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734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隔音减震结构,特别是一种新型汽车隔 音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车 辆各方面的性能更加优异,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使用效果。对于轿车来说,NVH(噪声、振动和舒适性)性能是衡量其档次和品牌的重要标准 之一,成为各品牌车型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整车的NVH性能可通过主动控制和被动控 制两种方式来提升,在被动控制方面,由于车身结构改动的难度较大,应用具有NVH作用 (如吸音、隔音、减振、密封等)的材料进行减振降噪处理是相对简单和必要的。目前,应用材料进行减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阻尼减振和加强减振阻尼减振是 通过材料消散钣金的振动能量来达到减振目的;而加强减振是通过材料提高车身钣金的固 有频率,从而避免共振。现有车用减振材料多数为单一材料,从而其作用比较单一,阻尼材 料不能够起到对钣金刚度的显著增强作用,而加强材料的阻尼性能又不理想,因此其对吸 音、隔音、减振、密封等的作用效果差,不能够达到优质的性能。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材料复合结 构提升消音、减震等作用效果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固 连于车辆内侧的钣金表面上,其包括呈板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分为能够实现 阻尼减震的隔音减震层,增强钣金刚度的加强层和隔热层。隔音减震层采用金属粉末丁基橡胶材料制成,该材料的阻尼因子数值相比传统浙 青材料更高,而且隔音效果优异,发挥了对钣金的阻尼和隔音作用;加强层采用合成橡胶改 性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其发挥了对钣金刚度的增强作用;隔音减震层、加强层和隔热层三者 相叠并与车内钣金平行相贴,从而综合提升了减振作用和隔音效果,其NVH性能相比应用 单一材料更为优异。在上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中,所述的本体中三层的顺序由里至外为隔音减 震层、加强层、隔热层。隔音减震层直接贴靠车内钣金的平面,最外层为隔热层,故热量传递 至外层时被有效阻隔。在上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中,所述的隔音减震层和加强层之间通过粘合固 连。采用丙烯酸酯胶粘剂进行粘合,使其结合稳固、可靠性高。在上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中,所述的隔音减震层的底面涂有胶粘剂,胶粘 剂外侧附有隔离纸。其采用丙烯酸酯胶粘剂,将隔离纸撕去,即可使用胶粘剂将本体与车身 钣金直接进行压敏粘结。[0011]在上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中,所述的加强层的厚度为1. Omm 1. 2mm。该厚 度的加强层能够确保车身钣金的刚度,提高钢板的固有共振频率,使其固有频率的数值与 车辆发动机和其他子系统的固有频率范围产生明显差值,从而避免产生共振和共鸣。在上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中,所述的隔热层采用金属制成。隔热层为铝箔 制成,其为优良的隔热材料,使本体具有良好地隔热效果,更利于提升整车的舒适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中采用三层材料复合组成,其每层材 料具有本材料的特质性能,从而实现减震板具有优质的隔音、减震、加强和隔热等多重作 用,大大提升了车体的NVH性能。
图1是本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la、隔音减震层;lb、加强层;lc、隔热层;2、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呈平贴固连于车辆内侧的钣金2表面上,其 包括呈板状的本体1,本体1分为能够实现阻尼减震的隔音减震层la,增强钣金2刚度的加 强层Ib和隔热层Ic。隔音减震层Ia为金属粉末丁基橡胶材料,加强层Ib为合成橡胶改性环氧树脂材 料,隔热层Ic为金属铝箔制成。将铝箔与合成橡胶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层贴合并经过预高温 烘烤硬化,之后在合成橡胶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层的外露侧面上涂抹丙烯酸酯胶粘剂,从而 使该侧面与金属粉末丁基橡胶材料层粘合,将金属粉末丁基橡胶材料层的外露面继续涂抹 丙烯酸酯胶粘剂,并胶粘剂外侧附有隔离纸。整个板材在车辆总装工序中使用,实现减少了 对车身油漆烘烤线的能耗。金属粉末改性丁基橡胶是由丁基橡胶、金属粉末和各类助剂通过反应配制而成, 其密度相对纤维材料和发泡材料较大且为1.6g/cm3。在车身钢板振动时,橡胶的大分子链 产生运动,橡胶产生多次反复变形(拉伸、压缩、剪切等)而使体系将一部分弹性能转变为 不可逆的热能散失;另外当材料受振动发生应变时,金属粉末有助于增加层间聚合物的剪 切变形,由于金属粉末填料的添加,限制了分子长链互相转变过程中的活动,增强了能量的 转化;同时金属粉末填料的摩擦生热利于在玻璃化转变区内,填料与聚合物及填料之间的 内摩擦作用随分子运动的加剧而增大。以上所述的性能均能显著提高阻尼因子数值,达到 优质的阻尼减振、消音作用,尤其对于车门面积较大的车型,其受激励后的振动能量较强, 使用这种材料的减振效果比应用单一材料要更为优异。合成橡胶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层的材料配方中含有一定含量的固化剂,经高温烘烤 固化后,材料硬化形成1.0mm 1.2mm的厚度。其对钢板局部进行补强,增加了钢板刚度, 降低钣金2对振动的敏感性,提高钢板的固有共振频率,使其固有频率的数值与车辆发动 机和其他子系统的固有频率范围产生明显差值,而不易产生共振和共鸣。铝箔为优良的隔 热材料,它使整个本体1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更利于提升整车的舒适性。[0021]应用时,将本体1上贴附的隔离纸撕去,将本体1在车身内侧钣金2上直接进行压 敏粘结即可。此时由车身钣金2向内侧方向依次为本体1的隔音减震层la、加强层lb、隔 热层lc。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 ;隔音减震层Ia ;加强层Ib ;隔热层Ic ;钣金2等术 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 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固连于车辆内侧的钣金(2)表面上,其包括呈板状的 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分为能够实现阻尼减震的隔音减震层(Ia),增强钣 金O)刚度的加强层(Ib)和隔热层(I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中三层 的顺序由里至外为隔音减震层(la)、加强层(lb)、隔热层(I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减震层 (Ia)和加强层(Ib)之间通过粘合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减 震层(Ia)的底面涂有胶粘剂,胶粘剂外侧附有隔离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层 (Ib)的厚度为1. Omm 1. 2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 (Ic)采用金属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车用减振材料作用比较单一,从而导致其对吸音、隔音、减振、密封等的作用效果差等问题。本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固连于车辆内侧的钣金表面上,其包括呈板状的本体,本体分为能够实现阻尼减震的隔音减震层,增强钣金刚度的加强层和隔热层。本新型汽车隔音减震结构中采用三层材料复合组成,其每层材料具有本材料的特质性能,从而实现减震板具有优质的隔音、减震、加强和隔热等多重作用,大大提升了车体的NVH性能。
文档编号B60R13/08GK201824967SQ20102053334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刘强, 刘敬, 岳洋, 李书福, 杨健, 杨豪, 赵福全, 金建伟,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