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护帘式气囊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碰撞时保护车辆乘客的气嚢装置,更具体地说, 涉及在车辆侧碰撞时保护乘客的护帘式气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轮式机动车辆领域,已经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护帘式 气嚢装置,并投入实际应用。通常,护帘式气囊装置安装在乘客室的 上侧部,在车辆碰撞(即,侧碰撞)时,装置的气嚢在乘客(即,乘 客的头部)与侧窗之间的空间内像帘幕一样迅速地膨胀,从而保护乘
客不会受到碰撞的严重冲击。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7 -196856中,揭示了一种这样的气嚢装置。
为了阐明本发明,下面将简单地讨论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的护帘 式气嚢装置。
该申请的护帘式气嚢装置通常包括长形的气嚢,该气嚢包括在 各自的边缘部相互连接起来、以便形成长形的嚢的长形的内侧和外侧 基底织物;长形的内部织物结构,所述内部织物结构安装在所述长形 的气嚢内,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长形的内部织物。为了将内 部织物结构置于气嚢内,将第一和第二内部织物的各前端和后端以及 第一和第二内部织物的上部和下部连接部连接到气嚢的内侧和外侧基
底织物上。通过将内部织物结构这样设置在气嚢内,在气嚢内形成多 个配置成三层的可膨胀室。从而,在车辆碰撞时,由在碰撞方向上基 本上重叠的至少两个膨胀的室实现对乘客头部的保护,这带来对乘客 令人满意的保护。
发明内容
在上述已知的护帘式气嚢装置中,利用粘合剂进行内部织物结构 向气嚢上的连接。尽管粘合剂对于在两个织物的相互连接部处获得可靠的密封是有效的,但是,利用这种粘合剂,有时不能提供具有令人 满意的粘结力的相互连接部。当然,使用强力粘合剂会不可避免地导 致气嚢装置的成本的增高。而且,当使用的粘合剂固化时,由于固化 的粘合剂的硬化,相互连接部的柔性变低。在这种情况下,气嚢的织 物材料的相互连接部和主要部分之间的柔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这 种情况下,在碰撞时,当将高的气压施加给所述室时,迫使相互连接 的硬化的部分经受应力集中。由于上述原因,选择实际上能够用于内 部织物结构与气嚢连接的粘合剂并不容易。而且,利用粘合剂进行这 种连接,直到粘合剂变得充分固化为止,要求避免气嚢本身的移动, 这将会导致降低工作效率。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上述缺点的护帘式气嚢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 一 个目的是提供 一种制造没有上述缺点的护帘式气 嚢装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嚢装置,所述气嚢装置包括气体发生 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在操作时产生气体;气嚢,在通过进气口接收到 气体时,所述气嚢膨胀,该气嚢在其为扁平状态时适合于沿着机动车 辆的乘客室的侧部安装;其中,所述气嚢包括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 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被结合起来以构成外嚢,在未接受气体时, 所述外嚢是扁平的,该外嚢形成有进气口;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所 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被结合起来以构成内嚢,该内嚢被安装在所述 外嚢中,在所述内嚢和所述外嚢之间保持给定的空间,将内侧和外侧 较小织物的给定的部分分别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 上,以便在内嚢与外嚢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嚢装置,所述气嚢装置包 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在操作时产生气体;气嚢,在通过 进气口接收到气体时,所述气嚢膨胀,该气嚢在其为扁平状态时适合 于沿着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侧部安装;其中,所述气嚢包括内侧和 外侧基底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皮相互缝合起来以 <更构成矩 形的外嚢,当接收气体时,该外嚢的形状是扁平的,该外嚢形成有进气口;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皮相互缝合起 来以构成矩形的内嚢,该内嚢被安装在外嚢中,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 的给定的部分被分别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上,以 便在内嚢与外嚢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所述内嚢具有暴露于外 嚢的内部的前部和后部开口端;第一直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一直的气 体通道被限定在内嚢的上脊部与外嚢的顶部之间,并从进气口向前方 延伸;第二直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二直的气体通道被限定在内嚢的下 边缘与外嚢的底部之间,并借助内嚢与第一直的气体通道间隔开;多 个开口 ,所述开口形成在内嚢的内侧和外侧较小织物中。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 加清楚。
