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臂式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07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纵臂式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纵臂式悬架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实现了重量 减轻的纵臂式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具体应用作为后悬架的现有技术车辆纵臂式悬架结构(例如
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2005-8123)。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2005-8123揭示了一种悬架结构,其中将轴承 通过焊接至纵臂来固定,车轴穿过该轴承。
但是,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2005-8123中揭示的现有技术结 构,因为轴承作为与纵臂独立的部件被焊接至纵臂,故重量相应地增大。 重量增大会是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重量减轻的纵臂式悬架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涉及车辆纵臂式悬架结构。在该车辆纵臂式悬架 结构中,通过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并结合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以及第二半纵臂 板构件来形成纵臂。形成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 件,使得当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与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结合时,所述 纵臂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接近所述纵臂的车体侧端的预定长度部分具 有中空形状,并且所述纵臂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接近所述纵臂的车轮 侧端的预定长度部分呈板状以允许用作轴承安装表面。
在该第一方面中,例如通过焊接来固定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以及所 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的剖面形状例
如大致为方U形。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的剖面形状可以沿所述纵向方向 改变,在纵臂的车体侧中的中空部分处相对于第一半纵臂板构件成为倒转 的方U形,而在纵臂的车轮侧中的板状部分处相对于第一半纵臂板构件成 为方U形。
根据第一方面,可以在纵臂的车轮侧端中形成与轴承功能等同的轴承 安装表面。因此,相较于将独立的轴承焊接至纵臂车轮侧端的现有技术结 构,可以实现重量减轻。
此外,通过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悬架结构,因为没有与纵臂或车轴有 关的构件被布置在板状部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内侧空间中,故可以确保该
空间。因此,可以利用该空间来布置驱动轴或导引ABS传感器束线,并可 以实现在四轮驱动车辆及两前轮驱动车辆中共用轴承,以及提高连接器互 连和分开的便利性。
此外,根据第一方面,通过沿纵向方向将第一与第二半纵臂板构件焊 接固定,可以形成集成在纵臂中的轴承安装表面。因此,相较于将管状纵 臂焊接固定至独立板状轴承的现有技术结构,焊接操作更简便,且制造成 本降低。
此外,在第一方面中,着眼于通过简化结构以便于制造,可将所述第 一半纵臂板构件与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彼此紧密接合。或者,着眼于提 高板状部的弯曲刚度,可以插入加固构件以在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与所 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之间形成(优选为大致均匀的)间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车辆纵臂式悬架结构,其中通过对中空管 状纵臂的车轮侧端部分进行挤压,使之塑性变形为可用作轴承安装表面的 板状部,从而形成纵臂。
在第二方面中,纵臂为管部件,且例如通过压制处理来挤压其上述部分。
根据第二方面,因为在纵臂的车轮侧端中形成了与轴承功能等同的轴 承安装表面,故相较于将独立的轴承焊接至纵臂车轮侧端的现有技术结 构,可实现重量减轻。
此外,通过提供根据第二方面的悬架结构,因为没有与纵臂或车轴有
关的构件被布置在板状部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内侧空间中,故可以确保该 空间。因此,可以利用该空间来布置驱动轴或导引ABS传感器束线,并可
以实现在四轮驱动车辆及两前轮驱动车辆中共用轴承,以及提高连接器互 连和分开的便利性。
