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409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
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车用后视镜是设在车前部外面两侧,驾驶人员要 通过车前部外面两侧的后视镜观察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时,需要 转动头部等,传统的车用后视镜已难以满足人们所需。现有技术 中,汽车上的后视镜主要存在下述问题1、驾驶人员在观察时由 于头部转动角度较大,容易造成失误,发生事故。2、传统车用后 视镜本身所占空间比较大,进而增加了车体所占空间的宽度。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 能方便驾驶人员观察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的同时,还能减少传统 后视镜所占空间进而减少车身宽度的潜望式车用后视镜。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潜望式车用 后视镜,包括呈条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两端均 设有开口,在壳体一端的开口处设有供驾驶人员观看的观看镜, 另一端设有能够镜像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的扫描镜,所述的观看 镜和扫描镜位于壳体内同一侧壁上,在扫描镜和观看镜之间设有 能将扫描镜上的图像传输至观看镜上的传输机构。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扫描镜是伸出车身外的,用来将车 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镜像到传输机构中,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 经过传输机构到达置于车内工作台上的观看镜,这样驾驶人员就 可以不用转动头部等就能很方便地观察车身侧边及车后的情况,提高了行车的安全。在上述的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 壳体内壁上的反射镜,反射镜的镜面与观看镜和扫描镜的镜面相 对,该反射镜为平面镜或凹面镜。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的传输机构由反射镜组成,车身侧边 和车后的情况通过扫描镜镜像到反射镜中,并由反射镜反射到观 看镜中来供驾驶人员观察。在上述的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 扫描镜与观看镜之间的若干片相互平行的反光镜,该发光镜相对 于观看镜呈倾斜设置且能将扫描镜上的图像依次反射到观看镜 上。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的传输机构也可以是由设置在扫描镜 与观看镜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反光镜组成,该四片反光镜相对于观 看镜倾斜设置,其中两片反光镜设置在与扫描镜和观看镜同一侧 的壳体侧壁上,另两片反光镜设置在对面的壳体侧壁上。车身侧 边和车后的情况通过扫描镜镜像,再分别依次由上述四片反光镜 发射,最后到达观看镜来供驾驶人员观察。在上述的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所述的反光镜为平面镜。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设置在扫描镜与观看镜之间并相互平 行的反光镜为平面镜,这样从扫描镜中镜像过来的图像通过这些 反光镜反射后清晰地传递到观看镜中供驾驶人员观看。在上述的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所述的扫描镜采用凸面镜或 平面镜。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的扫描镜采用平面镜,通过平面镜镜 像的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的图像是比较清晰的,这样驾驶人员能 通过观看镜比较清晰地观察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从而准确地 做出行车判断。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的扫描镜也可以采用凸面 镜,这样能增大对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观看的范围,也就是说在保证对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观看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其扫描 镜的体积能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能减小车体所占空间的宽度。 在上述的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所述的观看镜为平面镜。 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观看镜为平面镜,这样驾驶人员能更加清晰地观察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有利于驾驶人员做出正确 的判断。在上述的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所述的壳体设有扫描镜端的 开口上设有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端盖。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壳体在扫描镜那端的开口上设有采用 透明塑料制成的端盖。设置端盖是为了避免因空气等进入造成本 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的各镜面上落有灰尘而使驾驶人员通过观看 镜观察到的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不清楚,影响驾驶人员的判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有以下几个优点1、 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只有扫描镜是伸出车身外的,而 且该扫描镜没有传统车用后视镜上设置的用于后视镜转动的转动 机构等,因此该扫描镜比传统车用后视镜要小很多,这样车身的 整体宽度也明显减小。2、 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由于扫描镜有透明塑料制成的端 盖和壳体的保护,有效地改善了传统车用后视镜因碰撞而易受损 的缺陷。3、 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观看镜是设在车内工作台上的, 这样驾驶人员就可以不用转动头部等就可以很清楚很方便地了解 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这样就避免了驾驶人员在观察时由于头 部转动角度较大造成失误进而发生事故这样的情况发生,保证了 行车的安全。


