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自行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68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自行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自行车架,尤其是一种可同时适用备胎位于背面左侧及右侧的休旅车、吉普车,且除可简便携带单台自行车外,亦可同时携带两台自行车的车用自行车架。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人生活繁忙,非常喜欢利用假日与亲友至户外活动,同时,也喜爱携带自行车同行,行至户外时可在大自然中骑乘,为了适应此市场需求,于是近年来出现多种车用自行车架,以方便使用者将自行车固定于车上携带,其中亦有根据休旅车及吉普车设计的备胎式的车用自行车架;现有的备胎式的车用自行车架整体是呈固定状,而且仅可单独适用备胎位于背面左侧或右侧的休旅车、吉普车,因此适用性不佳,且一般仅可携行单台自行车,而无法同时携行两台自行车,实用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使用的适用备胎位于背面左侧及右侧的休旅车、吉普车的自行车架,且可携带一台或两台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自行车架,其主要包括一主架体、一套合杆及两承置杆,其中主架体是由一横杆一端接设一往下延伸的竖杆,内侧一段处设置一贯穿横杆的水平状的第一套管,竖杆与横杆间架设一上端贯穿横杆的L型连杆,另一端接设一水平状的第二套管,内侧一段处接设一往下延伸的垂立杆,套合杆是呈形,两端分别穿设于主架体的第一及第二套管内结合,塞套配有手旋螺栓及套盖。使用时套合于备胎上配合束带束结固定,且可依备胎的宽度度活动调整位移,两承置杆系呈倒L形,分别插设于主架体的竖杆与连杆上端连接,用以承置自行车并配合绳体绑结固定,以供备胎设置于背面的休旅车、吉普车简便携带自行车。
该主架体的竖杆上端及连杆的竖向段上端分别设有复数定位孔。
套合杆一端外侧套设一束带,另端外侧缘设置一束结件。
承置杆横向段往上倾斜,竖向段上端设置一挡止凸缘,下端设置一穿孔,下端内部套设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是由弹性体及一按钮组成,按钮通过弹性体的一端弹抵于穿孔中。
主架体的竖杆下端与垂立杆下端一侧缘剖设有弹性沟槽,配合束环组接一承置架。该承置架是由左、右两支杆间架设一两端突伸的横向连接杆,两支杆呈相对的L形,一端各枢接一往上延伸的伸缩管,伸缩管上端穿套于主架体的竖杆与垂立杆内组接,另一端分别结合一具有警示灯具的前、后轮承座,连接杆两端分别结合一前、后轮承座,中段组接一往上延伸的T形抵撑杆,抵撑杆两端各设有一半圆弧状抵撑套。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使用得需要简单将套合杆及两承置杆变换结合方向,也可同时适用备胎位于背面左侧及右侧的休旅车、吉普车,使之具有较佳的适用性。
其除可简便携行单台自行车外,亦可于主架体的竖杆与垂立杆下侧接设一承置架,该承置架可供两台自行车置放并加以固定,达到同时携行两台自行车的目的,使的具有较佳的实用性者。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上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套合杆的调整动作剖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装于车上立体图。
图9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组装于车上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主架体11横杆12竖杆 121定位孔122弹性沟槽 13第一套管14连杆 141定位孔15第二套管 16垂立杆161弹性沟槽 20套合杆21束带 22束结件30承置杆31胶套32挡止凸缘 33穿孔40定位组件 41弹性体42按钮 50塞套51螺孔 60固定组件61手旋螺栓 62套盖
