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439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特别涉及具备摆动自如 地支承于支承体的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和将该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操 作力传递给第一制动器的第一制动力传递系、和通过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 的操作力动作而使第二制动器进行动作的连动主缸、和可将第一制动器操 作部件的操作力传递给第一制动力传递系及连动主缸这两方的平衡机构 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公知的是,如专利文献1的图16 公开的所示。
专利文献l:(日本)特许3754484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的平衡机构除配置成T字状 的两个杆外,还将一杆连结于后制动杆的第一支承轴、两杆相互连结的第 二支承轴、另一杆的一端部连结于后制动力传递系的杆的第一连结轴、及 该另一杆的另一端部连结于连动主缸的输入活塞的第二连结轴的四根轴 作为必需的构成要素,因此零件个数多,且需要大的设置空间。因此,不 能将后制动器操作部件、连动制动器及平衡机构紧凑地集约配置,因此, 尤其是虽然安装空间有限,但对于上述平衡机构向操作手柄的安装来说, 设计自由度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事情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 连动制动装置,其简化平衡机构的构成,且能够将制动器操作部件、连动 主缸及平衡机构紧凑地集约配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
4装置,具备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其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体;第一 制动力传递系统,其将该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传递给第一制动 器;连动主缸,其通过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力动作而使第二制动器 进行动作;平衡机构,其可将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传递给第一制 动力传递系及连动主缸这两方。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 征在于,平衡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臂部件,其通过支承轴转动自如地支 承于支承体,且具有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及第二臂;卡环部件,
其经由第一连结轴摆动自如地连结于其第一臂,并且具有直接接受第一制 动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力的抵接部、及将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接受到的操
作力输入连动主缸的按压部;第二连结轴,其将第一制动力传递系可相对 摆动地连结于第二臂。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二轮摩托车的连动 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共用的支承轴将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及臂部 件支承于支承体。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二轮摩托车 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卡环部件上设有长孔,该长孔贯通于支 承轴,并且允许卡环部件绕第一连结轴转动。
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一 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 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上重叠 配置卡环部件,由从该卡环部件弯曲并抵接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动作 臂的抵接片构成所述抵接部。
另外,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二轮摩托车的连动 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上重叠配置有卡环部件32, 并且,在该卡环部件上重叠配置有臂部件。
另外,本发明第六方面在第一 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 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平衡限制装置,其在操作 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时限制平衡机构16的动作,以在其操作力不足规定 值的期间保持连动主缸为非动作状态。