此外,根据第二方面,通过压制处理等来挤压管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 可以安装轴承的板状部,可以制造纵臂以及集成在纵臂中的轴承安装表 面。因此,相较于将管状纵臂焊接固定至板状轴承的现有技术结构,不需 要焊接操作,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参考附图,通过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 的、特征及优点将变的清楚,其中使用类似的标号来表示类似的元件,其 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纵臂式悬架结构的纵臂的示意性立 体图2是沿图i的线n-n所取的剖视图3是沿图i的线in-ni所取的剖视图;且
图4是类似于图3沿图i的线ni-m所取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 例的改变示例的纵臂式悬架结构的纵臂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改变示例的纵臂式悬架结构的纵臂 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已知纵臂式悬架结构的基本概念、主要硬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因 此将省去对其的详细描述。
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纵臂式悬架结 构。在图1至图3中,类似的部件元件被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将以用于
右后轮的结构作为示例进行描述。
图1是从车辆的内部向后斜向观察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纵臂式悬架结构 的纵臂101的示意性立体图。为了简便起见,仅示出纵臂101而从视图中 略去车体(车架)、车轮、可旋转地支撑车轮的轴承等部件。
根据本实施例的纵臂101具有通过将纵臂内板构件101a (对应于第二 半纵臂板构件)以及纵臂外板构件101b (对应于第一半纵臂板构件)焊 妾 (在图2及图3中由标号X示出)而结合所形成的结构,所述纵臂内板构 件101a例如通过挤压处理形成为大致方U形,所述纵臂外板构件101b例 如也通过挤压处理而形成,由此这两个构件在纵向方式上被平行布置。
如图l所示,在纵臂101相对接近其车体侧端的预定长度区域中,将 纵臂内板构件101a与纵臂外板构件101b结合,使得其大致方U形剖面形 状的开口侧彼此面对,由此形成中空结构。
另一方面,在纵臂101相对接近其车轮侧端的预定长度区域中,如图 1所示,纵臂内板构件101a的剖面形状沿纵臂101的纵向方向改变。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示出了沿图1的线II-II所取的剖视图,在纵 臂内板构件101a的大致方U形剖面中,面对纵臂外板构件101b的车辆内 侧壁(即,当从纵臂外板构件101b观察时在车辆内侧方向上最突出的壁 部)变为朝向纵臂外板构件101b突出,由此相对于纵臂内板构件101a的 车辆内侧壁表面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车辆外侧凹陷。
换言之,纵臂内板构件101a位于相对接近其车体侧端部分处的剖面形 成与纵臂外板构件101b的相应剖面方向相反的方U形,并随着接近车轮 侧端而逐渐向下述形状改变所述形状中,纵臂内板构件101a中形成方U 形剖面形状底侧的壁部(车辆内侧壁)向车辆外侧(朝向纵臂外板构件 101b)突出(具有突出形状)。
纵臂内板构件10la的车辆内侧壁的朝向纵臂外板构件101b的车辆横 向突起随着接近车轮侧端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宽度逐渐扩展。并且随着接 近车轮侧端,车辆横向突起朝向纵臂外板构件101b的程度增大。如图1
以及示出沿图i的线m-m所取的剖视图的图3所示,最终,在纵臂ioi
的车轮侧端,纵臂内板构件101a的车辆向外突出部在纵向方向上变成与纵 臂外板构件101b平行。由此将两个板构件彼此紧密地接合(attach)以形 成一个板状结构。
衬套套圈102例如通过焊接被安装至纵臂101的车体侧端,并经由诸 如衬套等(未示出)的弹性构件被固定至车体(架)。
对形成在纵臂101的车轮侧端中的板状部103的尺寸及面积进行设 计,使得板状部103起与现有技术结构中的轴承等同的轴承安装表面的作 用。此外,板状部103具有通孔104,驱动轴穿过通孔104。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纵臂内板构件101a压制成附图所示及以 上描述的形状,并将其与纵臂外板构件101b结合,能够实现在车体侧端 具有中空形状、并在车轮侧端中具有板状部的纵臂,所述板状部起与现有 技术轴承等同的作用以安装轴承,即实现了轴承功能集成式纵臂。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因为纵臂101的车轮侧端具有一体形成的轴承 安装表面103,该安装表面起与现有技术的轴承等同功能的作用,故与将 独立的轴承焊接至纵臂101车轮侧端的现有技术结构相比,可以实现纵臂 式悬架结构的重量减轻。
此外,通过提供根据本实施例的悬架结构,因为没有与纵臂或车轴有 关的构件被布置在板状部在车辆横向方向的内侧空间中,故可以确保该空 间。因此,可以利用该空间来布置驱动轴(未示出)或导引ABS传感器束 线,并且能够在四轮驱动车辆及两前轮驱动车辆中采用相同的纵臂式悬架 结构,由此改进了 ABS传感器束线的连接器接合及分离的便利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简单地将纵臂内板构件101a与纵臂外板构 件101b沿纵臂101的纵向方向焊接固定来形成轴承集成式纵臂101。因 此,相较于将管状纵臂焊接固定至独立板状轴承的现有技术结构,焊接操 作简单,且制造成本降低。 '