图l是本发明的护帘式气嚢装置的展开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护帘式气嚢装置在膨胀时的部分剖去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制造本发明的护帘式气嚢装置的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在生产过程中护帘式气嚢的一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A-A线截取的示意地表示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与图4类似的图示,但是,表示用于生产本发明的气嚢装 置的改型的附加的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护帘式气嚢装置100。
如可以从图l理解的那样,将护帘式气嚢装置IOO构造成在车辆 侧面碰撞等时像帘幕一样迅速膨胀为长形的气囊102,以便保护乘客 的头部。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当不使用时,护帘式气嚢装置100 被紧紧地巻起,并且被平整地容纳在沿着乘客室的顶棚的每一个侧边 延伸的长形的空间内。
应当指出,图1所示的气嚢装置IOO是相对于相关机动车辆的行 进方向而言安装在乘客室的右上侧的类型的气嚢装置。
如图1所示,长形的气嚢102包括长形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如图所示,两个基底织物la和lb被缝纫线2沿着其外周部相 互缝合到一起。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中的每一个由315旦尼 尔(denier)的66尼龙(商品名)纺织的织物制成,单位面积的质量 为200g/m2。当然,基底织物la和lb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
如从图l可以理解的那样,长形的气嚢102在其后上部形成有充 气进气口 3。长形的气嚢102的上边缘具有多个缝制在其上的安装凸 耳lc。安装凸耳lc被固定到相关机动车辆的车顶纵梁(未示出)上。
如图1所示,在气嚢102的内部的上部部分中,形成有直的气体 通道ld,该气体通道从进气口 3向气嚢102的前部上端延伸。从而, 在车辆碰撞(即,侧面碰撞)时,充气气体从进气口 3沖进直的气体 通道ld。
气体发生器(即,充气机)104安装在进气口 3附近,用于在车 辆碰撞时产生充气气体。
气嚢102在其后方下部具有基本上为三角形的不能膨胀的织物部 分le。
不能膨胀的织物部分le,通过只设置带有三角形切口 le'的内侧 基底织物la、并将该切口 1 e'的边缘区域与外侧基底织物lb缝合起来 而形成。当然,这样的不能膨胀的织物部分le,也可以通过只设置带 有切口 le'的外侧基底织物lb、并将该切口 le'的边缘区域与内側基底 织物la缝合起来而形成。
应当指出,由于设置了这种不能膨胀的织物部分le,长形的气嚢 102的内部被划分成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和较小的后部可膨胀腔
室1g。
如图2所示,在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内,安装有长形的内嚢4。
如图所示,长形的内嚢4的形状像一个套筒,并具有分别暴露于 较大的前部可膨胀部lf的前部和后部的前部和后部开口。
长形的内嚢4包4舌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4a和4b,所述内侧和 外侧较小的织物沿着上部和下部匹配部或者重叠部被缝纫线5相互缝合起来。两个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材料可以和上述基底织物la和 lb的材料是一样的。
如图2所示,当膨胀时,与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的尺寸相比, 内嚢4的尺寸足够小。
如图2所示,内嚢4形成有六个上部开口 4c和六个下部开口 4c'。 更具体地说,所述六个开口 4c或者4c'被分成两组, 一组沿着内侧和 外側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上部或下部匹配部的一侧延伸,另外一组 沿着所述上部或下部匹配部的另外一侧延伸。
如图所示,每个开口 4c或4c'的形状基本上为三角形。
应当注意,如图2、 3和5所示,每一个都在成对的上部和下部开 口 4c和4c'之间延伸的内侧较小的织物4a的竖直延伸的直部4a',被 缝纫线5'等缝合到内侧基底织物la上,每一个都在成对的上部和下部 开口 4c和4c'之间延伸的外侧较小的织物4b的竖直延伸的直部4b', 被缝纫线5'缝合到外侧基底织物lb上。
如图2和5所示,上述直的气体通道ld在气嚢102内被限定在内 嚢4的上边缘与气嚢102的上边缘之间。而且,另外一个直的气体通 道lj在气嚢102内被限定在内嚢4的下边缘与气嚢102的下边缘之间, 如图所示,该通道lj具有和通道ld基本上相同的尺寸。
如图1所示,用缝纫线2将三角形系紧布6的基底侧缝合在气嚢 102的前端。即,在利用缝纫线2缝合长形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 和lb以便形成气嚢102的同时,完成系紧布6向气嚢102上的安装。
如图3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向固定到车身的前柱(未示出)的托 架8 (见图1)延伸的系紧带7被连接到系紧布6的顶点。
如图1所示,较小的后部可膨胀腔室lg形成有之字形通道lz, 该之字形通道通过由缝纫线2将基底织物la和lb的两个直的部分缝 合起来而提供。利用这种之字形通道lz,适当地平衡充气气体从进气 口 3向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和较小的后部可膨胀腔室lg的供应。 而且,由于设置了之字形通道lz,在膨胀时,较小的后部可膨胀腔室 lg可以采取所希望的形状。下面,参照附图,特别是,参照图3、 4、 5和6,说明制造上述 护帘式气嚢装置100的方法。
首先,如图3所示,分别准备矩形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 lb。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内侧基底织物la形成有上述三角形 切口 le'(见图l),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均分别形成有耳部, 用于形成上述充气进气口 3 (见图3)。
然后,准备矩形的内部和外部较小的织物4a和4b。如图3所示, 每一个织物4a或4b形成有三对开口 4c和4c'。
