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转换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578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腿转换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 种座椅组件,其可以在就座位置以及折叠位置之间移动,该折叠位置处在 形成于机动车辆的底板内的凹陷中。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包括用于在车辆内部的底板上支撑乘客的座椅组件。座椅组
置之间移动的座椅靠背。典型地,座椅靠背还可在任意一个倾斜的就座位 置和大体水平的、覆盖在座垫上的向前折叠的位置之间移动,以露出座椅 靠背后方的承载底M面。
在机动车辆就座领域,公知在座垫和机动车辆的底板之间安装提升机 构用于使得座椅组件在就座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就座位置, 座垫以一定间隔置于底板之上,在折叠位置,座垫和座椅靠背设置在形成 于底板内的凹陷中。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以使得座椅组件在 就座位置以及处在底板凹陷中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内将乘客支撑在具 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组件。座椅组件包括座垫和枢转地耦联到该座垫 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能够在多个倾斜的就座位置以a盖在座垫上的、 向前折叠的平坦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座椅组件还包括提升机构,该提 升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前腿和后腿。每个前腿和后腿在适于枢转地耦联到底 板的下端以及枢转地耦联到座垫的上端之间延伸。前腿和后腿横向偏置, 使得它们在不同的平面内转动。座椅调节机构设置在座垫和后腿的上端之 间。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操作,以允许前腿和后 腿绕着下端枢转,同时座垫绕着上端枢转,从而在就座位置和折叠位置之 间移动座椅组件,其中在就坐位置,座垫以一定间隔处于底板上方,在折
叠位置,座垫和座椅靠背设置在底板内的凹陷中。弧形沟槽以可操作方式 耦联到后腿,用于选择性地容纳安装到前腿的横向延伸的导向销钉。弧形 沟槽以及导向销钉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前腿和后腿,使得当座椅组件在就座 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时,前腿和后腿一起转动。


本发明的优点将容易理解,因为通过结合附图并参照下面详细的说
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其中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侧视图2M椅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前右视立体图3 M椅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前左视立体图4是座椅组件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的侧视图5是座椅组件在方便ii^的位置中的侧视图6是示出提升^J位于居中状态中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7是座椅组件在位于形成于底板内的凹陷中的折叠位置内的侧视
图8是示出可缩回弹簧偏压销钉的座椅组件的放大部分立体图9是示出与固定连杆M的枢转连杆的座椅组件的放大部分立体
图IO是导向销钉和辊的放大的部分分解立体图ll是座椅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侧视图12是座椅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前左视 立体图13是座椅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方便i^v的位置中的侧视图;以

图14 A^椅组件的笫二实施方式处在位于形成于底板内的凹陷中的 折叠位置中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总体上以10标示。座椅组件10 包括总体标示为12、用于将^1支撑在底板14上方的座垫,以及总体上 标示为16、用于支撑乘客后背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16枢转地耦联到座 垫12,用于为座椅靠背16提供在多个倾斜的就座位置之间的选择性的调 节。此外,座椅靠背16可以移动到覆盖在座垫12上的、向前折叠的平坦 位置,用于扩展车辆的载货能力,或者如下所述将座椅组件10折叠在底板 14中。
座垫12包括顶部就座表面18和相对的底部表面20。座垫12还包括 具有大体上平行并隔开的侧部构件22、 24的框架,如图2所示。此外,一 对座垫托架26稳固地固定到侧部构件22、 24。
稳固地固定到座椅靠背16的一对座椅靠背托架28由本领域技术人员 公知的任一合适类型的一对座椅靠背斜倚机构30枢转地耦联到座椅靠背 托架26。座椅靠背斜倚机构30由上部横管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到一起,使 得安装在座椅组件10 —侧上的座椅靠背斜倚手柄33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 态之间同时致动座椅靠背斜倚机构30。
再参照图l,底板14包括形成于其内、具有凹陷底板36的凹陷34。 凹陷34由底板面板38选择性地覆盖。一对下安装托架40稳固地沿着底板 14固定,并部分地延伸到凹陷34中。然而,可以理解下安装托架40可稳 固地固定在凹陷34内部。
