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66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以覆盖车辆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气囊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在车辆与行人碰撞时使行人不会直接撞击到车辆的前立柱上,具有各 种气囊装置,其配置为通过使气囊膨胀以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侧。 在其中的一种气囊装置中,将折叠后的气囊,在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凹槽内,被树 脂制装饰物覆盖而收容。另外,如果使在前立柱内搭载的充气机动作,从充气机供给膨胀用 气体,则气囊推压树脂制装饰物而将其打开,展开膨胀以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侧(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其他气囊装置中还存在下述技术,S卩,在发动机罩面板的后端下方的前围 (cowl)中收容折叠后的气囊,在动作时,使气囊从发动机罩面板的后端和前围之间的间隙 中凸出,从而使膨胀后的气囊配置在前立柱的前表面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108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36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222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气囊装置中,对于防止气囊在膨胀完成而阻止行人时向车外侧方 向横向偏移这一点,存在改善的余地。 S卩,在专利文献1的气囊装置中,没有公开甚至提示对于膨胀完成时的气囊抑制 其横向偏移而进行支撑的构造,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气囊装置中,防止气囊横向摆动的 单元,是在收容气囊的发动机罩面板的下方侧配置的支柱(stay),其配置在气囊的下端侧, 与气囊的上端侧之间的距离较大,无法可靠地防止气囊的上端侧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 对于可靠地抑制整体横向偏移这一点,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气囊装置中,对于膨胀完成时的气囊,使其剖面弯曲 为可以覆盖前立柱和侧窗,但没有采取任何关于防止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的对策。
此外,如果气囊从前立柱的前表面侧向车外侧偏移,则会向侧窗侧下降,使需要由 气囊覆盖的前立柱的前表面侧大幅度露出。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可以 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而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 面。 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具有可以覆盖车辆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气囊,其特征在 于,所述车辆具有前门,该前门具有侧窗,其与所述前立柱的后侧相邻配置,位于所述前立 柱的后方;以及车门侧后视镜,其位于该侧窗前侧的下侧角部附近,所述车门侧后视镜构成 为具有安装基座,其安装在所述前门上;以及后视镜主体,其配置为,使根部侧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安装基座上,以可以配置在使前端接近所述侧窗的收容位置、和使前端向车外 侧凸出的使用位置上,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前立柱下方处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 侧附近,并且,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膨胀主体部,其在膨胀完成时覆盖所述前立柱的前表 面;以及支撑膨胀部,其配置为,从该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延伸并与所述膨胀主体部相连 续,并且使下表面侧抵接支撑在位于使用位置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上表面上,以可以支 撑所述膨胀主体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中,在进行动作时,折叠收容在前立柱下方的车门侧 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气囊进行展开膨胀,而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此时,在气囊中,膨胀主 体部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以从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连续配置的 支撑膨胀部,被后视镜主体的上表面抵接支撑。此时,由于车辆处于行驶中,后视镜主体位 于使用位置,前端向车外侧延伸,所以与支撑膨胀部的下表面抵接而对支撑膨胀部进行支 撑的上表面向车外侧较长地延伸,相对于作用在支撑膨胀部上的向车外侧方向的按压力, 可以通过向车外侧延伸较大的区域而确保充分的反作用力进行对抗。因此,例如即使行人 以从前挡风玻璃侧向车外侧按压的方式对膨胀主体部进行干涉,支撑膨胀部也支撑在后视 镜主体向车外侧较长地延伸的上表面上,不发生移动地支撑膨胀主体部,从而可以可靠地 抑制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移动。 进一步附加说明,该支撑膨胀部具有由后视镜主体向车外侧延伸的上表面进行支 撑的下表面,该支撑膨胀部配置在远离作为气囊的收容部位的前立柱下方靠近车门侧后视 镜的前侧的部位上,即远离膨胀主体部的下端(前端)的上方侧部位(顶端侧部位)上,膨 胀主体部向车外侧方向的横向偏移可以利用下述部位而可靠地被抑制,即,并不是膨胀主 体部的下端附近而是远离膨胀主体部的下端的顶端侧(后端侧),换言之是容易抵抗偏移 移动的远离膨胀主体部的下端的部位,即支撑膨胀部由后视镜主体的上表面进行支撑的部 位。 