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可翻转舱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14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可翻转舱壁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车辆舱壁(bulkhead),更具体地涉及可以选择 性地旋转或定位以提供一对不同的载客/载货构造的可翻转舱壁组件。
背景技术
敞篷小货车和某些运动型多功能轿车(SUV)的客舱、驾驶室或 内部包括位于最后排座后方的壁、板或舱壁。舱壁将内部与后货区的 载货底板部分分开。典型的舱壁为支撑在车体上或沿其周边由车体支 撑的静止金属板。在一些车辆中,用具有一个或多个铰接门板和/或窗 口的中间门组件替换舱壁,所述铰接门板和/或窗口用于进入后货区。 然而,传统舱壁或中间门组件对于某些用途来说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车体和可翻转舱壁组件的车辆。所述 车体限定内部以及具有平台或底板的后货区。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定 位在所述内部与所述载货底板之间,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选择性 地旋转以提供两种可行的底板构造底板长度减小而内部长度增大的 构造;以及底板长度增大而内部长度减小的构造。在任一构造中,所 述内部保持完全封闭,即与所述后货区分开。
底板长度减小的构造在本文中还被称为"载客模式",其通过增大 所述内部的长度而根据需要在所述内部内提供附加空间,例如当临时 需要增加乘客空间时可能期望这样。底板长度增大的构造在本文中还 被称为"载货模式,,,其通过减小车辆内部的长度而有效地减小车辆内 部的可用空间,同时延长了载货底板的长度,因而为车辆提供附加的 载货能力。
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直接相对于车体旋转或者利用单独的枢转机 构相对于车体旋转。为了利于旋转,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可由如本文 所述的相对轻质的材料形成和/或成形。同样,期望时,所述可翻转舱 壁组件可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开口或窗口 ,所述开口或窗口的形状和/或尺寸则可设置成与所述车辆的期望设计一致。在可翻转舱壁组件完全 定位成两种可行构造或模式之一时,可使用闩锁将该可翻转舱壁组件 固定至车体,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为安全起见,所述闩锁至少部分地 被车门隐藏。
结合附图,从下文中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很容易 清楚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可翻转舱壁组件的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2是图1中的车辆的示意性立体图3是图1所示的可翻转舱壁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4是图1中的车辆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可翻转舱壁组件定位 在"载货模式"或第一构造;
图5是图1中的车辆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可翻转舱壁组件正被 重新定位到"载客模式"或第二构造;
图6是是图1中的车辆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可翻转舱壁组件定 位在"载客模式"或第二构造;
图7a是图3中的可翻转舱壁组件以及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枢转机 构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
图7b是图7a中的枢转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其中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 或相似的部件;从图1开始,车辆10包括车体14以及#4居本发明的 可翻转舱壁组件或舱壁20。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车辆10构造 成敞篷小货车型式,并包括一对货厢侧壁15和尾板24,货厢侧壁15 和尾板24相互协作而至少部分限定具有载货底板13的后货区。然而,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应用其他车体型式,例如运动型多功能轿车 (SUV)、跨界车、工业卡车、某些旅行车或具有与底板13类似的底 板的其他车辆,不管这种底板是敞口的还是局部/完全封闭的。
车体14还限定有与载货底板13相邻的驾驶室、客抢或内部12。 一组门17提供内部12的入口。车体14包括具有最后表面18的侧部或立柱14A,每根立柱14A都位于或布置在内部12与载货底板13之 间。根据车辆IO的预期设计,这些立柱14A可构造成为车体14提供 附加的翻车支撑,例如通过支撑车顶16来提供。
艙壁2o是"^r翻转的",、其原因在V该艙壁的方位可;目;t于车辆io在