然后,分别精确地将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4a和4b置于基底织 物la和lb的内表面的给定部分。当然,所述给定的部分是用于确保 所制造的内囊4在设于气嚢102内的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内的精 确定位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将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4a 和4b置于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精确的位置上,并且在基 底织物la的上边缘与较小的织物4a的上边缘之间、在基底织物la 的下边缘与较小的织物la的下边缘之间、在基底织物lb的上边缘与 较小的织物lb的上边缘之间,以及在基底织物lb的下边缘与较小的 织物lb的下边缘之间,留下相等的间隙。
然后,如图3所示,利用缝纫线5'等,将在成对的开口 4c与4c' 之间延伸的内侧较小的织物4a的每一个直部4a'缝合到内侧基底织物 la上,利用缝纫线5',将在成对的开口 4c和4c'之间延伸的外侧较小 的织物4b的每一个直部4b'缝合到外侧基底织物lb上。如果需要的 话,可以利用密封剂涂敷缝合的直部4a'和4b',以便完全密封在进行 缝制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微细的开口。而且,如果需要的话,可 以借助于粘合剂进行缝合。即,在这种情况下,将诸如热固性材料片 等粘合剂紧密地置于较小的织物4a或者4b与基底织物la或者lb之 间,然后对两个织物4a和la (或者4b和lb)加压和加热,以便将 两织物结合到一起,然后对结合在一起的织物4a和la(或者4b和lb) 进行缝合。借助于粘合剂,可以容易并且精确地进行缝合。
然后,将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相互重叠,^f吏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4a和4b置于其间。在这种条件下,应当将内侧和外侧基 底织物la和lb精确地重叠。
然后,如图4所示,将重叠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上 侧部分(如在图3和4中所看到的那样)折回,以便露出较小的织物 4a和4b的重叠的上侧部分。
然后,利用缝纫线5将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重叠的上侧部分缝合。
然后,和上面的步骤类似,将重叠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 lb的下侧部分折回,以便露出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重叠的下侧部分, 然后,利用缝纫线5将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重叠的下侧部分缝合。
然后,将重叠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折回的上部和下 部部分折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
然后,如可以从图3理解的那样,准备其上固定有系紧带7的三 角形的系紧布6,将三角形的系紧布6的基底侧紧密地置于内侧和外 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重叠的前端之间。
然后,利用缝纫线2将除去将要形成充气进气口 3(见图1)的区 域之外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重叠的外周部与基底织物la 和lb的用于之字形通道lz的两个直的部分缝合到一起。如图1所示, 缝纫线2将内侧基底织物la的三角形切口 le'的外周与外侧基底织物 lb缝合到一起。
借助这些步骤,制造图1所示的气嚢102。
然后,将气嚢102折叠起来使之具有窄的形状,然后,将气体发 生器104连接到进气口 3上。借此,制成护帘式气嚢装置100。
将这样制造的护帘式气嚢装置100安装到乘客室的一个侧部上, 使得窄的形状的气嚢102经由安装凸耳lc固定到车顶纵梁(未示出) 上,将从系紧布6延伸出的系紧带7的前端通过托架8固定到车辆的 前柱(未示出)上。最后,将可以缩回或者易碎的装饰性的罩构件(未 示出)配置乘客室的侧部,以便将护帘式气嚢装置IOO相对于乘客室 隐藏起来。尽管图中未示出,不过,带有碰撞传感器的控制单元连接到气体
发生器104上,以便操作该气体发生器。
当由于侧面碰撞、翻转等,从碰撞传感器将碰撞信号供应给控制 单元时,控制单元操作气发生器104,以便立即产生高压充气气体。
于是,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口 3沖进折叠起来的气嚢102。气体的 较大的部分通过直的气体通道ld被引导到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 内,气体的其余的部分通过之字形通道lz被引导到较小的后部可膨胀 腔室lg内。
这样,迫使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和较小的后部可膨胀腔室 lg膨胀。
在膨胀的最初阶段,通过打开或者打破装饰性的罩构件,膨胀的 气嚢102冲出,并进入到乘客室,并冲入到车辆的侧窗和乘客室内的 乘客头部之间的特定空间内。
在气嚢102快速膨胀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内嚢4同时膨胀, 从而允许高压气体通过其前部和后部较大的开口及其多个开口 4c和 4c'流入其中。
如可以从图2和5理解的那样,由于从上部和下部开口导入加压 气体。分别形成在较小的织物4a (或4b)与基底织物la (或者lb) 之间、并被限定在相邻的两个缝合的直部4a'之间的窄的辅助腔室ln 或者ln',也被膨胀。
从而,如可以从图5很好地理解的那样,由于形成这种窄的辅助 腔室ln和ln',较大的前部可膨胀腔室lf的内部形成所谓的三层腔室 结构,所述三层腔室结构包括被限定在内嚢4内的主可膨胀腔室lm 和设置在主可膨胀腔室lm的两侧的两个窄的辅助腔室ln和ln'。由 于这种三层腔室结构,在车辆侧面碰撞时,乘客的头部被气嚢102可 靠地约束或者保护。
如上所述,为了制造气嚢102,在将分离的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 物4a和4b分别缝合到分离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内表面 上之后,进行向重叠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外周部上的缝合。该步骤对于精确和快速地生产气嚢102是相当有效的。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改型。