因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中,可以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 向车外侧方向横向偏移,而使其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可以恰当地保护行人不会碰 撞前立柱。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装置中,优选支撑膨胀部嵌合在后视镜主体和车门 之间的间隙中。另外,气囊也可以被折叠收容在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前门中,也可 以被折叠收容在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位于前门前方的车身位置中。另外,在将气囊 收容在前门中的情况下,优选收容在易于确保收容空间的车门侧后视镜的安装基座的区域 中。另外,在将气囊收容于车身位置中的情况下,与收容在容积受限的前门内的情况相比, 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的配置自由度较高,可以容易且稳定地配置固定充气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斜视图, 以双点划线表示膨胀完成状态的气囊。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概略横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完成状态的斜视 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动作时,膨胀后的气囊在车门侧后视镜附近沿左 右方向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斜视图,以双点划线表示 膨胀完成状态下的气囊。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的搭载状态的概略横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完成状态的斜视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动作时,膨胀后的气囊在车门侧后视镜附近沿左 右方向的概略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中的气囊装置M1如图 1 4所示,搭载在与车辆V的左右前立柱1的后侧相邻配置的各个前门13中。另外,左右各 个前立柱1构成为,具有由钢板等构成的外板2、内板3 ;以及加强件(reinforcement)4, 其配置在外板2和内板3之间,前立柱1配置为,作为车辆V的构造体而具有高刚性(参照 图4)。此外,图1的标号6示出的部件是窗框橡胶,标号7示出的部件是前挡风玻璃,图1 的标号8示出的部件是发动机罩面板,图1的标号9示出的部件是前保险杠。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 上下 左右这各个方向,与车辆V直线行驶时的车辆V 的前后 上下 左右这各个方向对应。 另外,在各个实施方式中,针对具有覆盖车辆V左侧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la侧的 气囊的气囊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具有覆盖右侧前立柱1的前表面la侧的气囊的各种气 囊装置,与左侧的各种气囊装置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所以对右侧的前立柱1侧的各种气 囊装置省略说明。 另外,搭载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1的前门13,构成为具有位于前立柱1后方的 侧窗14,气囊35设置为,在前门13的车身腰线(侧窗14的下缘)16的前立柱1附近的部 位中收容并保持,使其可以展开膨胀。换言之,气囊35配置前门13的构成侧窗14的车门 玻璃15周围的窗框部17的下缘部17a的前端17b附近,设置在车门侧后视镜21的安装基 座22附近(详细地说,位于安装基座22的可转动地支撑后视镜主体23的轴支撑部位22a 的前方侧)的安装区域25中(参照图4)。 车门侧后视镜21构成为具有安装基座22,其安装在前门13的窗框部17的下缘 部17a的前端17b附近;以及后视镜主体23,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基座22的上表面侧。 后视镜主体23配置为,根部23b侧可转动地支撑在安装基座22的轴支撑部位22a上,从而 后视镜主体23可以配置在使从根部23b侧延伸的前端23a侧接近侧窗14的收容位置HP、 和使从根部23b侧延伸的前端23a向车外侧0凸出的使用位置UP上。后视镜主体23配置 于使用位置UP处时,成为使上表面23c向车外侧O较长地延伸的状态,从正面观察下,在侧
5窗14和内侧面23d之间张开三角状的间隙H(参照图6)。 另外,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1构成为具有袋状的气囊35,其具有可挠性;充气 机31,其向气囊35供给膨胀用气体;气囊罩28,其覆盖折叠后的气囊35,使其可以凸出;以 及保持器32。 气囊罩28具有门部29,其在气囊35膨胀时被推压而向车外侧0打开,在门部29 的周围形成薄壁的断裂预定部28a,其用于通过气囊35的按压力而断裂,以使门部29打开 (参照图4)。该门部29的下缘29b侧连结支撑在前门13的板金制面板部19的安装区域 25的部位上,在打开时,使上缘29a侧向车外侧0的下方侧转动而打开。此外,面板部19配 置为与前门13的外板18相连续。 如图4所示,充气机31构成为具有圆柱状的主体31a,其具有多个喷出膨胀用气 体的气体喷出口31b ;以及凸缘部31c,其安装固定在前门13的面板部19的安装区域25中。 在凸缘部31c上形成未图示的通孔,其使从保持器32延伸的多个螺栓32a贯穿。另外,该充 气机31输入来自规定的气囊动作电路的动作信号,使膨胀用气体从气体喷出口 31b喷出, 向气囊35供给。此外,气囊动作电路在输入了来自配置于车辆V的前保险杠9上的传感器 SE (参照图1)的信号时,使充气机31动作,其中,该传感器SE可以检测与行人之间的碰撞。