面向前方和面向后方之间改变。也就是i兌,艙壁20的形状、轮廓、构 造和/或尺寸设置成允许舱壁20选择性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旋转,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图1中分别标示为"A"和"B"。也 就是说,当舱壁20如位置A所示面向后时,载货底板13的长度(L2) 增大或扩展,从而提供第一载货底板构造。当舱壁20如位置B所示面 向前时,载货底板13的长度(L!)相对于位置A时的长度(L2)缩短 或减小,从而提供第二载货底板构造。如图1所示,由于舱壁20的凹 入/凸出结构,在内部12和载货底板13之间进行权衡,内部12或载货 底板13中的 一个的长度增大对应于另 一个的长度减小。为了清楚起见, 在下文中将位置或构造A称为"载货模式",将位置或构造B称为"载 客模式"。
参照图2,为清楚起见,在从车辆10移除舱壁20的情况下示出了 图1中的车辆10。为了能使用以下参照图3所述的舱壁20,在内部12 和载货底板13之间在车体14中设置或形成开口 22。绕开口 22周边的 密封件32抵靠图3中的舱壁20密封(如下文所述)以确保内部12与 外界环境隔绝。为了利于载货底板13的排放,可在车体14的合适部 位形成或设置任选的排放沟30,排放沟30的数量和/或设计足以允许 任何积存的水借助重力从载货底板13适当排出。载货底板13可构造 成包括本领域中公知类型的槽口 34,用于接收例如长度为2"x4"的板 材以形成位于载货底板13上方的平台。
如图2中所示,可在车辆10的侧壁15的其中之一或二者中形成 或设置倾斜槽25,倾斜槽25终止于圆形端部或枢转孔口 31。枢转孔 口 31的尺寸和/或形状于是可设定成接收舱壁20的榫钉、栓、引导杆 或销45 (参见图3)。以这种方式,使艙壁20能够在枢转孔口 31内旋 转。销45可沿着倾斜槽25在箭头C的方向上滑动、被引导或以其他 方式运动,其中倾斜槽25朝向枢转孔口 31引导相应的销45 (参见图 3)并最终将其引导到枢转孔口 31中。倾斜槽25相对于水平线充分弯曲或倾斜以允许舱壁20在旋转之前定位于载货底板13的高度上方。
一旦图1和图3中的舱壁20安置在枢转孔口 31中,就可使舱壁 20沿期望方向自由旋转大约180度,然后沿箭头D的方向朝其密封所 抵靠的表面18移动或滑动。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图1中的位置A和 位置B处所示的载货模式和载客模式下的不同载货底板构造。为了在 到达位置A和位置B中的期望位置之后将舱壁20固定至车体14,可 使用一对卡环、夹具或闩锁50,以防止图3中的舱壁20旋转出位,如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的。
参照图3,抢壁20具有多个表面或壁40,这些表面或壁40的尺 寸、形状和/或构造设定成为抢壁20提供凹腔或凹入侧26,因而在凹 入侧26的相反侧形成凸出侧28。舱壁20理想的是由诸如塑料、复合 材料和/或轻质金属之类的合适轻质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按需要模制、 成形和/或粘合从而为舱壁20提供期望的几何尺寸、形状和/或轮廓。 壁40在凹入侧26上限定密封表面42A并在凸出侧28上限定基本类似 的密封表面42B(参见图5)。壁40还可限定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槽 口 34以及多个任选的开口或窗口 35A-D,这些开口或窗口则可由诸如 安全玻璃、聚碳酸酯、聚丙烯之类的合适的柔性或防碎材料覆盖或封 闭。
也就是说,根据通过将舱壁20定位在位置A或B (参见图1 )而 实现的具体载货模式或载客模式,每个位置仅通过使舱壁20相应地沿 箭头E和D的方向绕销45旋转大约180°就可实现,其中一个或多个 窗口 35A-D可紧邻车体14定位(参见图1和图2)。因此,舱壁20的 运动和与车体14的紧密相邻表明用于覆盖窗口 35A-D的任何材料都应 选择为非常粗糙和/或防碎。
参照图4,其中示出了图1中的位置A,即"载货模式",该模式 为有效地减小内部12并延长载货底板13的长度的构造。通过闩锁50 而沿舱壁20外周的一部分保持抢壁20。闩锁50可构造成防止抢壁20 旋转出位的任何闩锁机构。在图4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闩锁50局部 包覆或扣住艙壁20外周的一部分,以防止艙壁20旋转出位,直到释 放闩锁50。为了获得附加安全性和/或最终的美学外观,可将闩锁定位 成使得门17最小化对闩锁50的接近,例如通过将闩锁50的任何可活 动或可致动的部分(未示出)定位在门侧柱区(未示出)内,从而一旦门17关闭后便不能接近闩锁50。当闩锁50被解锁或打开时,舱壁 20就可沿箭头C的方向自由移动或旋转。销45 (参见图3)可再次在 槽25内朝枢转孔口 31移动或滑动并进入其内,在枢转孔口 31中舱壁 20可自由旋转至位置B(参见图1),如下文中将参照图5进行描述的。
参照图5,其中示出了舱壁20,其出现在图4的"载货模式"或 第一构造与图l中的位置B-即"载客模式"或第二构造之间的大致中 途。载客模式根据需要提供内部12内的附加长度或空间,这例如在临 时需要添加一排座位(未示出)的场合下可能是期望的。使舱壁20沿 箭头F的方向旋转,从而使舱壁20的密封表面42A出现在环绕开口 22的密封件32附近。在图5中所示的位置,销45(参见图3)保持位 于其相应的枢转孔口 32 (参见图2)内。
参照图6,在充分旋转之后,舱壁20沿着槽25 (参见图2)的倾 斜路径被向下引导,并再次利用闩锁50或其他合适装置固定或紧固。 抢壁20的凸出侧28此时面向载货底板13,凹入侧26面向内部12。 因而,提供了载客模式或第二构造,即图1中的位置B。于是,在载客 模式下可向内部12添加一排附加座位(未示出),或者可在驾驶员后 方提供用于内部12内的隐蔽运输的附加存储空间。
参照图7a,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枢转机构160可旋转地支撑舱壁 20,而不是如上所述通过槽25和销45直接将舱壁20连接至图2的车 体14。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枢转机构160包括一对纵向件或叉46以及 一横向件或横连杆48。叉46从横连杆48径向延伸,碎黄连杆48横跨车 体14 (参见图1 )横向延伸。叉46通过任何合适方式操作性地连接至 横连杆48,所述合适方式例如但不限于焊接、粘接、紧固件等,叉46 和横连杆48中的每个均构造成梁、杆、臂或其他合适的连杆。
