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129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在胎体帘布层与带束层之间布置带加强层,该带加强层中嵌有基本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加强元件,并且本发明提出一种能抑制在带加强层的一横向外端部分与带束层之间的层间分离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汽车的高速化,底板越来越低,充气子午线轮胎也越来越扁,由此试图通过充填内压力来增加胎面部分的径向尺寸增长量。这种径向尺寸增长量的增加使得带束层的两个横向端部处产生分离破坏,从而使带束层的耐用性变差。为了通过充填内压力而抑制胎面部分特别是胎肩部分附近的径尺寸增大,例如在JP-A-2-208101中已经提出这样一种轮胎,其中,带束层嵌有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加强元件的带加强层加强。
如图1所示,这种轮胎包括在胎面部分112中围绕胎体帘布层111设置的带束层114,该带束层例如由两个横向皮带层113a、113b组成,该皮带层中嵌有许多相对于轮胎的中纬线面S以与中纬线面S成10到40度的倾角彼此相交的加强元件,所述轮胎还包括一设置在带束层114与胎体帘布层111之间的带加强层116,其由至少一个嵌有沿中纬线面S延伸并且宽度比宽度最宽的皮带层113a的宽度窄的加强元件的加强层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有两个加强层115a和115b。
当轮胎的扁平进一步加剧以变成为不大于0.7的扁平率时,上述的侧面增长不能通过具有如此传统宽度的带加强层116来得到有效的抑制。为此,已经提出通过以下方式来抑制侧面的增长,即,将带加强层116中的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宽度加宽至不小于轮胎的截面宽度W的0.6倍,同时使所述宽度小于宽度最宽的皮带层113a的宽度。但是,在后面这种轮胎中,产生了在带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带束层之间形成层间分离的问题,使带束层的耐用性变差。现在,本发明人针对前述的层间分离已经进行了各种研究,并且发现层间剪切变形是产生层间分离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在地面接触区域内,带束层114和带加强层116在轮胎与地面接触期间从轮胎的侧面观看时由弧形变形为平坦形,结果,在这两个层中都产生了沿圆周方向的伸长,并且由这种伸长使带束层114和带加强层116的宽度都减小。由于嵌入带加强层116中的加强元件基本上沿圆周方向延伸,层的横向刚度与橡胶本身的刚度近似相等,结果,当加强元件如上所述地沿圆周方向伸长时,带加强层116在横向上被极大地缩小。
相反,由于嵌入带束层114的皮带层113a、113b中的加强元件相对于轮胎的中纬线面S彼此相交,使这些加强元件桥接以使带束层114的横向刚度达到一个更高的值。因此,当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使层沿着圆周方向伸长时,带束层114的横向减少量为一个远小于带加强层116的横向减小量的值,因此在胎面部分的横向截面中,在带束层114与带加强层116之间产生剪切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认识作出的,并且涉及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包括在一对胎圈部分之间呈环形地延伸的胎体帘布层;设置在胎体帘布层的径向外侧上的带束层,该带束层包括至少两个嵌有相对于轮胎的中纬线沿相反方向倾斜的加强元件的皮带层;以及设置在胎体帘布层与带束层之间的带加强层,该层包括至少一个在内部嵌有基本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加强元件的加强层,将加强层中的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宽度Wp设为轮胎宽度W的0.6倍或更多,其中,只有皮带层中的宽度最宽的一个皮带层被设置成使其每个横向外端沿横向位于上述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的外侧;并且其宽度比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宽度窄的其余皮带层的宽度Wn为宽度最宽的带加强层的宽度Wp的0.2-0.8倍。
当只有皮带层中的宽度最宽的一个皮带层被设置成使其每个横向外端在如本发明中所定义的横向上位于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的外侧时,位于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的皮带层仅仅是宽度最宽的一个皮带层,从而在这个位置处(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横向外端部分)的皮带层部分中的加强元件不与其它的加强元件相交。而且,当宽度比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宽度窄的其余皮带层的宽度在是宽度最宽的带加强层宽度的0.2~0.8倍的范围内时,可以有效地减小在截面上的、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带束层之间的剪切变形,同时确保在轮胎的中纬线附近的包容特性。
