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锁定装置,轨道调整系统,车辆座椅和用于制备轨道调整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基于ー种适于对机动车辆组件(尤其是车辆座椅)进行纵向调整的锁定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的阻挡(blocking)装置,其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上轨道可相对于下轨道在纵向方向上移位,而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上轨道可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纵向方向上锁定,其中,所述阻挡装置的至少ー个支承元件相对于至少ー个支承突片可枢转地安装,而且其中,所述阻挡装置通过至少一根弹簧预张紧到所述锁定位置内。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 适于轨道调整系统的锁定装置、包括这种锁定装置的轨道调整系统以及包括这种轨道调整系统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这种锁定装置通常是已知的。例如,一种适于车辆座椅的轨道锁定装置在公开的US 2008/0048087 Al中有所披露,其中,固定到座椅的上轨道配置成可相对于固定到车身的下轨道移位,其中通过可绕轨道纵轴枢转的棘爪可将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在该情况下,棘爪通过夹具紧固到上轨道,其中,所述棘爪通过位于夹具通孔中的螺栓而锚固,而且其中,所述夹具牢固地旋拧到上轨道。为了便于安装,在该情况下,夹具为多部件的构造。此外,轨道锁定装置包括弹簧,其以弹性方式在锁定位置的方向上对棘爪预先施加负载。从现有技术已知的轨道锁定装置的缺陷在于,所述轨道锁定装置的制备和安装都较为昂贵和复杂。尤其是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执行几个不同的安装步骤,即所述棘爪必须最初被紧固到夹具的第一部分,然后紧固到夹具的第二部分,接着必须将夹具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旋拧到上轨道。此外,弹簧必须以单独的安装步骤来安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数量显著減少的単独部件,从而实质上可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容易地来制备和安装。此外,通过减少部件数量,所述锁定装置的耐用性可能会増加,错误敏感性可能会显著降低。本发明的目的通过ー种适于对机动车辆组件(尤其是车辆座椅)进行纵向调整的锁定装置来实现,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的阻挡装置,其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上轨道可相对于下轨道在纵向方向上移位,而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上轨道可相对于所述下轨道在纵向方向上锁定,其中,所述阻挡装置的至少ー个支承元件相对于至少ー个支承突片可枢转地安装,而且其中,所述阻挡装置通过至少ー根弹簧预张紧到所述锁定位置内,其中,所述弹簧还设置成稳定所述支承元件相对于所述支承突片的位置。有利的,在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中,所述弹簧不仅用于将所述阻挡装置预张紧到所述锁定位置内,而且同时还用于将所述阻挡装置定位固定到所述上轨道上。有利的,当安装所述弹簧时,所述阻挡装置也同时固定到所述上轨道,因此当安装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时,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较少的安装步骤。此外,由于所述支承元件优选以弾性方式牢固地保持干支承突片内,因此各个组件的制造公差会増加。上述导致组件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的效果。优选的,提供下述所述弹簧包括螺旋弹簧,其弹簧轴优选配置成大致平行于枢轴延伸,尤其优选相对于枢轴大致一致地延伸,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由于构造空间而被配置成相对紧凑的。优选的,提供下述所述弹簧的至少ー个第一端部区域紧固到所述支承突片,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区域尤其包括紧固分支,其以カ配合(non-positive)和/或形状配合(positive)的方式紧固到所述支承突片的至少ー个凹槽内,因此,将所述弹簧安装到所述支承突片相对简单,同时通过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区域牢固地保持支承元件。