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63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
所属技术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尤其是一种配合安 全气囊和安全带使用的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牛,目.每次事故后必会造 成重大人员财产的损伤,有关此类事故的报道,比比皆是。目前,道 路交通安全事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罪魁祸首。针对 以上情况,我们在道路交通安全上也投入很多,而针对汽车本身的技 术措施,除开提高汽车性能外,最主要的即是安装安全气囊和佩戴安 全带。纵如此,撞车后仍然会造成伤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撞车后, 虽然安全气囊保障了司机头部安全,安全带避免了司机身体撞上其他 车体,但强大的冲力还是会给司机造成巨大的震撼,而导致伤亡。正 是基于以上问题,本辅助安全系统配合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使用,撞车 后通过本设计的缓冲作用,可延长司机座椅静止的时间,有效地降低 了给司机带来的震撼。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
全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 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感应及控制系统、缓冲系统组成, 所述的感应及控制系统由压力传感器、电磁继电器开关、步进电机、 限制栓组成,其中压力传感器有两个,其中一个装在安全气囊(12) 下,另一个装在后排座椅(1)内,而限制栓和歩进电机也有两个,
前限制栓(9)装在导轨(7)靠前排座椅(8)前端,受步进电机M1 (10)控制,后限制栓(4)装在前排座椅(8)和后排座椅(1)之间的导轨(7)上,受步进电机M2 (5)控制,而缓冲系统则有导轨 (7)、滑行杆(6)、后反冲弹簧(3)、前反冲弹簧(13)组成,其中 滑行杆(6)置于导轨(7)内,导轨(7)前端装有前反冲弹簧(13), 而后端则装有后反冲弹簧(3)。当车处于正常行驶时,步进电机Ml (10)和M2 (5)均静止,前限制栓(9)和后限制栓(4)均露出导 轨(7)且静止于导轨(7)之上,撞车后,安全气囊(12)瞬间膨胀, 置于安全气囊(12)下的压力传感器接受感应,电磁继电器开关闭合, 步进电机Ml (10)运转,拉动甜限制栓(9)縮回导轨(7)内;与 此同时,后排座椅(1)内的压力传感器(2)被供电,如果后排座椅 (1)无乘客(15),压力传感器(2)接受感应,电磁继电器开关闭 合,步进电机M2 (5)运转,后限制栓(4)被拉入导轨(7)内,如 果后排座椅(1)有乘客(15),则后限制栓(4)没有任何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合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使用,当车 有异常则工作,无异常则静止,符合人性化要求;通过多次反冲缓冲 作用,可有效降低司机遭遇到的冲力,避免了人员伤亡;整个设计充 分考虑车的运动工况和车体结构构造,性能可靠、美观且不占空间。
以下结合
和实施例进一歩对本实用新型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构成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向前滑动时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排有人时向后滑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排无人时向后滑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卸下前排座椅后的导轨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卸下前排座椅后的导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轨三维效果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轨主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轨沿图8中dd'线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导轨卸下前限制栓后沿图8中'dd'线剖开后的 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导轨沿图8中cc'线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导轨沿图8中bb'线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导轨卸下后限制栓后沿图8中bb'线剖开后的 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步进电机M1控制系统电路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恒流源供电系统电路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步进电机M2控制系统电路图
其中l-后排座椅、2-压力传感器、3-后反冲弹簧、4-后限制栓、 5-步进电机M2、 6-滑行杆、7-导轨、8-前排座椅、9-前限制栓、10-步进电机M1、 11-方向盘、12-安全气囊、13-ii」—反冲弹簧、14-仪表盘、 15-后排乘客、16-前排司机、17-滑槽、18-防走飞罩、19-减震装置、 20-前排座椅安装口、 21-后滑槽护罩、22-安装件、23-前滑槽护罩、24-前限制栓安装槽、25-后踏脚板、26-前踏脚板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l、图2、图3、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撞