在第一实施例中,预先通过压制处理来形成纵臂内板构件101a及纵臂 外板构件101b,使得当结合时纵臂内板构件101a与纵臂外板构件101b形 成具有中空形状的臂部以及板状轴承安装部,因此实际上将两个构件结合 以形成纵臂10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形式。例如,幵始就使用一 体的管部件并通过塑性变形来挤压管的端部以形成起轴承安装表面103作 用的板状部,也可以形成在功能及性能上与第一实施例等同的纵臂。在此
情况下,在形成纵臂101时不需要焊接操作。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于轴承安装表面103,彼此平行的纵臂内
板构件101a及纵臂外板构件101b被紧密地彼此接合以形成一体的板状 部。但是,作为改变示例,也可以提供如图4所示的结构,其中结合套圈 401被插在纵臂内板构件101a与纵臂外板构件101b的平行部之间以形成 均匀间隔并由此获得加固。这种加固特别有利于提高作为板状部的轴承安 装表面103的弯曲刚度。此外,通过诸如结合套圈401的加固构件来改进 弯曲刚度也可应用于对形成纵臂101的管部件的端部进行挤压以形成轴承 安装表面103的情况。
可将本发明应用于纵臂式悬架结构。就应用了本发明悬架结构的车辆 而言,外形、重量、尺寸以及行驶特性等并不重要。
虽然己经结合了被视为其优选实施例的内容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 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或结构。相反,本发明意在涵盖各种 改变及等同设置。此外,虽然以示例性的各种结合及结构示出了本发明的 各种元件,但包括更多、更少、或仅单一元件的其他结合及结构也落入本 发明的精神及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纵臂式悬架结构,包括纵臂,通过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并结合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以及第二半纵臂板构件来形成所述纵臂,其中,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被形成为使得当将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与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结合时,所述纵臂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接近所述纵臂的车体侧端的预定长度部分具有中空形状,并且所述纵臂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接近所述纵臂的车轮侧端的预定长度部分呈板状以允许用作车轴轴承安装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臂式悬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半纵臂板 构件的剖面形状大致为方U形,而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的剖面形状沿所 述纵向方向改变,从在相对接近于所述纵臂具有中空形状的车体侧端的部 分处相对于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凹陷的形状,改变到在相对接近所述纵 臂的所述车轮侧端的板状部处相对于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突起的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纵臂式悬架结构,其中,在所述板状部 处,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与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紧密接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纵臂式悬架结构,其中,在所述板状部处,加固构件被插入以在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与所述第二半纵 臂板构件之间形成间隔。
5. —种车辆纵臂式悬架结构,包括纵臂,通过对中空管状纵臂的一部分车轮侧端进行挤压,使所述部分 塑性变形为可用作车轴轴承安装表面的板状部,来形成所述纵臂。
全文摘要
在一种车辆纵臂式悬架结构中,通过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并结合第一半纵臂板构件(101b)以及第二半纵臂板构件(101a)来形成纵臂(101)。形成所述第一半纵臂板构件(101b)以及所述第二半纵臂板构件(101a),使得当将它们结合时,所述纵臂(101)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接近所述纵臂(101)的车体侧端的预定长度部分具有中空形状,并且所述纵臂(101)中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相对接近所述纵臂(101)的车轮侧端的预定长度部分呈板状以允许用作轴承安装表面(103)。
文档编号B60G7/00GK101115635SQ200680004327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
发明者村田智史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