为此,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横向外端部分均在横向上变得容易减小,并且使轮胎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和带束层之间的横向截面上的剪切变形量减小,以有效地抑制在带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带束层之间的层间分离,由此改善皮带的耐用性。
在这种情况下,当嵌入皮带层中的加强元件相对于轮胎中纬线的倾角在所有皮带层中都处于40度-60度的范围内时,可以使在带束层与带加强层之间沿圆周方向的位移在如下所述的位置处较小,即,该位置为以给定的角度(大约60度)与地面接触区域分离的位置,或者在保持带束层的环箍作用的同时胎面部分的从轮胎侧面看时的鼓凸变形等尤其变大的位置。
此外,当将弹性橡胶层至少插置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中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与相应外端部分重叠的皮带层的一部分之间时,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横向两外端部分与皮带层之间的橡胶厚度变得更大,因此除了上述的减小其间的剪切应变之外还可以通过把层间剪切应变分散到弹性橡胶层中来极大地减小剪切应力,并且可更加有效地抑制层间分离。
加强层与皮带层分别具有涂层橡胶,并且当在相互邻接的加强层与带束层中彼此相互相对的涂层橡胶的总厚度是T时,包括总厚度T的、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皮带层的与相应外端部分重叠的一部分之间的橡胶厚度G为总厚度T的2-10倍,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剪切应力,同时防止在生产中出现诸如气泡等问题。
当弹性橡胶层用JIS硬度等于或小于用于皮带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时,可以有效地减小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皮带层之间的剪切应变。
在这种情况下,当弹性橡胶层用JIS硬度为55-80的橡胶制成时,可有效地减小剪切应力,同时防止弹性橡胶层本身断裂。
此外,当弹性橡胶层的横向外端沿横向位于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横向外端的内侧时,可以有效地减小剪切应力,同时抑制在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每个横向外端处发生分离。
当用JIS硬度等于或大于用于加强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的侧面橡胶层被布置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处时,可以抑制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横向外端附近的分离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当侧面橡胶层的横向外端沿横向从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横向外端向外延伸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附近以及在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每个横向外端处的分离破坏。
当侧面橡胶层用JIS硬度高于弹性橡胶层的橡胶制造时,可以有效地抑制至少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附近的分离破坏,以及在一些情况下在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每个横向外端处的分离破坏。
当宽度最宽的皮带层被设置在带加强层附近时,宽度比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宽度窄的其余皮带层沿径向设置在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外侧,从而使轮胎制造变得容易进行。
此外,当将至少一个皮带层设置在宽度最宽的皮带层与带加强层之间时,可以很容易地加厚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皮带层的与之交叠的一部分之间的橡胶厚度。



图1是说明传统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子午线半剖视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子午线半剖视图。
图3是部分地表示胎面部分的截面的平面图。
图4是在弹性橡胶层附近的放大的子午线剖视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另一实施例的子午线半剖视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其它实施例的子午线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标号21表示一个扁平率不超过0.7的重型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安装在卡车、公共汽车等上。该轮胎21包括一对胎圈部分23和构成一对(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一对,但也可以选取多对)且嵌入这些胎圈部分23中的胎圈芯22。同时,轮胎21包括分别沿径向从这些胎圈部分23基本上向外延伸的侧壁部分24和基本上是圆柱形的胎面部分25,该胎面部分把两侧壁部分24的径向外端相互连接在一起。
