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518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结构装置,具体的为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飞速进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精神到物质上都 有了很大的改观,对生存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工具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交通工具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倍受人们的关 注,因此,汽车、柴油车的污染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电瓶电动车就产生 了,电瓶车的是靠电池中的电能转化为动能,不会直接的产生排放尾气的污染,因而在广大 的城市,倍受人们还政府的亲睐,但是,电瓶车在受到人们喜欢的同时,它的自身的缺陷也 就产生了,就是电瓶蓄能有限,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转化为动能,因此限制了电瓶车的载重 负荷能力和行程距离。为了克服上述中电瓶车的不足,市场上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供了多种改革 的方案。第一种是单电瓶单电机,缺点是动力小,行程距离短,目前市场上普遍都采用这种 单电瓶单电机方案;第二种是双电瓶单电机,虽然改变了行程距离短的缺点,但是动力不 足,不能够克服载重负荷的问题;第三种单电瓶双电机,虽然克服了载重负荷的问题,但 是却缩短了行程距离。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既能够长距离行驶,并且能够增大载重负荷的驱动机构,已是 遏制电瓶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电瓶车驱动机构, 既能够保障电瓶车长距离的行驶,同时能够提高电瓶车的动力,即增强载重负荷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包括电瓶、控制器、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瓶1和电瓶2组成 的电源组分别与控制器3和控制器6连接;控制器3和后轮电机4连接,控制器6和前轮电 机5连接。所述的电瓶1和电瓶2为并联关系;所述的控制器3和控制器6是并联关系;控制器3和控制器6同时与电控制把7连接;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双驱动机构的原理,实现了 电瓶蓄能与驱动的有机配合,提高了电瓶车的驱动能力,也增加了电瓶车的行程距离,是电 瓶车行业的一个革新。说明书附图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电瓶1、电瓶2、控制器3、后轮电机4、前轮电机5、控制器6、电控制把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包括电瓶、控制器、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瓶1和电瓶2组成 的电源组分别与控制器3和控制器6连接;控制器3和后轮电机4连接,控制器6和前轮电 机5连接。所述的电瓶1和电瓶2为并联关系;所述的控制器3和控制器6是并联关系;控制器3和控制器6同时与电控制把7连接;当电瓶车正常行走时,电瓶1和电瓶2组成的电源组通过连接的控制器3和控制 器6同时分别驱动后轮电机4和前轮电机5,向他们不断的供应电能,通过控制器3和控制 器6连接的电控制把7对电量的控制,来实现电池组对后轮电机4和前轮电机5的电能的 输出,进而转换为动能的多少。当电池组出现一组电池损坏时,另外一块电池依然可以保障正常的电能输出,此 时驾驶者要及时的更换或维修损坏的电池,否则完好的电池会减少使用的时间;当电机中 其中一个损害时,电池组依然可以对另外一个电机进行供电,此时的电瓶车就变为了后驱 动或前牵引动力的电瓶车了。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双驱动机构的原理,实现了电瓶蓄能 与驱动的有机配合,提高了电瓶车的驱动能力,也增加了电瓶车的行程距离,是电瓶车行业 的一个革新。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包括电瓶、控制器、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瓶(1)和电瓶(2)组成的电源组分别与控制器(3)和控制器(6)连接;控制器(3)和后轮电机(4)连接,控制器(6)和前轮电机(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瓶(1)和电瓶 (2)为并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3)和控 制器(6)是并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3)和控 制器(6)同时与电控制把(7)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瓶车驱动机构,包括电瓶、控制器、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瓶(1)和电瓶(2)组成的电源组分别与控制器(3)和控制器(6)连接;控制器(3)和后轮电机(4)连接,控制器(6)和前轮电机(5)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双驱动机构的原理,实现了电瓶蓄能与驱动的有机配合,提高了电瓶车的驱动能力,也增加了电瓶车的行程距离,是电瓶车行业的一个革新。
文档编号B60K1/02GK201769668SQ20102025113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8日
发明者齐强 申请人:齐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