的外壳壁将其封闭。
可选择风道与安全气囊组件相邻的隔板构成安全气囊组件的外壳壁,并将共用的隔板壳壁在触发安全气囊时移动到风道内,构成一个从安全气囊组件通到出风口的排出通道;在该实施例中,将共用的隔板壳壁形成相应的风道,从而可以省略安全气囊组件外壳上的附加壁。这样做的优点是,在设计和制造风道时就可考虑到共用隔板壳壁所必需的向风道内的移动。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安全气囊组件设置在风道旁侧,隔板壳壁绕一个远离仪表板的固定点摆动到风道内。在此,隔板壳壁的设置可以使出风口部分搭接安全气囊组件,并且分布在出风口后面的隔板壳壁在其对着仪表板的区域上具有通向出风口组件侧边缘的倾斜的弯曲部分,其中,弯曲部分可以的尺寸使得在隔板壳壁摆动时使弯曲部分与出风口相对的边缘接触,由此构成和界限展开气囊的排出通道。
在本发明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组件设置在风道远离仪表板的侧面上。
为在该实施方式中降低仪表板后面风道和安全气囊组件设置的结构深度,安全气囊组件可以呈L形,它包括处于风道旁侧的部分和处于风道远离仪表板侧面上的部分,其中,风道各自与安全气囊组件相邻的共用隔板壳壁相互连接成一体,并在触发安全气囊时摆动到风道内。
因为至少不再为安全气囊组件设置仪表板上作为气囊排放口的直接开口,所以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取措施,以确保气囊通过风道从安全气囊组件可靠展开。为此,折叠在安全气囊组件外壳内的气囊通过一个设置在外壳内的隔板分成两个折叠包,其中一个折叠包与出风口相邻设置。在此,优选与出风口相邻的折叠包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二折叠包,并在触发安全气囊时起到使第二折叠包鼓起的启动风机作用。根据这种结构,本发明还包括这种构思,即折叠的气囊通过多个隔板分成多个折叠包。
鉴于安全气囊组件安装在风道上,气囊组件可以借助于一个支架固定在风道上,而内侧固定在仪表板上。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折叠在外壳内的气囊在安全气囊组件连接在共用的隔板壳壁上的区域内通过薄膜覆盖和保持,该薄膜在气囊展开时破裂并作为保护处于气囊和出风口的边缘之间。
因为在出风口非常窄的情况下在气囊展开的速度方面会出现问题,所以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仪表板与出风口相邻的区域通过理论断裂线与其余的仪表板分离,从而展开的气囊将该分离的区域连同出风口作为气囊的排放口与仪表板分离;由此优选通过预先规定区域的分离相应扩大气囊的排放口。
下面借助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仪表板的部分区域,带有安全气囊装置释放前纵剖面上的通风装置和安全气囊装置;图2示出图1的技术主题处于作为安全气囊装置组成部分气囊展开的第一阶部分;图3示出图2的技术主题处于气囊展开的连续阶部分;图4示出仪表板的另一实施方式,带有图1所示的通风装置和安全气囊装置;图5示出图4的技术主题处于气囊部分展开的阶部分;图6示出图1技术主题的另一实施方式;图7示出图1技术主题的另一实施方式;图8a-c示出图1的技术主题处于将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风道和仪表板上的不同阶部分。
图1示出连接在汽车前风挡玻璃10上的仪表板11,在仪表板上对着前风挡玻璃10的方向出风口的开口与气囊的排放口相同设置,从而在仪表板的这种设置中风道与安全气囊组件相对于前风挡玻璃同样设置在仪表板11的下面。
具体来说,仪表板上具有由隔板14覆盖的出风口13,隔板形状配合连接地嵌入仪表板11内。在出风口13的下面设置由壁15包围的风道12,通过风道例如在仪表板11下面的汽车宽度上分布进风口,并在需要时通过在仪表板11上构成的多个出风口13输送到汽车内部。
正如还要具体介绍的那样,在仪表板11和风道12的下面紧挨着相邻设置安全气囊组件16,在其外壳17内设置气体发生器19以及折叠的气囊18。通过设置在安全气囊组件16外壳17内的隔板20将折叠的气囊18分成两个折叠包,确切地说是一个与出风口13紧挨着相邻的折叠包21和设置在隔板20较远侧的折叠包22。
只要风道12和安全气囊组件16由于其紧挨着相邻的设置而相邻,就要设置共用的隔板壳壁23,它作为包围风道12的壁15的组成部分在铰链式连接件24上与风道12形成相应的壁15连接,使共用隔板壳壁23在安全气囊组件16释放时通过展开气囊18的压力摆动到风道12内。
在此,共用隔板壳壁23相对于出风口13设置,使能共用隔板壳壁23覆盖出风口13,其中,分布在出风口13后面的共用隔板壳壁23在其对着仪表板11的方向上或连接在仪表板11的区域上具有弯曲部分25,它倾斜通到出风口13分布在安全气囊组件16侧面边缘上。该弯曲部分25的尺寸使得在共用隔板壳壁23摆动到风道12内时,使弯曲部分25与出风口13的相对边缘26接触,由此构成和界限一个展开气囊18的排出通道40。