总体上标示为42的提升机构在座垫12和沿着底板14定位的下安装 托架40之间延伸。提升机构42允许座椅组件10在多个就座位置之间选择 性地移动,这多个就座位置包括图1中示出的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以及图 4中示出的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而且,座椅组件10可在图5中示出的方 便iiA位置以及图7中示出的、设置在形成于底板14内的凹陷34中的折 叠位置之间移动。
参照图1和2,提升机构42包括一对大体上平行并隔开的前腿44。 优选地,每个前腿44在下端46和上端48之间线性延伸。每个前腿44的 下端46在枢轴55处枢转地耦联到沿着底板14定位的其中 一个下安装托架 40。每个前腿44的上端48在枢轴52处枢转地耦联到座垫12的其中一个 侧部构件22、 24。
提升机构42还包括一对大体上平行并隔开的、设置在各个前腿44的 后侧和内侧的后腿54。每个后腿54在下端56和上端58之间延伸。优选 地,每个后腿54具有曲率或者在下端56和上端58之间弯曲。每个后腿 54的下端56枢转地耦联到杆60,杆60在沿着底板14定位的下安装托架 40之间横向地延伸。 一对弹簧62绕杆60设置。弹簧62在稳固地固定到 杆60的柱64以及后腿54之间延伸。弹簧62向上偏压座椅组件10。每个 后腿54的上端58由座椅调节机构66枢转地耦联到稳固地固定到座垫12 的侧部构件22、 24的座垫托架26。座椅调节机构66能够是本领域技术人 员公知的任意合适类型的斜倚机构。座椅调节机构66由下部横管68以可 操作方式耦联到一起,使得下部横管68的转动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 同时致动座椅调节机构66。
在解锁状态,座椅调节机构66允许前腿44和后腿54分别绕着枢轴 50和杆60向前和向后枢转,从而向前和向后移动座椅组件10。因为后腿 54设置在各个前腿44内侧,前腿44和后腿54在不同平面内枢转并且在 座椅组件10的移动期间不会彼此干涉。在锁定状态,座椅调节机构66阻 止座椅组件10运动。座椅调节机构66被朝向锁定状态偏压。
图1中示出的枢转地安装到座塾12—侧的侧部手柄70以及图2中示 出的枢转地安装到座椅靠背16的后部手柄72都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到下部 横管68,用于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致动座椅调节机构66。参照图8, 第一鲍登型线缆74在侧部手柄70以及稳固地固定到下部横管68的连杆 76之间延伸。侧部手柄70的致动拉动第一线缆74,使得连杆76向前枢转, 使得下部横管68转动,从而将座椅调节机构66致动到锁定状态。
参照图9,枢转连杆78绕着下部横管68枢转地耦联,与稳固地固定 到下部横管68的固定连杆80相邻。枢转连杆78在上端82和下端84之间 延伸。当枢转连杆78的上端82向后枢转时,上端82推压固定连杆80, 从而使得下部横管68转动。第二鲍登型线缆86在后部手柄72以及枢转连 杆78的上端82之间延伸。后部手柄72的致动拉动第二线缆86,使得枢 转连杆78的上端82绕着下部横管68向后枢转,并推压固定连杆80,固 定连杆80转动下部横管68,将座椅调节机构66致动到解锁状态。
参照图8和9,第三鲍登型线缆88在枢转连杆78的下端84以及穿过 其中一个座垫托架26中的孔(未示出)以可^Mt方式安装的后部销钉90 之间延伸。后部销钉卯受到弹簧偏压,使得其通常从座垫托架26向外横
向地延伸。当第二线缆86向后拉动枢转连杆78的上端82时,下端84向 前枢转,拉动第三线缆,这使得后部销钉卯向后缩回。替代地,当第一线 缆74拉动连杆76从而转动下部横管68时,固定连杆80转动而远离枢转 销钉78,使得枢转连杆78不会枢转,从而,第三线缆88不会受到拉动从 而缩回后部销钉卯。
参照图10,导向托架94稳固地固定到其中一个前腿44的内表面96, 使得导向托架绕枢轴50与前腿一起枢转。上辊98和下辊100从导向托架 94横向地延伸。上辊98和下辊100以可转动的方式耦联到导向托架94。
在与具有稳固地安装到其上的导向托架94的前腿44相同的座椅组件 10侧上,连杆托架102以固定方式安装到后腿54的下端56。导向连杆104 包括第一端106、第二端108以及在其间延伸的导轨110。导向连杆104 的第一端106在枢轴112处枢转地耦联到连杆托架102。第二端108包括 大体上为弧形的、在第一端116和第二端118之间延伸的沟槽114。在第 一端106和第二端108之间延伸的导轨110大体上为C型,用于在其内容 纳下辊100。下辊100滚动地"^导轨110并具有辊轴122,辊轴122以可 滑动的方式耦联到导向连杆104的狭槽124中,并由保持垫圈126固定到 其上。狭槽124在第一端128和第二端130之间延伸。
当座椅组件10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时,下辊100定位在导轨110 中,使得辊轴122定位在狭槽124的第一端128处。当座椅组件10从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向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移动时,下辊100在导轨110内向 后转动,使得辊轴122朝向狭槽124的第二端130移动。当座椅组件10 从完全向前就座位置向折叠位置移动时,提升机构42到达居中状态,如图 6所示。当枢转点50、 52、 60、 66直线对齐时,提升机构42位于居中状 态。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升机构42位于居中状态时,前腿44和后腿54 能够在相反方向上枢转。例如参照图6,前腿44能够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 而后腿54能够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导致座垫12向下和向前倾斜。替代 地,前腿44能够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而后腿54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 导致座垫12向上和向后倾斜。在任一种情况下座椅组件10将不会移动到 折叠位置中。
