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清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清洗器,属于汽车清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清洗设备已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技术已趋于成熟,广泛应用在各 个洗车行,如专利号为93240113.9的中国专利记载了一种汽车清洗器,主要是由储水 箱,电动水泵和喷头组成,这样结构汽车清洗器有以下缺点,一是设备成本高,主要应 用在洗车行,二是耗能大,为了达到高压出水的目的,大都使用高功率的电动水泵,而 一般汽车清洗不需要这么高的水压,因为现在洗车的价格较高,故一般车主为了省钱, 自己在家洗车,使用传统的用脸盘、水桶等盛水洗车,而这样方式浪费水,而且洗的也 不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省水、省时、省力且 节约能源的汽车清洗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清洗器,包括 储水箱、进水口和出水口,储水箱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储水箱的下部设置有出水 口,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阀门连接在一起。储水箱的上方固定有提手,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储水箱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的底座有四个支腿。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储水箱的上方固定有提手,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本实用新型是为家 庭洗车设计一种汽车清洗器,本实用新型不设置电动水泵,利用把手和提手把本实用新 型放置在车顶,或利用吊架把本实用新型吊起,利用自然压力把水压出,相对传统洗车 省水、省时、省力,相对洗车行的专业洗车设备节约能源,且能满足一般家庭对汽车清 洗,因为本实用新型不使用电动水泵,所以成本低,有一定的市场前景。2储水箱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阀门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 不使用时,水管缠绕在把手上,不但工整有序,而且占用空间小,可以放置后备箱中, 携带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储水箱、2为提手、3为进水口、4为把手、5为出水口、6为阀门、7为水管、8为底座、9为螺钉、10为吊钩、11为滑轮、12为伸缩杆、13为滑块、14为 底盘、15为支撑杆、16为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汽车清洗器,包括储水箱1、进水口 3和出水口 5,储 水箱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 3,储水箱1的上方固定有提手2,储水箱1的一侧设置 有把手4,储水箱1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 5,出水口 5通过水管7与阀门6连接在一起, 水管7是软性材料制成的,长度为2 3m,储水箱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8,底座8有四 个支腿,所述的阀门6的出口直径小于水管7的内径,阀门6出口直径为2.5 3mm,储 水箱1的容量为8 10L,可以满足一次汽车清洗,使用时,把汽车清洗器放置在汽车车 顶,可以在底座8下面放置一条毛巾。实施例2:如图2所示,汽车清洗器,包括储水箱1、吊架、进水口 3和5, 储水箱1吊挂在吊架上,储水箱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 3,储水箱1的上方固定有提 手2,储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4,储水箱1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 5,出水口 5通过水管 7与阀门6连接在一起,储水箱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8。所述的吊架包括伸缩杆12、滑块13、滑轮11、支撑杆15和连接杆16,其结构 为伸缩杆12的上部连接有滑轮11,缠绕在滑轮11上的绳的一端与吊钩10连接,伸缩 杆12的下部套装有滑块13,滑块13上铰接有三根连接杆16,伸缩杆12的底部固定有底 盘14,底盘14上铰接有三根支撑杆15,每根支撑杆15均与连接杆16的一端铰接,为了 增加强度,在伸缩杆12的伸长后的两杆重叠部分安装螺钉9。使用时,用吊钩10把储水箱1吊起,吊架高度为2 3m,开启底部的阀门6, 即可冲洗。
权利要求1.汽车清洗器,包括储水箱(1)、进水口⑶和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储水箱(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3),储水箱(1)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5),出水口(5)通过 水管(7)与阀门(6)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清洗器,其特征在于储水箱(1)的上方固定有提手(2),储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4),储水箱(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清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8)有四个支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汽车清洗器,属于汽车清洗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省水、省时、省力且节约能源的汽车清洗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清洗器,包括储水箱、进水口和出水口,储水箱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储水箱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阀门连接在一起,储水箱的上方固定有提手,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储水箱的下方设置有底座,底座有四个支腿;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汽车清洗技术领域。
文档编号B60S3/04GK201800686SQ20102053376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3日
发明者李国盛, 李德佳 申请人:李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