此外,轮胎21包括呈环形地在胎圈芯22之间延伸的胎体帘布层28以加强侧壁部分24和胎面部分25,其中,胎体帘布层28的两个端部都是绕胎圈芯22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折回。在该图示实施例中,胎体帘布层28由至少一层帘布、即胎体帘布层29组成,其中,许多基本上沿径向(子午线方向)延伸的不能拉伸的加强元件30(例如钢丝帘线)嵌入胎体帘布层29的内部。而且,用例如钢丝帘线来加强的胎圈包布31设置在胎圈部分23中的胎体帘布层28的周围。
在图2、3和4中,标号34是指沿径向设置在胎体帘布层28外侧的带束层。这个带束层34包括至少两个(在图示实施例中是两个)皮带层35a、35b,其中,在每个皮带层35a、35b的内部嵌入许多由例如钢丝或芳族酰胺纤维制成的不能拉伸的加强元件36。嵌入这些皮带层35a、35b中的加强元件36相对于轮胎的中纬线面S倾斜,并且其倾斜方向在至少两个皮带层35a、35b中彼此相反。
在这些皮带层35中,内皮带层35a的宽度大于外皮带层35b的宽度。结果,内帘布层35a在图示实施例中是宽度最大的皮带层,并且其宽度是Ww。此外,标号38是沿径向设置在胎体帘布层28与带束层34的外侧的胎冠,标号39是沿轴向设置在胎体帘布层28的两个外侧处的侧胎面。
标号41是设置在胎体帘布层28与带束层34之间的带加强层,以便与带束层34重叠。在图示实施例中,带加强层41包括至少一层帘布层,即两个层压的加强层42a、42b。在加强层42a、42b的每一内部中嵌有加强元件43,该加强元件均基本上沿圆周方向伸展并且由钢丝或芳族酰胺纤维等制成,其中,加强元件43由帘线(绞合线)或者单丝构成,并且许多加强元件出现在加强层42a、42b的每个的子午线截面上。虽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加强元件43以波形(锯齿形)弯曲,但是它也可以沿周向顺向地伸展。
每个加强层42a、42b可以通过在胎体帘布层28的外侧上多次螺旋形地缠绕一带状体来构成,该带状体可以通过并排放置例如少量的加强元件43并用橡胶覆盖来获得。同时,在这些加强层(在图示实施例中,内和外加强层42a、42b具有相同的宽度,从而两个加强层42a、42b都成为宽度最宽的加强层)中宽度最宽的加强层有相应不小于0.6倍的轮胎宽度W的宽度Wp,并且该宽度在图示实施例中是轮胎宽度W的0.66倍。当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宽度Wp不小于轮胎宽度W的0.6倍时,如前面提到的通过填充内压力而具有不大于0.7的扁平率的轮胎21的径尺寸增长被有效地抑制。
然而,当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宽度Wp加宽到不小于0.6倍的轮胎宽度时,由于在与地面接触期间,基于沿周向的延长的宽度减少量在带束层34和带加强层41之间是不同的,在轮胎的横向截面中于这些层之间引起剪切变形,从而在带加强层41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与带束层34之间产生了层间分离。
因此,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只有一个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被布置成使其两横向外端45沿横向位于上述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46之外;即,只将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加宽到比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还宽,由此使内皮带层35的每个横向外端45在横向上从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46向外延伸。
因此,只有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即内皮带层35a的横向外端部分位于一个沿横向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外侧的区域中,从而皮带层35a、35b的加强元件36在该区域中不彼此相交。
为此,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变得容易减小,并且因此减小在位于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46以及带束层34、即在图示实施例中邻接的内皮带层35a之间的胎面部分的横向截面中的剪切变形,由此有效地抑制在带加强层41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与带束层34之间的层间分离,以改善皮带的耐用性。
这里,当在沿径向的最内侧将宽度最宽的皮带层(内皮带层35a)布置成邻近带束层中的带加强层41时,所有宽度比内皮带层35a窄的其余皮带层(外皮带层35b)沿径向设置在内皮带层35a的外侧,从而使轮胎21的制造变得更加容易。
在本例中,更可取的是,所有其宽度Wn比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宽度窄的其余皮带层,即在图示实施例中的外皮带层的宽度处于是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宽度Wp的0.2-0.8倍的范围内。尽管来自突起的输入在轮胎的中纬线面S附近变得最严重,但是当宽度Wn如上所述地不小于0.2倍的宽度Wp时,两个或更多的皮带层在该区域处相互堆叠,由此可以确保在中纬线面S附近的包容特性。
另一方面,当宽度Wn超过0.8倍的宽度Wp时,通过具有窄宽度的其余皮带层(外皮带层35b)产生的宽度减少限制的影响作用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46上,从而担心在位于带束层34与带加强层41之间的截面上的剪切变形变大。然而,当它如上所述地不大于0.8倍时,可以有效地减小这种在截面内的剪切变形。
