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43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设置在汽车等车辆上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作为外部后视镜(车身外后视镜),使用用 于观察车辆的后方以及侧方等的门后视镜。该门后视镜一般构成为
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基座部;相对于上述基座部被旋转自由地支 承的罩盖;设置在上述罩盖上,映出后方以及侧方等的视野的镜子。 关于这种门后视镜,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以下技术思 想,即,将门后视镜的基座部的高度设定成与腰线饰条的高度大致 同等的高度,形成使上述基座部和上述腰线饰条具有一体感的外观 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腰线饰条由沿车门外面板的上缘安装的 细长带状的部件构成,是为增加车身的装饰性和美观性而安装的部 件。
另外,除了安装在车门外面板的上缘上的上述腰线饰条外,各 种饰条还被用作例如车窗线、门后视镜、尾灯的强调。
在这里,如果对在上述门后视镜上安装了饰条的状态进行例示, 则包括如图12(a)所示,沿着被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基座部 的斜边安装有饰条的状态;如图12(b)所示,在沿着基座部的一边 的水平方向的部分安装有饰条的状态;以及如图12(c)所示,在沿 着向外方突出的罩盖的弯曲面上安装有饰条的状态等,在上述任一 状态下,都是仅在基座部或罩盖的任一方上安装饰条。日本特开平8-1566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例如在想要相对于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和转动自由地支承 在上述基座部上的罩盖这两者分别安装饰条、由此获得基座部和罩 盖的一体感的情况下,需要确保用于使上述罩盖仅转动(倾倒)规 定角度的充分的空间,并且,需要形成带圆角的外观形状,由于上 述门后视镜的形状如下述那样受到限制因而存在困难性。
即,作为门后视镜的罩盖,第一,由于其处于从车身向外方仅 突出规定长度的状态、存在着与步行者接触的可能性,所以,为緩 和产生接触时对步行者造成的沖击,需要将其设置为,能够以充分 的角度以及规定载荷分别向车辆的前方以及后方倾倒(转动)。
第二,需要保证被固定在车门上且不可倾倒的门后视镜的基 座部的外方侧的端部不会超过车辆全宽的尺寸而突出。
第三,需要保证在驾驶员能够观察到后方视野的罩盖的通常 位置、以及罩盖相对于基座部向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倾倒了规定 角度的可倾倒位置(转动位置)的任一位置上,通过具有规定的R 以上的带圆角的曲面,来形成门后视镜的外表面上的所有的角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即使在形状 如上述那样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以及罩盖这两 者分别设置饰条部件,从而获得一体感。
根据本发明,将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基座侧饰条部件设置在基 座部上,并且,将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罩盖侧饰条部件设置在罩 盖上,将上述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上述罩盖侧饰条部件形成为在罩 盖处于未被折叠的通常位置时,在其对合部大致连续的形状,由此, 能够给观察者带来一体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罩盖相对于基座部的转动轴被设置为,相对 于铅直线向车身外方侧倾斜规定角度,在基座部与罩盖之间,在与 转动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间隙被形成在对合部。因此,在本发明 中,基座侧饰条部件与罩盖侧饰条部件的对合部被设定为,相对于 上述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上述罩盖侧饰条部件的延伸方向仅倾斜规定角度,能够消除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断感,进一步强调一体感。
再有,根据本发明,在对合部处,可以将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罩 盖侧饰条部件中的任一方的前端部以曲面形成,在与所述一方的前 端部相对的、所述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所述罩盖侧饰条部件中的任 意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向所述一方的前端部侧突出的突起部。例 如,在对合部处以曲面形成罩盖侧饰条部件的前端部,在与上述罩 盖侧饰条部件的前端部相对的上述基座侧饰条部件的端部形成向上 述罩盖侧饰条部件的前端部侧突出的突起部,即使以曲面形成罩盖 侧饰条部件的前端部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害一体感。另外,例如通 过在基座侧饰条部件的端部鼓出形成突起部,可以避免形成不需要 的缝隙,同时能够阻止风噪的产生。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罩盖侧饰条部件 的相对部位上、通过上述突起部以及上述前端部形成侧视圆弧状构 成的切割线,使基座侧饰条部件与罩盖侧饰条部件的对合部成为没 有不协调感的圆弧状的切割线。