621贯孔 70备胎80自行车 90承置架91支杆92连接杆93伸缩管 94前轮承座95后轮承座96前轮承座97后轮承座98抵撑杆981抵撑套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所示,其包含一主架体10、一套合杆20、两承置杆30、两定位组件40、两塞套50及两固定组件60,其中主架体10是由一横杆11一端接设一往下延伸的竖杆12,该端内侧一段处设置一贯穿横杆11的水平状第一套管13,竖杆12上端设置三定位孔121,下端一侧缘剖设一弹性沟槽122,竖杆12内侧缘与横杆11中段间架设一上端贯穿横杆11的L形连杆14,连杆14的竖向段上端设置三定位孔141,横杆11另一端接设一水平状第二套管15,内侧一段处接设一往下延伸的垂立杆16,垂立杆16下端一侧缘剖设一弹性沟槽161,套合杆20呈ㄇ形,其一端外侧缘套设固结一束带21,另一端外侧缘设置一束结件22,承置杆30呈倒L形,其横向段往上倾斜适当角度,外缘套设一表面具有复数凸起环圈的胶套31,竖向段上端设置一挡止凸缘32,下端设置一穿孔33,定位组件40由一弹性体41及一按钮42组成,弹性体41呈V形,一端向外弯折一插柱,按钮42底端设置一圈卡缘,底面设置一插槽,塞套50中心部位设有一螺孔51,固定组件60由一手旋螺栓61及一套盖62组成,套盖62中心部位设有一贯孔621。
如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面图及图5本实用新型套合杆的调整动作剖面图所示,其组合时,将两塞套50强行塞入套合杆20两端开口内缘固定,套合杆20两端由前往后穿套于主架体10的第一及第二套管13、15内,固定组件60的套盖62套置于主架体10的第一及第二套管13、15前端开口,手旋螺栓61穿过套盖62的贯孔621,而与塞套50的螺孔51螺结,另定位组件40弹性体41的插柱插入按钮42底面的插槽,接着将弹性体41连同按钮42套入两承置杆30的竖向段内,令按钮42藉由弹性体41的弹性抵撑弹出穿孔33外侧,再将两承置杆30的竖向段插置于主架体10的竖杆12与连杆14竖向段内,令两承置杆30的挡止凸缘32抵靠于竖杆12与连杆14竖向段上端,及令两定位组件40的按钮42藉由弹性体41的弹性抵撑,弹出竖杆12与连杆14竖向段的适当定位孔121、141卡固定位,即完成组合。
如图4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上使用的立体图及图5本实用新型套合杆的调整动作剖面图所示,其使用时,以套合杆20套置于休旅车、吉普车背面的备胎70上,藉由旋转固定组件60的手旋螺栓61,带动套合杆20往主架体10方向位移夹紧备胎70,并以束带21绕过备胎70下侧缘,再穿过束结件22束结固定,则即可将自行车80置于两承置杆30的外缘套设的胶套31上,藉由固定带绑结固定,达到方便携行自行车80的目的。
另如图6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立体图所示,其不使用时,按压定位组件40的按钮42,令按钮42脱离主架体10竖杆12与连杆14竖向段的定位孔121、141,而将两承置杆30旋转九十度,使两承置杆30的横向段与主架体10的横杆11形成平行状,令两定位组件40的按钮42藉由弹性体41的弹性抵撑,自动弹出竖杆12与连杆14竖向段的另一定位孔121、141卡固定位,完成收合动作。
又如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装于车上使用的立体图所示,当休旅车、吉普车的备胎系位于另一侧时,将固定组件60的手旋螺栓61螺退塞套50的螺孔51,而将套合杆20两端抽离主架体10的第一及第二套管13、15,固定组件60的套盖62及手旋螺栓61拔离第一及第二套管13、15前端开口,接着将套合杆20两端反向穿套于主架体10的第一及第二套管13、15内,固定组件60的套盖62套置于主架体10的第一及第二套管13、15另端开口,手旋螺栓61穿过套盖62的贯孔621,与塞套50的螺孔51螺结,以及按压定位组件40的按钮42,令按钮42脱离主架体10竖杆12与连杆14竖向段的定位孔121、141,而将两承置杆30旋转一百八十度后,令两定位组件40的按钮42藉由弹性体41的弹性抵撑,自动弹出竖杆12与连杆14竖向段的适当定位孔121、141卡固定位,即可同时适用备胎位于不同侧的休旅车、吉普车。