另外,本发明第七方面在第一 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 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卡环部件上设有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通过抵接于支承轴,可调节地限制卡环部件相对于连动主缸的 动作量。
另外,本发明第八方面在第一 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 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连动主缸安装在转向手柄上, 且将作为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后制动杆轴支承在设于该连动主缸的车 宽方向外侧部的杆支架上。
还有,所述支承体与后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杆支架12a相对应, 另外,所述第一及第二制动器分别与后制动器Br及前制动器Bf相对应, 所述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与后制动杆13相对应,第一制动力传递系与制 动钢索15相对应,平衡限制装置与回位弹簧21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特征,由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卡环部件 及臂部件这三者重叠,而且卡环部件及臂部件通过第一连结轴被相互摆动 自如地连结,同时将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力直接传递给卡环部件, 所以能够紧凑地构成制动器操作部件及平衡机构。因此,即使在转向手柄 等有空间限制的情况下,也能给容易且紧凑地集约安装第一制动器操作部 件及平衡机构。
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由于一根支承轴共用于支承第一制动器 操作部件及臂部件这两者,所以可有利于零件个数的减少和制动器操作部 件及平衡机构的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能够不被支承轴干涉地进行卡环的连 动主缸的动作。因此,为了避免卡环与支承轴发生干涉,不需要采用迂回 支承轴的大型的形状,可有利于平衡机构进一步的紧凑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通过简单的构成,能够得到与第一制 动器操作部件及卡环部件的抵接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下降。另 外,能够比较短地形成抵接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的动作臂的抵接部件的 抵接片的弯曲长度,能够提高其刚性,同时能够提高抵接部彼此的位置配 合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能够用最短的第一连结轴连结卡环部 件及臂部件间,所以能够提高其刚性,有利于耐久性的提高,还能够实现 双方部件的小型化。
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特征,能够使制动力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制动 器的分配特性接近于理想的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特征,能够通过调节部件的动作,自由设定 前制动器的制动力增加限制点,从而得到所希望的制动力分配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特征,能够紧凑地构成后制动杆、平衡机构 及连动主缸这三者的组合体,能够将该组合体紧凑地安装于转向手柄,能 够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连动制动装置的二轮摩托车的制动系统的整体梗
概图2是所述连动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扩大平面图; 图3图2的3 — 3线截面图; 图4是3的4一4线截面图; 图5是4的5 — 5线截面图6是连动制动装置的动作初期的作用说明图7是同装置的动作中期的作用说明图8是同装置的动作终期的作用说明图9是表示同装置的向后制动器及前制动器的制动力分配特性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Bf前制动器
Br第一制动器(后制动器)
M2 连动主缸
12a支承体(杆支架)
13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后制动杆)
15第一制动力传递系统(制动钢索)
16平衡机构
21平衡限制装置(回位弹簧) 30支承轴31臂部件
31a第一臂
31b第二臂
32卡环部件
32a抵接部(抵接片)
33第一连结轴
34第二连结轴
35长孔
37调节部件(调节螺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连动制动装置的二轮摩托车的制动系统的整体梗 概图;图2是所述连动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扩大平面图;图3图2的3—3 线截面图;图4是3的4一4线截面图;图5是4的5 — 5线截面图;图6 是连动制动装置的动作初期的作用说明图;图7是同装置的动作中期的作 用说明图;图8是同装置的动作终期的作用说明图;图9是表示同装置的 向后制动器及前制动器的制动力分配特性的曲线图。
