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车轮及其铸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98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用车轮及其铸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用车轮及其铸模,该摩托车用车轮由辐条连接轮毂部和轮缘部而成。
背景技术
以前的摩托车用辐式车轮,由多根辐条连接轮毂部和轮缘部而成。并且,上述轮毂部由位于轴心的筒状轴承部和在该轴承部的轴方向两端部形成的大致圆盘状凸缘部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6-39501号公报上述已有辐式车轮的轮毂部由于采用在位于轴心的轴承部两端形成凸缘部的结构,所以该轮毂部的铸模必需是在轴方向和轴直角方向分割的合计四个模具,因此有铸模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已有的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铸模的分割数少并抑制铸模费用的摩托车用车轮及其铸模。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是,在由多根辐条连接构成轴心部分的轮毂部和构成外周部分的轮缘部而成的摩托车用车轮中,上述轮毂部有大径部和比其直径小的小径部,且以大径部为起点,越向轴方向小径部侧直径越小地构成。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中,分别在上述轮毂部的轴方向一端部配置上述大径部,在另一端部配置小径部,由短辐条连接上述大径部和上述轮缘部,由长辐条连接上述小径部和轮缘部。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2中,在上述大径部的外侧端面螺栓拧紧固定有与该车轮一起旋转的圆盘板,在该大径部的比该圆盘板固定点靠径向外侧连接有上述短辐条。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2或3中,上述轮毂部具有由配置成放射状的多条加强筋连接配置轴承的轴承部和上述大径部及小径部的结构,在该加强筋上螺栓拧紧固定有与该车轮一起旋转的圆盘板。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4中,上述加强筋由大加强筋和小加强筋构成,上述大加强筋从上述小径部的大径部侧端部跨至上述大径部,上述小加强筋从上述小径部的上述大径部侧端部向大径部的相反侧延伸,上述大加强筋、小加强筋以上述大径部侧端部为最大厚度,从此处越向轴向离开越变薄。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技术方案1至5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摩托车用车轮的铸模中,该铸模由在轴方向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左模和右模构成,该左模和右模的接合面具有沿着上述大径部的端面配置的第1接合面和沿着上述小径部的大径部侧端面配置的第2接合面。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由于使轮毂部具有大径部和比其直径小的小径部,且以该大径部为起点,越向轴方向小径部侧直径越小地构成,所以,能由在轴方向分割成两个部分的模具构成铸模,与已有的在轴方向和轴直角方向分割的铸模比较,能使铸模构造简单,铸模件数少,能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在技术方案1中,分别在上述轮毂部的轴方向一端部配置上述大径部,在另一端部配置小径部,由短辐条连接上述大径部和上述轮缘部,由长辐条连接上述小径部和轮缘部,所以,能实现以简单的铸模构造就能铸造轮毂的辐式车轮。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由于在上述大径部的外侧端面螺栓拧紧固定有制动装置的圆盘板,在该大径部的比圆盘板固定点靠径向外侧连接有上述短辐条,所以,圆盘板固定部的刚性提高,能防止或抑制制动时圆盘板的振动、进而制动时的异常噪音(刹车鸣声)。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由配置成放射状的多条加强筋连接轮毂部的轴承部和上述大径部及小径部,在该加强筋上螺栓拧紧固定有圆盘板,所以,一面使轮毂轻量化,一面提高圆盘板固定部的刚性,能防止或抑制制动时的刹车鸣声。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由大加强筋和与其连续形成的小加强筋构成上述加强筋,以两者的边界部为最大厚度,并从此处越向轴方向离开越变薄地构成该大加强筋、小加强筋,所以,能由在上述轴方向分割成两个部分的模具无障碍地铸造。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由于由在轴方向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左模和右模构成铸模,并使该左模和右模的接合面具有沿上述大径部的端面配置的第1接合面和沿上述小径部的大径部侧端面配置的第2接合面,所以,能仅由在轴方向分割成两个部分的铸模铸造上述摩托车用车轮的轮毂。