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将对合部处的、在与转动轴正交的方向 上延伸的间隙设定为比突起部与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小。在此情况下, 由于比起突起部与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容易对在与转动轴正交的方 向上延伸的间隙进行尺寸管理,所以,通过尽量缩小在该正交的方 向上延伸的间隙小,能够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种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即使在 形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由于对基座部以及罩盖这两者分别设置饰 条部件,由此具有一体感。


视镜的立体图。
图2是从汽车的后方看到的上述门后视镜的立体图。图3 (a)是从汽车的前方看到的上述门后视镜的主视图,图3 (b)是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 (a)是沿图3 (a)的箭头A-A线的剖面图,图4 (b)是从 图3 (a)的箭头B看到的基座部的向视图。
图5 (a)是上述门后视镜位于通常位置时的立体图,图5 (b) 是罩盖被折叠在后方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 (a)是上述门后视镜的后方倾倒位置的立体图,图6 (b) 是上述门后视镜的通常位置的立体图,图6 (c)是上述门后视镜的 前方倾倒位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上述门后视镜的罩盖转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门后视镜的第 一 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9 (a)是未设置突起部的第二变形例的门后视镜位于通常位 置时的立体图,图9 (b)是罩盖被折叠在后方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IO是表示图9的第二变形例的门后视镜的罩盖转动的状态的 立体图。
图ll的(a) ~ (c)分别是表示本申请人构思出的第三~第五 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的(a) ~ (c)分别是例示现有技术中饰条被安装在门后 视镜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门后视镜(外部后视镜)
12汽车(车辆)
16基座部
18罩盖22基座侧饰条部件
24罩盖侧饰条部件
26转动轴 34对合部
36曲面部38突起部
40、 42间隙 48、 48a切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l是应用 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的门后视镜的立体图, 图2是从汽车的后方侧看到的上述门后视镜的立体图。
如图l所示,门后视镜10例如具有安装固定在汽车12的副驾 驶席侧的车门14上的基座部16;转动自由地支承在上述基座部16 上、并且转动自由地设置在该基座部16的车身外方向侧的罩盖18; 设置于上述罩盖18的开口面、并映出车身后方以及车身侧方等的视 野的镜子20 (参照图2);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上 述基座部16上的基座侧饰条部件22;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 安装在上述罩盖18的外表面上的罩盖侧饰条部件24。
上述罩盖18被设定为,能够以相对于铅直线(V)在约15度~ 25度的范围内倾斜了规定角度的转动轴26的轴线26a(参照图3( a)) 为支点,在向车身的前方以及后方分别转动规定角度的倾倒位置、 以及向车身的宽度方向(车宽方向)突出的通常位置之间转动(参 照图6 ( a) ~图6 ( c ))。
在上述罩盖18的开口部内,具有包括电动马达28的转动驱动机 构30和包括多个促动器的镜倾动机构32 (参照图2),所述电动马 达28用于将该罩盖18以转动轴26为支点、在车身后方的倾倒位置 (折叠位置)和向车身的宽度方向突出的通常位置之间转动驱动, 所述多个促动器用于使设在罩盖18的开口面上的镜子20上下、左 右地倾动。
如图1所示,基座侧饰条部件22被安装成包括沿大致水平方 向直线状地延伸的基座部16的宽度窄的一侧面、以及上述基座部16 的宽度宽的上下面。此外,罩盖侧饰条部件24以直线状地与上述基座侧饰条部件22大致连续的方式设置,以沿着罩盖18的外表面的 弯曲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另外,上述基座侧饰条
部件22以及罩盖侧基座部件24例如可以由具有良好外观的电镀饰 条等构成。
在基座部16和罩盖18之间,如图3 (a)以及图3 (b)所示, 设有基座侧饰条部件22的端部与罩盖侧饰条部件24的端部相互相 对的对合部34。在上述对合部34处的罩盖18的前端部,设有由具 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所形成的曲面部36,而在基座部16上,设 有向罩盖18侧鼓出的突起部38。
在上述对合部34处,形成有在基座部16的突起部38与罩盖18 的曲面部36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第一间隙40。另 外,在上述第一间隙40的下方侧,与上述第一间隙40连续地、在 相互相对的基座部16侧的倾斜面16a与罩盖18侧的倾斜面18a之 间,形成有在与转动轴26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间隙42。在 此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二间隙42的尺寸设定得比上述第一间隙40