同样,嵌入皮带层35a、35b中的加强元件36相对于轮胎的中纬线面S的倾角A通常在10度-40度的范围内。但是,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皮带层35a、35b中,该角度也优选地位于40度-60度的范围内。因为当倾角A不小于40度时,可以使在与地面接触区域分开的位置处以给定角度(大约为60度)在带束层34和带加强层41之间沿圆周方向的位移变小。但是,当倾角A超过60度时,在装载条件下带束层34的剪切刚度可能过大,从而如上所述优选地不超过60度。
当只有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每个横向外端45沿横向位于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46的外部时,优选地将具有橡胶厚度E(mm)的弹性橡胶层50插置在加强层42a、42b(在图示实施例中为外加强层42b)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与之叠置的皮带层35a、35b(在图示实施例中为邻近外加强层42b的内带束层35a)的部分之间。
因为当将弹性橡胶层50插置在这个位置上时,位于在截面上产生上述剪切变形的加强层42b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与之紧邻的内皮带层35a之间的橡胶厚度变厚并且因此可以由弹性橡胶层50的变形来分散其间的剪切应变,以减少剪切应力。
通过如上所述地插入弹性橡胶层50,使位于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b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内皮带层35a的与之重叠的部分之间的橡胶厚度G较大,该厚度包括两个层的相对面的涂层橡胶厚度。橡胶厚度G的值优选地在为总厚度T的2-10倍的范围内,厚度T与涂层橡胶厚度的总和有关,当皮带层35a和加强层42b的涂层橡胶52和53的相互相对的表面的厚度分别是tb和tk时,T=tb+tk。
当橡胶厚度G不小于总厚度T的2倍时,可以有效地减小在宽度最宽的外加强层42b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与内皮带层35a之间的剪切应力,但是当它超过10倍时,减小上述剪切应力的效果饱和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诸如气泡等问题。
通常,使用于皮带层35a、35b的涂层橡胶52的JIS硬度高于用于加强层42a、42b的涂层橡胶53的JIS硬度。因此,构成弹性橡胶层50的橡胶的JIS硬度H优选地不大于用于表示硬度更高的皮带层35a、35b的涂层橡胶52的JIS硬度的值。由于弹性橡胶层50的存在能够分散和吸收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与内皮带层35a之间的剪切应变,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小剪切应力。
此外,更可取的是,当构成弹性橡胶层50的橡胶的JIS硬度H的值低于(小于)用于皮带层35a、35b的涂层橡胶52的JIS硬度时,剪切应变能被有利地分散和吸收。这里所用的术语“JIS硬度”指根据JIS K6253-1993在30℃的温度下使用A型硬度计硬度测试仪测得的橡胶的硬度。
当构成弹性橡胶层50的橡胶的JIS硬度H变低时,剪切应变能够被有效地分散和吸收,以能防止在涂层橡胶52、53中的应变集中,从而弹性橡胶层50的JIS硬度H优选地不大于80度。然而,当构成弹性橡胶层50的橡胶的JIS硬度H小于55度时,担心在装载下行驶的过程中弹性橡胶层50本身由于变形而断裂,从而该硬度优选地在上述的55度-80度的范围内。
此外,优选的是,弹性橡胶层50的横向外端沿横向位于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每个横向外端45的内侧。因为胎冠38在地面接触区域中受压缩并且变形以便沿横向向外膨胀,从而如果具有如上所述的相对较低的硬度的弹性橡胶层50沿横向在内皮带层35a的每个横向外端45上向外侧伸展,则胎冠38的刚度受弹性橡胶层50的影响而被降低,以促使上述变形产生,因此担心在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每个横向外端45处产生分离破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弹性橡胶层50之外,还将用JIS硬度J高于用于加强层42a、42b的涂层橡胶53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的侧面橡胶层57进一步沿横向(右和左侧)布置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外侧处。因此,当硬度比用于加强层42a、42b的涂层橡胶53的硬度高的侧面橡胶层57沿横向(右和左侧)布置在加强层42a、42b的每个外侧处时,可以抑制在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附近的应变,以控制在该位置处分离破坏的发生。
此外,当侧面橡胶层57的横向外端58沿横向在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横向外端45上向外延伸时,也可使在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横向外端45附近的应变得以抑制,由此不仅能控制加强层42a、42b的横向外端46的侧面的分离破坏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控制在宽度最宽的内皮带层35a的横向外端45处的分离破坏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中,优选地使构成侧面橡胶层57的橡胶的JIS硬度J高于构成弹性橡胶层50的橡胶的JIS硬度H。这样,可以强有力地抑制至少在加强层42a、42b的横向外端46附近的分离破坏以及在一些情况下在宽度最宽的皮带层35a的横向外端45处的分离破坏。
