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其通过电动机的旋转力使驱动用缆索移动,由此
通过该缆索驱动驱动对象物。
背景技术:
传统上,作为该种的驱动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公知一种驱动 装置,通过驱动用缆索的推拉动作驱动构成汽车天窗装置一部分的车顶面板(驱动对象 物)。专利文献l的驱动装置,设有降低电动机的旋转速度的齿轮机构和容纳输出轴的箱 体,可相对于该箱体旋转地支持输出轴。输出轴一端侧从箱体突出。在输出轴的一端侧,固 定有构成驱动侧啮合部的小齿轮。另外,在缆索的外周面,形成有构成与小齿轮啮合的从动 侧啮合部的齿。该缆索插在固定在安装驱动装置的板构件上的导管内,并保持于其中。插 入导管的缆索以齿与小齿轮啮合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驱动装置,电动机的旋转力经过齿轮机构后传递到输出轴上,小齿轮旋
转,于是,缆索在导管内滑动,并在预定轨道上被引导的同时沿缆索的中心线方向移动。通
过该缆索的移动驱动车顶面板。 专利文献1 :特开2006-16853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然而,专利文献1的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可相对于箱体旋转地受到支持,因此,起因 于输出轴或箱体产生的制造公差,输出轴对于箱体存在格格作响的情况。若输出轴格格作 响(rattle),则电动机启动时或反转时等会发生异常响声。 另外,专利文献l中,设计成小齿轮的齿和缆索的齿啮合的构造。对于这种构造, 例如若缆索远离小齿轮,两者的间隙变大,则会引起不良啮合,缆索不会顺畅地移动,进而 车顶面板有可能不会像设计的那样移动。 换言之,该驱动装置要求解决上述输出轴产生格格作响和缆索与小齿轮之间的啮 合问题,但考虑到成本及其对策,应尽量少增加零件数目。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要点构思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通过电动机 使驱动用缆索移动,尽量少增加零件数目,降低成本,同时消除输出轴的格格作响,防止异 常响声的发生,防止缆索的从动侧啮合部和输出轴的驱动侧啮合部的不良啮合,使缆索顺 畅地移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引导缆索的引导构件,通过该引导构件在 输出轴上施加作用力。 具体而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设有联接在驱动对象物上的驱动用 缆索和电动机,以通过该电动机的旋转力使所述缆索沿该缆索的中心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构 成,其中,设有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输出轴;在该输出轴一端侧突出的状态下容纳 所述输出轴并可旋转地支持所述输出轴的箱体;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一端侧的驱动侧啮合部;在所述缆索上并在规定长度范围内设置的从动侧啮合部;以及以使所述从动侧啮合部 与所述驱动侧啮合部啮合的方式引导所述缆索的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上一体地成形有 沿轴向对所述输出轴施力的施力部。 根据该结构、电动机的旋转力传递给输出轴,驱动侧啮合部绕输出轴旋转。该驱动 侧啮合部的旋转力传递给缆索的从动侧啮合部,该缆索沿中心线方向移动。该缆索的移动 时,缆索由引导构件引导,防止缆索的从动侧啮合部与输出轴的驱动侧啮合部的不良啮合。 另外,引导构件的施力部在输出轴上施加作用力,从而消除格格作响。由于该施力部与引导 构件一体成形,所以增加的零件数目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引导构件为金属板的一体 成形件。 根据该结构,例如用压制加工等一般制造设备即可获得具有施力部的引导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引导构件的施力部呈板簧 形状,并配置在箱体的外表面与驱动侧啮合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施力部压接在箱体的外表面和驱动侧啮合部上。由此,不仅可靠地防 止输出轴的格格作响,还可靠地防止引导构件自身的格格作响。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将对输出轴施力的施力部与引导缆索的引导构件一体成形, 增加的零件数目少,降低了成本,同时使缆索顺畅地移动,能够像设计的那样驱动驱动对象 物,消除输出轴的格格作响,防止异常响声的发生。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将引导构件设计成金属板的一体成形件,用一般制造设备便 可获得,能够进一步减低成本。