图1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关的摩托车用车轮的剖面主视图;图2是上述车轮的侧视图;图3是上述车轮的从轮毂部的大径部侧看的左侧视图;图4是从上述轮毂部的小径部侧看的右侧视图;图5是上述轮毂部的剖面主视图(图4的V-V线剖视图);图6是上述轮毂部的剖视图(图4的VI-VI线剖视图);图7是上述轮毂部的剖视图(图4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上述轮毂部的剖视图(图4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9是上述轮毂部的剖视图(图3的IX-IX线剖视图);图10是上述轮毂部的剖视图(图4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上述轮毂部用铸模的剖视图(与图5对应);图12是上述轮毂部用铸模的剖视图(与图6对应)。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摩托车用车轮4轴承5 轮毂部 6轮缘部7 辐条7a 短辐条7b 长辐条 9轴承筒部(轴承部)10 大径部 11 小径部13 圆盘板 12 加强筋12a 大加强筋12b 小加强筋20 铸模21 左模22 右模D1 第一接合面D2 第二接合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12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摩托车用车轮及其铸模的图,图1是前轮的剖面主视图,图2是侧视图,图3、图4是左、右侧视图,图5、图6是轮毂部的剖面主视图,图7、图8是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图11、图12是铸模的剖面主视图。
在图中,1是前轮,通过轴承4、4,由插通固定在左、右前叉主体2、2的凸起部2a、2a之间的车轴3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着前轮。
上述车轮1是由多根辐条7连接构成轴心部分的轮毂部5和构成外周部分的轮缘部6而成的所谓辐式车轮。上述辐条7由连接上述轮缘部6和轮毂部5的后述大径部10的多根短辐条7a和连接上述轮缘部6和轮毂部的后述小径部11的多根长辐条7b构成。
上述轮缘部6是在横截面大致盘状的底壁部6a的两边整体形成纵壁部6b、6b而构成的圆盘状轮缘,轮胎8的胎圈部8a与上述纵壁部6a的内面配合。
上述轮毂部5具备位于轴心的圆筒状轴承筒部9、成同轴地配置在该轴承筒部9的一端的圆环状大径部10、成同轴地配置在另一端的同样的圆环状小径部11。并且,这些轴承筒部9和大径部10及小径部11通过以轴心为中心的放射状且每隔相等角度间隔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是6个)板状加强筋12结合成整体。
在上述轴承筒部9上形成有,与上述小径部11的纵壁11b的轴方向内侧面交叉的棱线部9a部分是最大直径,从这里向大径架10侧端部、小径部11侧端部慢慢变为小径的起模斜度a、a′。此外,在上述轴承筒部9的轴方向两端部的内面形成有配合插入上述轴承4和密封构件4a的轴承孔9b。
上述大径部10由以横截面看时形成具有纵壁10b和横壁10c的L字形状的圆环体10a构成,并配置成上述纵壁10b位于轴方向外侧。
此外,在上述圆环体10a的外周面上,每隔相等角度间隔整体地突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是9个)辐条凸起部10d,在该辐条凸起部10d的周方向贯通形成的辐条孔10e上配合有上述短辐条7a的轴心侧端部7c。该短辐条7a的外侧端部7d插入拧进到与上述轮缘部6的底壁部6a配合的螺纹接头7e中。
另外,在上述纵壁10b的外面还突设有用于安装制动片的圆盘凸起部10f。
上述小径部11是缩小上述大径部10直径的形状。即,该小径部11是,将由纵壁11b和横壁11c构成的横截面L字形状的圆环体11a配置成上述纵壁11b位于轴方向内侧,在该圆环体11a的外周面上每隔相等角度间隔整体地突设多个(在本实施方式是9个)凸起部11d。在上述凸起部11d的辐条孔11e中配合有上述长辐条7b的轴心侧端部7c。该长辐条7b的外侧端部7d插入拧进到与上述轮缘部6的底壁部6a配合的螺纹接头7e中。
上述各加强筋12由位于从上述棱线部9a到大径部11侧的大加强筋12a和位于小径部10侧的小加强筋12b构成。详细地说,上述大加强筋12a从上述小径部11的纵壁11a的轴方向内侧面,通过上述大径部10内,比该大径轴方向外侧端面更向右方突出地延伸。此外,上述小加强筋12b从上述棱线部9a即大加强筋12a的小径侧端部,通过该小径部11内,向轴方向外侧延伸。这样,用上述加强筋12能牢固地结合上述轴承筒部9和小径部11及大径部10。
另外,上述大加强筋12a的厚度设定成从上述棱线部9a越到轴方向外侧(大径部10侧)越薄。此外,上述小加强筋12b的厚度设定成从上述棱线部9a越到轴方向外侧越薄,这样能确保铸造时的起模斜度b、b′。
