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

文档序号:399505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对普通扭转梁式后悬架可以提高侧向力转向和纵向柔度等悬 架性能的前束可调式的扭转梁式悬架,具体涉及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 法。
背景技术
扭转梁式悬架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后悬架中,而 在中高档轿车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操纵稳定性所采用的多连杆式等独立悬架可对车轮前束 角、外倾角等实现精确的控制从而整车动力学性能要明显优于扭转梁式后悬架。而悬架作 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悬架的 设计中,通常独立悬架可以实现对车轮的精准控制而达到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但 是其由于制造成本过高,布置空间较大而限制了其在中小型乘用车上的应用。扭转梁式后 悬架制造成本较低、布置空间较小可得到最大的车内空间而广泛应用于中小型车后悬架 中,但扭转梁式后悬架主要靠横梁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悬架特性的控制,故而限制了采用该 悬架的汽车的性能的提高。扭转梁式悬架各项K&C性能中很难使纵向柔度和侧向力转向两 项性能达到平衡。若想提高侧向力转向特性,提高整车的不足转向度时悬架的纵向柔度必 然大幅度减小,造成乘坐舒适性很差;要想得到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则必然减小了侧向力转 向特性,整车的不足转向度则受到影响。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扭转梁式悬架难以使纵向柔度和 侧向力转向两项性能达到平衡,导致乘坐舒适性差或者整车转向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在普通扭转梁 悬架的拖曳臂前端再加装一个衬套,只需对衬套的刚度进行合理的设置就可实现较好的纵 向柔度和侧向力转向性能。有效对悬架的纵向柔度和侧向力专项性能实现精确的控制,从 而可有效提高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可在将纵向柔度提高的同时增大悬架的侧向力转向,从 而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包括前束控制杆和拖曳臂,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 一衬套连接至车身,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三衬套与拖曳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束控制杆与拖曳臂之间还通过第二衬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套为前束控制杆与拖曳臂之间的柔性连接衬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套与第三衬套之间相互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包括一根横梁,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一衬套连接至该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前束控制杆为两根,所述拖曳臂为两根。 上述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的构成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1)在拖曳臂前端加装第三衬套;(2)对该衬套的刚度进行调节并完成设置。
进一步地,在拖曳臂与前束控制杆之间加设第二衬套。进一步地,调节所述第二衬套使之完成前束控制杆与拖曳臂之间的柔性连接。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普通扭转梁结构进行了微小的改进,就大幅提高 了悬架的纵向柔度和侧向力转向性能,改进后的悬架在其较低的成本下实现了优良的性 能。


图1为前束控制杆结构示意2为纵向柔度仿真结果示意3为侧向力转向仿真结果示意中1.第一衬套,2.第二衬套,3.第三衬套,4.前束控制杆虚线/实线采用/不采用本发明的悬架结构数据图2图示数据纵向柔度图3图示数据侧向力转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为本发明多种实施方式中的一种优选实 施例。本发明的前束可调式的扭转梁悬架,包括,两根拖曳臂,一根横梁,两个前束控制 杆等主要部件,各部件之间通过衬套连接。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图2和图3为该悬架的 动力学仿真结果,图2为纵向柔度曲线,图3为侧向力转向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采用该 种悬架结构以后,纵向柔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几乎可以达到初始纵向柔度的一倍,从而可 得到很好的乘坐舒适性;从图3可以看出,悬架的侧向力转向也有很明显的提高,这样整车 的不足转向度得到了提高,行使的稳定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综上,可以看出采用该设 计以后,可以得到很好的纵向柔度与侧向力转向之间的平衡,实现了普通扭转梁所不能实 现的功能。从图1可以看出,前束控制杆与拖曳臂之间使用衬套3进行连接,前束控制杆与车 身之间通过衬套1相互连接。拖曳臂与前束控制杆之间的衬套2保证了前束控制杆与拖曳 臂之间的柔性连接,从而延长了拖曳臂与前束控制杆的寿命。若受到布置条件的限制,可只 采用2个衬套进行拖曳臂与前束控制杆和车身之间的相互连接。悬架的其余结构与普通扭 转梁式悬架相同。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 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束控制杆和拖曳臂,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一衬套连接至车身,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三衬套与拖曳臂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控制杆与拖曳 臂之间还通过第二衬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为前束控 制杆与拖曳臂之间的柔性连接衬套。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与第三 衬套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 括一根横梁,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一衬套连接至该横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控制杆为两根, 所述拖曳臂为两根。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 用如下步骤(1)在拖曳臂前端加装第三衬套;(2)对该衬套的刚度进行调节并完成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拖曳臂与前 束控制杆之间加设第二衬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第二 衬套使之完成前束控制杆与拖曳臂之间的柔性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束可调式扭转梁悬架及其构成方法,包括前束控制杆和拖曳臂,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一衬套连接至车身,所述前束控制杆通过第三衬套与拖曳臂连接,对普通扭转梁结构进行了微小的改进,就大幅提高了悬架的纵向柔度和侧向力转向性能,改进后的悬架在其较低的成本下实现了优良的性能。
文档编号B60G11/18GK101830155SQ20101018249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1日
发明者侯炜, 周胜斌, 徐有忠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