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力助力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437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重力助力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自重力助力避震器属于机动车、拖车减避震器产品,特别适用于路 况条件相对不足、机动车颠簸利害,颠簸所具能量的转换助力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机动车都有避震器,车型不同结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 种, 一种是板簧的,多用于重载或较大型的车辆,另一种是拉(压)簧、 弹簧与液压油通过小孔的阻尼达到避震目的的,形式不同其作用都是吸 收道路颠簸产生的能量,以弹性势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再以同样的形式 传给车体,最终都是解决防止车体通过不平道路的颠簸问题,使驾乘人 员不感到剧烈振动,增加舒适感,目的是减震消震,颠簸所具能量不予 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发明目的在于利用机动车颠簸过程中能 量的吸收和释放,设计制造一种既减震消震又使能量转换达到助力避震 器产品。
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是这样实现的含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和 复位恒力平衡部,由液压缸、曲柄轴、轮轴、拉簧、过载弹簧、连接轴 座、车体连杆、轮轴连接杆、曲柄、连接轴座、.推力杆、超越式离合器、 助力大齿轮、车体主传动轴、液压马达、弹簧壳体、链条、铰链、连接 短轴、连接轴座、连杆、轮轴连杆、推力杆、齿条、齿轮、平板凸轮、链轮、主负荷弹簧调节杆、齿形带轮、伺服电机、主负荷弹簧、挡杆、 双屈强系数弹簧、空气弹簧、油缸和活塞体组成;
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由液压缸、曲柄轴、轮轴、拉簧、过载弹簧、 连接轴座、车体连杆、轮轴连接杆、曲柄、连接轴座、推力杆、超越式 离合器、助力大齿轮、车体主传动轴和液压马达组成;车体连杆一端通 过连接座轴和车体定位联接,另一端和轮轴连杆的一端轴向套装在轮轴 上,轮轴连杆另一端通过曲柄轴将曲柄和推力杆连接,曲柄的另一端通 过连接座轴和车体定位联接,推力杆的另一端和液压缸联接,液压缸安 装在车架上;车体主传动轴一定位置安装助力大齿轮,助力大齿轮和超 越式离合器上的齿轮组成传动齿轮副,超越式离合器直接装在液压马达 的输出轴上;
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复位恒力平衡部设计3种结构第1种结 构由弹簧、壳体、链条铰链、连接短轴、连接轴座、连杆、轮轴连杆、 推力杆、齿条、齿轮、平板凸轮、链轮、主负荷弹簧调节杆、齿形带轮、 伺服电机、主负荷弹簧和挡杆组成凸轮弹簧式复位恒力平衡部;连杆一 端通过连接座轴和车体定位联接,车体连杆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和轮轴 连杆、齿条推力杆联接,轮轴连杆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上,齿 条推力杆通过铰链和齿条连接,齿条与固定在车架底部的齿轮啮合,齿 轮和平板凸轮同轴心并装,平板凸轮凸部连接固定链条一端,链条另一 端通过链轮穿过弹簧调节杆、主负荷弹簧和挡板连接,弹簧调节杆、主 负荷弹簧同轴心套装在恒力弹簧壳体内,恒力弹簧壳体外侧面前端同轴 心安装齿形带轮,齿形带轮和伺服电机组合联成运动副;车体颠簸工作时,轮轴与连接轴座挤压夹在它们之间的连杆和轮轴连杆,通过联接短 轴推动,推力杆通过铰链推动齿条,使啮合在齿条上的齿轮连同同轴的 凸轮一起转动,连接平板凸轮的链条绕过链轮连接挡板,使弹簧受压, 弹簧伸展时,弹力通过挡板链条、平板凸轮、齿轮、齿条反方向推动推 力杆、推力杆通过连接短轴同时推动连杆与轮轴连杆使车体复位;
第2种结构由连杆、轮轴连杆、连接轴座、连接短轴、推力杆和双 屈强系数弹簧组成双屈强系数弹簧式复位恒力平衡部;连杆一端通过连 接座轴和车体定位联接,车体连杆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和轮轴连杆、齿 条推力杆联接,轮轴连杆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上,推力杆通过 铰链连接双屈强系数弹簧;车体颠簸工作时,轮轴与连接轴座挤压夹在 它们之间的体连杆和轮轴连杆,通过联接短轴推动推力杆通过铰链推动 双屈强系数弹簧,使双屈强系数弹簧受压,双屈强系数弹簧伸展时,弹 力通过推力杆通过连接短轴同时推动体连杆与轮轴连杆使车体复位;