保持器32由板金制成大致四边环状,在四个角附近具有向车内侧I延伸的螺栓 32a。保持器32通过使各个螺栓32a贯穿气囊35的安装孔39、安装区域25的未图示的通 孔、以及充气机31的凸缘部31c上的未图示的通孔,对各个螺栓32a进行紧固,从而将气囊 35和充气机31安装固定在安装区域25上。 气囊35如图1、5、6所示,通过聚酯或聚酰胺等织布形成为袋状,其构成为具有膨 胀主体部36,其在膨胀完成时,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la ;以及支撑膨胀部37,其以从膨胀 主体部36向车外侧0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在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36b 侧的车内侧I上,形成可以使充气机31的主体31a插入的圆形开口 38,并且,在开口 38的 周围形成可以插入保持器32的各个螺栓32a的安装孔39。 支撑膨胀部37配置为,在搭载于车辆V上的状态下完成膨胀时,从膨胀主体部36 的上端36a侧的车外侧0的下缘36ab附近向车外侧0延伸。膨胀完成时的支撑膨胀部37 配置为,下表面37c抵接支撑在处于使用位置UP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 支撑膨胀主体部36。更详细地说,支撑膨胀部37具有靠近膨胀主体部36侧的车内侧I的 内侧部37a和车外侧0的外侧部37b,设定为将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 的部位作为外侧部37b,使内侧部37a嵌合在侧窗14的车门玻璃15和后视镜主体23之间 的间隙H中。因此,支撑膨胀部37形成为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嵌合在后视镜主体23和 前门13之间的间隙H中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l中,在搭载于车辆V上后,如果根据来自气囊 动作电路的信号,使充气机31动作,则从充气机31的气体喷出口 31b喷出膨胀用气体,气 囊35利用膨胀用气体进行膨胀,如图1、6所示,将气囊罩28的门部29推压打开,从收容部 位26侧的前立柱1的下端lb侧朝向上端lc侧展开膨胀,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la。此 时,对于气囊35,膨胀主体部36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la,配置为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 外侧0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的支撑膨胀部37,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 上表面23c上。此时,后视镜主体23由于车辆V处于行驶中而位于使用位置UP,前端23a向车外侧0延伸,因此与支撑膨胀部37的下表面37c抵接而对支撑膨胀部37进行支撑的 上表面23c,向车外侧0较长地延伸,相对于作用在支撑膨胀部37上的向车外侧0方向的按 压力F,通过向车外侧O较大地延伸的区域而可以确保充分的反作用力进行对抗。因此,例 如即使行人W对膨胀主体部36以从前挡风玻璃7侧向车外侧0按压的方式进行干涉,支撑 膨胀部37也被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向车外侧O较长地延伸的上表面23c上,不进行移 动而支撑膨胀主体部36,从而可以可靠地抑制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移动。
进一步附加说明,该支撑膨胀部37具有被后视镜主体23向车外侧0延伸的上表 面23c支撑的下表面37c,其配置在从作为气囊35的收容部位26的前立柱1下方的车门侧 后视镜21的前侧附近的安装区域25远离的部位上,即,从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前端)36b 远离的上方侧部位(前端侧部位)的上端36a侧,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方向的横向偏 移通过下述部位而可靠地被抑制,即,不是膨胀主体部36的下端36b附近,而是从膨胀主体 部36的下端36b远离的前端(上端或者后端)36a侧,换言之,易于对抗偏移移动的从膨胀 主体部36的下端36b远离的部位,即,支撑膨胀部37由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支撑 的部位(下表面)37c。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气囊装置M1中,可以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35在行人W撞 击时向车外侧0方向的横向偏移,而可靠地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la,可以适当地保护行人 W不会碰撞前立柱1。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膨胀完成时的支撑膨胀部37设定为,使内侧部37a从上方 嵌入侧窗14的车门玻璃15和后视镜主体23的内侧面23d之间的间隙H中(参照图6), 即使膨胀主体部36要沿水平方向而向车外侧0方向或车内侧I方向进行横向偏移,内侧部 37a也会由后视镜主体23的内侧面23d或车门玻璃15限制位置,从而抑制移动。因此,可 以更可靠地防止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0或车内侧I横向偏移。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气囊35折叠收容在位于车门侧后视镜21前侧附近的前 门13的收容部位26中,但也可以如图7 12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所示,使气 囊35A位于车门侧后视镜21的前侧附近的前门13A的前方,折叠收容在与前门13A分体形 成的车辆V的车身BD的部位中。 该本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中,气囊35A及充气机31的收容部位26A,配置在 前门13A的窗框部17的前方侧的前立柱1下部附近的车外侧0的面板部19A中。该面板 部19A配置为与前立柱1的外板2相连续,将窗框部17前方侧的面板部19A的部位作为气 囊装置M2的安装区域25A。 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构成为具有袋状的气囊35A,其具有可挠性;充气机 31,其向气囊35A供给膨胀用气体;气囊罩28A,其覆盖折叠后的气囊35A,使其可以凸出; 以及保持器32。此外,充气机31和保持器32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省略说明。
