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操纵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气操纵式的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现用于教练汽车的行车制动系统的特点是多用机械连接,副驾驶制动时主驾驶制 动踏板随动工作。在这种制动模式下,当主驾驶或副驾驶制动踏板下存在障碍物时将导致 制动失效,引起事故。另一种是采用气操纵的制动系统。但现有的采用气管路控制的教练车行车制动系 统,由于采用了双通单向阀,当主副驾驶制动阀同时动作时,存在因双通单向阀的两个输入 口气压相同而导致无气压输出或输出延迟,引起制动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副驾驶制动踏板随动工作以及采用双通单向阀管路 控制而引起的潜在制动失效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通过单向阀控制的气操纵教练 车行车制动系统,主副驾驶制动器的进气口同时接气源,出口通过单向阀后分别对应接各 桥制动管路,因而达到主副驾驶制动器均可控制整车制动且两者制动互不影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操纵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包括气 源和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气源通过第一三通阀后分别对应连接主驾驶制动 阀和副驾驶制动阀的相应进气口,所述主驾驶制动阀和副驾驶制动阀又分别通过第一单向 阀和第二单向阀后对应连接第二三通阀,然后由所述第二三通阀连接至所述制动管路。其中,所述制动管路可以是前桥制动管路,也可以是后桥制动管路。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同时应用于前桥和后桥制动管路中,只要对前桥和后桥制 动管路分别连接一套所述的行车制动系统就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单独增加了副驾驶制动阀,并在制动系统管路中增加三通接头体以及 单向阀,从而使主副驾驶制动可以独立工作,消除了主副驾驶制动踏板随动工作而引起以 及主副驾驶同时制动引起潜在的制动失效风险。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行车制动系统管路原理图,其中1.第一三通阀2.主驾驶制动阀3.第一单向阀4.第二三通阀5.副驾驶制动阀6.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副驾驶独立的气操纵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以下将通过一个 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为方便说明,在下列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系统共有两套,分别应用于前桥和后桥制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制动系统 也可以单独应用于前桥或者后桥制动。
图1为行车制动系统管路原理图,气源通过三通阀1后分别对应连接主驾驶制动 阀2、副驾驶制动阀5的相应进气口,主驾驶制动阀2、副驾驶制动阀5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 3和第二单向阀6后对应接第二三通阀4,然后接各桥制动管路。当主驾驶踩下制动踏板时,主驾驶制动阀2的“21”和/或“22” 口打开,有气压输 出,通过单向阀3和第二三通阀4通向前桥和/或后桥制动管路中的制动气室实现前桥和/ 或后桥的制动,此时单向阀6会隔离气压与副驾驶制动阀5之间的连接。当副驾驶踩下制 动踏板时,副驾驶制动阀5的“21”和/或“22” 口打开,有气压输出,通过第二单向阀6和 第二三通阀4通向前桥和/或后桥制动管路中的制动气室实现前桥和/或后桥的制动,此 时第一单向阀3会隔离气压与主驾驶制动阀2之间的连接;当主、副驾驶同时踩下制动踏板 时,主驾驶制动阀2的“21”和/或“22” 口、副驾驶制动阀5的“21”和/或“22” 口同时打 开,有气压输出,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3和第二单向阀6以及第二三通阀4通向制动气室实 现制动,此时由于第一单向阀3和第二单向阀6的单向特性使主驾驶制动阀2、副驾驶制动 阀5之间互不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气操纵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包括气源和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 气源通过第一三通阀后分别对应连接主驾驶制动阀和副驾驶制动阀的相应进气口,所述主 驾驶制动阀和副驾驶制动阀又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后对应连接第二三通阀, 然后由所述第二三通阀连接至所述制动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操纵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管路包括 前桥制动管路或后桥制动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操纵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管路包括 前桥制动管路和后桥制动管路,所述制动系统包括分别与前桥制动管路和后桥制动管路连 接的两套系统。
专利摘要一种气操纵教练车行车制动系统,主副驾驶制动器的进气口同时接气源,出口通过单向阀后分别对应接各桥制动管路,因而达到主副驾驶制动器均可控制整车制动且两者制动互不影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单独增加了副驾驶制动阀,并在制动系统管路中增加三通接头体以及单向阀,从而使主副驾驶制动可以独立工作,消除了主副驾驶制动踏板随动工作而引起以及主副驾驶同时制动引起潜在的制动失效风险。
文档编号B60T11/24GK201842082SQ20102058135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刘常青 申请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