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使操纵稳定性恶化并且能够提高湿路抓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图6所示,提出有如下轮胎利用配置在轮胎赤道Co两侧的胎冠主沟bl和配置在该轮胎轴向外侧的胎肩主沟b2,将胎面部a划分成胎冠花纹条Cl、中间花纹条c2、c2 以及胎肩花纹条c3、c3,并且在各所述花纹条cl、c2、c3上设置横沟dl、d2、d3(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轮胎上,特别是配置于所述中间花纹条c2的横沟d2形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0° 45°的角度θ倾斜,并且使所述角度θ朝向轮胎轴向内侧逐渐减小的陡斜度的倾斜沟e。因此能够将路面上的水膜切断、并发挥接近于周向沟的优异的排水性,从而提高湿路抓地性能。另外所述倾斜沟e,由于其轮胎轴向内端不与胎冠主沟bl相交而是在其附近形成终端,因此能够抑制花纹刚性的降低,由此实现确保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然而,随着近年来道路网的扩充以及车辆的高速化、高性能化,强烈期望轮胎也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抓地性能。本发明人鉴于这样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配置于所述胎冠花纹条 cl的横沟dl的周向间距Pl设定为比配置于所述中间花纹条c2的横沟d2 (倾斜沟e)的周向间距P2小,并且比配置于所述胎肩花纹条c3的横沟d3的周向间距P3大,另一方面,对所述横沟d2的周向间距P2及其周向长度等进行规定,由此能够改善刚性平衡,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抓地性能。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7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以规定横沟的周向间距及周向长度为基本,从而能够改善胎面花纹的刚性平衡,以更高的水平兼顾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抓地性能。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设置在轮胎赤道两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冠主沟、和在该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主沟,由此将所述胎面部划分成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胎冠花纹条、胎冠主沟与胎肩主沟之间的中间花纹条、以及胎肩主沟与胎面接地边缘之间的胎肩花纹条,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肩花纹条设置多个胎肩横沟,所述胎肩横沟从所述胎面接地边缘的轮胎轴向外侧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65° 115°的角度α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I3S分隔配置,在所述中间花纹条设置多个中间倾斜沟,所述中间倾斜沟从所述胎肩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0° 75°的角度β急剧倾斜,而且轮胎轴向内端在所述中间花纹条内形成终端,并且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Rn分隔配置,并且,
在所述胎冠花纹条设置多个胎冠横沟,所述胎冠横沟横切所述胎冠花纹条,并且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Pc分隔配置,并且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长度Lm是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间距Rn的70 % 125%,并且将该周向间距Rn设为所述胎肩横沟的周向间距I^s的2. 5倍 4. 0倍的范围, 并且将所述胎冠横沟的周向间距Pc设为大于所述胎肩横沟的周向间距I3S且小于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间距Rii。并且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倾斜沟的轮胎轴向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Dm是1. 5mm 5. 0mm。并且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倾斜沟在该中间倾斜沟的轮胎轴向内侧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以下的角度β 1且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沟部,并且将该直线状沟部的周向长度Lml设为所述周向长度Lm的50%以上。并且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状沟部的轮胎轴向的沟内侧边缘形成为直线。并且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倾斜沟在该中间倾斜沟与所述胎肩主沟的交叉部处将所述角度β设为10° 70°。并且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冠横沟的沟宽度是0. 3mm 2. 0mm。并且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花纹条具有第一中间副沟和第二中间副沟,该第一中间副沟和该第二中间副沟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间倾斜沟之间经过, 且从所述胎肩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且轮胎轴向内端在所述中间花纹条内形成终端,而且该第一中间副沟和该第二中间副沟的周向长度是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长度Lm 的30%以下。