气囊罩28A的结构为,在气囊35A膨胀时被推压,从而整体作为门部29A向车外侧 0打开,将下缘29b侧连结支撑在面板部19A的安装区域25A的部位上,在打开时,使上缘 29a侧向车外侧0的下方侧转动而打开。 实施方式2的气囊35A与实施方式1中的气囊35大致相同,但由于收容部位26A 位于车身腰线16的上方侧,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气囊35不同,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使充气 机31的主体31a插入的开口 38和其周围的使保持器32的各个螺栓32a插入的安装孔39,向前端侧的下方侧偏移地配置(参照图11)。气囊35A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气囊35 相同,如图1、11、12所示,构成为具有膨胀主体部36,其覆盖前立柱l的前表面la;以及支 撑膨胀部37,其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0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连续。另外,支 撑膨胀部37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进行配置,即,在搭载于车辆V上的状态下完成膨胀时, 从膨胀主体部36的上端36a侧的位于车外侧0的下缘36ab附近向车外侧0延伸,使下表 面37c抵接支撑在位于使用位置UP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撑膨胀主 体部36。另外,该支撑膨胀部37也具有靠近膨胀主体部36侧的车内侧I的内侧部37a、和 车外侧0的外侧部37b,设定为将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的部位作为外 侧部37b,使内侧部37a嵌合在侧窗14的车门玻璃15和后视镜主体23之间的间隙H中。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2的气囊装置M2也形成为,在搭载于车辆V上后,如果根据 来自气囊动作电路的信号而使充气机31动作,则从充气机31的气体喷出口 31b喷出膨胀 用气体,如图1、11、12所示,气囊35A利用膨胀用气体而膨胀,推压打开气囊罩28A(门部 29A)而打开,从收容部位26A侧的前立柱1的下端lb侧向上端lc侧展开膨胀,膨胀主体部 36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la,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0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 连续配置的支撑膨胀部37,抵接支撑在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从而可以得到与实 施方式l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气囊35A被收容在车辆V的车身BD的部位中,向气 囊35A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31的配置自由度较高,可以容易且稳定地配置固定充气机 31。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气囊35收容在前门13中,但气囊装置M1的安装区域25 为车门侧后视镜21的安装基座22的区域(详细地说,为安装基座22的轴支撑部位22a的 前方侧),该部位是易于确保气囊装置M1的收容空间的区域,不会对前门13的其他搭载部 件的搭载空间造成影响,可以顺利地收容气囊装置M1。
权利要求
一种气囊装置,其具有可以覆盖车辆前立柱的前表面侧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前门,该前门具有侧窗,其与所述前立柱的后侧相邻配置,位于所述前立柱的后方;以及车门侧后视镜,其位于该侧窗前侧的下侧角部附近,所述车门侧后视镜构成为具有安装基座,其安装在所述前门上;以及后视镜主体,其配置为,使根部侧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安装基座上,以可以配置在使前端接近所述侧窗的收容位置、和使前端向车外侧凸出的使用位置上,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前立柱下方处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并且,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膨胀主体部,其在膨胀完成时覆盖所述前立柱的前表面;以及支撑膨胀部,其配置为,从该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延伸并与所述膨胀主体部相连续,并且使下表面侧抵接支撑在位于使用位置的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上表面上,以可以支撑所述膨胀主体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膨胀部嵌合在所述后视镜主体和车门之间的间隙中。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所述前门中。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被折叠收容在所述车门侧后视镜的前侧附近的位于所述前门前方的车辆的车身部位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向车外侧方向的横向偏移,可以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气囊装置(M1)具有可以覆盖车辆(V)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侧的气囊(35)。气囊(35)具有膨胀主体部(36)和支撑膨胀部(37)。膨胀主体部(36)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支撑膨胀部(37)配置为,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并且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使下表面(37c)侧抵接支撑在车门侧后视镜(21)处于使用位置(UP)中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撑膨胀主体部(36)。
文档编号B60R21/34GK101746346SQ20091025812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2日
发明者井上道夫, 铃木滋幸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