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提升机构42到达居中状态之前,导向连杆 104将上辊98容纳在弧形沟槽114中,从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端46、 56之间形成固定联接,迫使当提升机构42穿过居中状态时,它们沿着相 同方向一起枢转。更具体地,当提升机构42到达居中状态时,下辊100 定位为使得辊轴122定位在狭槽124的第二端130,允许上辊98进入弧形 沟槽114的第一端116,从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端46、 56之间形成 固定联接。从而,后腿54以及连杆托架10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图5 的方向观察)促使导向连杆104在向后方向上移动,使得弧形沟槽114抵 靠住上辊98。因而施加到上辊98上的力促使前腿44在顺时针方向上与后 腿54 —起枢转,同时上辊98沿着弧形沟槽114朝向第二端118移动。
参照图1和4,座椅组件10还包括锁定板132,锁定板132与后部销 钉90处于座椅组件10的同一侧上。在后腿54的上端58处,锁定板132 稳固地固定到内表面134。锁定板132具有向前的狭槽136和向后的狭槽 138。侧部手柄70的致动转动下部横管68,使得座椅调节机构66解锁, 允许座椅组件10向前和向后移动。当座椅组件10在如图4所示的完全向 后的就座位置时,向前的狭槽136抵靠住稳固地固定到座垫托架26的前部 销钉140。当座椅组件10在如图l所示的完全向前就座位置时,向后的狭 槽138抵靠住后部销钉卯。从而,座椅组件10的前后调节通过侧部手柄 70的致动来提供。此外,锁定板132和后部销钉卯之间的接触防止座椅 组件10在前后调节期间无意中移动到方^f更i47v位置和折叠位置的其中一 个位置。
后部手柄72的致动转动下部横管68,使得座椅调节机构66解锁并缩 回销钉卯,以允许座椅组件10移动到方便iiA^位置和折叠位置的其中一 个位置。座椅组件10移动到方便ii^位置还是折叠位置取决于底板面板 38的存在与否。
当存在底板面板38时,前腿44和后腿54将向前枢转,直到前腿44 抵靠住底板面板38,并且座椅组件10处在方便iiA^位置,如图5所示。 另一方面,当底板面板38已经取下时,前腿44和后腿54将向前枢转,直 到座椅组件10处在折叠位置中。在折叠位置中,座垫12和座椅靠背16 定位在形成于底板14内的凹陷34中,而座垫12的底表面20与凹陷底板 36相邻,如图7所示。当座椅组件10处在折叠位置时,座椅调节机构66 致动到锁定状态,以将座椅组件10保持在折叠位置中。
操作时,从座椅组件10在如图1所示的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开始, 侧部手柄70的致动拉动第一线缆74,第一线缆向前拉动连杆76,促4吏下 部横管68在从图8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下部横管68的转动将座椅
调节机构致动到解锁状态,以允许前腿44和后腿54分别绕着枢轴50和杆 60枢转。此时,座椅组件10能够移动到包括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个就座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 置中,锁定板132的向后的狭槽138抵靠住后部销钉卯,如图l所示,在 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锁定板132的向前狭槽136抵靠住前部销钉140, 如图4所示。当座椅组件10处在所需位置时,^放侧部手柄70将座, 节机构66致动到锁定状态,从而防止座椅组件10的进一步的前后运动。
再次从座椅组件10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开始,如图1所示,锁定 板132的向后狭槽138抵靠住后部销钉卯。当需要将座椅组件10移动到 方^更进入位置和折叠位置的其中一个位置时,致动座椅靠背斜倚手柄33 从而转动上部横管32。上部横管32的转动将座椅靠背斜倚机构30致动到 解锁状态,允许座椅靠背16枢转到覆盖在座垫12的就座表面18上的、向 前折叠的平坦位置中。
接下来,后部手柄72的致动拉动第二线缆86,第二线缆向后拉动枢 转连杆78的上端82,使得上端82推动固定连杆80,促使下部横管68在 从图9观察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下部横管68的转动将座椅调节机构66 致动到解锁状态。同时,枢转连杆78的下端84向前枢转,拉动第三线缆 88,这促使后部销钉卯向内缩回,允许前腿44和后腿54向前朝向底板 14分别绕着枢轴50和杆60枢转。
当后部手柄72致动时,底板面板38的存在与否将确定座椅组件10 的末端位置。如果底板面板38覆盖凹陷34,前腿44和后腿54将在(从 图1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分别绕着枢轴50和杆60枢转,直到前腿44 抵靠住底板面板38。在此状态下,座椅组件10处在如图5所示的方便进 入位置中。
然而,如果底板面板38已经在致动后部手柄之前取下,前腿44和后 腿54将在(从图1观察的)顺时针方向上分别绕着枢轴50和杆60枢转, 直到座椅组件10位于如图7所示的折叠位置中。更具体地,当座椅组件 10朝向折叠位置移动并且提升机构42接近居中状态时,上辊98 i^弧形 沟槽114的第一端116,从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端46、 56之间形成 固定联接。后腿54和连杆托架102持续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促使导向连 杆104向后运动。导向连杆104的向后运动^PU吏当上辊98沿着弧形沟槽 114从第一端116移向第二端118时,弧形沟槽114作用在上辊98上,使
得当提升机构42穿过居中状态时,前腿44和后腿54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 前腿44和后腿54持续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直到座椅组件10处在设置在 底板14内的凹陷34中的折叠位置中。座椅调节机构66致动到锁定状态, 以将座椅組件IO保持在折叠位置中。最后,能够放回底板面板38,以覆 盖处在形成于底板14内的凹陷34中的座椅组件10。
为将座椅组件10返回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移除底板面板38以接 近座椅组件10。接下来,致动后部手柄72,拉动第二线缆86,第二线缆 向后拉动枢转连杆78的上端82, 4吏得上端82推动固定连杆80,促^f吏下部 横管68转动。下部横管68的转动将座椅调节机构66致动到解锁状态,以 允许弹簧62向上偏压座椅组件10。提升座椅组件10,使得前腿44和后腿 54在(当从图7观察时)逆时针方向上分别绕着枢轴50和杆60枢转。