图1中,在二轮摩托车的转向手柄S上紧固与右把手SR的内端相邻 的前主缸M1的缸体2,在一体形成于该缸体2的杆支架2a上,前后摆动 自如地轴支承可使前主缸Ml的输入活塞3进行前进动作的前制动杆4。 前主缸Ml具有输出口 6,该输出口 6输出通过输入活塞3的前进动作产 生的油压。
另一方面,制动二轮摩托车前轮的前制动器Bf由油压式的盘制动器 构成,在该盘8上设有第一及第二输入口 9a、 9b,当向这些第一及第二输 入口9a、 9b的至少一方供给油压时,前制动器Bf进行动作。上述输出口 6经由第一油压导管10连接于该第一输入口 9a。因此,只要通过前制动 杆4的操作使前主缸Ml进行动作,就能够将其输出油压供给盘8的第一 输入口9a,从而能够使前制动器Bf进行动作。
另外,在转向手柄S上安装与左把手SL的内端相邻的连动主缸M2的缸体,后制动杆13轴支承在一体形成于该缸体12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的 第二杆支架。
另一方面,二轮摩托车的后制动器Br由机械式的鼓制动器构成,当 牵引连接于其动作杆14的制动钢索15时,后制动器Br进行动作。制动 钢索15的始端延伸到后制动杆13侧,且保持在一体形成于缸体12的拉 线支架。
后制动杆13、连动主缸M2及制动钢索15的三者间配设可将后制动 杆13的操作力传递给连动主缸M2及制动钢索15的平衡机构16。以下, 对连动主缸M2及平衡机构16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连动主缸M2具备缸体12,其具有气缸孔;输 入活塞20,其滑动自如地嵌装在该气缸孔18内,在气缸孔18内区划出油 压室19;回位弹簧21,其收容于该油压室19,以规定的安装负荷沿后退 方向对输入活塞20施力;储油室22,其位于气缸孔的上方,储备补给油 压室19的动作油。在油压室19的前端壁设置输出口23。输入活塞20的 后退位置通过输入活塞20中间部的凸缘20a抵接于被缸体12卡止的止动 环24而被限制。而且,当使输入活塞20克服回位弹簧21的安装负荷而 前进时,能够从输出口 23输出由油压室19产生的油压。该输出口23经 由第二油压导管25连接于上述前制动器Bf的盘8的第二输入口 9b。因此, 通过连动主缸M2进行动作,也能够使前制动器Bf进行动作。
如图4所示,在缸体12上一体形成有嵌合于转向柄S的前半周面的 托座26,与其协作夹持转向手柄S的托座帽27的上下两端部通过螺栓结 合于该托座26。这样,连动主缸M2安装于转向手柄S。另外,如图3所 示,在缸体12上一体形成有从输入活塞20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上下一对 杆支架12a、 12a,通过被该两杆支架12a、 12a支承两端部的支承轴30, 后制动杆13摆动自如地被支承。支承轴30配置在输入活塞20的轴线上。
接着,如图2 图5所示,平衡机构16具备臂部件31,其在后制 动杆13的下方摆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支承轴30;卡环部件32,其配设成 夹于该臂部件31及后制动杆13间。而且,在一对杆支架12a、 12a间, 从上方依次重叠配置后制动杆13、卡环部件32及臂部件31。
臂部件31构成为具备以支承轴30为中心,彼此沿相反的方向,图示例中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及第二臂31a、 31b的I型,在朝向其 后方向的第一臂31a的前端部,卡环部件32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连结轴33 可相对摆动地被连结,在朝向其前方向的第二臂31b的前端部,上述制动 钢索15的始端部通过第二连结轴34被连结。
在图5中,后制动杆13—体具有止动臂13a,其抵接在形成于缸体 12—侧的止动面12c,限制后制动杆13的非操作位置;动作臂13b,其从 平面看,使前端部位于支承轴30和第一连结轴33的中间。在后制动杆13 操作时,被其动作臂13b的前端部按压的抵接片32a从卡环部件32的一 侧缘向上方弯曲形成。而且,通过选定从动作臂13b及抵接片32a的抵接 点到第一连结轴33的距离A、和从上述抵接点到按压部32b及输入活塞 20的抵接点的距离B的比,能够设定后制动杆13的操作力的向臂部件31 及输入活塞20的分配。
另外,在卡环部件32上设有被上述支承轴30贯通的长孔35,卡环部 件32在绕第一连结轴33的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可不与支承轴30发生干涉 地进行摆动。另外,在卡环部件32上形成可按压抵接于上述输入活塞20 的后端部的按压部32b。该按压部32b的与输入活塞20的抵接面形成为圆 弧面。
另外,在卡环部件32上,调节螺钉37以相对于支承轴30的外周面 可进退调节的方式螺合于长孔35的与按压部32b相反侧的后端壁。
支承轴30配置于输入活塞20的轴线上。由此,能够将平衡机构16 集约配置在输入活塞20的附近,可紧凑地构成整体。另外,卡环部件32 的按压部32b能够按压输入活塞20的中心部,可有利于操作力的传递效 率提高。
图1及图2中,上述制动钢索15由软钢索构成,该软钢索由内线15a、 和被内线滑动自如地插通的外线15b形成,该内线15a的一端部连接于第 二连结轴34,另一端部连接于动作杆14。在图示例的情况下,第二连结 轴34由铸造结合于内线15a的端部的圆筒状的连接端子构成。
另外,外线15b的一端部保持于上述线支架12b,另一端部保持于与 后制动器Br相邻的固定托架39。在该固定托架39和动作杆14之间縮设 将作杆14向非动作位置侧施力的回位弹簧40。但是,连动主缸M2的回位弹簧21的安装负荷被设定成,在后制动 器13操作时,只要其操作力不足规定值,连动主缸M2的输入活塞20就 保持在后退位置。