此外,在上述大径部10的圆盘凸起部10f配置制动片13,并由插入拧紧到在上述大加强筋12a和该圆盘凸起部10f的结合部分形成的螺纹孔10g中的螺栓14固定。还有,15是挟住上述制动片13并产生制动力的制动卡钳,能将其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前叉2的后侧。
图11、图12表示用于铸造本实施方式的轮毂部5的铸模20,图11表示在与图5相同位置剖面的状态,图12表示在图6与图6相同位置剖面的状态。并且,在图11、图12中,在符号上附加′来表示轮毂部5的对应部分。
上述铸模20由在轴方向分割成2的左模21和右模22构成。该左模21和右模22的接合面由沿上述大径部10的端面配置的第1接合面D1、沿上述小径部11的大径部侧端面配置的第2接合面D2和位于轴承筒部9内部的第3接合面D3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轮毂部5具有大径部10和比其直径小的小径部11,而且以该大径部10为起点,越向轴方向小径部11侧直径越小地构成,所以能够以在轴方向被分割的左模21和右模22的两个模构成用于铸造该轮毂5的铸模20。详细地说,如图11、图12所示,由于使左模21和右模22的接合面具有沿上述大径部10的端面配置的第1接合面D1、沿上述小径部11的大径部侧端面配置的第2接合面和位于轴承筒部9的内部的第3接合面D3,所以,能够仅用在轴方向分割的两个铸模21、22铸造上述轮毂部5,与以前在轴方向和轴直角方向分割的铸模比较,铸模结构简单,能够使铸模件数减少,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构成上述轮毂部5时,由于分别在上述轮毂部5的轴方向一端部配置上述大径部10,在另一端部配置小径部11,由短辐条7a连接上述大径部10和上述轮缘部6,由长辐条7b连接上述小径部11和上述轮缘部6,所以,一面能用简单的铸模构造铸造轮毂5,一面能无障碍地构成辐式车轮。
另外,还在上述大径部10的外侧端面螺栓拧紧固定制动装置的圆盘板13,在比该圆盘板固定点靠径向外侧连接了上述短辐条7a,所以,提高圆盘板固定部的刚性,能够防止或抑制制动时圆盘板13的振动、进而制动时的异常噪音(刹车鸣声)。这时,由于将上述圆盘板13螺栓拧紧固定在连接轮毂部5的轴承筒部9和上述大径部10及小径部11的配置成放射状的多条加强筋12上,所以,一面使轮毂部5轻量化,一面提高圆盘板固定部的刚性,能够防止或抑制制动时的刹车鸣声。
此外,由于由大加强筋12a和与其连续形成的小加强筋12b构成上述加强筋12,并以两者的边界部为最大厚度,从此处越离开轴方向越薄地构成该大加强筋12a、小加强筋12b,所以,设置该加强筋12并在上述轴方向被分割的两个铸模21、22就能无障碍地铸造该轮毂部5。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用车轮,由多根辐条连接构成轴心部分的轮毂部和构成外周部分的轮缘部而成,其特征是,上述轮毂部具有大径部和比其直径小的小径部,且以大径部为起点,越向轴方向小径部侧直径越小地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车轮,其特征是,分别在上述轮毂部的轴方向一端部配置上述大径部,在另一端部配置小径部,由短辐条连接上述大径部和上述轮缘部,由长辐条连接上述小径部和轮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用车轮,其特征是,在上述大径部的外侧端面上螺栓拧紧固定有与该车轮一起旋转的圆盘板,在该大径部的比该圆盘板固定点靠径向外侧连接有上述短辐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摩托车用车轮,其特征是,上述轮毂部具有由配置成放射状的多条加强筋连接配置轴承的轴承部和上述大径部及小径部的结构,在该加强筋上螺栓拧紧固定有与该车轮一起旋转的圆盘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用车轮,其特征是,上述加强筋由大加强筋和小加强筋构成,上述大加强筋从上述小径部的大径部侧端部跨至上述大径部,上述小加强筋从上述小径部的上述大径部侧端部向大径部的相反侧延伸,上述大加强筋、小加强筋以上述大径部侧端部为最大厚度,从此处越向轴向离开越变薄。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用车轮的铸模,其特征是,该铸模由在轴方向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左模和右模构成,该左模和右模的接合面具有沿上述大径部的端面配置的第1接合面和沿上述小径部的大径部侧端面配置的第2接合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铸模的分割数少并控制铸模费用的摩托车用车轮和其铸模。在由多根辐条(7)连接构成轴心部分的轮毂部(5)和构成外周部分的轮缘部(6)而成的摩托车用车轮(1)中,上述轮毂部(5)具有大径部(10)和比其直径小的小径部(11),并以大径部(10)为起点,越向轴方向小径部侧直径越小地构成。
文档编号B60B27/00GK1593957SQ20041007701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2日
发明者白石卓士郎, 清水裕司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