与上述类似,当提升座椅组件10并且提升机构42接近居中状态时, 上辊98 i^V到弧形沟槽114的第二端118,从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 端46、 56之间形成固定联接。后腿54和连杆托架102持续在逆时针方向 上转动,促使导向连杆104向前运动。导向连杆104的向前运动促使当上 辊98沿着弧形沟槽114从第二端118移向第一端116时,弧形沟槽114作 用在上辊98上,使得当提升机构42穿过居中状态时,前腿44和后腿54 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前腿44和后腿54持续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直到 座椅组件10处在如图1所示的完全向前就座位置中。 一旦座椅组件10到 达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后部销钉90从座垫托架26向外延伸,并抵靠住 锁定板132的向后狭槽138。最后,致动座椅靠背斜倚手柄33,以转动上 部横管32。上部横管32的转动将座椅靠背斜倚机构30致动到解锁状态, 以允许座椅靠背16枢转到多个倾斜就座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
参照图11到14,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与上述类似的元件,在本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座椅组件10,包括沿着至少其中一个后腿54,的外 表面144以固定方式安装的导向构件142。导向构件142包括在第一端148 和第二端150之间延伸的、大体上弧形的沟槽146。在与具有以固定方式 安装在其上的导向构件142的后腿54,相同的座椅组件IO,側上,下连杆152 在近端154稳固地固定到前腿44,的下端46,。下连杆152与前腿44,一起 绕着枢轴50,枢转。辊156从下连杆152的远端158横向地延伸出。当座 椅组件IO,朝向折叠位置移动并且提升机构42,接i^中状态时,导向构件 142将辊156容纳在弧形沟槽146中,迫使当提升机构穿过居中状态时,
前腿44,和后腿54,在相同方向上枢转。更具体地,当提升机构42,接i^t 中状态时,辊156^弧形沟槽146的第一端148。从而,后腿54,的(从 图13观察的)逆时针转动促使导向构件142乃至弧形沟槽146作用在辊 156上,使得当辊156沿着弧形沟槽146朝向第二端150移动时,前腿44' 和后腿54,一起在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前腿44,和后腿54,持续在逆时针方 向上枢转,直到座椅组件IO,位于设置在底板14,内的凹陷34,中的折叠位 置中,如图14所示。
已经以示例性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的是,已使用的术语是描 述性的词语而不是限制性的词语。根据以上教示本发明可能有许多变型和 变体。因此要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同于特 别描述的方式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内将乘客支撑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其枢转地耦联到所述座垫,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多个倾斜的就座位置以及覆盖在所述座垫上的、向前折叠的平坦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提升机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前腿和至少一个后腿,每个所述前腿和后腿在适于枢转地耦联到底板的下端以及枢转地耦联到所述座垫的上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前腿和后腿横向偏置,使得它们在不同的平面内转动;座椅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之间,所述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操作,以允许所述前腿和后腿绕着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枢转,同时所述座垫绕着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上端枢转,从而在就坐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椅组件,其中在所述就坐位置,所述座垫以一定间隔置于底板上方,在所述折叠位置,所述座垫和座椅靠背设置在底板内的凹陷中;以及弧形沟槽,其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后腿,用于选择性地容纳安装到所述前腿的横向延伸的导向销钉,该导向销钉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联所述前腿和后腿,使得当所述座椅组件在所述就座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前腿和后腿一起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导向连杆,该导向连杆在适于 枢转地耦联到所述后腿的所述下端的第 一端和适于枢转地并且以可滑动 的方式耦联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的第二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笫二端包 括所述弧形沟槽,用于选择性地容纳安装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的所述横 向延伸的导向销钉,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联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 从而当所述座椅組件在所述就座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前腿和 后腿一起转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横向延伸的导向销钉是以可转动的方式耦联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的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托架,该托架具有下辊和限定 所述导向销钉的上辊,每个上辊和下辊以可转动的方式耦联到所述托架并 从所述托架横向延伸,所述托架稳固地固定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以与 其一起枢转。