在上面的描述中,将开口 4c和4c'描述为三角形开口。但是,如 果需要的话,开口 4c和4c'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例如,圆形和矩形。
在上面的描述中,将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直部4a' 和4b'描述为竖直延伸的部分。但是,如果需要的话,这种部分4a'和 4b'也可以是橫向延伸的。而且,代替采用这种直部4a'和4b',也可以 通过每一个均为圆形的多个相互间隔开的点来形成内侧较小织物4a 和内侧基底织物la之间的缝合以及外侧较小织物4b和外侧基底织物 lb之间的缝合。
而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减小内嚢4的前部和后部较大的开口 (见图2)的尺寸,以便更精细地控制进入内囊4的高压气体流。
为了减小内嚢4的前部和后部开口的尺寸,可以采用下面借助图 6描述的方法。
如图(即,图6)所示,并通过参照图4将可以理解,首先,将 重叠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沿相反方 向折回,以^使露出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重叠的上侧和下侧部分。
然后,如可以从图6看出的那样,将重叠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 la和lb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未示出)向相反方向折回,以便露 出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重叠的左侧和右侧部分。
然后,除去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左侧和右侧部分的给定部分9 (在图6中只表示出一个)之外,利用缝纫线5,将较小的织物4a和 4b的重叠的上侧和下侧部分与较小的织物4a和4b的重叠的左侧和右 側部分缝合起来。
然后,将重叠的内側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被j斤回的上部、 下部、左侧和右侧部分折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
然后,如将会从图3理解的那样,将三角形系紧布6的基側置于 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重叠的前端之间。
然后,除去将要形成充气进气口 3的区域和基底织物la和lb的用于之字形通道lz的两个直的部分的区域之外,利用缝纫线2将内侧 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重叠的外周部分缝合。
借助这些步骤,制成具有内嚢4的气嚢102,其中,所述内嚢4 带有较小的前部和后部开口 9。即,这样制成的内嚢4:除上部和下部 开口 4c和4c'之外还具有较小的前部和后部开口 9,这就意味着与窄 的辅助腔室ln和ln'相比,为了完全膨胀内嚢4,需要较长的时间, 从而提供具有所希望的多步骤膨胀方式的气嚢102。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首先,因为利用缝制于其上的缝纫线2、 5和5'进行织物la、 lb、 4a、 4b和6之间的相互连接,所以,与前面描述的现有技术中使用粘 合剂的情况不同,能够以足够的粘结力将织物相互连接起来。
第二,由于利用缝纫线2、 5和5'的缝合的特性,与现有技术的情 况不同,可以确保织物的相互连接部分的柔性。
第三,如上面刚刚描述的那样,由于三层腔室结构,所以在车辆 的侧面碰撞中,气嚢102能够可靠地保护或者限制乘客的头部。而且, 如果减小内嚢4的前部和后部开口的尺寸,则可以利用气嚢102实行 所希望的多步骤膨胀。
第四,为了制造气嚢102,在分别将分离的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 物4a和4b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内表面上之后,进 行向重叠的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la和lb的外周部上的缝合。这一步 骤对于精确和快速地制造气嚢102是相当有效的。
通过引用,2008年2月2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 40383 的全部内容被结合于本文中。
尽管上面参照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 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通过上述描述,熟悉本领域的人员, 可以实现这些实施形式的各种改型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当进行操作时,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以及气囊,在通过进气口接收到气体时,所述气囊膨胀,该气囊在为扁平状态时适合于沿着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侧部安装;其中,所述气囊包括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构成外囊,所述外囊在未接收气体时是扁平的,该外囊形成有进气口;以及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构成内囊,该内囊安装在所述外囊中,在所述内囊与所述外囊之间保持给定的空间,将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的给定的部分分别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上,以便在内囊与外囊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嚢装置,其中,所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的 织物的给定部分的形状是直的,并且,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 定部分的形状是直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和外侧较小 的织物的给定的直的部分、以及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直的部 分沿着大致垂直于所述内嚢的轴向的方向延伸。