并且,上述对合部34被设置为,在基座部16与罩盖18之间、 相对于基座侧饰条部件22以及罩盖侧饰条部件24的延伸方向(直 线方向)仅倾斜规定角度,能够消除上述延伸方向的中断感,进一 步强调一体感。
另外,如图8的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所示,在突起部38的棱线 38a与倾斜面16a的分界处,形成弯曲的第 一 圆弧状部位44,并且, 在相对于基座部16的罩盖18的曲面部36与倾斜面18a的分界处, 形成弯曲的第二圆弧状部位46,由此,通过基座部16的突起部38 和罩盖18的曲面部36 (前端部),形成由侧^L平緩的圆弧状构成的 切割线48a。
如图4 (a)以及图4 (b)所示,上述突起部38在与罩盖18相 对的基座部16的车身前方侧、在侧视下大致三角形形状地鼓出而形 成,该突起部38被设置在罩盖18向车身的后方侧以及前方侧转动(倾动)时不致产生干扰的位置上。该突起部38的棱线38a可以如 后述那样、相对于基座部16的倾斜面16a仅倾斜约30度 45度, 上述突起部38的顶点38b与倾斜面16a之间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以 形成为约5mm左右。
通过在基座部16上设置突起部38,上述基座部16和上述罩盖 18之间的切割线4 8变得平滑,能够缩小从车身前方侧看到的上述基 座部16与上述罩盖18之间的缝隙,改善美观性(参照图5~图7)。 与此相对,在未设置上述突起部38的本申请人构思出的本发明第二 变形例中,上述基座部16与上述罩盖18之间的缝隙变大、更显眼, 不能说外观方面的美观性好(参照图9以及图10)。
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的门后视镜10,基 本如上述那样构成,下面说明其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大致连续的直线状设置安装在门后视镜 10的基座部16上的基座侧饰条部件22和安装在罩盖18上的罩盖侧 饰条部件24,即使基座部16的外方端部与车身全宽之间的尺寸狭 小,也能够使门后视镜10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外观方面优秀 的饰条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罩盖18的转动轴26以相对于铅直线 (V)交叉的方式倾斜规定角度,由此,基座部16的尺寸不会超过 车辆全宽,并且,即使是在罩盖18向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转动(倾 倒)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上述罩盖18与接近基座部16配置的车 门玻璃50产生干扰。
在此情况下,上述罩盖18的转动轴26的倾斜角度D(参照图3 (a))可以在相对于铅直线(V)约15度~25度的范围内进行设 定。这是因为,施加在上述罩盖18上的倾倒载荷(转动载荷)不是 特别高,是相对于外力不导致强度不足的恰当的量。此外,由于不 减小罩盖18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能够确保规定的前后方向的厚度, 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增大,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罩盖18的旋转面相对的基座部16的倾斜面16a上设置突起部38,由此,基座侧饰条部件22与罩盖侧 饰条部件24的对合部34处的罩盖侧饰条部件的前端部(曲面部36) 成为钝角,即使根据门后视镜的要求使角部形成圆角,缝隙也不会 扩张,能够获得外观设计上的连续性。在此情况下,由于门后视镜 10的角部所要求的R是2.5mm,所以,突起部38的顶点38b的相 对于倾斜面16a的高度是5mm左右就足够了,通过将该突起部38 的棱线38a的倾斜角度E(参照图(4a))设定为大约30度~45度, 能够恰当地避免对饰条部件的强度、成型性、脱模性的影响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借助设置在基座部16的突起部38, 对从前方流入基座部16与罩盖18之间的间隙(第一间隙40以及第 二间隙42)的风构成阻碍,因此能够发挥降低风噪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简单的构造来构成,因此,制 造、组装比较容易,而且,能够对以转动轴26为支点、相对于基座 部16转动规定角度的罩盖18的转动状态进行良好地设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座部16的突起部38与罩盖18 之间的切割线48被形成为平緩的圆弧状,因此没有不协调感、融入 外观设计中,不会有损于门后视镜的外观设计。
下面,将本申请人构思出的本发明的变形例与本实施方式对比进 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上述变形例中,对与本实施方 式相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同 一 参照符号进行说明。
在图11 (a)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在使罩盖18的转动轴26与 铅直线(V)大致平行、并采用将车辆外侧方向的尺寸增大的基座部 16的情况下,基座部16的外方端部的尺寸超过车辆全宽而溢出。与 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基座部16的外方端部与车身全宽之 间的尺寸狭小,也能够使门后视镜10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外 观方面优秀的饰条构造。