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将引导构件的施力部设计成板簧形状,并将其配置在箱体的 外表面与驱动侧啮合部之间,能够可靠地防止引导构件自身格格作响,并高精度地引导缆 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3(a)为显示引导构件的正面图;图3(b)为显示引导构件的侧面图;图3(c)为 显示引导构件的平面图。 图4为显示变形例的图形,其相当于图2。 图5为显示变形例的图形,其相当于图3。 符号说明 1驱动装置 2第一缆索 3第二缆索 2a 、3a齿(从动侧啮合部) 10电动机 12输出轴 13小齿轮(驱动侧啮合部)[0032] 15 If亍本 40引导构件 40a施力板部(施力部)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 质上仅为示例,绝非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其适用物或其用途。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该驱动装置1设有第一 缆索2、第二缆索3和驱动力发生部4,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用作驱动用缆索,驱动力发 生部4使这些缆索2、3沿其自身中心线方向移动。该驱动装置1用于驱动汽车的车顶装置 (未图示)的车顶面板(驱动对象物),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的端部分别安装在设于车 顶面板的左右两边缘部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构件(未图示)上,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借 助于这些连接构件联接在车顶面板上。通过使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移动,车顶面板沿 预定的轨迹倾斜或滑动。 上述驱动装置1的驱动力发生部4设有电动机10 ;降低电动机10的旋转速度的 齿轮机构11 (显示于图2);传递齿轮机构11的输出的输出轴12 ;固定在输出轴12上的小 齿轮13 (pinion gear);以及容纳齿轮机构11和输出轴12的箱体15。 上述电动机10沿旋转轴16方向设有长壳体17。旋转轴16从壳体17的长度方向 的一端突出。电动机10的壳体17固定在箱体15而与其形成为一体;在该状态下,旋转轴 16的顶端侧位于箱体15内。在旋转轴16的突出方向的顶端侧,设有构成齿轮机构11的驱 动侧齿轮的蜗杆18。另外,在上述箱体15内,配设有安装电动机10的控制电路的基板(未 图示);通过该控制电路,控制电动机10的停止、启动和正反旋转的切换。此外,控制电路 可配设在箱体15外。 上述箱体15由箱状箱体构件23和板状箱体构件24构成。箱状箱体构件23由树 脂材料成形;板状箱体构件24以覆盖该箱状箱体构件23的敞开部分的方式形成。在箱体 15内,蜗杆齿轮25构成齿轮机构11的从动侧齿轮,蜗杆齿轮25以与上述旋转轴16的蜗杆 18啮合的方式配置。在蜗杆齿轮25的中心部,形成有中心孔25a。中心孔25a为通孔。上 述输出轴12嵌插在该中心孔25a内,蜗杆齿轮25和输出轴12以不发生相对旋转的方式形 成为一体。 另外,在箱状箱体构件23上形成有通孔26。输出轴12的一端侧插入并穿透通孔 26。另外,在上述箱体15内,配设有支持构件27。支持构件27用于可旋转地支持蜗杆齿 轮25的中心孔25a周围形成的突出部。换言之,输出轴12由通孔26的内周面和支持构件 27可相对于箱体15旋转地支持着。此外,可以不设置支持构件27,而靠箱体15直接支持 蜗杆齿轮25。另外,可以靠箱体15直接支持输出轴12的两端侧。 上述输出轴12的一端侧经由通孔26朝箱体15的外部突出。输出轴12的一端侧, 嵌插在形成于上述小齿轮13的中心部的中心孔内,该小齿轮13和输出轴12以不发生相对 旋转的方式形成为一体。该小齿轮1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驱动侧啮合部。从侧面看,该小齿 轮13倾斜于小齿轮13的中心线,即所谓的斜齿轮。 在上述箱状箱体构件23的外面,形成有用于配置小齿轮的凹部30。该凹部30内,在对应通孔26的部位配置有上述小齿轮13。上述用于配置小齿轮的凹部30的内周面由平 坦面部30a、第一纵面部30b和第二纵面部30c构成。平坦面部30a在与小齿轮13的中心 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纵面部30b、30c从平坦面部30a的两边缘部向上沿小齿 轮13的中心线方向延伸。上述通孔26在上述平坦面部30a上开口。此外,在箱状箱体构 件23的外面形成有第一顶端面部23a和第二顶端面部23b。第一顶端面部23a从第一纵面 部30b的顶端边缘沿远离小齿轮13的方向延伸;第二顶端面部23b从第二纵面部30c的顶 端边缘沿远离小齿轮13的方向延伸。 上述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为公知的天窗装置中经常采用的带齿缆索。这些缆 索2、3的齿2a、3a(显示于图l),在除两端部之外的长度方向中部的规定长度范围内连续形 成。齿2a、3a的形状设计为与小齿轮13啮合的形状。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的齿2a、3a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从动侧啮合部。 