接着,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后制动杆13的非操作状态下,连动主缸M2的输入 活塞20通过回位弹簧21的安装负荷保持在后退位置,卡环部件32使后 制动杆13的动作臂13b的前端部抵接抵接片32a,且该卡环部件32使该 输入活塞20的后端面抵接按压部32b,随之,后制动杆13保持在使止动 臂13a抵接于缸体12的止动面12c的后退位置。
现在,为了使后制动器Br进行动作,当操作成使后制动杆13靠近左 把手SL时,如图6所示,最初后制动杆13的动作臂13b绕支承轴30向 反时针方向转动,将卡环部件32的抵接片32a向输入活塞20侧按压,其 按压力被分成使卡环部件32绕第一连结轴33转动以使按压部32b向输入 活塞20的后端面按压的力、和通过卡环部件32及第一连结轴33使臂部 件32绕支承轴30向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力。
但是,如上所述,连动主缸M2的回位弹簧21的安装负荷被设定成 在后制动杆13操作时,在其操作力不足规定值的期间,使连动主缸M2 的输入活塞20保持在后退位置,因此,如图6所示,在后制动杆13的操 作力不足规定值的操作初期,输入活塞20不从后退位置运动,卡环部件 32及臂部件31与后制动杆13成为一体绕支承轴30向反时针方向转动, 经由第二连结轴34牵引内线15a,因此能够使动作杆14进行转动,使后 制动器Br进行动作。
另外,当后制动杆13的操作力增加到规定值以上时,换言之,当后 制动器Br的制动力达到规定值以上时,如图7所示,卡环部件32通过抵 接片32a接受由后制动杆13的动作臂13b增加的按压力,绕第一连结轴 33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通过按压部32b克服回位弹簧21的安装负荷, 将输入活塞20向前方推动,随之,在连动主缸M2的油压室19内产生油 压,该油压经由第二油压导管25供给前制动器Br的盘8的第二输入口 9b, 使前制动器Br进行动作。此时,随着卡环部件32向上述顺时针方向的转 动,卡环部件32的长孔35相对支承轴30向右方移动,因此,能够避免卡环部件32和支承轴30互相干涉。
此间,由于后制动杆13增加的操作力经由卡环部件32仍继续作用于 臂部件31,所以后制动器Br的制动力增加。该期间向后制动器Br及前制 动器Br的制动力的分配特性可用图9的a b表示。
当后制动杆13的操作力进一步增加,卡环部件32的输入活塞20的 前进量达到规定量,输入到前制动器Bf的制动力达到设定值时,如图8 所示,面对长孔35的卡环部件32的调节螺钉37抵接于支承轴30,阻止 卡环部件32的、向输入活塞20侧的转动,因此卡环部件32及臂部件31 再次与后制动杆13成为一体绕支承轴30进行转动。而且,卡环部件32 的按压部32b的、按压输入活塞20的按压面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其后 增加的后制动杆13的操作力只用于臂部件13对内线15a的牵引,只增加 后制动器Br的制动力。
此间,后制动器Br及前制动器Bf的制动力分配特性在图9中可用b c表示。而且,前制动器Bf的制动力增加限制点b由与卡环部件32螺合 的调节螺钉37抵接于支承轴30而确定,故通过相对于支承轴30进退调 节调节螺钉37,能够自由设定前制动器Bf的制动力增加限制点b。
这样,在操作后制动杆13,使后制动器Br进行动作时,在后制动器 Br的规定的中间动作区域使前制动器Br连动动作,由此不操作前制动杆 5,就能够使制动力的向后制动器Br及前制动器Bf的分配特性接近于图9 的理想分配特性A,能够满足制动器操作的简化和制动特性这两方。
在这样的二轮摩托车的前后制动连动装置中,平衡机构16由以下部 件构成臂部件31,其通过支承轴30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杆支架12a,且 具有沿彼此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臂31a及第二臂31b;卡环部件32,其通 过第一连结轴33摆动自如地连结于该第一臂31a,且具有直接接受后制动 杆13的操作力的抵接片32a、及将从后制动杆13接受到的操作力输入连 动主缸M2的按压部32b;第二连结轴34,其将第一制动钢索15可相对 摆动地连结于第二臂31b。因此,后制动杆13、卡环部件32及臂部件31 三者重合,而且卡环部件32及臂部件31通过第一连结轴33彼此摆动自 如地连结,同时将后制动杆13的操作力直接传递给卡环部件32,能够紧 凑地构成制动器操作部件及平衡机构16。因此,在对转向手柄S有空间限制的场所,也能够容易且紧凑地集约安装后制动杆13及平衡机构16。
另外,由于将后制动杆13及臂部件31通过共用的支承轴30支承于 杆支架12a上,所以一根支承轴30共用于后制动杆13及臂部件31两者 的支承,可有利于零件个数的减少和制动器操作部件及平衡机构16的紧 凑。
另外,由于在卡环部件32上设置被支承轴30穿通、且允许卡环部件 32绕第一连结轴33转动的长孔35,所以能够不被支承轴30干涉地进行 卡环32的连动主缸M2的动作。因此,为了避免卡环32与支承轴30发 生干涉,不需要采用绕过支承轴30的大型的形状,可有利于平衡机构16 进一步的紧凑化。
另外,还由于卡环部件32重叠配置于配置后制动杆13上,且从该卡 环部件32弯曲的抵接片32a抵接于后制动杆13的动作臂13b,所以与后 制动杆13及卡环部件32的抵接结构变简单,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下降。 而且,可以縮短抵接于后制动杆13的动作臂13b的抵接部件的抵接片32a 的弯曲长度,能够提高其刚性,同时能够提高抵接部相互的位置配合精度。
另外,还由于卡环部件32重叠配置于后制动杆13,且臂部件31重叠 配置于该卡环部件32,所以能够通过最短的第一连结轴33连结卡环部件 32及臂部件31间,能够提高其刚性,有利于耐久性的提高,还能够实现 双方部件的小型化。