并且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内端在所述胎肩花纹条内形成终端。并且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肩花纹条具有胎肩细沟,该胎肩细沟从各所述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内端经过并沿轮胎周向延伸,且该胎肩细沟的宽度比所述胎肩主沟的宽度窄。另外,所述胎面接地边缘表示在对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的状态下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时,接地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位置。并且,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根据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或者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Rim”。所述“正规内压”是指根据每个轮胎来规定所述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 TRA 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 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 INFLATION PRESSURES”,但是在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设为180kPa。所述“正规载荷”是指根据每个轮胎来规定所述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 则指最大负载能力,若为 TRA 则指表“TIREL0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指"LOAD CAPACITY”。由于本发明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因后述的理由能够改善刚性平衡,从而以更高的水平兼顾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抓地性能。
图1是将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一个实施例展开为平面示出的展开图。图2是将其局部放大示出的展开图。图3是将胎肩花纹条放大示出的展开图。图4是将中间花纹条放大示出的展开图。图5是将胎冠花纹条放大示出的展开图。图6是示出以往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一例的展开图。附图标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冠主沟;4..胎肩主沟; 5...胎冠花纹条;6...中间花纹条;7...胎肩花纹条;10...胎肩横沟;11...胎肩细沟;12...中间倾斜沟;12e...轮胎轴向内端;12A...直线状沟部;12Ae...沟内侧边缘; 14...第一中间副沟;15...第二中间副沟;16...胎冠横沟;Co...轮胎赤道;Ja...交叉部;Te...胎面接地边缘。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2通过设置在轮胎赤道Co两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冠主沟3、和在该胎冠主沟3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主沟4,由此将所述胎面部2划分成所述胎冠主沟3、3之间的胎冠花纹条5、胎冠主沟3与胎肩主沟4之间的中间花纹条6、以及胎肩主沟4与胎面接地边缘Te之间的胎肩花纹条7。 当将所述胎冠花纹条5、中间花纹条6以及胎肩花纹条7的轮胎轴向的花纹条宽度设为W5、 W6、W7时,在本例中设定为W5彡W6彡W7。所述胎冠主沟3及胎肩主沟4是沿轮胎周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直沟,配置在以轮胎赤道Co为中心的线对称位置。可以优选采用以往的周向主沟的沟宽度及沟深度作为所述胎冠主沟3及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及沟深度,例如在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所述沟宽度其下限值优选设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上限值优选设为14mm以下,更优选为 12mm以下。并且,所述沟深度其下限值优选设为5mm以上,更优选为6mm以上,并且其上限值优选设为12mm以下,更优选为IOmm以下。在本例的情况下,胎冠主沟3的沟宽度W3设为 10. 5mm、沟深度H3设为8. 2mm,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4设为8. 2mm、沟深度H4设为8. 2mm。并且如图3所示,在所述胎肩花纹条7内设置有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I^s隔开配置的多个胎肩横沟10。该胎肩横沟10从所述胎面接地边缘Te的轮胎轴向外侧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65° 115°的角度α延伸。这样,由于胎肩横沟10以接近流水线的角度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朝向胎面接地边缘Te的外侧排水,并能充分确保胎肩花纹条7的横向刚性从而确保抗不均勻磨损性。另外若角度α脱离所述范围65° 115°, 则无法实现上述效果。