上述第一缆索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配置在小齿轮13与第一纵面部30b之间,并沿 平坦面部30a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另外,第二缆索3的长度方向中间部配置在小齿轮13与 第二纵面部30c之间,并沿平坦面部30a大致直线状地延伸。换言之,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 索3的中间部以在半径方向夹持小齿轮13的方式配置,并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 如图2所示,在上述用于配置小齿轮的凹部30内配设有引导构件40。引导构件 40引导上述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以便齿2a、3a与小齿轮13啮合。该引导构件40为 通过对钢板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压制成形而得到的一体成形件。作为整体,其形成为具有 与用于配置小齿轮的凹部30的内表面形状对应的"- "字状截面。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引导构件40设有施力(bias)板部40a、第一侧板部40b、 第二侧板部40c、第一顶端板部40d以及第二顶端板部40e。施力板部40a用作配置在小齿 轮13的侧面和箱体15的平坦面部30a之间施力部;第一侧板部40b和第二侧板部40c分 别从施力板部40a的两边缘部沿第一纵面部30b和第二纵面部30c延伸;第一顶端板部40d 和第二顶端板部40e分别从第一侧板部40b和第二侧板部40c的顶端边缘沿第一和第二顶 端面部23a、23b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在该引导构件40上形成有开口部41,开口部41 从第一纵板部40b在施力板部40a、第二纵板部40c上开口,输出轴12的一端侧插在该开 口部41内。上述第一侧板部40b为这样的引导部,其从小齿轮13的相对侧接触第一缆索 2,并引导该第一缆索2,使得第一缆索2与小齿轮13啮合。第二侧板部40c与第一侧板部 40b相同也是引导部,其引导第二缆索3,使得第二缆索3与小齿轮13啮合。 在上述第一侧板部40b的两侧边缘部和第二侧板部40c的两侧边缘部,分别突出 设置有导向片40f。如图3(c)所示,第一侧板部40b的两导向片40f以这样的方式形成 从其基体端部到顶端侧,越来越远离第一缆索2的外周面。通过这些导向片40f,在第一侧 板部40b与小齿轮13之间顺畅地引导第一缆索2。第二侧板部40c的导向片40f,同样地 用于顺畅地引导第二缆索3。 上述第一和第二顶端板部40d、40e设置有突条部40h、40h,突条部40h、40h位于 第一和第二顶端板部40d、40e与第一和第二侧板部40b、40c之间的边界部分。这些突条部 40h、40h在与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如图2所示,在配置在用于配置小齿轮的凹部30内的状态下,上述施力板部40呈 朝小齿轮13侧弯曲的板簧形状。该弯曲的顶部及其近旁压接在小齿轮13的侧面上,另一
6方面,施力板部40a上靠近第一侧板部40b的部分和靠近第二侧板部40c的部分压接在箱 状箱体构件23的平坦面部30a上。另外,上述第一侧板部40b与第二侧板部40c之间的间 隔,以比箱状箱体构件23的第一纵面部30b与第二纵面部30c之间间隔宽的方式形成。另 外,第一顶端板部40d和第二顶端板部40e分别与箱状箱体构件23的第一顶端面部23a和 第二顶端面部23b抵接。 接下来对组装上述引导构件40的要点加以说明。在将小齿轮13组装到输出轴12 上之前,先将该引导构件40组装到箱体15上。将引导构件40插入用于配置小齿轮的凹部 30内后,第一侧板部40b和第二侧板部40c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发生弹性变形,该两侧板部 40b、40c处于压接在箱体15的第一和第二纵面部30b、30c上的状态。由此防止引导构件 40格格作响。引导构件40的第一和第二顶端板部40d、40e抵接箱状箱体构件23的第一和 第二顶端面部23a、23b后,引导构件40在插入方向上定位。这时,施力板部40a抵接平坦 面部30a。然后,若将小齿轮13安装在输出轴12上,则施力板部40a进入由小齿轮13和平 坦面部30a夹持的状态。这样,施力板部40a始终在输出轴12上施加的轴向上的作用力, 消除输出轴12的格格作响。另外,施力板部40a这样压接在箱体15的外面和小齿轮13的 侧面上,从而可靠地防止引导构件40自身格格作响。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驱动装置1的动作加以说明。若在电动机10上施加电压使 旋转轴16旋转,则蜗杆18旋转,且旋转力被传递到蜗杆齿轮25上。输出轴12因蜗杆齿轮 25的旋转而旋转,且小齿轮13旋转。这样启动时,通过施力板部40a消除输出轴12的格 格作响,从而防止异常响声的发生。另外,金属制的施力板部40a位于小齿轮13和箱体15 的外表面之间,因此,小齿轮13旋转时不与箱体1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防止了箱体15的磨 损° 若上述小齿轮13旋转,则第一和第二缆索2、3的齿2a、3a与小齿轮13啮合,使得 两缆索2、3沿中心线方向同步移动。