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另外一种方案。 图4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另外第二种方案。 图5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一、二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扫描镜;2、观看镜;3、反光镜组;3a、反光镜; 4、过渡平面镜;5、反射镜;6、壳体;7、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5所示,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包括设置在壳体6 一端的由凸透镜构成的扫描镜1和设置在壳体6另一端的由平面 镜构成的观看镜2,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的壳体6为两端开有 开口的长方体形状。传输机构设置在扫描镜l和观看镜2之间, 由四个相对于观看镜倾斜设置并相互平行的反光镜3a构成的反 光镜组3组成,这些构成反光镜组3的四个反光镜3a其中两个是 固连在与扫描镜1和观看镜2同一侧的壳体6侧壁上,另外两个 是固连在壳体6的对面侧壁上。在反光镜组3与观看镜2之间还 设有固连在壳体6上的过渡平面镜4,壳体6在扫描镜1那端的 开口上设有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的端盖7。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的工作情况是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景物 光线通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端盖7,到达扫描镜1,由扫描镜1 镜像到反光镜组3中,经过反光镜组3的四个反光镜3a的四次反 射,最后通过过渡平面镜4反射到置于车内工作台上的观看镜2 中,驾驶人员通过观看镜2就能方便清楚地了解车身侧边和车后 的情况。实施例二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包括设置在壳体6 一端的由凸透镜构成的扫描镜1和设置在壳体6另一端的由平面 镜构成的观看镜2,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中的壳体6为两端开有 开口的长方体形状。传输机构设置在扫描镜1和观看镜2之间, 由固连在与扫描镜1和观看镜2相对的壳体6 —侧侧壁上的反射 镜5组成,该反射镜5为平面镜。壳体6在扫描镜1那端的开口 上设有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的端盖7。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的工作情况是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景物 光线通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端盖7,到达扫描镜1,由扫描镜1 镜像到反射镜5中,由反射镜5反射到观看镜2中,驾驶人员通 过观看镜2就能方便清楚地了解车身侧边和车后的情况。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中的构成传输机构的反射镜5还可 以采用凹面镜。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中的构成扫描镜1的凸透镜还可以 采用平面镜。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壳体6还可以为两端开有开口的圆 筒形状。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 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 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扫描镜1、观看镜2、反光镜组3、反 光镜3a、过渡平面镜4、反射镜5、壳体6、端盖7等术语,但并 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 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 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包括呈条状的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6)的两端均设有开口,在壳体(6)一端的开口处设有供驾驶人员观看的观看镜(2),另一端设有能够镜像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的扫描镜(1),所述的观看镜(2)和扫描镜(1)位于壳体(6)内同一侧壁上,在扫描镜(1)和观看镜(2)之间设有能将扫描镜(1)上的图像传输至观看镜(2)上的传输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6)内壁上的反射镜(5),反 射镜(5)的镜面与观看镜(2)和扫描镜(1)的镜面相对,该反射镜(5)为平面镜或凹面镜(6)。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扫描镜(1)与观看镜(2)之间的若 干片相互平行的反光镜(3a),该反光镜(3a)相对于观看镜(2) 呈倾斜设置且能将扫描镜(1)上的图像依次反射到观看镜(2)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反光镜(3a)为平面镜。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描镜(l)采用凸面镜或釆用平面镜。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观看镜(2)为平面镜。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壳体(6)设有扫描镜(1)端的开口上设有采用透明材料 制成的端盖(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它解决了现有的车用后视镜所占空间大从而增加车体所占空间的宽度及观察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不方便等问题。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包括呈条状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均设有开口,在壳体一端的开口处设有供驾驶人员观看的观看镜,另一端设有能够镜像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的扫描镜,观看镜和扫描镜位于壳体内同一侧壁上,在扫描镜和观看镜之间设有能将扫描镜上的图像传输至观看镜上的传输机构。本潜望式车用后视镜具有能方便观察车身侧边和车后情况、不易受损及能减小车身的整体宽度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R1/02GK101544209SQ20091009835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1日
发明者叶善园, 吴才华 申请人:叶善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