第3种结构由连杆、轮轴连杆、连接轴座、连接短轴、推力杆、空 气弹簧、油缸和活塞体组成空气弹簧复位恒力平衡部;连杆一端通过连 接座轴和车体定位联接,连杆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和轮轴连杆、齿条推 力杆联接,轮轴连杆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上,推力杆通过铰链 连接活塞体,活塞体通过油缸内的油连接空气弹簧;车体颠簸工作时, 轮轴与连接轴座挤压夹在它们之间的连杆和轮轴连杆,通过联接短轴、 推动推力杆,推力杆通过活塞体压缩油缸内的油,油压縮空气弹簧;空 气弹簧伸展时弹力通过油反方向推动活塞体,活塞体通过推力杆连接短 轴,推动连杆与轮轴连杆使车体复位。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的有益效果使驾乘人员不感到剧烈振 动,增加舒适感,减震消震,颠簸所具能量得以转换利用,增强机动车 行驶动力,节约能源消耗。


图中液压缸(1)、曲柄轴(2)、轮轴(3)、拉簧(4)、过载弹簧(5)、 连接轴座(6)、车体连杆(7)、轮轴连接杆(8)、曲柄(9)、连接轴座
(10)、推力杆(11)、超越式离合器(12)、助力大齿轮(13)、车体主 传动轴(14)、液压马达(15)、弹簧壳体(16)、链条(17)、铰链(18)、 连接短轴(19)、连接轴座(20)、连杆(21)、轮轴连杆(22)、推力杆
(23)、齿条(24)、齿轮(25)、平板凸轮(26)、链轮(27)、主负荷 弹簧调节杆(28)、齿形带轮(29)、伺服电机(30)、主负荷弹簧(31)、 挡杆(32)、双屈强系数弹簧(33)、空气弹簧(34)、油缸(35)、活塞 体(36)
附图1是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助力大齿轮和超越式离合器传动齿轮 副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恒力支撑安装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恒力支撑受力转换结构剖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用双屈强系数弹簧代替恒力支撑安装
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用空气弹簧代替恒力支撑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是这样实现的
含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和复位恒力平衡部,由液压缸(1)、曲柄轴
(2)、轮轴(3)、拉簧(4)、过载弹簧(5)、连接轴座(6)、车体连杆 (7)、轮轴连接杆(8)、曲柄(9)、连接轴座(10)、推力杆(11)、超 越式离合器(12)、助力大齿轮(13)、车体主传动轴(14)、液压马达 (15)、弹簧壳体(16)、链条(17)、铰链(18)、连接短轴(19)、连 接轴座(20)、连杆(21)、轮轴连杆(22)、推力杆(23)、齿条(24)、 齿轮(25)、平板凸轮(26)、链轮(27)、主负荷弹簧调节杆(28)、齿 形带轮(29)、伺服电机(30)、主负荷弹簧(31)、挡杆(32)、双屈强 系数弹簧(33)、空气弹簧(34)、油缸(35)和活塞体(36)组成; 实施例1
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由液压缸(1)、曲柄轴(2)、轮轴(3)、拉簧 (4)、过载弹簧(5)、连接轴座(6)、车体连杆(7)、轮轴连接杆(8)、 曲柄(9)、连接轴座(10)、推力杆(11)、超越式离合器(12)、助力 大齿轮(13)、车体主传动轴(14)和液压马达(15)组成;车体连杆 (7) —端通过连接座轴(6)和车体定位联接,另一端和轮轴连杆(8) 的一端轴向套装在轮轴(3)上,轮轴连杆(8)另一端通过曲柄轴(2) 将曲柄(8)和推力杆(11)连接,曲柄(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轴(10) 和车体定位联接,推力杆(11)的另一端和液压缸(10)联接,液压缸 (10)安装在车架上;车体主传动轴(14)一定位置安装助力大齿轮(13), 助力大齿轮(13)和超越式离合器(12)上的齿轮组成传动齿轮副,超
越式离合器(12)直接装在液压马达(15)的输出轴上;复位恒力平衡部由弹簧壳体(16)链条(17)铰链(18)连接短轴