图5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弹性橡胶层50被设置在其范围从外加强层42b的横向一侧端部穿过轮胎的中纬线面S到其另一侧端部的整个区域上。这样,在制造轮胎21时,足以在制造鼓轮上提供一片橡胶薄片,从而轮胎21的制造操作变得容易。
图6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当将至少一个皮带层(内皮带层35a)与带加强层41一起设置时,宽度最宽的皮带层不是邻近带加强层41的内皮带层35a,而是外皮带层35b。这样,可以容易地加厚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与之重叠的宽度最宽的皮带层(外皮带层35b)之间的橡胶厚度。
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一测试实施例。在这个测试中提供了以下轮胎一种传统轮胎,其中,构成带加强层的所有加强层的宽度都如图1所示地比带束层的宽度窄;实施例1中的轮胎,其中,只有内皮带层的宽度比带加强层的宽度宽,并且弹性橡胶层没有设置在其间;实施例2中的轮胎,其中,只有内皮带层的宽度比带加强层的宽度宽,并且弹性橡胶层如图2所示地设置在其间;实施例3中的轮胎,其中,只有内皮带层的宽度比带加强层的宽度宽,并且如图5所示,弹性橡胶层在有整个区域上设置在其间;实施例4、5、6中的轮胎,其中,只有外皮带层的宽度比带加强层的宽度宽,并且如图6所示,具有不同的橡胶厚度和硬度的弹性橡胶层设置在其端部之间;实施例7中的轮胎,其中,带加强层的宽度、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宽度以及弹性橡胶层的外端位置都与实施例4的轮胎不同;实施例8、9、10中的轮胎,其中,只是其宽度比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宽度窄的其它皮带层(外皮带层)的宽度与实施例2中轮胎的对应宽度不同;实施例11、12、13中的轮胎,其中,只有弹性橡胶层的硬度与实施例2中轮胎的对应硬度不同;实施例14中的轮胎,其中,只有侧面橡胶层的硬度与实施例2中轮胎的对应硬度不同;实施例15、16、17中的轮胎,其中,只有弹性橡胶层的厚度与实施例4中轮胎的对应厚度不同;实施例18、19、20、21中的轮胎,其中,嵌入皮带层内的加强元件相对于轮胎中纬线的倾角与实施例2的轮胎中的倾角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轮胎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如下尺寸轮胎尺寸为285/60R22.5,轮胎宽度W为290mm,用于加强层的涂层橡胶厚度为0.35mm,用于皮带层的涂层橡胶厚度为0.30mm,这些涂层橡胶的总厚度T为0.65mm,用于加强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为70,用于皮带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为76。
其它的尺寸如表1和2所示。在这些表中,宽度Wp是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宽度(mm),皮带层宽度是在一割槽左侧的内皮带层的宽度(mm)和在该割槽右侧的外皮带层的宽度(mm),倾角a是在一割槽左侧的在外皮带层内的加强元件相对于轮胎的中纬线面的倾角(度)以及在该割槽右侧的在内皮带层内的加强元件相对于轮胎中纬线面的倾角(度),厚度E是弹性橡胶层的厚度(mm),厚度比G/T是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一与之交叠的带束层部分之间的层帘线之间的橡胶厚度G除以总厚度T的值,硬度H是构成弹性橡胶层的橡胶的JIS硬度,距离L是从轮胎中纬线到弹性橡胶层的横向内端的距离(mm),距离M是从轮胎中纬线到弹性橡胶层的横向外端的距离(mm),硬度J是构成侧面橡胶层的橡胶的JIS硬度。
表1
表2
然后,将以上轮胎中的每一个都安装在尺寸为9.00×22.5的轮缘上,并且充填900Kpa的内压力之后在鼓轮上施加40kN的载荷的同时以60km的速度运转,直到产生诸如分离破坏等故障。基于为100的传统轮胎的结果表示在表1和表2的“运转指数”一行中。在这种情况下,指数100是17500km。而且,在沿圆周方向与每个轮胎的地面接触区域相距60度角的位置处,带束层与带加强层之间的位移量通过模拟来确定,并且以实施例20为100作基础的结果通过指数来表示,在实施例20中,皮带层的加强元件相对于轮胎中纬线的的倾角是40度。