在本例中,所述胎肩横沟10的轮胎轴向内端IOei在胎肩花纹条7内形成终端,并且在所述胎肩花纹条7内设置胎肩细沟11,该胎肩细沟11从各所述胎肩横沟10的轮胎轴向内端IOei通过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由此,还能够保持胎肩花纹条7较高的周向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另外,胎肩细沟11的沟宽度Wll充分小于所述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4,在本例中所述沟宽度Wll形成为3mm以下,优选形成为2mm以下。并且胎肩细沟11的沟深度Hll也充分小于胎肩主沟4的沟深度H4,在本例中沟深度Hll形成为3mm以下,优选形成为2mm以下。并且所述胎肩横沟10,沟宽度WlO小于所述沟宽度W4且大于所述沟宽度W11,并且沟深度(最深部的深度)HlO为所述沟深度H4以下且大于所述沟深度H11。 并且,优选所述胎肩主沟4与所述胎肩细沟11之间的距离Ds优选为2. 5mm 10. Omm的范围。若所述距离Ds小于2. 5mm,则刚性减小而使抗不均勻磨损性及操作稳定性下降,相反若超过10. 0mm,则排水性不充分。接下来,在所述中间花纹条6内设置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Rn分隔配置的多个中间倾斜沟12。如图4所示,该中间倾斜沟12从所述胎肩主沟4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0° 75°的小角度β急剧倾斜地延伸,并且其轮胎轴向内端1 在所述中间花纹条 6内形成终端。所述轮胎轴向内端1 与所述胎冠主沟3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Dm优选为 1.5mm 5. Omm的范围,在本例中设定为小于所述距离Ds。并且,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设定为中间倾斜沟12的所述周向间距Rii的70 % 125 %。在此,所述中间倾斜沟12在其轮胎轴向内侧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以下的角度β 1且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沟部12A。另外,所述“以直线状延伸”除了所述中间倾斜沟12的沟宽度中心线12i形成为直线以外,还包括具有一个弯曲部的情况,该弯曲部是两条直线以170° 180°的角度弯曲。具体地说,本例的中间倾斜沟12形成为包括所述直线状沟部12A,其从所述轮胎轴向内端1 延伸;连接沟部12B,其从所述直线状沟部12A到所述胎肩主沟4,以朝向轮胎轴向外侧增加所述角度β的方式一边以圆弧状弯曲和/或以折线状弯曲一边延伸。所述直线状沟部12Α,在本例中其轮胎轴向的沟内侧边缘12Ae形成为直线,并且直线状沟部12A 的周向长度Lml设定为所述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的50%以上。这样,由于所述中间倾斜沟12具有所述周向长度Lm且急剧倾斜,由此能够减小排水阻力而提高排水性。并且,由于中间倾斜沟12的轮胎轴向内端1 在从胎冠主沟3隔开所述距离Dm的处形成终端,因此能够确保中间花纹条6较高的周向刚性,从而能够发挥所述排水性并提高抗不均勻磨损性及操纵稳定性。特别是通过在中间倾斜沟12形成直线状沟部12A,更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性。并且由于借助直线状沟部12A而平滑地减小与胎冠主沟3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成为不均勻磨损的起点的较大的刚性变化点的形成。特别是通过使所述沟内侧边缘12Ae形成为直线,更能够抑制刚性变化点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抗不均勻磨损性。另外,若所述角度β超过75°,则难以充分确保排水性。并且,当直线状沟部12Α的所述角度β 1超过15°、以及其周向长度Lml小于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 的50%时,则无法充分发挥基于所述直线状沟部12Α的排水性的提高效果、以及因抑制产生不均勻磨损的起点而提高抗不均勻磨损性的效果。并且若所述距离Dm小于1. 5mm,则中间花纹条6的刚性减小而导致抗不均勻磨损性及操纵稳定性的降低,相反若超过5. Omm,则排水性变得不充分。并且,在所述角度β中,所述连接沟部12Β与所述胎肩主沟4的交叉部Ja的角度为30° 75°,由此抑制所述交叉部Ja的排水性降低、以及横向刚性降低。另外若所
述角度β j超出所述范围,则交叉部Ja的排水性降低并且导致横向刚性降低。另外,所述中间倾斜沟12,其沟宽度W12小于所述沟宽度W4。并且中间倾斜沟12的沟深度(最深部的深度)H12为所述沟深度H4以下,在本例中,沟深度H12从所述交叉部 Ja到轮胎轴向内端1 逐渐减小。并且为了排水性,在所述中间花纹条6内配置第一、第二中间副沟14、15,该第一、 第二中间副沟14、15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间倾斜沟12、12之间通过,并且从所述胎肩主沟4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该第一、第二中间副沟14、15与中间倾斜沟12同样以75° 以下的角度Y倾斜,并且其轮胎轴向内端14e、Ke均在中间花纹条6内形成终端。所述第一、第二中间副沟14、15的周向长度L14、L15分别是所述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的 30%以下,在本例中,以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减小所述角度γ的方式以圆弧状弯曲。另外,若所述长度L14、L15超过所述周向长度Lm的30%,则中间花纹条6的刚性过度减小,从而给操纵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并且,当将胎肩主沟4与中间倾斜沟12的交叉部设为Ja、将胎肩主沟4与第一中间副沟14的交叉部设为Jb、将胎肩主沟4与第二中间副沟15的交叉部设为Jc时,则周向上相邻的交叉部Ja、Jb之间的周向距离Q1、交叉部Jb、Jc之间的周向距离Q2、交叉部Jc、 Ja之间的周向距离Q3分别为所述中间花纹条6的周向间距Rn的30% 35%的范围,因此所述第一、第二中间副沟14、15在中间倾斜沟12、12之间以大致均等的周向间隔配置。