辅助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感应及控制系统、缓冲系统组成,所 述的感应及控制系统由压力传感器、电磁继电器开关、步进电机、限 制栓组成,其中压力传感器有两个,其中一个装在安全气囊(12)下, 另一个装在后排座椅(1)内,而限制栓和步进电机也有两个,前限 制栓(9)装在导轨(7)靠前排座椅(8)前端,和步进电机M1 (10) 的旋转轴连为一体,并受其控制,后限制栓(4)装在前排座椅(8) 和后排座椅(1)之间的导轨(7)上,受步进电机M2 (5)控制,电 磁继电器开关也有两个,分别控制步进电机的通断电;而缓冲系统则有导轨(7)、滑行杆(6)、后反冲弹簧(3)、前反冲弹簧(13)组 成,其中滑行杆(6)置于导轨(7)内,导轨(7)前端装有前反冲 弹簧(13),而后端则装有后反冲弹簧(3)。当车处于正常行驶时, 步进电机M1 (10)和M2 (5)均静止,前限制栓(9)和后限制栓(4) 均露出导轨(7)且静止于导轨(7)之上,前排座椅(8)也静止小 动。撞车后,安全气囊(12)瞬间膨胀,置于安全气囊(12)下的压 力传感器接受感应,电磁继电器开关闭合,步进电机Ml (10)得电 运转,拉动前限制栓(9)縮冋导轨(7)内;与此同时,后排座椅(1) 内的压力传感器(2)被供电,压力传感器(2)得电工作,如果后排 座椅(1)无乘客(15),压力传感器(2)接受感应,电磁继电器开 关闭合,步进电机M2 (5)运转,后限制栓〔4)被拉入导轨(7)内, 前排座椅(8)在前反冲弹簧(13)和后反冲弹簧(3)之间的导轨(7) 区间上被缓冲;如果后排座椅(1)有乘客(15),则后限制栓(4) 没有任何动作,此时前排座椅(8)在前反冲弹簧(13)和后限制栓 (4)之间的导轨(7)区间上被缓冲,以上电路均通过车载电源供电。
在图5、图6、图7、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
撞辅助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轨(7)整体呈凹槽状,凹槽两棱沿即 为防走飞罩(18),呈扣瓦状,凹槽两边设有滑槽(17),呈弧形凹槽 状,滑行杆(6)即置于此防走飞罩(18)和滑槽(17)构成的空间 内,滑行杆(6)和座椅减震装置(19)连为一体,在此减震装置(19) 上设有前排座椅安装口 (20),在此导轨(7)前排座椅(8)前端前 端设有前限制栓(9)。
在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其特 征在于导轨(7)分三段,在其前段棱沿处装有前滑槽护罩(23),在 其中段棱沿处装有防走飞罩(18),在其后段棱沿处装有后滑槽护罩 (21),在导轨(7)底部设有安装件(22)。在图8、图9、图IO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 -种汽车碰撞辅助安
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轨(7)中段靠前端中央底面上有前限制栓安装 槽(24),前限制栓(9)即装于此安装槽(24)内。
在图8、图11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
其特征在于导轨(7)前段中央底面上设有前踏脚板(26)。
在图8、图12、图13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
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轨(7)后段靠前端中央底面上有后限制栓(4), 在后限制栓(4)之外的区域设有后踏脚板(25)。
在图14所示的第七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其 特征在于装在安全气囊(12)的压力传感器为气压传感器,在硅片的 中间,从背面腐蚀形成了正方形的膜片,利用膜片将压力转换成应力, 在膜片的表面,通过扩散杂质形成了四个P型测量电阻R1、 R2、 R3、 R4,它们按桥式电路连接,利用压阻效应将加在膜片上的应力变换成 电阻的变化,此电阻的变化通过桥式电路之后,在桥式电路的两个输 出端之间,以电位差的形式对外输出,即当该气压传感器接受感应后, 输出高电平信号,然后再通过AD620将信号放大。如果气压传感器 未接受感应,AD620放大器6脚输出低电平,VT截止,Kl断开,而 当气压传感器接受感应后,AD620放大器6脚输出高电平,VT导通, 继电器K得电吸合,触点K1闭合,步进电机M1 (10)得电工作, 同时VouT向压力传感器(2)输出电流。
在图15所示的第八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其 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2)接受VouT提供的电源须经过恒流源供电电 路处理,它采用双电源供电以避免共模干扰。电流1=2.5况,其稳定度取 决于基准电压源1403和电阻R的稳定度。
在图16所示的第九实施例中, 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其 特征在于Al、 A2组成第一级同相并联差动放大器,A3构成第二级差动放大器,压力传感器(2)为压阻式传感器,该传感器输出的信号 先通过施密特触发器处理,当传感器接受施压后,施密特触发器输入
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信号经过A1、 A2、 A3放大后,仍为 低电平输入VT, VT截止,Kl断开,而当传感器未接受施压时,施 密特触发器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信号经过A1、 A2、 A3放大后,输入VT高电平,VT导通,继电器K得电吸合,触点
Kl闭合,步进电机M2 (5)得电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感应及控制系统、缓冲系统组成,所述的感应及控制系统由压力传感器、电磁继电器开关、步进电机、限制栓组成,其中压力传感器有两个,其中一个装在安全气囊(12)下,另一个装在后排座椅(1)内,而限制栓和步进电机也有两个,前限制栓(9)装在导轨(7)靠前排座椅(8)前端,后限制栓(4)装在前排座椅(8)和后排座椅(1)之间的导轨(7)上,而缓冲系统则有导轨(7)、滑行杆(6)、后反冲弹簧(3)、前反冲弹簧(13)组成,其中滑行杆(6)置于导轨(7)内,导轨(7)前端装有前反冲弹簧(13),而后端则装有后反冲弹簧(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其特征在 于导轨(7)整体呈凹槽状,凹槽两棱沿即为防走飞罩(18),呈扣瓦 状,凹槽两边设有滑槽(17),呈弧形凹槽状,滑行杆(6)即置于此 防走飞罩(18)和滑槽(17)构成的空间内,滑行杆(6)和座椅减 震装置(19)连为一体,在此减震装置(19)上设有前排座椅安装口(20),在此导轨(7)前排座椅(8)前端设有前限制栓(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辅助安全系统,它由感应及控制系统、缓冲系统组成,感应及控制系统由压力传感器、继电器开关、电机、限制栓组成,缓冲系统则有导轨(7)、滑行杆(6)、反冲弹簧组成,撞车后,安全气囊(12)膨胀,置于安全气囊(12)下的压力传感器接受感应,继电器开关闭合,步进电机M1(10)运转,拉动前限制栓(9)缩回导轨(7)内;同时,后排座椅(1)内的压力传感器(2)被供电,如果后排座椅(1)无乘客(15),压力传感器(2)接受感应,电磁继电器开关闭合,步进电机M2(5)运转,后限制栓(4)被拉入导轨(7)内,座椅则可在导轨(7)上来回缓冲。该系统可有效降低司机遭遇到的冲力,避免了人员伤亡。
文档编号B60R21/23GK201287695SQ20082006825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余立成 申请人:余立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