只要出风口13利用通风隔板14封闭,通风隔板就通过防护带28保持在仪表板11上,从而在将通风隔板14与仪表板11松开时,通风隔板14不会在汽车内乱飞。为了能够有利地打开通风隔板14,通风隔板14在其靠近安全气囊组件16的区域上还具有一个延伸到仪表板11后面的导向面27。
图1至3具体示出安全气囊组件16的触发过程,其中,依据图2利用气体发生器19激发而释放的气体首先将靠近仪表板11的第一折叠包21加载,从而该折叠包向共用隔板壳壁23上对着风道12施加相应的压力,并将该共用隔板壳壁23绕铰链式连接件24向内压入风道12内。由于处于通风隔板14底面上的导向面27,同时首先展开的折叠包21向通风隔板14上施加向上的相应压力,从而通风隔板14向前风挡玻璃10的方向上摆动,并将出风口13作为气囊18的展开开口释放。就此而言,在气体发生器19引发后,第一折叠包21首先起到鼓起风机的作用,在继续施放气体时它将设置在隔板20下面的第二折叠包22从安全气囊组件16的外壳17拉出。
如进一步所示那样,在具有非常窄的出风口13或14的情况下,仪表板11与各自出风口相邻的最好包围出风口的区域通过理论断裂线与其余的仪表板11分离,从而在安全气囊组件16释放时,展开的气囊将仪表板11通过理论断裂线分离的区域连同该出风口与仪表板11分离,从而构成气囊18相应扩大的排放口。
图4和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就其释放方面与此前依据图1-3介绍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安全气囊组件16呈L形,它包括处于风道12旁侧的部分30和处于风道12远离仪表板11侧面上的部分29,从而安全气囊组件16部分包围风道12;为此实现风道12和安全气囊组件16的一种特别节省占用空间的设置。由于安全气囊组件16的这种构成,风道12的两个壁部分构成各自相邻的共用隔板壳壁23,它们相互连接成一体并在触发安全气囊时重新绕铰链式连接件24摆动到风道12内。正如图1-3所介绍的那样,根据再次具有的隔板20按照安全气囊组件16形状确定的设置的作用在于,首先由气体发生器加载的第一折叠包起到第二折叠包鼓起风机的作用。
图6和7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安全气囊组件16的外壳17内具有的隔板20分别构成相应的第一、第二或者其他折叠包,以确保在取决于将安全气囊组件16分配到风道12的情况下,气囊18从安全气囊组件16或风道12无摩擦展开。图8a-c最后示出与依据本发明构成带有通风装置和安全气囊装置的仪表板相关还可以简化安装。在这种情况下,风道12利用相应形成的壁15或23固定在仪表板11上。在此,风道12具有用于容纳安全气囊组件16设置的安装板32以及在板上构成的开口33,其中,安全气囊组件16通过在其上面构成的安装凸起部34可装入安装板32的开口30内,并在摆动到共用隔板壳壁23上后借助于固定件35与仪表板11固定。为进行这种安装过程,安全气囊组件16在其与风道12接触的共用隔板壳壁23上具有折叠气囊18的覆盖层31,该覆盖层最好由通过展开气囊的压力可破裂的熔接薄膜构成。正如从图3看到的那样,该薄膜在气囊18展开时作为保护处于气囊18和特别是出风口的边缘之间,从而保护气囊18的织物不存在气囊织物破裂的危险。
在前面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该技术主题的特征无论是单独还是彼此组合,对于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实现本发明来说都是重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仪表板,带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和一个连接在出风口上并设置在仪表板后面的风道,还带有一个保持在仪表板后面的安全气囊组件,在其外壳内设置一个气体发生器和一个折叠的气囊,其中,在仪表板内具有一个通过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时可打开的护板封闭的用于展开气囊的出口,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组件(16)与风道(12)相邻设置,使气囊(18)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16)时进入风道(12)内,并从这里通过出风口(13、14)从仪表板(11)向外展开,其中,设置在仪表板(11)内的出风口(13、14)通过展开气囊(18)的压力向外移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组件(16)的与风道(12)相邻的外壳壁构成风道(12)的隔板,并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16)时移动到风道(12)内,使其形成一个从安全气囊组件(16)通到出风口(13、14)的排出通道(4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风道(12)的与安全气囊组件(16)相邻的隔板构成安全气囊组件(16)的外壳壁,共用的隔板壳壁(23)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16)时移动到风道(12)内,构成一个从安全气囊组件(16)通到出风口(13、14)的排出通道(40)。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组件(16)设置在风道(12)旁侧,共用的隔板壳壁(23)绕远离仪表板(11)的固定点(24)摆动到风道(12)内。