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导向连杆包括在所述第一 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导轨,所述下辊以滚动方式接合所述导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弧形沟槽选择性地容纳所 述上辊,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联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以在所述提 升机构穿过居中状态时所述前腿和后腿一起转动,其中所述前腿和后腿的 所述上端和下端直线对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后部销钉,该后部销钉以可操 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座垫,与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相邻,所述后部销钉能够 在缩回位置以及从所述座垫横向向外凸出、以与所述后腿掩^的延伸位置 之间选择性地移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后部销钉前上方的 前部销钉,所述前部销钉稳固地固定到所述座垫并从所述座垫4黄向凸出以 与所述后腿M。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调节机构解锁到所述 解锁状态,以允许所述前腿和后腿绕着所述下端枢转,同时所述座垫绕着 所述上端枢转,从而使得所述座椅组件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前 的就座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 抵靠住所述前部销钉,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抵靠住所述后部销钉,所述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在位于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 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之间并包括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个就座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锁定在所述锁定状态 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组件,包^l固地固定到所述后腿的所 述上端的板,以在所述座椅组件处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时抵靠住所 述前部销钉,并在所述座椅组件处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时抵靠住所 述后部销钉。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板包括用于抵靠住所述 前部销钉的前部狭槽和用于抵靠住所述后部销钉的后部狭槽。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第一手柄,该第一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座椅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 致动所述座椅调节机构。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第二手柄,该第二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座椅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 致动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并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后部销钉,用于在当 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处在所述锁定状态时的所述延伸位置和当所述座椅调 节机构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的所述缩回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后部销钉,从而 允许所述座椅组件在所述多个就座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所述折叠位置 之间选择性地移动。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覆盖底板中的凹陷的底板面 板,所述底板面板能够在覆盖该凹陷的关闭位置和允许接近的打开位置之 间选择性地移动,以折叠或取出所述座椅组件。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组件在所述多个就 座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方便ift7v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该方便ii^位 置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的前下方,在该处所述前腿抵靠住位于所述 关闭位置中的所述底板面板。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和座垫 之间的座椅靠背M机构,所述座椅靠背斜倚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 状态之间操作,以允许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多个倾斜的就座位置和所述向 前折叠的平坦位置之间的所述运动。
