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499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辆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辆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可以支承乘员,并把乘员载荷传递至车辆。车辆座椅一般有 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座椅靠背可以支承乘员后背,座椅底部可以支承乘 员的下部。座椅靠背可以包括一个靠垫以增加坐在该座位的乘员的舒适 度。同样地,座椅底部可以包括一个坐垫以增加坐在该座位的乘员的舒适 度。座椅垫子可以覆以织物或者其他材料以提升车辆座椅的外观美感。车辆座椅可以被设置成容纳单一乘员,例如前凹背摺椅。其他车辆座 椅可以被设置成容纳多个乘员,例如面包车座椅。此外,不同的车辆可以 包括不同数量的座椅,例如比起跑车来面包车可能包括更多的座椅。车辆座椅会占据车辆内的空间。为了增加车辆内的可用空间,车辆座 椅可以被设置成可被使用者移开。通过拆解和从车内移开这种可移动的座 椅,更多的空间可以被用于运输物品。车辆座椅可以包括乘员保护系统。用于可移动座椅的保护系统可以安 装在车辆和座椅上。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辆座椅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表现为机动车辆用车辆座椅系统的形 式。该系统包括可移动的车辆座椅和与座椅结合的三点乘员保护系统。乘 员保护系统包括具有多个挂钩的安全肩带和腰带。该系统也包括座椅一体 化保护塔。至少一个挂钩安装在座椅一体化保护塔上,其余挂钩安装在座 椅上。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表现为机动车辆用车辆座椅系统的形 式。该系统包括可移动的车辆座椅和与座椅结合的三点乘员保护系统。该 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具有多个挂钩的安全肩带和腰带。挂钩安装在座椅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表现为机动车辆用车辆座椅系统的形 式。该系统包括可移动的车辆座椅和与座椅结合的三点乘员保护系统。该 保护系统包括具有多个挂钩的安全肩带和腰带。挂钩不安装在车辆上。
虽然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已被说明和公开,但是这些公开 不应该理解为限制权利要求。可以预见,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条件 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其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辆座椅系统可以在车辆碰撞过程中限制乘员移 动,并将将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从三点乘员保护系统 传递至车辆,并吸收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图l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移动车辆座椅系统的正视 图,其表示座椅系统的下部结构。
图2是图1中可移动车辆座椅系统的后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保护塔。
图3是图1中可移动车辆座椅系统的仰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横梁。
图4A是图1中座椅系统1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提升器 总成。
图4B是4A中提升器总成一部分的透视图,其表示安装在提升器总成 上的儿童座椅用束带。
图5是图4中提升器总成一部分的透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前钩。
图6是图5中前钩沿图5中剖线6-6的截面的后视图,其表示前钩的层面 结构。
图7是图1中座椅系统10—部分的截面端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可移动车辆座椅系统10的正视图,表示座椅系统10的下部结构。 座椅系统10包括座椅靠背12、座椅底部14,提升器总成16和横梁18。横梁18的长度实质上等于座椅系统10的宽度。在可选实施例中,横梁18的长度可以小于横梁18的宽度。座椅系统10大约可容纳四个乘客。在可选实施例 中,座椅系统10可容纳更少或更多数量的乘客。座椅靠背12支承乘客的后背,其包括靠背框架20、横管22和保护塔24。 靠背框架20为座椅靠垫(图中未示)提供结构支承,并传递/分散乘客载荷。 靠背框架20采用如焊接、螺钉固定等方式机械安装在座椅底部14和横梁18 上。横管22为座椅靠背12和下面将要说明的保护塔24提供进一步的结构支 承。座椅系统10还包括安全肩带26、安全带紧急自动束紧装置组件27、安 全腰带28和安全带扣29。安全带26、 27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可以限制乘客移 动。安全带紧急自动束紧装置组件27允许安全肩带26在乘客使用时有效地 伸长或縮短。图1表示处于收纳位置的安全肩带26,在该位置安全肩带26 的一部分被缠绕并收在安全带紧急自动束紧装置组件27中。安全肩带26和 安全腰带28具有常规的用以被安全带扣29接收的闩锁板25。图2是图1中座椅系统10的后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保护塔24。保护塔 24包括凹陷区域30,其用以接收安全带紧急自动束紧装置组件27。安全带 紧急自动束紧装置组件27在安全带紧急自动束紧装置的安装位置32采用 如螺钉固定的方式机械固定在保护塔24上。