优选的,所述支承突片具有其在一侧上开放的凹进处,其中,所述支承元件包括布置于所述开放的凹进处内的轴承销,且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区域布置于所述开放的凹进处内,这样,所述轴承销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区域牢固地保持在开放凹进处的方向上。这样,所述轴承销相对于所述支承突片和/或相对于所述阻挡元件可旋转地安装。有利的,所述轴承销通过所述弹簧牢固地固定于所述开放的凹进处内,其中,由于意外造成的平行于纵向方向的力被所述支承突片吸收,且不作用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上。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中的安全性没有降低。所述阻挡装置优选包括中间部分,至少ー个挡齿(blocking tooth)布置 于其上,所述挡齿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的闭锁孔(latching opening)啮合,而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的闭锁孔脱离啮合,其中,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部区域使得所述中间部分承受在锁定位置方向上的弹簧负载,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和至少ー个挡齿优选布置于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内部空间内,因此,由于构造空间可实现特别紧凑的布置。为了增加稳定性,所述中间部分尤其包括多个挡齿,其中,所述多个挡齿分别啮合于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的不同闭锁孔内。尤其优选提供下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用于减少游隙(play)的至少ー个挡齿,所述挡齿设置有倒角的齿根面,这样所述挡齿在闭锁孔的方向上呈锥形,以便减少游隙。因此有利的,在所述锁定位置实现減少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游隙。此外,所述锁定装置的至少ー个挡齿优选啮合于所述下轨道的两个闭锁孔内以及啮合于所述上轨道的ー个闭锁孔内,其中,所述上轨道的ー个闭锁孔布置于所述下轨道的两个闭锁孔之间。尤其优选的是提供下述所述阻挡装置包括致动区域,其设置成通过压力作用使得所述阻挡装置从所述锁定位置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中,其中,所述至少ー个挡齿、中间部分、致动区域和支承元件尤其配置成一件,这样使得所需的部件数量以及安装成本和制备成本有利地最小化。该目的通过适于对机动车辆组件(尤其是车辆座椅)进行纵向调整的轨道调整系统来进一步实现,轨道调整系统包括下轨道和可相对于所述下轨道移位的上轨道,其中,所述轨道调整系统包括尤其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其中,所述支承突片整体连接到所述上轨道。因此有利的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调整系统中不需要用于将所述阻挡装置紧固到所述上轨道的夹具,因为所述阻挡装置直接紧固到所述上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承突片包括尤其由所述上轨道冲压出的区域,该区域从所述上轨道的表面弯回,尤其是垂直于调整方向。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调整系统的制备更加具备成本效益。一方面通过使得所冲压的区域从表面(尤其是上轨道的上面)弯回,所述支承突片制备成用于对所述支承元件进行支承,以及另一方面,同时在所述上轨道中形成孔,其中,所述孔内优选至少部分布置所述阻挡装置和/或弹簧。本发明的一个改进之处和/或另一主题是轨道调整系统,其中,所述上轨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承部分,以及所述下轨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承部分,其中,若干辊体和/或球体布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之间,其中,所述下轨道尤其在所述第二支承部分的远离若干辊体和/或球体的一侧上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分,其至少部分力配合地抵靠上轨道进行支承。因此有利的,避免或至少显著减少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游隙,由此可防止或至少显著降低特别不希望的喀啦声音的噪声。优选的,在该情况下,所述上轨道包括第一 U形型材(profile),其包括向内弯回 的第一分支,以及所述下轨道包括基本布置于所述上轨道内的第二 U形型材,其包括向外弯回的第二分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支垂直于纵向方向相互包容(encompass),且其中,所述凸出部分与第一分支的自由端滑动接触。