此时,第一侧板部40b和第二侧板部40c分别引导第 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使其与小齿轮13啮合,可防止不良啮合的发生,顺畅地驱动缆索2、 3。该缆索2、3移动时与金属制的引导构件40滑动连接,所以能够防止箱体15的磨损。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根据该实施例的驱动装置l,将施力板部40a —体地成形于引 导构件40,引导构件40引导第一和第二缆索2、3,施力板部40a对输出轴12施力,使得增加 的构件数目少,实现低成本,同时,能够顺畅地驱动缆索2、3,像设计的那样驱动车顶面板, 消除输出轴12的格格作响,防止异常响声的发生。 另外,通过将引导构件40设计成金属板的一体成形件,通过一般的压制加工装置 即可获得,能够进一步实现低成本。 另外,将引导构件40的施力板部40a设计成板簧形状,并将其配置在箱体15的外 表面和小齿轮13之间,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引导构件40自身的格格作响,高精度地引导 第一缆索2和第二缆索3。 另外,如图4和图5中所示的变形例,可以联接引导构件40的第一顶端板部40d 和第二顶端板部40e,将引导构件40设计成闭合剖面的形状。亦即,在该引导构件40上设 置有从第一顶端板部40d到第二顶端板部40e延伸的联接板部40g,联接板部40g设计成连 接两顶端板部40d、40e的桥状,该联接板部40g的两端部固定在第一顶端板部40d和第二 顶端板部40e上。通过设置该联接板部40g,使得第一侧板部40b与第二侧板部40c尽量相
7互远离而不容易发生变形,提高引导构件40的整体刚性。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引导第 一和第二缆索2、3。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驱动装置1设置有2根缆索2、3,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 此,可以设置l根。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就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天窗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 除天窗装置之外,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通过缆索2、3的推拉动作驱动其它驱动对象物的装 置。作为驱动对象物,例如汽车车窗、滑动门以及可开关的车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例如驱动汽车的天窗装置的车顶面板等的 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一种驱动装置,设有联接在驱动对象物上的驱动用缆索和电动机,以通过该电动机的旋转力使所述缆索沿该缆索的中心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设有传递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输出轴;在该输出轴一端侧突出的状态下容纳所述输出轴并可旋转地支持所述输出轴的箱体;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一端侧的驱动侧啮合部;在所述缆索上在规定长度范围内设置的从动侧啮合部;以及以使所述从动侧啮合部与所述驱动侧啮合部啮合的方式引导所述缆索的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一体地形成有沿轴向对所述输出轴施力的施力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构件为金属板一体成形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构件的施力部呈板簧形状,并配 置在箱体的外表面与驱动侧啮合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在输出轴(12)容纳于箱体(15)的状态下,可旋转地支持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输出轴(12)。使输出轴(12)的一端侧从箱体(15)突出,并在该端侧设置小齿轮(13)。在缆索(2,3)的外周面设置有与小齿轮(13)啮合的齿。引导构件(40)安装在箱体(15)上。引导构件(40)引导缆索(2,3),以便缆索(2,3)与小齿轮(13)啮合。在引导构件(40)上设置有压接在小齿轮(13)侧面上的施力板部(40a)。利用该施力板部(40a)沿轴向对输出轴(12)施力,从而消除输出轴(12)的格格作响。
文档编号B60J7/057GK201511791SQ20092017039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9日
发明者佛圆司, 贝恩哈德·阿洛伊斯·德梅尔 申请人:伟巴斯特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