保护塔24还包括成型特征34以 容纳横管22。成型特征34允许横管22与图1所示的保护塔24的前表面至少 部分地平齐。此外,成型特征34为横管22提供了一个扩展的焊接面。保护塔24还包 括结构特征36、 38,它们进一步增加了保护塔24的结构完整性。结构特征 36、 38可以根据座椅的设计和所施加的载荷而变化。保护塔24的基部39比 保护塔24的顶部31宽。此外,保护塔24从基部39到顶部31逐渐变窄。然而, 保护塔24还可以按要求设置。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横管22焊接于保护塔24。然而横管22可以以 所需的方式机械地固定于保护塔24或者仅仅与保护塔24接触。横管22可以 作为减小保护塔位移的有效结构组件,该位移产生有利的乘客运动。在某些实施例中,保护塔24是强度均匀的一体式梁,结构横截面由此随着截面弯矩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这种保护塔24对于平均压力分配、重量和节省费用来说是最优的。横截面可以是带有浅拉伸深度的宽边柱型梁以使乘客座椅位置有效装配并为乘客提供最大的座椅舒适度。保护塔24可 以共用于三个和四个乘客的座椅总成。保护塔24,与其他结构件例如横管22相结合,被设计成用以传递/消散 碰撞能量。诸如结构特征36、 38的能量吸收特征增强了此能力。保护塔24 可以基本上焊接于横管22,以通过有效载荷路径上的结构消散载荷。保护 塔24还可以将载荷传递至座椅底部14。保护塔24还可以是垂直的、结构上 最优化的元件。图3是图1中座椅系统10的仰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横梁18。座椅底部 14包括支承垫40和弹簧附件42。支承垫40支承/分散乘客载荷。横梁18包括 支承垫安装位置44,例如孔,其用以接收支承垫40的弹簧附件42。提升器 总成16的提升器安装架46采用如螺钉固定等方式在提升器安装位置48机 械固定于横梁18。带/带扣挂钩板49也采用如螺钉固定等方式在挂钩板安装 位置47机械固定于横梁18。座椅系统10提供了有效的载荷路径管理设计,其可以实现优化的能量 消散。车内乘客通过上述保护系统受到保护,该保护系统至少部分安装于 保护塔24。车内人体躯干的载荷通过座椅靠背12和保护塔24被分散至橫梁 18和座椅底部14。然后载荷被传递至提升器总成16并最终传递至车辆(图 中未示)。图4A是图1中座椅系统1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提升器 总成16。提升器总成16包括前钩50、提升器板53和后闩锁组件56。前钩50 采用如螺钉固定等方式在前钩安装位置51机械固定于提升器板53。后闩锁 组件56采用如螺钉固定等方式在连接点57机械固定于提升器板53。前钩50包括钩特征52,其用以与车辆上的前锁栓54接合。同样地,后 闩锁组件56被设置成与车辆上的后锁栓58接合。前锁栓54和后锁栓58采用 如焊接等方式机械固定于轨道元件60。轨道元件60可以采用螺钉固定或别的方式机械固定于车辆底板61。提升器总成16将座椅底部14与底板61隔开。提升器板53提供了儿童座椅束带安装位置62,其允许儿童座椅用束带 63直接安装在提升器总成16上,如图4B所示。图5是图4中提升器总成16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前钩 50。前钩50包括滑面64和撞击面66。滑面64提供了一个表面,如果将座椅 系统10从车辆移出则其可以在该表面上滑动。撞击面66提供用于前锁栓54 的接触表面。如下所述,前钩50具有几个层,他们通过螺钉68栓接在一起。图6是前钩50沿图5中的剖切线6-6的截面的后视图,其表示前钩的层 面结构。金属片70、 72,例如铁,夹着塑料芯74。塑料芯74分别包在金属 片70、 72的底边缘76、 78周围,从而形成滑面64。塑料芯74也分别包在金 属片70、 72的上边缘80、 82周围,从而形成撞击面66。塑料芯74在座椅系 统10沿着滑面64滑动或移动时向前钩50的底缘76、 78提供耐磨性,并隔绝 与前锁栓54接触时的噪声。在某些实施例中,前钩50有助于适当遮盖座椅系统10,并保护结构免 受磨损。前钩50可以包括夹在两块铆接在一起的扁平钢板、例如金属片70、 72之间的高强度塑料部分、例如塑料芯74,以提供一个作为结构件的有效 系统。前钩50可以造价低廉,采用简单的冲压工具制成。前钩50可方便地 代替许多由诸如精密冲裁等高成本的加工工艺制成的结构钩。图7是图1中座椅系统10的一部分的截面端视图,其更详细地表示横梁 18。横梁18通过提升器总成16将乘客载荷从安全带26、 28和保护塔24传递 至车辆。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横梁18是滚轧成型的。然而在可选实施例 中,横梁18可以具有其他一体式的结构。安全肩带下方挂钩84采用如螺钉固定等方式机械固定于横梁18。图7 还表示了提升器总成螺栓86和提升器螺母88,保护塔螺栓90和保护塔螺母 92,例如穿孔螺母。横梁18因此提供了例如提升器安装位置48 (图2)、 保护塔安装位置94 (图2)的特征,螺栓86、 90可以穿过这些位置。提升 器总成16和保护塔24因此机械地固定于横梁18。在某些实施例中,横梁18将挂钩板安装位置47、束带安装位置62和其 他闩锁附件、装饰罩附件和支承垫安装位置44整合到一起。横梁18可以包 括嵌入并贯穿整个截面的穿孔螺母,以提供上述挂钩附件。尽管已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并不意味着上述 实施例图示和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更恰当地说,用于本说 明书中的词语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应该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 思想和保护范围的条件下可以作出多种改变。