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侧和内侧气嚢 在为扁平状态时形状都是矩形的。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相互缝合的 直的部分的长度比每个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的竖直长度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相互缝合的直的部分的相反端的部分处,内嚢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将内嚢的 内部与内嚢和外嚢之间的给定的空间连通起来。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缝合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提供进气口。
8. 如权利要求7所迷的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外嚢和内嚢配 置成在它们之间形成从进气口延伸的第一直的气体通道和被内囊相对 于所述第一直的气体通道间隔开的第二直的气体通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内側和外侧较 小的织物提供的内嚢具有敞开的前端和后端。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缝制内侧和 外侧较小的织物的前端和后端的给定的部分,减小内嚢的前部和后部 开口端的尺寸。
11. 一种气嚢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在操作时产生气体;以及 气嚢,在通过进气口接收到气体时,所述气嚢膨胀,该气嚢在为 扁平状态时适合于沿着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侧部安装; 其中,所述气嚢包括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被相互缝合起来 以便构成矩形的外嚢,当接收气体时,该外嚢的形状是扁平的,该外 嚢形成有进气口;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被相互缝合 起来以便构成矩形的内嚢,该内嚢被安装在外嚢中,内侧和外側较小 的织物的给定的部分被分別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 上,以便在内嚢与外嚢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所述内嚢具有暴 露于外嚢的内部的前部和后部开口端;第一直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一直的气体通道被限定在内嚢的上脊 部与外嚢的顶部之间,并从进气口向前方延伸;第二直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二直的气体通道被限定在内嚢的下边 缘与外嚢的底部之间,并被内嚢相对于第一直的气体通道间隔开;以 及,多个开口 ,所述开口形成在内嚢的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上。
12. —种制造气囊装置的气囊的方法,所述气囊装置包括在操作时将气体供应给气嚢以便将所述气嚢膨胀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嚢包括: 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结合起来构成外嚢, 该外嚢在未接收气体时形状是扁平的,所述外嚢形成有进气口;内侧 和外侧较小的织物,所述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结合起来构成内嚢, 所述内嚢安装在所述外嚢中,在内嚢与外嚢之间保持给定的空间,内 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的给定的部分被分别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 的给定的部分上,以便在内嚢与外嚢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 所述方法包括(a) 将第一基底织物缝合到第一较小的织物上,以便构成第一扁 平单元;(b) 将第二基底织物缝合到第二较小的织物上,以便构成第二 扁平单元;(c) 将第一和第二扁平单元重叠,使得第一和第二较小的织物置于第 一 和第二基底织物之间;(d) 将第一和第二基底织物的重叠的外周端部折回,以便露出第一和第二较小的织物的重叠的外周端部;(e) 缝合第一和第二较小的织物的重叠的外周端部;(f) 将第一和第二基底织物的折回的外周端部折回到初始的扁平 的位置,同时,将缝合的第一和第二较小的织物的重叠的外周端部隐 藏起来;以及(g) 将第一和第二基底织物的重叠的外周端部缝合,从而构成嚢。
全文摘要
一种气囊,包括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所述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构成外囊,所述外囊在未接收气体时是扁平的。所述外囊形成有进气口,通过该进气口将充气气体导入到外囊窄,并使该外囊膨胀。所述气囊进一步包括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所述织物被缝合起来以便构成内囊,该内囊安装在所述外囊中。分别将内侧和外侧较小的织物的给定的部分缝合到内侧和外侧基底织物的给定的部分上,以便在内囊与外囊之间形成多个窄的辅助腔室。
文档编号B60R21/23GK101513862SQ200910007868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1日
发明者上山拓哉 申请人:日本塑料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