(19)连接轴座(20)连杆(21)轮轴连杆(22)推力杆(23)齿条(24) 齿轮(25)平板凸轮(26)链轮(27)主负荷弹簧调节杆(28)齿形带 轮(29)伺服电机(30)主负荷弹簧(31)挡杆(32)组成凸轮弹簧式 复位恒力平衡部;连杆(21) —端通过连接座轴(20)和车体定位联接, 车体连杆(21)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19)和轮轴连杆(22)、齿条推 力杆(23)联接,轮轴连杆(22)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3) 上,齿条推力杆(23)通过铰链(18)和齿条(24)连接,齿条(24) 与固定在车架底部和齿轮(25)啮合,齿轮(25)和平板凸轮(26)同 轴心并装,平板凸轮(26)凸部连接固定链条(17) —端,链条(17) 另一端通过链轮(27)穿过弹簧调节杆(28)、主负荷弹簧(31)和挡 板(27)连接,弹簧调节杆(28)、主负荷弹簧(31)同轴心套装在恒 力弹簧壳体(16)内,恒力弹簧壳体(16)外侧面前端同轴心安装齿形 带轮(29),齿形带轮(29)和伺服电机组合(30)联成运动副。 实施例2
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由液压缸(1)、曲柄轴(2)、轮轴(3)、拉簧 (4)、过载弹簧(5)、连接轴座(6)、车体连杆(7)、轮轴连接杆(8)、 曲柄(9)、连接轴座(10)、推力杆(11)、超越式离合器(12)、助力 大齿轮(13)、车体主传动轴(14)和液压马达(15)组成;车体连杆 (7) —端通过连接座轴(6)和车体定位联接,另一端和轮轴连杆(8) 的一端轴向套装在轮轴(3)上,轮轴连杆(8)另一端通过曲柄轴(2) 将曲柄(8)和推力杆(11)连接,曲柄(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轴(10)和车体定位联接,推力杆(11)的另一端和液压缸(io)联接,液压缸 (10)安装在车架上;车体主传动轴(14)一定位置安装助力大齿轮(13),
助力大齿轮(13)和超越式离合器(12)上的齿轮组成传动齿轮副,超
越式离合器(12)直接装在液压马达(15)的输出轴上;
由连杆(21)、轮轴连杆(22)、连接轴座(20)、连接短轴(19)、 推力杆(23)和双屈强系数弹簧(33)组成双屈强系数弹簧式复位恒力 平衡部;连杆(21) —端通过连接座轴(20)和车体定位联接,车体连 杆(21)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19)和轮轴连杆(22)、齿条推力杆(23) 联接,轮轴连杆(22)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3)上,推力杆
(23)通过铰链连接双屈强系数弹簧(33)。 实施例3
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由液压缸(1)、曲柄轴(2)、轮轴(3)、拉簧 (4)、过载弹簧(5)、连接轴座(6)、车体连杆(7)、轮轴连接杆(8)、 曲柄(9)、连接轴座(10)、推力杆(11)、超越式离合器(12)、助力 大齿轮(13)、车体主传动轴(14)和液压马达(15)组成;车体连杆 (7) —端通过连接座轴(6)和车体定位联接,另一端和轮轴连杆(8) 的一端轴向套装在轮轴(3)上,轮轴连杆(8)另一端通过曲柄轴(2) 将曲柄(8)和推力杆(11)连接,曲柄(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轴(10) 和车体定位联接,推力杆(11)的另一端和液压缸(10)联接,液压缸 (10)安装在车架上;车体主传动轴(14)一定位置安装助力大齿轮(13), 助力大齿轮(13)和超越式离合器(12)上的齿轮组成传动齿轮副,超 越式离合器(12)直接装在液压马达(15)的输出轴上;由连杆(21)轮轴连杆(22)连接轴座(20)连接短轴(19)推力 杆(23)空气弹簧(34)油缸(35)活塞体(36)组成空气弹簧复位恒 力平衡部;连杆(21) —端通过连接座轴(20)和车体定位联接,连杆
(21)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19)和轮轴连杆(22)、齿条推力杆(23) 联接,轮轴连杆(22)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3)上,推力杆
(23)通过铰链连接活塞体(26)活塞体(26)通过油缸内的油连接空 气弹簧(34)。
权利要求