接下来,如图5所示,在所述胎冠花纹条5内设置多个胎冠横沟16,该胎冠横沟16 横切该胎冠花纹条5,并且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Pc分隔配置。S卩,胎冠横沟16的轮胎轴向两端在所述胎冠主沟3处开口。另外,所述胎冠横沟16是沟宽度W16为0. 3mm 2. Omm 的细沟,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S延伸。该胎冠花纹条5能够适度地缓和所述胎冠花纹条 5的横向刚性,使轮胎易于追随行驶时偏离角的变化等,改善轮胎的响应性,从而有助于操纵稳定性的提高。进而在本发明中,将胎冠横沟16的所述周向间距Pc设为大于胎肩横沟10的所述周向间距I3S且小于中间倾斜沟12的所述周向间距Rn,并且将所述周向间距Rn设为所述周向间距I3S的2. 5倍 4. 0倍的范围。另外如所述图6所示,在以往轮胎中,配置于中间花纹条c2的横沟d2的周向间距P2设定为配置于胎肩花纹条c3的横沟d3的周向间距P3的 2.0倍以下,通常设小为1.0倍。另外,在通过可变间距法等使所述周向间距Pc、Pm, Ps在周向上变化的情况下,作为所述周向间距Pc可以采用用胎冠横沟16的间距数Nc除所述胎冠花纹条5的轮胎周长 Lc所得的平均周向间距PcN( = Lc/Nc),作为所述周向间距Rn,可以采用用中间倾斜沟12 的间距数Nm除所述中间花纹条6的轮胎周长Lm所得的平均周向间距PmN( = Lm/Nm),并且作为所述周向间距I3S,可以采用用胎肩横沟10的间距数Ns除所述胎肩花纹条7的轮胎周长Ls所得的平均周向间距PsN ( = Ls/Ns)。这样,将中间倾斜沟12的所述周向长度Lm设为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间距Rn的 70% 125%,并且将该周向间距Rn设为胎肩横沟10的所述周向间距I3S的2. 5倍 4. 0 倍的范围且大于以往轮胎。因此通过将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设定成比以往轮胎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性。特别是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中间倾斜沟12具有直线状沟部12A,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水性。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将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设定得较长并且形成直线状沟部12A,因此有可能使所述中间花纹条6的轮胎赤道侧区域刚性不足,从而降低操纵稳定性。然而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由于将所述
8周向间距Rn设定成比以往的大,即设定为周向间距I^s的2. 5倍 4. 0倍,因此能够抑制所述刚性不足,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排水性和操纵稳定性。并且对于胎冠横沟16,通过将其周向间距Pc设为大于所述胎肩横沟10的周向间距I3S等,而将周向间距Pc设为比以往轮胎的长。因此,通过将该周向间距I3S设为较长,从而能够进一步弥补由于在所述中间花纹条6的轮胎赤道侧区域的刚性不足的倾向所引起的操纵稳定性的降低,从而能够使胎冠花纹条5、中间花纹条6和胎肩花纹条7的刚性平衡适宜,能够实现操纵稳定性的提高。另外,若所述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小于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间距Rn的 70%,则排水性能不充分,相反若超过125%,则无法消除中间花纹条6的轮胎赤道侧区域的刚性不足。并且,若所述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间距Rii小于所述胎肩横沟10的周向间距 Ps的2. 5倍,则无法充分确保中间倾斜沟12的周向长度Lm,从而使排水性不充分、或者无法消除中间花纹条6的轮胎赤道侧区域的刚性不足。相反,若超过周向间距I^s的4.0倍, 则导致在中间花纹条6的接地边缘侧区域的排水性的不足。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实施例以图1的胎面花纹为基本花纹,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轮胎尺寸为195/65R15的轿车用子午线轮胎,并且对各供试轮胎的湿路性能、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以及抗不均勻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另外为了进行比较,还同时对具有图6所示的花纹的相同尺寸的轮胎(以往例)进行了试验。除了表1中所记载的规格以外各轮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规格。共同规格如下。
胎冠主沟
沟宽度W3 10. 5mm
沟深度H3 8.2mm
胎肩主沟
沟宽度W4 8.2mm
沟深度H4 8.2mm
胎肩横沟
沟宽度WlO ^L 2mm
沟深度(最大值)HlO:6. 2mm
中间倾斜沟
沟宽度W12 /1. Omm
沟深度(最大值)H12:6. 7mm
胎冠横沟
沟宽度W13 ^Omm
沟深度(最大值)H13:4. Omm
另外,在设置η条中间倾斜沟的情况下,在对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间距Rn进行(η+1)份均分的位置形成中间倾斜沟。
<湿路性能>