其中一个叉46可操作性地连接至手柄部44或与其一体形成,手 柄部44则可包括用于选择性地防止舱壁20旋转的齿轮机构62,齿轮 机构62将在下文进行描述。另一个叉46可操作性地连接至阻尼机构 72,该阻尼机构72例如是本领域公知类型的旋转阻尼器,其中该阻尼 机构72可操作以阻滞或减慢抢壁20的转速,从而有助于其重新定位。 横连杆48横跨图2中的车辆IO的车体14横向延伸,其中横连杆48 的端部68布置在载货底板13的高度下方的配合凹槽或孔(未示出) 内,并且每个叉46均任选地延伸穿过车体14中的槽或开口 (未示出),用于附加地隐藏。因而,手柄部44提供拉手,通过该拉手在舱壁20 上施加促动力,同时枢转机构160支撑舱壁20的大部分重量。
参照图7b,其中示出了图7a中的枢转机构160的手柄部44,移 除了一部分以提供阻尼机构72的某些结构细节。在齿轮机构62内, 具有成形端65A的弹簧加载的可逆棘轮销65提供与棘轮件47的互锁。 棘轮件47具有用于接收销45的通孔或孔49,棘轮件47操作性地连接 至该销45,从而棘轮件47与销45及抢壁20 —同旋转。在抓住手柄部 44时,用户可使铰链、操纵杆、或切换器70沿箭头G的方向运动, 从而使棘轮销65定向成允许舱壁20仅沿一个方向旋转。
也就是说,棘轮销65的成形端65A是可逆的,即当棘轮销65以 一种方式被定位时,防止舱壁20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当再次期望沿 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使切换器70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防止沿相反 的旋转方向旋转。棘轮件47同样可被充分成形,从而防止舱壁20仅 转过其整个运动范围的一部分,由于舱壁20的形状,在其旋转的初始 部分有可能不平衡。在棘轮销65沿棘轮件47运动时,由弹簧机构53 提供偏置力,以确保棘轮销65保持与棘轮件47接触。
虽然图3中的舱壁20的旋转可通过利用例如经由图3中的销45 以及图2中的倾斜槽25和枢转孔口 31而与车体直接连接来实现,或 者通过利用诸如图7a和图7b中的示例性枢转机构160之类的枢转机 构来实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在本发明范围内也可使用 其他机构或装置,无论是手动的还是电机辅助的/自动的,以便使舱壁 20旋转。同样,尽管认为舱壁20在如上所述附连至车体14的同时在 适当位置旋转是用于使舱壁20的方向翻转的有效手段,但是舱壁20 也可以另选地手动旋转或者与图1中的车体14分离。例如,可将舱壁 20抬离车体14并手动翻转,然后按期望将其重新定位至图1中的位置 A和B中的一个位置。
尽管已详细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但是在所附权利要求 的范围内,本发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各 种替代性设计和实施方式。
10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限定车辆内部和载货底板的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辆内部与所述载货底板之间的可翻转舱壁组件;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所述车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从而在所述第一位置提供第一载货底板构造和在所述第二位置提供第二载货底板构造,所述第二载货底板构造具有与所述第一载货底板构造中的载货底板的长度不同的长度;并且其中,所述车辆内部在处于所述第二载货底板构造时大于其处于所述第一载货底板构造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具有用 于在所述第一载货底板构造中增大所述载货底板的长度的凹入侧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载货底板构造中减小所述载货底板的长度的凸出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该车辆还包括 一对销,每个销操 作性地连接至所述可翻转抢壁组件;以及一对枢转孔口,所述枢转孔 口构造成4妾收所述一对销中的相应的一个销;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能够选择性地在所述一对枢转孔口内 绕所述销的轴线旋转。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该车辆还包括枢转机构,该枢转机 构可操作以利于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的选择性旋转。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枢转机构包括下列各项 中的至少一种选择性地防止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旋转的齿轮组件; 以及可操作以阻滞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的转速的旋转阻尼机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枢转机构包括所述齿轮 组件;并且其中,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可逆棘轮销和切换器,当所述切换器设 置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可逆棘轮销防止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沿第一旋 转方向旋转,并且当所述切换器设置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可逆棘轮销 防止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沿第二方向旋转。