特别优选地提供下述所述第一分支的自由端和/或凸出部分设有诸如聚四氟乙烯或油脂的滑动涂层。此外,任选地提供下述例如通过冲压工艺将所述自由端配置成圆形的。因此有利的,尤其在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仅仅形成两个滚道,其中同时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还相对于彼此(甚至相对于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力)牢固地且无游隙地连接。尤其优选的,所述轨道调整系统包括释放杆,其具有用于与致动区域在功能上协作的致动部分,其中,所述释放杆绕垂直于枢轴的旋转轴可旋转地紧固到接收突片,其中,所述接收突片整体连接到上轨道,且尤其包括由所述上轨道冲压出的另一区域,其从所述上轨道的表面优选垂直于纵向方向弯回。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包括根据本发明轨道调整系统的车辆座椅。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一种用于制备轨道调整系统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步,冲压所述上轨道,其中在第二步,所述至少一个支承突片从所述上轨道的表面弯回,且其中在第三步,所述阻挡装置以如此的方式安装到所述上轨道上,使得其中所述支承元件布置于所述支承突片的凹进处内,所述凹进处在一侧上开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的是,所述轨道调整系统的制备和安装显著地更简单和更具成本效益。优选的,在第四步,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区域布置于所述支承突片上,这样所述支承元件锁定在位,且优选在凹进处(其在一侧上开放)的方向上弹簧加载。
在附图中示出以及在下面说明书中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此后参照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通过实例的方式提出,且并不限制总的发明构思,其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轨道调整系统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示出了图I的细节视图;图3示出了通过在图I中所示轨道调整系统处于锁定状态的部分区域的截面;图4示出了通过在图I中所示轨道调整系统处于释放状态的部分区域的截面;图5示出了图3的细节视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I的进一步的细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轨道调整系统I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轨道调整系统I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装置I’。轨道调整系统I用于相对于车辆车身在车辆的纵向方向100 (即在行驶方向)上调整车辆座椅(未示出)。轨道调整系统I包括相对于车辆座椅固定的上轨道2和相对于车辆车身固定的下轨道3。阻挡装置103的细长致动杆4和/或致动区域4横向于纵向方向100延伸。在图3和图4中更详细公开的锁定齿(具有多个锁定齿)和/或具有锁定齿108的中间部分7集成到致动杆4内,结果上述形成中间部分7和阻挡齿108为单根杆的布置,其可在图4中所示的解锁位置102和图3中所示的锁定位置101之间枢转,在解锁位置102,上轨道2相对于下轨道3在纵向方向100上移位,而在锁定位置101,上轨道2相对于下轨道3在纵向方向100上锁定。图2是示出图I的放大细节图120。上轨道2包括形成为冲压出来的区域的支承 突片5,5’,其相对于上轨道2的上面20基本成直角弯回且在纵向方向100上彼此偏移布置。支承突片5,5’优选通过冲压上轨道2且从上面20弯回来制备。每个支承突片5,5’包括两个突片分支50,51,50’,51’,其在侧向上的朝向彼此的垂直纵向边缘限定一个U形凹进处107,107’和/或孔52,52’,其在每个支承突片5,5’的顶部处开放。配置成螺旋弹簧的两根弹簧6,6’的绕组分别围绕在纵向方向100上延伸的几何弹簧轴缠绕。两根弹簧6,6’的弹簧轴共线。阻挡装置103能够绕平行于纵向方向100的枢轴枢转,其中,所述弹簧轴大致平行于枢轴和相对于枢轴一致地延伸。相对于致动区域4以钝角向下弯回的阻挡装置103的板形中间部分7附连到致动区域4,所述中间部分刚性且整体地连接到致动区域4和部分地在纵向方向100上延伸。弹簧6,6’的面对支承突片5,5’的端部和/或第一端部区域105,105’分别经由相应的连接部分60,60’连接到相关的突片分支50,51,50’,51’。弹簧6,6’的远离支承突片5,5’的第二端部区域121,121’分别与基本线性的延伸部分61,61’合并,所述端部区域分别抵靠中间部分7进行支承,以便以弹性的方式将中间部分7的挡齿108预张紧到锁定位置101内。两根弹簧6,6’的第二端部区域121,121’ 一起(尤其是整体地)连接到在中间部分7上的支承区域中。从中间部分以直角弯回的耦联突片70,70’和/或支承元件104,104’分别都附连到中间部分7的纵向边缘。