在轮辋(6J)、内压(ISOkPa)的条件下将轮胎安装于车辆(排气量2000cc)的全部车轮,一边阶段性地增加速度一边使该车辆进入在半径IOOm的浙青路面上设置有水深 5mm、长度20m的水洼的跑道上,并测量横向加速度(横向G),进而计算出在50km/h 80km/ h的速度下前轮的平均横向G(横滑试验)。结果用将以往例作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操纵稳定性能>利用上述车辆在干燥浙青路面的轮胎测试跑道上行驶,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以以往例为100的指数来表示与转向盘响应性、刚性感、抓地力等相关的特性。数值越大越好。<抗不均勻磨损性能>利用上述车辆在高速公路及城市街道上合计行驶8000km,通过目视来观察胎面的磨损状况,以以往例为100的指数来表示其结果。数值越大越好。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设置在轮胎赤道两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冠主沟、和在该胎冠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主沟,由此将所述胎面部划分成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胎冠花纹条、胎冠主沟与胎肩主沟之间的中间花纹条、以及胎肩主沟与胎面接地边缘之间的胎肩花纹条,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肩花纹条设置多个胎肩横沟,所述胎肩横沟从所述胎面接地边缘的轮胎轴向外侧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65° 115°的角度α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I3S分隔配置,在所述中间花纹条设置多个中间倾斜沟,所述中间倾斜沟从所述胎肩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0° 75°的角度β急剧倾斜,而且轮胎轴向内端在所述中间花纹条内形成终端,并且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Rn分隔配置,并且,在所述胎冠花纹条设置多个胎冠横沟,所述胎冠横沟横切所述胎冠花纹条,并且沿轮胎周向以周向间距Pc分隔配置,并且,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长度Lm是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间距Rii的70 % 125 %,并且将该周向间距Rn设为所述胎肩横沟的周向间距I^s的2. 5倍 4. 0倍的范围,并且将所述胎冠横沟的周向间距Pc设为大于所述胎肩横沟的周向间距I3S且小于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间距R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倾斜沟的轮胎轴向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Dm是1. 5mm 5. Omm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倾斜沟在该中间倾斜沟的轮胎轴向内侧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5°以下的角度β 1且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沟部,并且将该直线状沟部的周向长度Lml设为所述周向长度Lm的5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状沟部的轮胎轴向的沟内侧边缘形成为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倾斜沟在该中间倾斜沟与所述胎肩主沟的交叉部处将所述角度β设为 10° 70°。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横沟的沟宽度是0. 3mm 2. 0mm。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花纹条具有第一中间副沟和第二中间副沟,该第一中间副沟和该第二中间副沟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间倾斜沟之间经过,且从所述胎肩主沟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 并且轮胎轴向内端在所述中间花纹条内形成终端,而且该第一中间副沟和该第二中间副沟的周向长度是所述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长度Lm的3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内端在所述胎肩花纹条内形成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花纹条具有胎肩细沟,该胎肩细沟从各所述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内端经过并CN 102529594 A沿轮胎周向延伸,且该胎肩细沟的宽度比所述胎肩主沟的宽度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以更高的水平兼顾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抓地性能。借助胎冠主沟和胎肩主沟将胎面部划分成胎冠花纹条、中间花纹条及胎肩花纹条。在胎肩花纹条以周向间距(Ps)分隔配置相对于轮胎周向以65~115°的角度(α)延伸的胎肩横沟。在中间花纹条以周向间距(Pm)分隔配置相对于轮胎周向以0~75°的角度(β)急剧倾斜且轮胎轴向内端在中间花纹条内形成终端的中间倾斜沟。在胎冠花纹条以周向间距(Pc)分隔配置横切胎冠花纹条的胎冠横沟。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长度(Lm)为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间距(Pm)的70~125%,将周向间距(Pm)设为胎肩横沟的周向间距(Ps)的2.5倍~4.0倍的范围,将胎冠横沟的周向间距(Pc)设为大于胎肩横沟的周向间距(Ps)且小于中间倾斜沟的周向间距(Pm)。
文档编号B60C11/03GK102529594SQ2011104040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竹本义明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