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至少部 分地由模制塑料形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该车辆还包括可操作以将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固定至所述车体的闩锁。
9. 一种用于与车体一起使用的可翻转舱壁组件,所述车体限定车 辆内部和载货底板,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包括限定凹腔的多个壁;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能够沿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车体 旋转至第一位置,从而使所述凹腔置于与所述车辆内部相邻并面向该 车辆内部,且由此在增大所述车辆内部的尺寸的同时减小所述载货底 板的长度;且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旋转至第二位置, 从而使所述凹腔置于与所述载货底板相邻并面向该载货底板,且由此 在减小所述车辆内部的尺寸的同时增大所述载货底板的长度。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翻转抢壁组件,该可翻转抢壁组件还包 括操作性地连接至该可翻转舱壁组件的一对销;其中,该可翻转舱壁组件能够沿第 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 的每个绕所述一对销的共有轴线旋转大约180度。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翻转舱壁组件,其中,所述车体限定 一对倾斜槽,每个倾斜槽终止于不同的枢转孔口 ,并且其中每个所述 倾斜槽和所述不同的枢转孔口构造成接收所述一对销中的相应的一个 销。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翻转艙壁组件,该可翻转舱壁组件还 包括枢转机构,该枢转机构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一对销中的每个销, 并且该枢转机构可操作以利于该可翻转舱壁组件的旋转。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翻转艙壁组件,其中,所述枢转机构 包括用于选择性地防止该舱壁旋转的齿轮机构。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翻转舱壁组件,其中,所述枢转机构 包括旋转阻尼器,该旋转阻尼器可操作以阻滞该可翻转舱壁组件的转 速。
15.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翻转舱壁组件,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 由至少一片塑料形成,并限定至少一个窗口。
16. —种车辆,该车辆包括 限定车辆内部和载货底板的车体;以及 具有凹入侧和凸出侧的可翻转抢壁组件;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所述车体旋转, 从而将所述凹入侧定位成与所述车辆内部相邻,由此减小所述载货底板的长度;并且其中,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所述车体旋转, 从而将所述凹入侧定位成与所述载货底板相邻,由此增大所述载货底 板的长度。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该车辆还包括利于所述可翻转抢 壁组件旋转的枢转机构;其中,所述枢转机构包括横跨所述车体横向延伸的横向件以及至 少一个径向件,所述至少一个径向件在一端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横向 件并在另 一端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径向件操作 性地连接至用于阻滞所述可翻转舱壁组件的转速的旋转阻尼器以及用 于选择性地防止所述可翻转艙壁组件旋转的齿轮机构中的一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用可翻转舱壁组件,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限定车辆内部和载货底板的车体;以及位于所述车辆内部与所述载货底板之间的可翻转舱壁组件。所述舱壁相对于所述车体旋转从而交替地提供第一载货底板构造和不同的第二载货底板构造。舱壁的凹入侧在一种构造中旋转至与所述车辆内部相邻,以减小所述载货底板的长度并增大所述车辆内部的尺寸,在另一种构造中旋转至与所述载货底板相邻,以增大所述载货底板的长度并减小所述车辆内部的尺寸。任选的枢转机构能够减慢舱壁的旋转,还能够或者另选地防止舱壁沿一个方向旋转,从而有助于舱壁在两个位置之间的重新定位。
文档编号B60R5/00GK101612915SQ20091015049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5日
发明者W·W·布赖恩特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