5.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出风口(13、14)部分搭接安全气囊组件(16),分布在出风口(13、14)后面的隔板壳壁(23)在其对着仪表板(11)方向的区域上具有通到出风口(13)组件侧边缘的倾斜的弯曲部分(25)。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弯曲部分(25)的尺寸使得在隔板壳壁(23)摆动时使弯曲部分(25)与出风口(13)的相对边缘(26)接触,由此构成和界限展开气囊(18)的排出通道(40)。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组件(16)设置在风道(12)远离仪表板(11)的侧面上。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组件(16)呈L形,它包括处于风道旁侧的部分(30)和处于风道(12)远离仪表板(11)侧面上的部分(29),其中,风道(12)与安全气囊组件(16)各自相邻的共用隔板壳壁(23)相互连接成一体并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16)时摆动到风道(12)内。
9.按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折叠在安全气囊组件(16)外壳(17)内的气囊(18)通过设置在外壳(17)内的隔板(20)分成两个折叠包(21、22),其中一个折叠包(21)与出风口(13)相邻设置。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与出风口(13)相邻的折叠包(21)的尺寸小于第二折叠包(22),并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16)时起到使第二折叠包(22)鼓起的启动风机作用。
11.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折叠的气囊(18)通过设置多个隔板(20)分成多个折叠包。
12.按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气囊组件(16)借助于一个支架(32、34)固定在风道(12)上,而内侧固定在仪表板(11)上。
13.按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折叠在外壳(17)内的气囊(18)在安全气囊组件(16)连接在共用的隔板壳壁(23)上的区域内通过薄膜(31)覆盖和保持,该薄膜在气囊(18)展开时破裂并处于气囊(18)和出风口(13、14)的边缘之间作为保护。
14.按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仪表板,其特征在于,仪表板(11)与出风口(13、14)相邻的区域通过理论断裂线与其余的仪表板分离,从而展开的气囊(18)将该分离的区域连同出风口(13、14)作为气囊(18)的排放口与仪表板(11)分离。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仪表板,带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和一个连接在出风口上并设置在仪表板后面的风道,还带有一个保持在仪表板后面的安全气囊组件,在其外壳内设置一个气体发生器和一个折叠的气囊,其中,在仪表板内具有一个通过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时可打开的护板封闭的用于展开气囊的出口,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组件(16)与风道(12)相邻设置,使气囊(18)在触发安全气囊组件(16)时进入风道(12)内,并从这里通过出风口(13、14)从仪表板(11)向外展开,其中,设置在仪表板(11)内的出风口(13、14)通过展开气囊(18)的压力向外移动。
文档编号B60R21/205GK1753800SQ200380103169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5日
发明者T·赖特, K·-H·索默, J·阿尔伯特, M·克普尔 申请人: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