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有效地抑制在带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与带束层之间的层间分离来改善皮带耐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在一对胎圈部分之间呈环形地延伸的胎体帘布层;设置在胎体帘布层的径向外侧上的带束层,该带束层由至少两个嵌有相对于轮胎的中纬线沿相反方向倾斜的加强元件的皮带层组成;以及设置在胎体帘布层与带束层之间的带加强层,该层由至少一个嵌有基本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加强元件的加强层构成,其条件是在加强层中的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宽度Wp是轮胎宽度W的0.6倍或更多,其中只有皮带层中的宽度最宽的一个皮带层被设置成使其每个横向外端沿横向位于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之外,其特征为,宽度比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宽度窄的其余皮带层的宽度Wn为宽度最宽的带加强层的宽度Wp的0.2-0.8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在所有皮带层中,相对轮胎中纬线面内含在皮带层内的加强元件的倾斜角为40-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弹性橡胶层至少插置在宽度最宽的带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与相应外端部分重叠的皮带层的部位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加强层与皮带层分别具有涂层橡胶,并且当在相互邻接的加强层与皮带层内彼此相互相对的涂层橡胶的总厚度是T时,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与相应外端部分重叠的皮带层部分之间的、包括插置于其间的弹性橡胶层的厚度和上述总厚度T的橡胶厚度G为上述总厚度T的2-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弹性橡胶层是用JIS硬度等于或小于用于皮带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弹性橡胶层是用JIS硬度等于或小于用于皮带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弹性橡胶层是用JIS硬度为55-80的橡胶制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弹性橡胶层的横向外端沿横向位于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每个横向外端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用JIS硬度等于或大于用于加强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的侧面橡胶层设置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侧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侧面橡胶层的横向外端沿横向从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横向外端向外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侧面橡胶层用JIS硬度高于弹性橡胶层的橡胶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宽度最宽的皮带层邻近带加强层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至少一皮带层设置在宽度最宽的皮带层与带加强层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为,加强层与皮带层分别具有涂层橡胶,并且当在相互邻接的加强层与皮带层内彼此相互相对的涂层橡胶的总厚度是T时,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端部分和与相应外端部分重叠的皮带层部分之间的、包括插置于其间的弹性橡胶层的厚度和上述总厚度T的橡胶厚度G为上述总厚度T的2-10倍,
弹性橡胶层是用JIS硬度等于或小于用于皮带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的;
弹性橡胶层的横向外端沿横向位于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每个横向外端的内侧;
用JIS硬度等于或大于用于加强层的涂层橡胶的JIS硬度的橡胶制成的侧面橡胶层设置在宽度最宽的加强层的每个横向外侧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通过有效地抑制带束层(34)和沿带加强层(41)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分之间的层间分离来提高皮带的耐用性。由于沿宽度最宽的单个内皮带层(35a)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45)沿宽度方向位于外侧,作为皮带层中的加强元件的沿宽度最宽的加强层(42a,42b)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46)相对于宽度方向不与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46)的外侧相交。其中其宽度比宽度最宽的皮带层的宽度窄的其余皮带层的宽度Wn为宽度最宽的带加强层的宽度Wp的0.2-0.8倍。因此,沿宽度方向易于缩短沿内皮带层(35a)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分,并由此减小在加强层(42a,42b)的两个边缘部分之间的截面上的剪切变形。
文档编号B60C9/22GK101306629SQ200810110658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0日
发明者鹤田诚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