权利要求1. 机动车辆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可移动车辆座椅;与座椅结合的三点乘员保护系统,其包括在车辆碰撞过程中限制乘员 移动的安全肩带和腰带,其中安全肩带和腰带具有多个挂钩;以及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其将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从 三点乘员保护系统传递至车辆,并吸收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其中 至少一个挂钩安装在座椅一体化保护塔上,而其他挂钩安装在座椅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包括连接于座椅一体 化保护塔的转矩管以在车辆碰撞过程中限制座椅一体化保护塔的位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矩管焊接于保护塔座 椅一体化保护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三点乘员保护系统包括车 内安全带紧急自动束紧装置,其中座椅一体化保护塔罩着车内安全带紧急 自动束紧装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包含宽 边柱型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具有宽 度,且其中该宽度可变。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具有第 一和第二端,其特征在于第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端的宽度,其中座椅一体 化保护塔的宽度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减小。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包括结构横梁,其中 座椅一体化保护塔的第一端安装在结构横梁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具有底板,其中该系 统还包含提升器、以便将座椅与底板隔开,悬挂垫、以沿着座椅分散乘员的重量,以及单一横梁、以便将乘员载荷传递至车辆,其中单一横梁包括 整合的悬挂垫附件、整合的提升器附件和整合的挂钩附件,且其中悬挂垫 通过整合的悬挂垫附件安装在单一横梁上,提升器通过整合的提升器附件 安装在单一横梁上,挂钩之一通过整合的挂钩附件安装在单一横梁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一横梁具有一体式结构。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具有宽度,其中单一 横梁的长度实质上等于座椅的宽度。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一横梁还包括整合的束 带闩锁附件,其用于接收束带闩锁。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整合的附件包含 穿孔螺母。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包含一 体式结构。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包括底板,其中座椅 还包括提升器以将座椅与底板隔开,且其中提升器包括整合的束带闩锁附 件,其用于接收束带闩锁。
16. 机动车辆用车辆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可移动车辆座椅;以及与座椅结合的三点乘员保护系统,其包括安全肩带和腰带以在车辆碰 撞过程中限制乘员移动,其中安全肩带和腰带具有多个挂钩,且其中挂钩 安装在座椅上。
17. 机动车辆用车辆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车辆内可移动车辆座椅;以及与座椅结合的三点乘员保护系统,其包括安全肩带和腰带以在车辆碰 撞过程中限制乘员移动,其中安全肩带和腰带具有多个挂钩,且其中挂钩 不安装在车辆上。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座椅一体化保护 塔以便将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从三点乘员保护系统 传递至车辆,并吸收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其中至少一个挂钩安装 在座椅一体化保护塔上,且其中其余挂钩安装在座椅上。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包含宽边柱型梁。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具有 宽度,且其中该宽度可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座椅系统,该系统包含可移动车辆座椅;与座椅结合的三点乘员保护系统,其包括在车辆碰撞过程中限制乘员移动的安全肩带和腰带,其中安全肩带和腰带具有多个挂钩;以及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其中至少一个挂钩安装在座椅一体化保护塔上,而其他挂钩安装在座椅上。座椅一体化保护塔可以将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从三点乘员保护系统传递至车辆,并吸收车辆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文档编号B60N2/42GK201154677SQ20082000040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5日
发明者安东尼·瓦拉辛, 理查德·斯奎尔斯, 瑞戴什·范吉普瑞姆, 约瑟夫·泰勒蒙提, 菲利普·斯金纳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