刚性和整体连接到阻挡装置103和中间部分7的两个支承元件104,104’分别设有圆形的凹进处(在附图中看不到),其内穿过相应的圆柱形轴承销9 (在附图中仅看到一个)。轴承销9可任选地整体和刚性地连接到阻挡装置103,其中,轴承销9尤其包括配置到支承元件104,104’上的支承突出部(例如,支承元件104,104’的轴颈状延伸部分)。每个轴承销9在其在一侧上开放的凹进处107,107’内紧固到支承突片5,5’之一。轴承销9可旋转地安装到支承突片5,5’和/或其在一侧上开放的凹进处107,107’内。但是备选地,也可预期轴承销9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元件104,104’内。这样,支承元件104,104’相对于支承突片5,5’可旋转地布置。换言之,在每个支承元件104,104’和相关的支承突片5,5’之间形成一个相应的回转轴承,通过该回转轴承,上述的杆布置可绕与弹簧轴重合的几何枢轴枢转地铰接。与具有相对于弹簧轴偏移布置的枢轴的结构变型进行比较,几何枢轴与弹簧轴重合代表进一步节省构造空间的设计。此外,可以省略用于使得杆布置可枢转安装另外所需的枢转销。第一端部区域105,105’闭合其在一侧上开放的凹进处107,107’,这样轴承销9分别被夹置于第一端部区域105,105’和其在一侧上开放的凹进处107,107’之间,由此将轴承销9保持在凹进处107,107’的方向上。因此,弹簧6,6’用于将中间部分7从解锁位置102弹簧加载到锁定位置101,同时通过轴承销9来将支承元件104,104’稳定定位在各自支承突片5, 5’上。这样,第一端部区域105,105’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夹置于支承突片5,5’的凹槽106,106’内,所述凹槽分别形成于其在一侧上开放的凹进处107,107’的区域中。在图3中示出通过图I中所示轨道调整系统的处于啮合状态即处于锁定位置101的部分区域的截面,其中仅有一个第一挡齿108 (其同时穿过上轨道2中的孔)与下轨道中设置的闭锁孔和/或闭锁容纳部直接啮合。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二挡齿(在附图中看不到)用于增加承载能力。可通过使用任意数量的附加挡齿来获得承载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根据图3的情况下,致动杆4水平设置于其闲置(rest)位置,同时弹簧6,6’基本松弛。优选的,阻挡装置103还在锁定位置101的方向上预张紧。在图4中,示出根据图3的视图处于释放状态,即处于解锁位置102。通过手动施加力F,致动杆4抵抗弹簧6,6’的力从图3所示的其闲置位置转变到根据图4的倾斜位置,因此到达图4中所示的状态,其中,第一挡齿108不与闭锁孔和/或闭锁容纳部啮合,由此释放上轨道2和下轨道3之间的锁定。现在,上轨道2和下轨道3可相对于彼此在纵向方向100上移位,即现在车辆座椅可纵向移位到后部或移位到前部的所需位置。在车辆座椅所需的纵向位置处,中止将手动施加的力F引入到致动区域4内(“不对致动杆施加负载”),这样,由弹簧6,6’的弹簧力驱动的阻挡装置103恢复到其闲置位置,因此再次采取图3中所示的啮合状态,其中上轨道2和下轨道3相对于彼此锁定,这样使得车辆座椅固定在所需的纵向位置。通过将球体112插补到作为导轨的下轨道3中而引导上轨道2作为导轨进行纵向移位。在图5中放大示出图3的细节视图126,示意地示出轨道调整系统I的轨道型材2,3之间(即,具体在上轨道2和下轨道3之间)的游隙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上轨道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承部分110,以及下轨道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承部分111,其中球体112布置于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110,111之间。在该情况下,在第二支承部分111的远离若干球体112的一侧上,下轨道3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分113,其抵靠上轨道2至少部分形状配合地进行支承,这样凸出部分113与第一分支114的自由端116滑动接触,从而防止上轨道2和下轨道3之间的游隙。通过实例的方式,在当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轨道2包括第一 U形型材,其包括向内弯回的第一分支114,而下轨道3包括基本设置于上轨道2内部的第二U形型材,其包括向外弯回的第二分支115,其中第一和第二分支114,115垂直于纵向方向100相包容。通过两个轨道型材2,3相互支撑,轨道型材2,3之间的侧向和竖向的游隙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或完全消除。在图6中,示出图I的放大细节125,其示出适于致动元件(未示出)的冲压出的容纳支承件117,其从上轨道2的上面20基本成直角弯回。上轨道2与冲压出的支承突片5,5’以及冲压出的容纳支承件117 —起形成单件的上轨道布置。简单和成本效益的辊成形技术可用于形成上轨道的型材。上述上轨道的布置可仅仅通过由相应的初始材料(即为金属条带形式)滚压成型和冲压来制备。附图标记列表
I轨道调整系统I’ 锁定装置2上轨道3下轨道4致动区域和/或致动杆5,5’ 支承突片6,6’ 弹簧和/或螺旋弹簧20(上轨道的)上面