在图11 (b)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在使罩盖18的转动轴26与 铅直线(V)大致平行、并将基座部16与罩盖18的分割部位(切割 线)形成在较之第三变形例更接近基座部16的部位的情况下,在罩盖18与车门玻璃50之间的分离尺寸方面是有限度的,存在着当上 述罩盖18转动时与车门玻璃50产生干扰、或抵接在车门玻璃50上、 可动角度(倾倒角度)不足的可能性(罩盖18不能被折叠在车辆后 方的规定位置)。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恰当地避免与 车门玻璃50的千扰或抵接,能够对以转动轴26为支点转动规定角 度的罩盖18的转动状态进行良好地设定。
在图11 (c)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中,在将罩盖18的转动轴26相 对于铅直线(V)的倾斜角度D设定为超过25度、使其较大倾斜的 情况下,无法期待罩盖18的顺畅的转动动作(倾倒动作),存在着 对包括电动马达28在内的转动驱动机构30施加较大负载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罩盖18的转动轴26的倾斜角度D 设定为相对于铅直线(V)约15度 25度的范围内,由此,施加在 上述罩盖18上的倾倒载荷(转动载荷)不会特别高,能够确保与以 往大致相同的转动驱动机构的使用年限。
另外,在上述第五变形例中,在将罩盖18的转动轴26的倾斜角 度D设定得较大的情况下,与基座部16接近的罩盖18的前端部成 为锐角状,在根据门后视镜的要求使上述锐角部分形成圆角成R形 状时,朝向基座部16侧突出的长度缩短,切割线上的缝隙增大。与 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罩盖18的旋转面相对的基座部16 的倾斜面16a上设置突起部38,由此,即使根据门后视镜的要求使 角部形成圆角,缝隙也不会扩张,能够获得外观设计上的连续性。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借助突起部38对从前方流入基座部16 与罩盖18之间的间隙(第一间隙40以及第二间隙42)的风构成阻 碍,因此能够发挥降低风噪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例如,外部后 视镜并不限于门后视镜,也可以适用于例如翼子板上后视镜。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是设置在车辆上的外部后视镜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车身上的基座部、和转动自由地支承在所述基座部上的罩盖,所述罩盖转动自由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车身外方侧,具有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基座侧饰条部件;设置在所述罩盖上、且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罩盖侧饰条部件,所述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所述罩盖侧饰条部件被形成为当所述罩盖位于通常位置时、在对合部大致连续的形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的转动轴被设定成相对于铅直线向 车身外方侧倾斜规定角度,在所述对合部,在所述基座部与所述罩盖之间形成有间隙,该 间隙在与所述转动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合部处的、所述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所述罩盖侧饰条部件中的任一方的前端部以曲面形成,在与所述一方的前端部相对的、 所述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所述罩盖侧饰条部件中的任意另 一 方的端 部,形成有向所述一方的前端部侧突出的突起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合部处的、所述基座侧饰条部件以及所述罩盖侧饰条部件的相对部位上,通过所述突起部以及所述前端部,形成有在侧 视下由圓弧状构成的切割线。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合部处的、在与所述转动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间隙被设定为比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的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外部后视镜构造,即使在形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相对于基座部以及罩盖这两者分别设置饰条部件使其具有一体感。将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基座侧饰条部件(22)设置在基座部(16)上,并且将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罩盖侧饰条部件(24)设置在罩盖(18)上,将上述基座侧饰条部件(22)以及上述罩盖侧饰条部件(24)形成为当罩盖(18)处于未被折叠的通常位置时、在其对合部(34)大致连续的形状。
文档编号B60R1/06GK101428588SQ20081017413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堀井孝悦, 本田亲宏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