1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在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下 连杆,其近端稳固地固定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用于与其一起枢转,其远 端具有耦联到其上并从这里横向延伸的所述导向销钉。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横向延伸的导向销钉是 以可转动的方式耦联到所述下连杆的所述远端的辊。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弧形沟槽选择性地容纳 所述辊,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联所述前腿和后腿,以在所述提升机构穿过 所述居中状态时,所述前腿和后腿一起转动。
20. —种用于在机动车辆内将乘客支撑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 组件,所述座椅組件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其枢转地耦联到所述座垫,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多个倾斜 的就座位置以M盖在所述座垫上的、向前折叠的平坦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提升机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前腿和至少一个后腿,每个所述前腿和后 腿在适于枢转地耦联到底板的下端以及枢转地耦联到所述座垫的上端之 间延伸,其中所述前腿和后腿横向偏置,使得它们在不同的平面内转动;座椅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之间,所述 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操作,以允许所述前腿和后 腿绕着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枢转,同时所述座垫绕着所述前腿和后 腿的所述上端枢转,从而在就座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椅组件, 其中在所述就坐位置,所述座垫以一定间隔置于底板上方,在所述^f叠位 置,所述座垫和座椅靠背设置在底板内的凹陷中。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后部销钉,该后部销钉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座垫,与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相邻,所述后部销钉能 够在缩回位置以及从所述座垫横向向外凸出、以与所述后腿接合的延伸位 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后部销钉前上方 的前部销钉,所述前部销钉稳固地固定到所述座垫并从所述座垫横向凸出 以与所述后腿接合。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调节机构解锁到所 述解锁状态,以允许所述前腿和后腿绕着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枢 转,同时所述座垫绕着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上端枢转,从而使得所述座 椅组件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完 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抵靠住所述前部销钉,在所述完 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抵靠住所述后部销钉,所述座椅 调节机构能够在位于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之 间并包括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个就座位 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锁定在所述锁定状态中。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组件,包^l固地固定到所述后腿的所 述上端的板,以在所述座椅组件处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时抵靠住所 述前部销钉,并在所述座椅组件处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时抵靠住所述后部销钉。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包括用于抵靠住所述 前部销钉的前部狭槽和用于抵靠住所述后部销钉的后部狭槽。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第一手柄,该第一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座椅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 致动所述座椅调节机构。