50,50’突片分支51,51’突片分支52,52'(支承突片中)的孔60,60’ 连接件61,61’延伸部分70,70’耦联突片100 (车辆)的纵向方向101,102锁定/解锁位置103阻挡装置104,104’ 支承元件105,105’(弹簧的)第一端部区域106,106’ (凹进处内的)凹槽107,107’ 凹进处108挡齿109(上轨道中的)孔 110,111, 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112辊体,球体113凸出部分114第一分支115第二分支116自由端117接收突片120,125,16 细节视图121,121’ 第二端部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适于对机动车辆组件进行纵向调整的锁定装置(I’),所述机动车辆组件尤其是车辆座椅,其中,所述锁定装置(I’)包括可在解锁位置(102)和锁定位置(101)之间枢转的阻挡装置(103),其中在所述解锁位置(102),上轨道(2)可相对于下轨道(3)在纵向方向(100)上移位,而在所述锁定位置(101),所述上轨道(2)可相对于所述下轨道(3)在纵向方向(100)上锁定,其中,所述阻挡装置(103)的至少ー个支承元件(104,104’)相对于至少ー个支承突片(5,5’ )可枢转地安装,而且其中,所述阻挡装置(103)通过至少一根弹簧(6,6’)预张紧到锁定位置(10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6’)还设置成稳定所述支承元件(104,104’)相对于所述支承突片(5,5’ )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锁定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6’)包括螺旋弹簧,其弹簧轴优选配置成大致平行于枢轴延伸,尤其优选相对于枢轴大致一致地延伸。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锁定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6’)的至少ー个第一端部区域(105,105’)紧固到所述支承突片(5,5’),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区域(105,105’)具体包括紧固分支,其以カ配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紧固到所述支承突片(5,5’ )的至少ー个凹槽(106,106’ )内。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锁定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突片(5,5’)具有其在一侧上开放的凹进处(107,107’),其中,所述支承元件(104,104’)包括布置于所述开放凹进处(107,107’ )内的轴承销(9),且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区域(105,105’)布置于所述开放凹进处(107,107’)内,这样所述轴承销(9)通过第一端部区域(105,105’)保持在所述开放凹进处(107,107’ )的方向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锁定装置(I’),其特征在干,所述阻挡装置(103)包括至少ー个挡齿(108)布置于其上的中间部分(7),所述挡齿(108)在所述锁定位置(101)中与所述上轨道(2)和下轨道(3)的闭锁孔啮合,而在所述解锁位置(102)中,与所述上轨道(2)和下轨道(3)的闭锁孔脱离啮合,其中,所述弹簧(6,6’ )的第二端部区域使得所述中间部分(7)承受通过弹簧(6,6’)在所述锁定位置(101)方向上所施加的负载,其中,所述中间部分(7)和至少ー个挡齿(108)优选布置于所述上轨道(2)和下轨道(3)之间的内部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挡齿(108)包括设有倒角的齿根面,以便減少在所述锁定位置(101)中所述上轨道(2)和下轨道(3)之间的游隙,和/或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101 ),至少ー个挡齿(108)啮合于所述下轨道(3)的两个闭锁孔内。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锁定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103)包括致动区域(4),其设置成通过压力作用使得所述阻挡装置(103)从所述锁定位置(101)枢转到所述解锁位置(102)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挡齿(108)、中间部分(7)、致动区域(4)和支承元件(104,104’ )具体配置成单件。