另外,还由于连动主缸M2安装于转向手柄S,且后制动杆13轴支承 在设于该连动主缸M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的杆支架12a,所以能够将后制 动杆13、平衡机构16及连动主缸M2三者的组合体紧凑地安装于转向手 柄S,能够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例如,也可以 替代后制动杆13而使用制动踏板。该情况下,也可以替代制动钢索15而 使用拉杆。
1权利要求
1、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具备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其被轴支承于支承体(12a);第一制动力传递系统(15),其将该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传递给第一制动器(Br);连动主缸M2,其利用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而动作,并使第二制动器(Bf)进行动作;平衡机构(16),其能够将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传递给第一制动力传递系统(15)及连动主缸(M2)这两方,所述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16)由以下部件构成臂部件(31),其通过支承轴(30)支承于支承体(12a),并使该臂部件(31)转动自如,且具有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31a)及第二臂(31b);卡环部件(32),其经由第一连结轴(33)摆动自如地连结于所述第一臂(31a),并且具有直接承受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的抵接部(32a)、及将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受到的操作力输入连动主缸(M2)的按压部(32b);第二连结轴(34),其将第一制动力传递系统(15)可相对摆动地连结于第二臂(31b)。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共用的支承轴(30)将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及臂部件(31)支承于支承体(12a)。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卡环部件(32)上设有长孔(35),该长孔(35)被支承轴(30) 贯通,并且允许卡环部件(32)绕第一连结轴(33)转动。
4、 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 特征在于,在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上重叠配置卡环部件(32),并由从该 卡环部件(32)弯曲并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动作臂(13b)抵接的抵接片(32a)来构成所述抵接部(32a)。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上重叠有卡环部件(32),并且,在该卡环部件(32)上重叠配置臂部件(31)。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还具备平衡限制装置(21),其在操 作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时限制平衡机构(16)的动作,以在第一制 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不足规定值的期间将连动主缸(M2)保持 为非动作状态。
7、 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 特征在于,在卡环部件(32)上设有调节部件(37),该调节部件(37)通过与 支承轴(30)抵接而可调节地限制卡环部件(32)相对于连动主缸(M2) 的动作量。
8、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 特征在于,将连动主缸(M2)安装在转向手柄(S)上,且将作为第一制动器操 作部件的后制动杆(13)轴支承在设于该连动主缸(M2)的车宽方向外 侧部的杆支架(12a)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其能够简化平衡机构的构成,且能够将制动器操作部件、连动主缸及平衡机构紧凑地集约配置。平衡机构(16)由以下部件构成臂部件(31),其通过支承轴(30)支承于支承体(12a),并使该臂部件(31)转动自如,且具有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臂(31a)及第二臂(31b);卡环部件(32),其经由第一连结轴(33)摆动自如地连结于其第一臂(31a),并且具有直接接受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力的抵接部(32a)、及将从第一制动器操作部件(13)接受到的操作力输入连动主缸(M2)的按压部(32b);第二连结轴(34),其将第一制动力传递系(15)可相对摆动地连结于第二臂(31b)。
文档编号B60T11/10GK101537829SQ20091011798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8日
发明者冈崎泰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