1、自重力助力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含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和复位恒力平衡部,由液压缸(1)、曲柄轴(2)、轮轴(3)、拉簧(4)、过载弹簧(5)、连接轴座(6)、车体连杆(7)、轮轴连接杆(8)、曲柄(9)、连接轴座(10)、推力杆(11)、超越式离合器(12)、助力大齿轮(13)、车体主传动轴(14)、液压马达(15)、弹簧壳体(16)、链条(17)、铰链(18)、连接短轴(19)、连接轴座(20)、连杆(21)、轮轴连杆(22)、推力杆(23)、齿条(24)、齿轮(25)、平板凸轮(26)、链轮(27)、主负荷弹簧调节杆(28)、齿形带轮(29)、伺服电机(30)、主负荷弹簧(31)、挡杆(32)、双屈强系数弹簧(33)、空气弹簧(34)、油缸(35)和活塞体(36)组成;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由液压缸(1)、曲柄轴(2)、轮轴(3)、拉簧(4)、过载弹簧(5)、连接轴座(6)、车体连杆(7)、轮轴连接杆(8)、曲柄(9)、连接轴座(10)、推力杆(11)、超越式离合器(12)、助力大齿轮(13)、车体主传动轴(14)和液压马达(15)组成;车体连杆(7)一端通过连接座轴(6)和车体定位联接,另一端和轮轴连杆(8)的一端轴向套装在轮轴(3)上,轮轴连杆(8)另一端通过曲柄轴(2)将曲柄(8)和推力杆(11)连接,曲柄(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轴(10)和车体定位联接,推力杆(11)的另一端和液压缸(10)联接,液压缸(10)安装在车架上;车体主传动轴(14)一定位置安装助力大齿轮(13),助力大齿轮(13)和超越式离合器(12)上的齿轮组成传动齿轮副,超越式离合器(12)直接装在液压马达(15)的输出轴上;复位恒力平衡部由弹簧壳体(16)、链条(17)、铰链(18)、连接短轴(19)、连接轴座(20)、连杆(21)、轮轴连杆(22)、推力杆(23)齿条(24)、齿轮(25)、平板凸轮(26)、链轮(27)、主负荷弹簧调节杆(28)、齿形带轮(29)、伺服电机(30)、主负荷弹簧(31)和挡杆(32)组成凸轮弹簧复位恒力平衡部;连杆(21)一端通过连接座轴(20)和车体定位联接,车体连杆(21)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19)和轮轴连杆(22)、齿条推力杆(23)联接,轮轴连杆(22)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3)上,齿条推力杆(23)通过铰链(18)和齿条(24)连接,齿条(24)与固定在车架底部和齿轮(25)啮合,齿轮(25)和平板凸轮(26)同轴心并列装配,平板凸轮(26)凸部连接固定链条(17)一端,链条(17)另一端通过链轮(27)穿过弹簧调节杆(28)、主负荷弹簧(31)和挡板(27)连接,弹簧调节杆(28)、主负荷弹簧(31)同轴心套装在恒力弹簧壳体(16)内,恒力弹簧壳体(16)外侧面前端同轴心安装齿形带轮(29),齿形带轮(29)和伺服电机组合(30)联成运动副;或者,由连杆(21)、轮轴连杆(22)、连接轴座(20)、连接短轴(19)、推力杆(23)和双屈强系数弹簧(33)组成双屈强系数弹簧复位恒力平衡部;连杆(21)一端通过连接座轴(20)和车体定位联接,车体连杆(21)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19)和轮轴连杆(22)、齿条推力杆(23)联接,轮轴连杆(22)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3)上,推力杆(23)通过铰链连接双屈强系数弹簧(33);或者,由连杆(21)、轮轴连杆(22)、连接轴座(20)、连接短轴(19)、推力杆(23)、空气弹簧(34)、油缸(35)和活塞体(36)组成空气弹簧复位恒力平衡部;连杆(21)一端通过连接座轴(20)和车体定位联接,连杆(21)另一端通过联接短轴(19)和轮轴连杆(22)、齿条推力杆(23)联接,轮轴连杆(22)的另一端轴向同心套装在轮轴(3)上,推力杆(23)通过铰链连接活塞体(26)活塞体(26)通过油缸内的油连接空气弹簧(34)。
全文摘要
本发明自重力助力避震器涉及一种机动车、拖车用的避震器,利用道路不平车体颠簸产生的能量转换成可以助力驱动的动力;含能量吸储助力避震部、复位恒力平衡部;由液压缸、曲柄轴、轮轴、拉簧、过载弹簧、连接轴座、车体连杆、轮轴连接杆、曲柄、连接轴座、推力杆、超越式离合器、助力大齿轮、车体主传动轴、液压马达、弹簧、壳体、链条、铰链、连接短轴、连接轴座、连杆、轮轴连杆、推力杆、齿条、齿轮、平板凸轮、链轮、主负荷弹簧调节杆、齿形带轮、伺服电机、主负荷弹簧、挡杆、双屈强系数弹簧、空气弹簧、油缸和活塞体组成;将颠簸所具能量得以转换利用,增强机动车行驶动力,节约能源消耗,同时具有减震、增加舒适感的功能。
文档编号B60G13/00GK101590794SQ200910117300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日
发明者许继鲁 申请人:许继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