8.一种适于对机动车辆组件进行纵向调整的轨道调整系统(1),所述机动车辆组件尤其是车辆座椅,所述轨道调整系统(I)包括下轨道(3)和可相对于所述下轨道(3)移位的上轨道(2),其中,所述轨道调整系统(I)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或根据权利要求I前序部分所述的锁定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突片(5,5’ )整体地连接到所述上轨道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调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突片(5,5’)包括由所述上轨道(2)冲压出的区域,该区域从所述上轨道(2)的表面弯回,尤其是所述垂直于调整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轨道调整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103)和/或弹簧(6,6’)至少部分地布置于所述上轨道(2)的孔(109)内,其中,所述孔(109)通过将所述冲压出的部分弯回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之一所述的或根据权利要求7前序部分所述的轨道调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2)包括至少ー个第一支承部分(110),以及所述下轨道(3)包括至少ー个第二支承部分(111 ),其中,若干辊体和/或球体(112)布置于所述第一和第ニ支承部分(110,111)之间,其中,尤其在第二支承部分(111)的远离若干辊体和/或球体(112)的ー侧上,所述下轨道(3)包括至少ー个凸起部分(113),其至少部分地形状配合地抵靠所述上轨道(2 )进行支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道调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2)包括第一U形型材,其包括向内弯回的第一分支(114),以及其中,所述下轨道(3)包括基本布置于上轨道(2)内的第二 U形型材,其包括向外弯回的第二分支(115),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支(114,115)垂直于纵向方向(100)相互包容,且其中,所述凸出部分(113)与所述第一分支(114)的自由端(116)滑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之一所述的轨道调整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调整系统(I)包括释放杆,其具有用干与致动区域(4)在功能上协作的致动部分,其中,所述释放杆绕垂直于枢轴的旋转轴可旋转地紧固到接收突片(117),其中,所述接收突片整体连接到所述上轨道(2),且尤其包括由所述上轨道(2)冲压出的另一区域,其从上轨道(2)的表面优选垂直于纵向方向(100)弯回。
14.ー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之一所述的轨道调整系统(I)的车辆座椅。
15.一种用于制备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之一所述的轨道调整系统(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歩中,冲压所述上轨道(2),其中在第二步中,所述至少ー个支承突片(5,5’ )从所述上轨道(2)的表面弯回,且其中在第三步中,所述阻挡装置(103)安装到所述上轨道(2)上,使得所述支承元件(104,104’)布置于所述支承突片(5,5’)的凹进处(107,107’ )内,所述凹进处(107,107’)在一侧上开放。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步中,所述弹簧(6,6’)的第一端部区域设置于所述支承突片(5,5’)上,这样所述支承元件(104,104’)保持在凹进处(107,107’ )的方向上,所述凹进处(107,107’)在一侧上开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对机动车辆组件(尤其是车辆座椅)进行纵向调整的锁定装置(1'),其中,所述锁定装置(1')包括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枢转的阻挡装置(103),其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上轨道(2)可相对于下轨道(3)在纵向方向上滑动,而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上轨道可相对于下轨道在纵向方向上锁定,其中,所述阻挡装置(103)的至少一个支承元件(104)相对于至少一个支承突片(5)可枢转地支撑,而且其中,所述阻挡装置(103)通过至少一根弹簧(6)预张紧到锁定位置内,其中,所述弹簧(6)还设置成保持支承元件(104)处于支承突片(5)内。
文档编号B60N2/07GK102725174SQ201080062445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2日
发明者D·乔治, T·埃瓦尔德, U·施马勒 申请人:约翰逊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