再如图9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图10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组装于车上使用的立体图所示,当其欲同时携行两台自行车时,可藉由主架体10竖杆12下端的弹性沟槽122与垂立杆16下端的弹性沟槽161配合束环组接一承置架90,该承置架90系由左、右两支杆91间架设一两端适当突伸的横向连接杆92,两支杆91系呈相对的L形,一端各枢接一往上延伸的伸缩管93,而以该伸缩管93上端穿套于主架体10的竖杆12与垂立杆16内组接,另端分别结合可调整角度且具有警示灯具的前、后轮承座94、95,连接杆92两端分别结合可调整角度的另一前、后轮承座96、97,中段组接一往上延伸的T形抵撑杆98,该抵撑杆98两端各设有一半圆弧状抵撑套981,而可将两台自行车80一起摆放于承置架90上,使自行车80前轮承置于前轮承座94、96上束结固定,后轮承置于后轮承置95、97上束结固定,及使抵撑杆98两端的半圆弧状抵撑套981套合抵撑自行车80下管,配合一捆绑带圈绕束结两自行车80,达到同时携行两台自行车80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经达到突破性的结构,而具有改良的实用新型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的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自行车架,其主要包含一主架体、一套合杆及两承置杆,其中两承置杆上各套设有一表面具有复数凸起环圈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架体,其横杆一端接设一往下延伸的竖杆,内侧一段处设置一贯穿横杆的第一套管,竖杆与横杆间架设一上端贯穿横杆的L形连杆,另一端接设一水平状第二套管,内侧一段处接设一往下延伸的垂立杆;所述的套合杆,呈ㄇ形,两外侧缘分别设有束带和结件,其两端开口的内缘各设有一中心具有螺孔的塞套,且两端分别穿设于主架体的第一及第二套管,塞套配有手旋螺栓及套盖;所述的承置杆,呈倒L形,插设于主架体的竖杆与连杆上端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主架体的竖杆上端及连杆的竖向段上端分别设有复数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套合杆一端外侧套设一束带,另端外侧缘设置一束结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承置杆横向段往上倾斜,竖向段上端设置一挡止凸缘,下端设置一穿孔,下端内部套设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是由弹性体及一按钮组成,按钮通过弹性体的一端弹抵于穿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主架体的竖杆下端与垂立杆下端一侧缘剖设有弹性沟槽,配合束环组接一承置架,该承置架是由左、右两支杆间架设一两端突伸的横向连接杆,两支杆呈相对的L形,一端各枢接一往上延伸的伸缩管,伸缩管上端穿套于主架体的竖杆与垂立杆内组接,另一端分别结合一具有警示灯具的前、后轮承座,连接杆两端分别结合一前、后轮承座,中段组接一往上延伸的T形抵撑杆,抵撑杆两端各设有一半圆弧状抵撑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自行车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架,适用备胎在背面左侧及右侧的休旅车、吉普车,且可携带一台或两台自行车。主要包括主架体,其横杆一端接设一往下延伸的竖杆,内侧一段处设置一贯穿横杆的第一套管,竖杆与横杆间架设一上端贯穿横杆的L形连杆,另一端接设一水平状第二套管,内侧一段处接设一往下延伸的垂立杆;套合杆,呈ㄇ形,两外侧缘分别设有束带和结件,其两端开口的内缘各设有中心具有螺孔的塞套,且两端分别穿设于主架体的第一及第二套管,塞套配有螺栓及套盖;承置杆,呈倒L形,插设在主架体的竖杆与连杆上端的连接处,用以承置自行车;也可在主架体的竖杆与垂立杆下侧接设可同时供两台自行车摆放的承置架。
文档编号B60R9/10GK2778613SQ20042005823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6日
发明者黄锦松 申请人:元峰亿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