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第二手柄,该第二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座椅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 致动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并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到所述后部销钉,用于在当 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处在所述锁定状态时的所述延伸位置和当所述座椅调 节机构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的所述缩回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后部销钉,从而 允许所述座椅组件在所述多个就座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所述折叠位置 之间选择性地移动。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覆盖底板中的凹陷的底板面 板,所述底板面板能够在覆盖该凹陷的关闭位置和允许接近的打开位置之 间选择性地移动,以允许折叠或取出所述座椅组件。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组件在所述多个就 座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和方便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该方便i^位 置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的前下方,在该处所述前腿抵靠住位于所述 关闭位置中的所述底板面板。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和座垫 之间的座椅靠背M机构,所述座椅靠背斜倚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 状态之间操作,以允许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多个倾斜的就座位置和所述向前折叠的平坦位置之间的所述运动。
31. —种用于在机动车辆内将乘客支撑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 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塾'座椅靠背,其枢转地耦联到所述座垫,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多个倾斜 的就座位置以l霞盖在所述座垫上的、向前折叠的平坦位置之间选择性地 移动;, 提升机构,其包,至少一个前腿和至少一个后腿,,每个所述前腿和后 间延伸;前部销钉,其稳固地固定到所述座垫并从所述座垫横向凸出;后部销钉,其设置在所述前部销钉的后下方,所述后部销钉稳固地固 定到所述座垫并从所述座垫横向凸出;以及座椅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之间,所述 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操作,以允许所述前腿和后 腿绕着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枢转,同时所述座垫绕着所述前腿和后 腿的所述上端枢转,从而4吏得所述座椅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 上端抵靠住所述前部销钉,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 上端抵靠住所述后部销钉,所述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在位于所述完全向前的 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之间并包括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 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个就座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锁定在所述锁定 状态中。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将乘客支撑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组件包括座垫和枢转地耦联到座垫的座椅靠背。提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前腿和后腿,每个腿在枢转地耦联到底板的下端以及枢转地耦联到座垫的上端之间延伸。座椅调节机构设置在座垫和后腿的上端之间,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操作,以允许腿绕着下端枢转,从而在就座位置以及设置在凹陷中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座椅组件。弧形沟槽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到后腿,用于选择性地容纳安装到前腿的横向延伸的导向销钉,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联前腿和后腿,使得当座椅组件在就座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时,前腿和后腿一起转动。
文档编号B60N2/30GK101193771SQ200680020303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9日
发明者卡尔·J·霍尔达普夫 申请人:英提尔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